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姜维最后有没有可能成功复国?其实钟会才是成败关键

姜维最后有没有可能成功复国?其实钟会才是成败关键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落叶无声 访问量:609 更新时间:2024/1/15 13:31:40

蜀国后期已经难以阻挡魏国大军,最后于263年被魏国灭国。不过姜维还想做出最后的挣扎,打算利用钟会复兴蜀汉,只不过最后还是功亏一篑,没能实现这个愿望。实际上姜维能否成功主要还是看钟会能不能反叛成功,因为钟会才是主力军,而姜维手上已经没有多少兵力了。但钟会也没能挺过这一关,所以蜀汉寿命也难以持续。钟会也是急于成事,过早漏出马脚,最后和姜维一起被魏军所杀。

作为三国中晚期的风云人物,姜维一生充满了传奇,但也留下很多谜团,导致后人对姜维有很多误解。最典型的是陈寿,对姜维评价就比较低,三国志中云“姜维粗有文武,志立功名,而玩众黩旅,明断不周,终致陨毙”,字里行间暗含鄙视之意,尤其对姜维之死,更是如此。

然而,姜维去世83年之后,一份藏于宫廷的密档被人发现,揭开了三国一大谜团,证实了姜维最后荡气回肠的奇谋。正因如此,有学者表示姜维不容被抹黑,这是一位真英雄。

姜维本是魏将,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时,遭到同僚排挤,最后不得已之下投降了诸葛亮。

诸葛亮对姜维评价非常高,“姜伯约忠勤时事,思虑精密,考其所有,永南(李邵)、季常(马良)诸人不如也”,更为重要的是,诸葛亮观察之后认为,“此人心存汉室”。

忠于汉室又才华横溢,姜维这两点让诸葛亮非常满意,所以此后姜维平步青云,很快就升到中监军征西将军。诸葛亮死前,几乎指定姜维做军事上的接班人。一个曹魏降将,能让诸葛亮如此对待,足见姜维之才。

然而,蜀国最后十年非常混乱,主要导火索是丞相费祎遭刺身亡,由此内部纷争不断。尤其是宦官黄皓,深得刘禅信任,将成都搞的乌烟瘴气。姜维为了避祸,只能选择去沓中屯田,以及“九伐中原”(实际应该是11次北伐)。

公元263年,魏国钟会率军五路伐蜀,姜维上表刘禅,要求派遣派遣张翼廖化分别驻守阳安关口、阴平桥头防患于未然。但黄皓却告诉刘禅,魏军不会到来,请大王放心,刘禅深信之。

直到钟会围攻汉、乐二城,又另派军进攻关口,刘禅才派遣援军占据重要关口。虽说魏国攻城略地无数,但钟会率领的魏军主力,却被姜维挡在剑阁,以至“会(钟会)不能克,粮运县远,将议还归”,本想撤兵回国了。

不想,这时邓艾却立下奇功,由景谷道偷渡,进兵至绵竹,击破诸葛瞻,兵临成都城下,刘禅主动投降。

刘禅投降之后,命令姜维投降,三国志中记载“被后主敕令,乃投戈放甲,诣会於涪军前,将士咸怒,拔刀砍石”,姜维军中将士非常愤怒,却又无可奈何,只能就此投降。

但对于姜维的投降,却有一些争议,即:姜维是真投降还是假投降?

陈寿在《三国志》中描述钟会“欲授维兵五万人,使为前驱。魏将士愤怒,杀会及维,维妻子皆伏诛”,并未说到姜维投降是真是假,只是说钟会对姜维很优厚,后来钟会除掉邓艾,自封益州牧,背叛了曹魏,准备使用姜维为先锋大将,结果姜维被魏国将士怒而杀死。

那么,姜维是假投降,通过策动钟会造反,达到复兴汉室的目的,还是真投降,此后随波逐流的被钟会驱使?如果姜维是假投降,为何陈寿不记载,难道是因为陈寿瞧不起姜维?因此,这就成了当时一大谜团。

其实,陈寿不知道或情有可原,因为蜀国灭亡83年之后,姜维假投降才证据确凿、真相大白。

公元346年,东晋桓温起兵,攻入成都收复蜀地。桓温手下有一个叫孙盛的将军,在蜀汉故宫之中,发现了一份密档,上面只有23个字,是姜维写给刘禅的一封密信。

“愿陛下忍数日之辱,臣欲使社稷危而复安,日月幽而复明”

原来,蜀国灭亡之后,姜维秘密送信给刘禅,让他忍数日被俘之辱,很快就能“日月幽而复明”。

那么,姜维如何才能“欲使社稷危而复安”呢?其实很简单,即:利用钟会和邓艾矛盾,先骗取钟会信任,借钟会之手除掉邓艾,然后策动钟会谋反,占据蜀地自立,抗拒司马昭的援军,最终除掉钟会,实现“社稷危而复安,日月幽而复明”。

姜维已经实现了一半,可惜的是最终却失败了。

蜀国这一宫廷密档,虽然只有区区23个字,却证实了姜维是假投降,生前最后还策划了一个千古奇谋。这一计划极其危险,一环套一环,任何一步走错,都将万劫不复,可谓步步惊心。令人遗憾的是,魏国大军中有一个叫卫瓘的人,破坏了这一奇谋,否则姜维很可能复国蜀汉。

因此,包括陈寿在内,批评姜维之人,其实没有看到或忽略了这一点,姜维是实至名归的真英雄!

