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汉桓帝后人对他评价如何?被诸葛亮拿来当反面教材

汉桓帝后人对他评价如何?被诸葛亮拿来当反面教材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等你回来 访问量:2742 更新时间:2024/1/19 15:59:52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这是诸葛亮出师表中最著名的一句话,其中桓指的就是汉桓帝。汉桓帝是东汉第11位皇帝。他在位21年,多半时间只是一位傀儡皇帝,等他拿回大权后,汉桓帝依然没有尽到一位皇帝该尽到的责任,导致东汉迅速走向衰败。所以汉桓帝才会被诸葛亮拿来当做反面教材。

汉桓帝刘志是历史上有名的昏君,都说大汉王朝的灭亡,三国乱世,就是因为桓、灵两帝“亲小人,远贤臣”造成的。然而,刘志明明是一位昏君,为何东汉对他的庙号是褒,美谥为“桓”。“桓”的解释是“辟土兼国,武定四方,克敌服远。”由此可见,东汉对刘志的评价甚高。

本初元年,皇太后梁纳征蠡吾候刘志到洛阳城北的夏门亭,准备把自己的妹妹嫁给他。婚礼还没举行,由于年仅8岁的汉质帝指责太后的哥哥、大将军梁冀是“跋扈将军”,于是,梁冀怀恨在心,就把汉质帝毒死了。

由于东汉皇帝的位置又空了出来,梁冀就去和太后商量,再立一个傀儡皇帝,梁太后就推荐了自己的准妹夫,才十五岁的刘志当皇帝,一则年龄小好控制,二则他马上就要娶自己的妹妹了,以后妹妹当了皇后,梁家还可以继续以外戚的身份专权。

于是,梁冀就消灭反对者,亲自用青盖车把刘志迎入洛阳南宫称帝。刘志在位21年,前13年基本上是傀儡皇帝。当时梁太后垂帘听政,粱冀把持朝政。虽然梁太后在和平元年曾下诏归政,但是粱冀置之不理,仍然牢牢掌握着朝中大权,刘志还是无权亲政。只是后来的8年,才是刘志的真正亲政期。

然而,就是在这8年的亲政中,发生了几件惊天动地的大事,就是“三断大狱,一除内嬖,再除外戚”。“三断大狱”指,一是诛灭梁冀,二是废免邓氏,三是禁锢党人;“一除内嬖”,就是抑制宦官; “再诛外臣”,就是诛杀南阳太守成谣和太原太守刘质。

粱冀在刘志当政期间,权力达到了顶峰,他先是用“灾异”,让梁太后策免太尉杜乔,又罗列、罪名杀了李固和杜乔。刘志对他极尽尊崇,委以朝中大权,可与当年的萧何霍光堪比。朝中大小政事,全由他决定。百官的升迁都得先到他家谢恩后,才能办理。地方进献的贡品,也得把最好的先送给他,次的才给刘志。梁冀和妻子孙寿都穷奢极欲,搜刮钱财,修建豪宅,残忍贪暴,民愤极大。朝野上下全是他的党羽,连太后也无力约束他。然而这一切,刘志都能忍受。

后来的粱冀更加的猖狂,由于害怕别的外戚夺走他的权力,他就派人去刺杀长安君,而这位长安君是刘志最宠爱的妃子梁猛女的母亲。此时的刘志再也无法忍受了,于是决定干掉梁冀,真是为红颜而冲冠一怒啊!

