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康熙为何禁止火药的发展?

康熙为何禁止火药的发展?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轻描淡写 访问量:2875 更新时间:2024/1/16 15:35:33

说到康熙其实大家也知道的,很厉害,对清朝的贡献也大,但是有一件事情大家不知道知道不知道,话说这个康熙啊好像把火药给禁止发展了,那么这到底是为什么呢?这个背后的原因还是有的,下面我们一起来分析揭秘看看到底是怎么回事吧!

康熙一开始并未禁止火药和火器的发展。

因为满清在入主中原之前,明朝军队对火药武器的使用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崇祯年代的明军已经是以火药武器为主的部队。清军在很长一段时间被明军的火器打得灰头土脸,努尔哈赤也被火炮击中而亡。

所以康熙很明白火药和火器的重要性,这从他早期重用南怀仁和戴梓就能知晓。

南怀仁,比利时传教士,天学家、科学家,他还是康熙的蒙老师;更重要的一点他还懂兵器,会铸火炮。当时由于平定三藩之乱以及抵御外来侵略,康熙年间曾铸造了大量的火炮,自康熙十四年至六十年清政府制造各类火炮达905门之多。无论在造炮的规模、数量和种类方面,还是在制炮的技术和火炮的性能方面都达到了清代的最高水平。

这一切,南怀仁功不可没。

南怀仁在1674至1676年间,制造轻巧木炮及红衣铜炮共132门,1681年制成神威将军炮240门。后来,又制成红衣大炮53门,武成永固大将军炮61门,神功将军炮80门。因此,南怀仁造炮数量至少为566门。南怀仁所设计的火炮有三种被选入清代国家典籍——《钦定大清会典》,其一是“神威将军”炮,其二是“武成永固大将军”炮,其三是“神功军”炮。

为了表彰南怀仁做出的突出贡献,康熙授予南怀仁工部右侍郎职衔,官至正二品。

除了南怀仁,戴梓也是兵器发明家,善于制造火炮。

康熙帝见他是个人才,授其翰林院侍讲官职。当时,荷兰政府派遣使者来到中国,并进贡“蟠肠鸟枪”,戴梓奉命仿造了十支,康熙将仿造的枪回赠给了荷兰使者。不光如此,他还发明了一种名叫“连珠火铳”的武器,也叫二十八连珠火铳。铳背是弹匣,可贮存28发火药铅丸,也就是说,这种武器可以连续射击28发子弹。康熙还叫戴梓制造“子母炮”,外形如瓜状,每枚重20~30斤,内装“子弹”,此炮发射时,“子在母腹,母送子出,从天而降,片片碎裂,锐不可当”。这些火器都为满清消灭三藩和准葛尔势力立下了非凡的功劳。

由此可见,康熙早期不但没有禁止火药和火器的发展,反而非常重视和鼓励。

那么后来为康熙要限制火器呢?

主要还是维护统治者的利益,担心热兵器的发展会威胁到政权。

早期火器用于对外战争,兵器的先进与否决定了战争的成败,当扫除了叛乱四海一统后,政权渐渐稳定,统治者要考虑的就是解决内部矛盾,利用手中的权力消除不稳定因素,而热兵器,正是康熙所忌惮的。

康熙也意识到这一点,并且从蒙古帝国的崩塌中汲取教训。当年蒙古帝国的统治者也觉得火器是个好东西并大力发展,但从此也埋下了隐患,汉人正是靠着火器上的优势抵消了蒙古骑兵的优势。蒙古大军不是没有火器,但他们更善于骑射,在发明创造这一点上的确不如汉人。有蒙古帝国的前车之鉴,康熙自然要打压火药和火器的发展。

早在清军入关之初多尔衮就立下过规定:大炮和火器等当时的先进武器只限于八旗军中使用,清军中的汉军禁止装备。到了康熙这里又规定各地汉军的火器装备不能超过满族八旗,更不允许民间擅自使用“谕兵部鸟枪等火器,祗当用于搜猎行阵之间。此外一应旗下民间不得擅用著严行禁止”。

在清朝统治者眼里,防止汉人拥有过多的火器和相应的技术是维护统治的有效手段。相比于明朝,清朝的火器可以说是非常先进的,但由于对火药和火器的打压和禁止,使其这方面的技术一直没有前发展。造成的后果就是等到热兵器时代轰然来临,面对洋枪洋炮,落得个割地赔款的下场。

标签: 华夏历史

更多文章

  • 为什么齐桓公死后,齐国霸业就衰落了?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华夏历史

    齐桓公作为春秋历史上第一位霸主,也是唯一一个没有任何争议的霸主,他的经历可谓是传奇。齐桓公的确是具有成为霸主的所有条件,他本人具有雄才伟略,而他身边的臣子们也都是历史上很有名的名臣,尤其是管仲。可是为什么在齐桓公死后,齐国就开始衰落了?齐桓公这么厉害,他的后代居然一个能打的都没有吗?齐国在短暂的辉煌

