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房玄龄是被长孙无忌气死的吗?

房玄龄是被长孙无忌气死的吗?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心作祟 访问量:1202 更新时间:2024/1/29 7:10:03

房玄龄长孙无忌,堪称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左膀右臂,他们两位都是李世民非常倚重和信任的两位大臣,也的确在李世民身边做了不少的事情。不过,这样两位大臣,据说房玄龄最终竟然是被长孙无忌给气死的,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历史上房玄龄究竟是怎么死的,和长孙无忌真的有关系吗?今天就带大家一起来揭秘,看看房玄龄真实的死因究竟为何?

房玄龄又名房乔,齐州人。房玄龄少时聪明,不仅博览经史,书法、写文也是样样好。房玄龄不仅聪慧,还十分有孝心。隋末,李渊入关,房玄龄投身到李世民门下,跟从亲王出征。跟随李世民时,房玄龄献计献策,不为金银所动,却为人才所喜。房玄龄和杜如晦,合成房谋杜断,二人十分投机,齐心为国家效力。

正是这位极人臣的房玄龄,竟然怕老婆出了名,其实房玄龄不是怕老婆而是爱老婆,另一方面,卢氏为人也比较直爽,自己不喜欢的事情绝不勉强自己去做。两人相濡以沫,恩爱不疑。关于“吃醋”这个说法的出处就是房玄龄夫妻俩。

房玄龄有四个儿子:房遗直、房遗爱、房遗则、房遗义。长子房遗直继承爵位,任礼部尚书,次子房遗爱娶了高阳公主,成为皇帝的乘龙快婿。房玄龄在担任宰相期间,夜以继日用尽全部心力,不仅修撰国史,还要帮皇帝四处寻找人才。房玄龄病重时,太宗十分悲伤,不仅派名医来诊治,膳食方面也格外注意。

房玄龄去世。太宗三天没有上朝。后高阳公主与房遗爱夫妻发动政变,被高宗处置,房玄龄也因此失去了享用太庙的待遇。

房玄龄奏

房玄龄作为唐太宗的功臣,位居宰相,平时跟唐太宗的交流不少。有些君臣间的交流被史官或是其他人记下,流传至今。我们也可以从他们的言语中感受到双方对国家的重视。两人经常商讨,吸收了对方的观点,有利于把国家治理得更好。

太宗刚即位的时候,房玄龄上奏称之前跟随太宗的老部下有些还没有被安排官职,反而前太子和齐王的部下有些有官职。那些没有被安排官职的都埋怨太宗。乍听起来好像有点指责太宗忘恩负义了,当时跟随太宗出生入死的是那些老部下,但现在太宗贵为皇帝却没有赏他们一官半职。太宗听了,以古代舜禹的例子加以反驳,大禹不是舜的儿子却能登上皇位,靠的是才能。如今自己已经贵为皇帝,更应该做到大公无私。不能因为有些老部下跟过自己,就贸然任用,应该以才能为基本标准去选用他们,才能重于亲疏。

又有一次,房玄龄上奏说,他去到仓库清点了盔甲兵器,目前的数量远远超过隋朝。房玄龄的话其实是让太宗安心的,可太宗认为武器装备必不可少,但隋炀帝丢掉江山不是因为这个原因。那么最好的兵器是什么呢,是太宗手下的能臣们尽心竭力,一心为民。这段话表现了太宗治理国家不同于常人的思想。他的认识是空前的,以史为鉴,他看到了隋炀帝的例子,外在的武器不是最重要的,全国民心的一致才能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房玄龄怎么死的

房玄龄一生为国家殚精竭虑,最后病逝,太宗悲痛,一代贤相就此陨落。至于具体是什么原因致死,资料上并没有明确记载,有人认为是操劳过度,过劳死,有人认为是被长孙无忌气死的。

房玄龄在太宗称帝前的主要工作是文书、寻找人才方面,后被升为仆射,负责国史修缮的监督。工作量一大,处理公务夜以继日。太宗听闻房玄龄如此劳累,让他主攻人才寻找这一块,其他的交给别的官员去办。房玄龄感激太宗如此关心自己,更是日夜操劳。

晚年的房玄龄疾病缠身,多次提出告老还乡。可是太宗十分需要房玄龄,依旧委以重任,下旨让房玄龄平时在家办公,遇到事情不得不麻烦他的,再派人把房玄龄抬上殿。房玄龄病重时,太宗十分悲伤,不仅派名医来诊治,膳食方面也格外注意。太宗当时的心情随房玄龄的病情或喜或悲。房玄龄病危时,太宗亲自探视,两人握手诀别。房玄龄在病榻上犯颜直谏,请求太宗停止征伐高丽。没多久,房玄龄去世。太宗三天没有上朝。太宗感念房玄龄,将其葬于太庙,画像挂至凌烟阁。

