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什么是宣宗南迁?为什么会加速金国的败亡?

什么是宣宗南迁?为什么会加速金国的败亡?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君莫笑 访问量:1686 更新时间:2024/1/27 9:15:03

历史上的“宣宗南迁”,为何加速了金国的败亡?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

在中国古代历史中,绝大多数的王朝都有过迁都的举动,其中著名的有盘庚迁殷、周平王东迁、北魏孝文帝南迁等等。细数这些历史上著名的迁都我们能够发现,古代王朝的一次迁都所决定的往往是一个王朝的兴衰。有的王朝因为迁都而走向强盛,而有些王朝的迁都举动却成为了王朝兴衰的转折点。历史上发生于金国末期的“宣宗南迁”,便是最好的例子。

金国这个由女真人建立的强大国家,在到了十三世纪初期的时候,实际上已经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尤其是在金章宗离世后,蒙古大军更是直逼金中都(今北京)以至于,曾经不可一世的金国皇帝不得不向成吉思汗屈辱求和,才换来短暂的和平。但是,这样的情况完全是“治标不治本”,对此南迁汴梁成为了金宣宗面对蒙古问题的一个重要策略。为了能够有效地规避蒙古大军的锋芒,金宣宗于继位后的第二年,便下诏南迁汴梁,而中都仅留部分金军驻守。

从一定的角度上看,“宣宗南迁”确实有效的规避了蒙古人的锋芒,并为日后金国的残余势力固守黄河潼关一线,打下了一个很好的基础。可当我们更为全面地回顾这段历史的时候,却会发现,“宣宗南迁”这个历史片段对于此后金国的历史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更为准确的说就是,“宣宗南迁”加速了金国的败亡。那么,这是为什么呢?

首先,我们能够了解到的是,古代王朝史上的任意一次迁都对于人心都会产生巨大的影响,这样的影响要么是积极的,要么就是消极的。显然历史上的“宣宗南迁”不会是积极的,因为这次迁都展现给世人的完全是怯懦的印象。自“宣宗南迁”这个历史事件发生后,金国内部的人心则开始趋于瓦解。而人心的瓦解不同于土地的丢失,土地丢失还能在夺回来,人心瓦解则是不可逆转的。以至于,在蒙古大军再次进入黄河以北地区时,大批的金国军队、地主、旧民等等选择投降蒙古人。

同时,“宣宗南迁”还有一个恶劣的影响,这个影响就是迁都的举动,最终使得金国皇帝失去了广袤的东北地区。从地缘战略的角度上来看,金中都实际上是中原同东北地区相联系的一个关键枢纽。以迁都的方式放弃中京,实际上就等于放弃了辽东、辽西以及女真人的起源地黑龙江地区。后面发生的史实无疑也佐证了这一点。

自1214年“宣宗南迁”后,东北地区实际上就脱离了金国的控制。这是因为,在这之后原东北地区的大部分将领、官吏,要么选择降蒙要么就是选择自立。这样的情况,虽然在南迁前便有发生,但关外的形势真的到一发不可收拾的程度,则完全是在“宣宗南迁”后。其中如蒲鲜万奴、耶律留哥更是纷纷选择建国。而出现这样的情况,无疑加快了金国的败亡。

其次,“宣宗南迁”置黄河以北地区于不顾的举动,同时也将金国的外强中干的本质暴露无疑,这无疑使得金国内忧外患的局势愈发严重了起来。先说金国的内部,“宣宗南迁”后中原地区的红袄军发展则呈现出愈演愈烈的态势。而从外部看,南迁的举动也使得南宋、西夏看出了金国的衰败。南宋自然不必多说,西夏选择“附蒙伐金”除了因为蒙古的军事压力,还很重要的一点就是看出了金国败亡的趋势。

历史上的“宣宗南迁”,我们很难说它是对是错。因为,这次发生于金国统治末期的迁都背后,实际上有着很大的无奈,因为那时的金中都确实成为了抗蒙的一个“桥头堡”,并且还有守不住的迹象。但正所谓“牵一发而动全身”,这次南迁所带来的连锁反应同样也是金国无法承受的。或许历史到了金宣宗在位时期,金国败亡真的到了无法扭转的地步。

标签: 宣宗南迁宋朝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揭秘古代倒插门究竟有多危险 战国有危险清代如同奴隶与仆役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古代,倒插门,历史解密

    “倒插门”也就是男方到女方家入户,正式的称呼是“入赘”,这种情况下,男方通常被称作是上门女婿,也就是赘婿。这种行为,在男女平权的时代,受到歧视的可能性越来越低,不过,如果是在古代,当一个上门女婿,其实还是蛮危险的。下面就举几个例子说明一下。战国1975年12月在湖北省云梦县睡虎地秦墓中出土的竹简中包