  • 赵匡胤夺下柴家天下后是如何对待柴家的?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华夏历史

    赵匡胤在夺取后周柴氏天下之后,对待柴氏可以说是表里不一的,表面上看是十分优待的,其实背后很是提防。当然这种心理也可以理解,而且赵匡胤的后代也都采取的是这种态度。那么柴家在宋朝时期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地位呢?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吧。被夺了皇位的柴宗训,也就是后周恭帝,当时才七岁。柴宗训是后周世宗柴荣

  • 李隆基为什么杀了三个儿子?还是在同一天之内杀的?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华夏历史

    历史上有太多比虎毒不食子还要更毒的人,杀掉自己的孩子,这其实在皇室之内并不少见,太多的人不顾亲情,只是为了权力,什么人在他们眼中都不重要,但也正是这样狠毒的人,成了历史上有名的皇帝。武则天杀了自己两个儿子,然而李隆基更狠,在一天之内竟然杀了自己的三个儿子,这是怎么一回事?这几个儿子分别是谁,为什么作

  • 韩林儿和朱元璋什么关系?朱元璋为什么要冒险救他?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华夏历史

    韩林儿是元朝末年大宋领袖,他曾大破元军,后来在安徽亳州称帝,立国号大宋,为小明王。1363年,张士诚的军队包围了安丰,韩林儿向朱元璋求救,称:“如果安丰失守,那张士诚的势力便会进一步加强。”此后朱元璋决定下一步险棋,去把韩林儿给救了出来。不过朱元璋派人准备把韩林儿接回应天府时

  • 刘基临死前为什么让儿子把一本书交给朱元璋,而且不允许儿子看?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华夏历史

    刘基便是刘伯温,关于他的各种传说,想必大家也是非常熟悉的了,只不过,传说毕竟只是传说,听上去神乎其神,但是至于是真是假,还是很难分辨的。而且据传,刘伯温在自己临死之前,拿出一本书交给了儿子,让儿子把这本书交给朱元璋,然后还嘱咐儿子绝对不允许看这本书。这究竟是一本什么样的书,为什么不让儿子看,里面到底

  • 杜秋娘是谁?杜秋娘生平简介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华夏历史

    杜秋娘是唐朝的一位传奇女性。杜秋娘15岁时被李锜买入府中当歌妓,后来唐宪宗打算削减节度使权利,导致李锜有了反叛之心。后来李锜率军造反,但最终不敌唐宪宗被杀,而杜秋娘则是为宪宗表演了一曲自己创作的“金缕衣”,从而俘获了宪宗的芳心。此后杜秋娘被封为秋妃,并且深的唐宪宗的宠爱。但杜

  • 乾隆8年的夏季有多炎热?热死了多少人?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华夏历史

    在我国的古代历史当中,出现过很多很极端的天气,就比如说明朝末年的小冰河期,以及号称“中国最热夏天”的乾隆8年的夏天。虽说前者在危害程度上要远远大于后者,不过乾隆8年的这次夏季出现的极端高温天气也是在整个中国历史上,甚至是世界历史上都是极为罕见的。那么,在这个“中国

  • 范蠡真的喜欢西施吗?为什么还把她送给吴王?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华夏历史

    关于西施最后的下落,很多人都猜测,是不是跟着范蠡一起隐居了,而这或许也是她众多结局中最好的一个。西施作为越国灭吴国计划中重要的一环,被越王送到吴国去迷惑吴王,而在很多传说中,范蠡是很喜欢西施的,所以最终才有范蠡带着西施一起隐居的传说。不过,既然范蠡这么喜欢西施,为什么还把她送给了吴王?当时西施其实还

  • 蓝玉和傅友德谁更加厉害一些?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华夏历史

    说到明朝的开国功臣这其中就有蓝玉和傅友德,既然都是开国功臣,那么这个蓝玉和傅友德到底谁更加的呢?或者说谁更加的技高一筹啊?其实这个也还是挺有说法的啊,下面就着这个问题我们一起来分析看看!蓝玉和傅友德都谈不上开国名将。大明的开国名将应该是徐达、常遇春、冯胜、朱文正。何谓名将?名将不是貌似深沉,不只是勇

  • 朱元璋有没有猜忌过刘伯温?刘伯温这一举动道明真相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华夏历史

    刘伯温是明朝初年著名政治家、文学家,也是朱元璋身边最得力的帮手之一。朱元璋称帝以后,刘伯温负责设立军法,肃正纪纲,而在文学方面刘伯温和宋濂、高启并称“明初诗文三大家”。不过朱元璋是一位疑心很重的人,为了自己的权利和地位甚至可以牺牲那些开国功臣,那朱元璋有没有对刘伯温起过疑心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