于是刘志就发动了“厕所革命”。由于宫中到处都是梁冀的耳目,所以他只能在厕所进行密谋。他从太监唐衡那儿得知,单超、徐璜、具瑷、左悺,几位太监私下里对梁冀的专权很不满,平时只是敢怒不敢言。.于是就组成了一个“灭奸臣梁冀”的五人团,共同图谋灭梁大计。

五个宦官以桓帝的名义召来司隶校尉张彪,调发军队围攻梁冀的大

将军府,结果单超很快拿下梁府,没收梁冀的官印,梁冀知道自己罪大恶极,肯定得死,于是就和妻子孙寿一起自杀了,紧接着梁氏外戚集团被一网打尽。

桓帝诛灭了梁冀后,就封单超等五位有功之人为“五侯”。单超为车骑将军,位同三公。从此以后,朝中大权又落到了宦官手中。宦官当政,专横跋扈,遭到了朝中很多官员的反对,因此,桓帝也开始对他们进行限制。刘志先是重用宦官侯览等,分夺了他们的权力,然后借他们残害人民的暴行,对他们进行了打击,这就是“一除内嬖”。

实际上,桓帝对于宦官五侯的打击,只是为了强化皇权,并不想彻底清除也们,他们仍掌握着朝中大权,这些新用的宦官更加的专权,他们的爪牙遍及中央和地方的各级机构中。

由于这些贪官污吏成行,又加上边疆战火又起,导致国库空虚。为了摆脱财政赤字,刘志下令,一方面对农民加征赋税,另一方面又减借百官俸禄,借王、侯国租税,以及卖官鬻爵。桓帝以不同的价钱卖关内侯、虎贲郎、五大夫等官爵。

卖官鬻爵影响极坏,不仅让贪污合法化,还直接败坏了吏治,加重了人民的负担,并且导致了以后的灵帝更加放肆的卖官鬻爵。

桓帝最信任和重用的是宦官,在士大夫和宦官势力发生激烈冲突的时侯,他极力维护宦官势力,打击正直的士大夫,这就是有名的“党锢”。他通过党锢打击士大夫的同时,也打击了正义;强化皇权的同时,也让宦官势力更加的强大了。最终还是弊大于利,为东汉王朝的最后灭亡,埋下了祸根。

桓帝的后宫生活相当腐朽,后宫宫女多达万人,连皇后都立了三位。他把朝中大权都交给宦官去处理,自己日夜沉湎于声色之中,由于过度的放纵自己,他的健康也被极度的透支了,在永康元年,36岁的桓帝终于一病不起,不久后就去世了。葬于宣陵,上谥日孝桓皇帝,庙号威宗。

然而,这样一位拥有超多美女的男人,一生只有三个女儿,一个儿子也没有。继承他皇位的是比他更差的灵帝,导致了东汉帝国的迅速灭亡。

虽然汉桓帝在铲除外戚方面,曾对东汉帝国有过一些“政绩”,那都是为了自己的享乐服务的。总之,刘志不配称为“桓”,他是一位极度的昏君,东汉王朝最终走向灭亡,他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标签: 华夏历史

更多文章

  • 刘辩是被大臣下毒毒死的吗?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华夏历史

    刘辩作为东汉末期的一位皇帝,他的命运也可以说是非常坎坷的了,时值汉末动乱,即便是皇帝,在当时也没有什么太大的权力,反而可能会被权臣所控制,比如汉献帝,也可能会被军阀废除甚至杀掉,比如刘辩。刘辩在历史上是汉什么帝?他被董卓废除之后,又是怎样的命运?他最后怎么死的,是被大臣下毒害死的吗?汉少帝刘辩,汉灵

  • 宣太后和义渠王的孩子最后怎么样了?存活的希望渺茫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华夏历史

    杀义渠王,灭义渠国是宣太后一生最重要的成就之一。秦昭襄王继位后,义渠王还曾前来祝贺,后与宣太后私通,并且生下两子。此后秦国打算灭掉义渠,宣太后设计引诱义渠王入秦,随即将他拿下,然后秦国在出兵攻入义渠,顺利将其消灭。那宣太后和义渠王的孩子结局怎么样了呢?这段历史明显不会被记录在史书中,不过根据推测他们