  • 晚晴重臣张之洞为什么不敢随便进入军机处?原来一不小心会掉脑袋!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清朝,历史解密

    清朝在雍正时期形成不少管理朝廷要务的新制度,比如说军机处,当时的军机处可以相当强硬的,一般王公以下的阶品要是擅入聚集处是会被立即处斩的,就连近代洋务运动的代表人物张之洞,来京也是不敢擅入军机处的。军机处设立于1729年。当时,正值平定蒙古准葛尔部叛乱期间,雍正皇帝为了更加迅速地处理军政大事,同时处于

  • 郭子仪功高震主遭怀疑,把家里围墙拆了后皇帝立马相信他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郭子仪,唐朝,历史解密

    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那我们的主人公郭子仪究竟有怎样的故事呢?历朝历代以来,伴君如伴虎。在皇帝身侧,庸庸碌碌容易招来祸患,因为缺乏自保的地位与能力,但功高震主同样可怕。不管是如赵匡胤一般的温柔帝王,亦或是朱元璋一般的狠辣角色,他们无一例外地都会对付自己的

  • 明朝为何用一年就收复了燕云十六州?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明朝,朱元璋,历史解密

    我们都知道,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宋朝是一个相对积弱的朝代,曾经经历过无法统一河山的痛,而宋朝经常遭到外部势力打压,有一条很重要的原因便是没有燕云十六州。失去了燕云十六州,宋朝国境也就失去了自然屏障,敌人进攻宋朝,犹如一马平川,无任何阻挡。很多人对于燕云十六州可能并不熟悉,但是倘若说起北京、天津等地区的

  • 武则天敢称帝登基为何曹操不敢呢 原因出在什么地方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曹操,武则天,曹操,历史解密

    曹操和武则天,都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政治家。一男一女,一个挟天子以令诸侯,一个废帝自立,按说中国古代是男权社会,男子当皇帝比女子当皇帝更容易被人接受,那么为什么反而是身为女子的武则天称帝,而曹操却止步于魏王,始终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先说背景,曹操起兵于乱世,东汉末年,群雄并起,诸侯混战。曹操以过人的军

  • 太平公主的两个哥哥都是皇帝,为何还两次出家为尼?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唐朝,历史解密

    太平公主(665~713)是武则天和高宗李治的女儿,李治对这个最小的女儿视之为掌上明珠,要月亮不给星星,太平公主是夫妻二人的心头肉。太平公主一生曾两次出家为尼。第一次是在她8岁时,她最亲最爱的姥姥去世了,也就是武则天的老妈死了。太平从小就跟着姥姥生活,和姥姥感情最深。古代人们很迷信,武则天怕老娘把外

  • 古代的秀才到底是什么身份 相当于现在什么学历呢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古代,秀才,历史解密

    俗语常说“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提起秀才,我们总会想到知识渊博、见多识广的读书人,不过,秀才到底是什么身份,他们相当于现在的什么学历呢?其实,秀才起初跟读书人没有多大关系,它是指“才之秀者”,即特别有才能的人。《管子·小匡》载:“农之子常为农,朴野不慝,其秀才之能为士者,则足赖也。”《史记·屈原

  • 古人也抽烟吗 烟草是什么时候传入我国的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古代,烟草,历史解密

    古人抽烟吗,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中国古代的人是抽烟的,但历史并不长。烟草是在明朝嘉靖年间传入我国,距今已有四百多年的历史。比起三千多年的人类吸烟史,我国的吸烟历史还很年轻。关于烟草的起源,有很多种说法。有人认为烟草起源于非洲,说烟草与很多其它食

  • 中国骑兵的巅峰时期是什么时候?几千大唐铁骑就端掉了突厥的老窝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中国骑兵,商朝,历史解密

    唐朝可以说是骑兵巅峰时代了,几千唐军骑兵就灭了突厥老窝阴山,而且动不动就是大规模骑兵作战的阵仗,唐朝骑兵为何会这么强大呢?小编认为唐代对突厥的胜利,很大程度上是利用了突厥的内部分裂,及时抓住机会进行了分化瓦解,随后对突厥顽抗势力进行了逐个击破。但如果没有足够强大的骑兵部队,显然还是没办法做到一举击破

  • 泰勒曼的作品有哪些?他的作品有什么风格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泰勒曼,德国作曲家,历史解密

    听听泰勒曼写的协奏曲,如果对维瓦尔第的“四季”很熟的话 (维瓦尔第有500多首协奏曲)会发现样子怎么长得都很像(当然细听是不同的);再听听泰勒曼的清唱剧或圣母颂等曲子,欢闹轻松一点的几首,和法国的一些歌剧和圣母颂、镇?曲等宗教音乐的感觉很像。啊!这个人怎么一点也没有自己的风格,好听、可口的旋律,松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