这么一个英雄,却惨遭剖尸,史书记载姜维“大如斗”的胆,被血淋淋地挖出。如此惨死,蜀汉史上绝无仅有。刘禅已降,姜维再降,大节不亏,但姜维却选择了一条危险之路,只能令人敬佩。

标签: 华夏历史

更多文章

  • 明宪宗是如何为明代宗平反的?他为何要帮明代宗挽回名声?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华夏历史

    明代宗是明朝第七位皇帝,在位一共8年时间,但明代宗的下场却十分惨烈。1457年爆发了夺门之变,明英宗复位而明代宗被软禁西苑,此后还被贴上“不孝、不悌、不仁、不义”的标签,废其帝号,而且明代宗是唯一一个迁都北京后没能葬在明十三陵的皇帝。不过等明宪宗继位后,他一直坚持要替自己的叔

  • 锦衣卫的轻弹琵琶是什么?为何会让对手生不如死?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华夏历史

    古代的酷刑有很多种,有一些光是听名字就觉得很残忍了,但是却有一些酷刑,施行办法非常残酷,但是名字却很好听,武则天发明的“骨醉”就是其中之一。而明朝时期,锦衣卫也有一些属于自己的刑罚,“弹琵琶”虽然听起来诗情画意,很有韵味,但是如果你知道这是一种什么样的

  • 康熙乾隆为何频繁下江南?他们的目的是否一样?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华夏历史

    康熙皇帝和乾隆皇帝都曾六次下江南,这个次数对于皇帝出巡来说已经算很多了,而且不是微服私访,每次出宫都要消耗大笔钱财。不过康熙和乾隆下江南的目的并不相同,康熙皇帝是通过南巡来进行发展,当然他本人也的确很喜欢江南这个地方。而乾隆下江南就有些劳民伤财了,最后还把国库消耗殆尽,造成了不小的影响。也有人推测皇

  • 张良是韩国贵族,为什么最后放弃复国?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华夏历史

    汉初三杰之一的张良,一直以来都有“谋圣”之称,他的智谋可以说是顶尖级别的,不过张良原本是战国末期韩国的贵族,韩国被灭亡之后,他一直都有一个复国的愿望,其实这也是当时很多人的心中所想。张良甚至还策划过一起刺杀,想要杀了秦始皇,结果却失败了。但是为什么张良后来放弃了自己的愿望,没

  • 宋光宗赵惇有多怕老婆?赵惇是一个怎样的皇帝?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华夏历史

    宋光宗赵惇是宋朝第12位皇帝,南宋第3位皇帝,在位一共5年半时间。南宋的处境大家也懂,宋孝宗主动禅位,赵惇登基称帝,前期赵惇还有革故鼎新之意,想要改变现状,积极听取大臣谏言。但赵惇此后却因为自己的老婆妒悍,导致心生恐惧,因此逐渐荒废政事。说白了赵惇还是一个怕老婆的皇帝,那赵惇究竟怕到什么程度呢?可以

  • 元朝为什么会发生通货膨胀?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华夏历史

    通货膨胀是一个现代化的词语,用来形容经济上的一种状态,这种状态对于社会的危害其实还是很大的,如果不采取一些手段的话,最终会造成经济的崩溃。而这种事情,其实在中国古代也是有的,而且还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很多人在探讨,为什么元朝最终会灭亡,其实通货膨胀就是一个很大的因素,为什么这么说呢?1宋恭帝德祐二年(

  • 汉文帝的八个儿子中刘启继承皇位,其他人怎么样了?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华夏历史

    古代皇室中,太子的兄弟不好当,皇帝的兄弟也不好当,胡亥就在自己当了皇帝之后,杀光了自己所有的兄弟,连姐妹也没放过,一个不留,手段非常残忍。而汉文帝一共有八个儿子,后来刘启继承皇位,成为汉景帝之后,他是如何对待自己其他的兄弟们的?汉文帝其他的儿子们最终是什么结局?汉文帝刘恒是汉高祖刘邦的第四个儿子,初

  • 关羽为什么是镇守荆州的不二人选?他的作用难以替代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华夏历史

    刘备夺得荆州以后,选择让关羽镇守荆州,此后的汉中之战都没让关羽来参加,可见他是不想让关羽离开荆州的。实际上在刘备以及诸葛亮眼里,关羽都是守护荆州的不二人选,无论是从战略角度,或是人物关系来看,关羽都无法被替代。其实细数刘备身边的将领,关羽这一档的也只有他一位,张飞其实比较接近关羽但只能作为备选。下面

  • 周亚夫是一个怎样的人?周亚夫结局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华夏历史

    周亚夫是西汉著名将领,曾率军平定七国之乱,挽救汉室江山。但周亚夫的结局却令人感到唏嘘,他身为一代功臣,最后却被冤入狱,还饱受羞辱,最终绝食而亡。周亚夫晚年为何会深陷如此境地呢?导致周亚夫和汉景帝关系决裂主要还是因为两件事,一是皇后兄长封侯,二是匈奴将军封侯。周亚夫心直口快并非他的缺点,但汉景帝却感到

  • 秦灭六国并非一帆风顺,曾败给赵、楚两国并损失惨重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华夏历史

    秦始皇继位后秦国国力已恢复至鼎盛,此后便正式施行一统六国的计划。当时其他诸侯国基本无力和秦国正面抗争,只有赵国和楚国还有一丝反抗的余地。秦国在灭六国之战中也并非一帆风顺,曾输给过赵国还有楚国,损失了上十万的兵力,极大拖延了一统的时间。不过当时赵国和楚国都已经每况愈下,为何还能击败强大的秦军呢?下面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