  • 典韦为什么排在第三?他真的有这么厉害吗?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华夏历史

    典韦作为三国时期的一员名将,很多人都知道他,而他最终也是为了保护曹操而战死,曹操对此也是非常的痛心。而后世对于三国时期武将的排名中,把典韦排在了第三位,仅次于吕布和赵云。为什么典韦能够排在第三名,他真的有这么厉害吗?典韦能不能打得过赵云,他和赵云相比谁更厉害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民间多年流传着这样的

  • 李孝恭和李世民什么关系?李孝恭一生功绩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华夏历史

    李孝恭是唐初名将,也是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李渊称帝后,李孝恭拜左光禄大夫,后来由他率军攻略巴蜀,此后又平定三十余州。李孝恭是李渊堂侄,他和李世民是堂兄弟关系,李孝恭一生立下无数战功,是当时不可多得的将领。李孝恭晚年生活算是比较奢侈豪放,但带人还算谦让,最后得了疾病而亡,享年49岁。这次就为网友介绍

  • 为何说黄文金能为太平天国续命?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华夏历史

    说起太平天国,相信大家不会太陌生了,这是清朝时期由洪秀全、杨秀清等人发起的一场大规模的农民起义运动。太平天国运动一开始的势头非常猛,如火如荼地开展着。不过到了后期,就像是大厦将倾,有着不可挽回的趋势。不过在当时却有一个人被认为能够为太平天国续命,这个人就是黄文金。那他又有何德何能能够得到如此高的评价

  • 房玄龄是被长孙无忌气死的吗?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华夏历史

    房玄龄和长孙无忌,堪称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左膀右臂,他们两位都是李世民非常倚重和信任的两位大臣,也的确在李世民身边做了不少的事情。不过,这样两位大臣,据说房玄龄最终竟然是被长孙无忌给气死的,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历史上房玄龄究竟是怎么死的,和长孙无忌真的有关系吗?今天就带大家一起来揭秘,看看房玄龄真实的死因

  • 鬼方人是怎样的?在哪里?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华夏历史

    说到鬼方,这是在很早很早以前就已经出现的一种民族。轩辕黄帝曾经就北逐鬼方于阴山以北。当年轩辕黄帝又能力跑到阴山与鬼方打架,这就充分说明了轩辕黄帝的部落与阴山并不是很遥远。“石峁古城”是黄帝的昆仑城也不没有有可能。鬼方最早出现在战国时期赵国史料《世本·帝系》:“老童

  • 乾隆为何发动130多次文字狱?有多少人因此而死?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华夏历史

    历史上的每个朝代都不可能只有好处或者只有坏处,尽管在电视剧里面表现的非常让人向往,但历史上真实的清朝,远没有那么简单。清朝最令文人们闻风丧胆的,恐怕就是文字狱了,简简单单说几个字,写一首诗,哪怕没有半点“反叛”的心思,却都有可能给文人们招来杀身之祸,弄得人人自危,而在乾隆掌权

  • 曹操本可借助孙权登基称帝,却留下终生遗憾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华夏历史

    三国之中,孙权所采用的外交策略一直是左右逢源,曹操决定南下他就和刘备联盟,等孙权夺回荆州后他又向曹操示好,并且还支持曹操登基称帝。实际上曹操一生最大的遗憾有两个,一是没能完成一统;二就是没取代汉献帝称帝。其实曹操称帝要比他消灭吴蜀难度更小一些,而且当时他完全可以借着孙权的话顺势自立,为什么他却没这样

  • 崇祯末年有多疯狂?杀了多少人?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华夏历史

    在明朝皇宫的乾清宫中有着很多种悲剧,其中就有明朝的末代皇帝崇祯帝的三大悲剧:一是童年失母之悲、刚愎自用之悲剧以及末日疯狂的悲剧。这几个都是悲剧中的典型。在老北京有句民间谚语说的是:“北京城前三门,东面亡明,西面亡清。”那么这是什么意思呢?北京城的前三门,东面叫崇文门,明朝亡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