至于说是被长孙无忌气死的,可信度不高。毕竟那时候还是太宗执政,太宗如此精明,长孙无忌再怎么样也有所顾忌。不像懦弱的李治称帝后,长孙无忌以帝舅自居,把持朝政。

标签: 华夏历史

更多文章

  • 鬼方人是怎样的?在哪里?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华夏历史

    说到鬼方,这是在很早很早以前就已经出现的一种民族。轩辕黄帝曾经就北逐鬼方于阴山以北。当年轩辕黄帝又能力跑到阴山与鬼方打架,这就充分说明了轩辕黄帝的部落与阴山并不是很遥远。“石峁古城”是黄帝的昆仑城也不没有有可能。鬼方最早出现在战国时期赵国史料《世本·帝系》:“老童

  • 乾隆为何发动130多次文字狱?有多少人因此而死?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华夏历史

    历史上的每个朝代都不可能只有好处或者只有坏处,尽管在电视剧里面表现的非常让人向往,但历史上真实的清朝,远没有那么简单。清朝最令文人们闻风丧胆的,恐怕就是文字狱了,简简单单说几个字,写一首诗,哪怕没有半点“反叛”的心思,却都有可能给文人们招来杀身之祸,弄得人人自危,而在乾隆掌权

  • 曹操本可借助孙权登基称帝,却留下终生遗憾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华夏历史

    三国之中,孙权所采用的外交策略一直是左右逢源,曹操决定南下他就和刘备联盟,等孙权夺回荆州后他又向曹操示好,并且还支持曹操登基称帝。实际上曹操一生最大的遗憾有两个,一是没能完成一统;二就是没取代汉献帝称帝。其实曹操称帝要比他消灭吴蜀难度更小一些,而且当时他完全可以借着孙权的话顺势自立,为什么他却没这样

  • 崇祯末年有多疯狂?杀了多少人?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华夏历史

    在明朝皇宫的乾清宫中有着很多种悲剧,其中就有明朝的末代皇帝崇祯帝的三大悲剧:一是童年失母之悲、刚愎自用之悲剧以及末日疯狂的悲剧。这几个都是悲剧中的典型。在老北京有句民间谚语说的是:“北京城前三门,东面亡明,西面亡清。”那么这是什么意思呢?北京城的前三门,东面叫崇文门,明朝亡于

  • 义和团的团员是怎样的?有多无知?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华夏历史

    说起义和团,相信大家对这个名字不会很陌生了,这是晚清时期一个救国存亡的组织。在这个组织当中,有着许多为国家抛头颅洒热血的人们。但是不得不说,义和团中的人们都非常的迷信与无知。当时有很多义和团的团员们认为自己能够刀枪不入。客观来说,并不单单是义和团的人迷信,1900年左右,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的中国人都很

  • 秦朝到底亡在谁的手上?并非全怪秦二世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华夏历史

    秦朝只存在了短短14年不到的时间,虽然秦是亡于秦二世之手,但这个锅却不能给秦二世一人来背。秦二世能继承皇位,本来就是在赵高等人的操纵下才形成的,有人说如果扶苏能顺利继位说不定能阻止秦朝早衰。不过就算扶苏继位他也斗不过赵高还有李斯,他们肯定会想办法扳倒扶苏,所以关键问题还是出在当时的一批权臣身上。这种

  • 田蚡和王娡什么关系?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华夏历史

    看过《汉武大帝》的人,应该对田蚡这个人物有些印象吧。剧中的主角自然就是汉武帝,而田蚡则是汉武帝的舅舅,但是,为什么他和汉武帝母亲王娡王皇后却是两个不同的姓呢?他们既然是亲姐弟,为何却是两个姓?田蚡当时身为丞相,他最终又是怎么死的呢?田蚡在历史上最终的结局到底是什么呢?刘彻的母亲王太后和他的丞相田蚡是

  • 唐睿宗李旦两次登基三次让位,他真的很懦弱吗?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华夏历史

    历史上还没有哪个皇帝会像唐睿宗李旦这样,两次登基三次让位。两次登基的也只有明朝朱祁镇,但是让位怎么会有三次?让一次皇位就不是自己的了,怎么还能让很多次呢?这背后当然还是有很多非常复杂的历史原因的,尤其是李旦的母亲就是武则天,那段历史自然是非常的混乱和复杂,背后到底是什么原因呢?李旦多次让位,是不是就

  • 历史上甄宓死的冤不冤?曹丕为何一定要赐死甄宓?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华夏历史

    曹操率军攻下邺城,曹丕见到甄宓后,被她的美貌所吸引此后纳她为妻。实际上曹丕当时非常宠爱甄宓,两人感情也十分要好,甄宓还为他生下一子一女。不过等曹丕登基称帝后,刘协献了两位嫔妃给曹丕,其中就有郭皇后,这导致甄宓逐渐失宠,所以心生怨气。历史上是说甄宓说了一些怨恨曹丕的话,导致她被赐死,不过这个理由的信服

  • 沙丘之乱对赵国造成了怎样的损失?一代君王竟被活活饿死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华夏历史

    公元前295年,赵国爆发沙丘之乱。赵武灵王和赵惠文王来到沙丘游玩,结果公子章打算趁机谋反,夺取王位。后来公子成和李兑杀了公子章,但赵武灵王却被围困,最后是被活活饿死。实际上这场宫变早就埋下伏笔,赵武灵王违背了当时的宗法制度,他选择废长立幼,但又不忍心废掉太子,如此一来几方势力自然会全力拼抢君王之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