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古代官员在异地任职会分配各种住房吗?需要自己花钱吗

古代官员在异地任职会分配各种住房吗?需要自己花钱吗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女王范儿 访问量:209 更新时间:2023/12/9 8:19:37

古代是严禁官员异地任职时,私自购房的。异地任官,国家提供住房,居住官舍也是一种政治待遇,办公住家一体化,官多房少,退休离任必须搬出官舍。“官舍”,就是官吏的住所,因为常与官衙连在一起,如今日之“机关大院”。所以,有时也兼容办公场所的含义。因其不仅所有权姓“官”,即属于国家资产,而且,往往还特定属于某官署,即某一个机关。官员不得添置任何家具,供给知县的家具杂用有六十三种二百余件,县丞、主簿等有六十种,典史仅十九种。也就是说给你多少家具,你就使用多少,私自动用公款添买,就是违反制度。另外,官员调任或退休时,所有家具杂用,都要按清单归还。

异地任官,国家提供住房:自秦汉起,各级官员均由国家任命,无论是各地贤能被征辟或举荐到中央当官,或原在京畿居住者被外放到各地当官,大多存在有异地仕宦解决住所的需要。因此,由国家向赴任官员提供住房,也就在秦汉之际逐渐趋向制度化。

《汉书》记载,曹参封爵列侯,食邑平阳,但本人先后在齐国和中央任相,其长安的“相舍后园近吏舍,吏舍日饮歌呼”云云。此“相舍”与“吏舍”,就是相国住宅和吏员宿舍的同义语,当由国家提供。汉高祖刘邦向全国发布《同安辑令》说:“凡为列侯食邑者,都给印绶佩带,赐给宏敞的住宅;俸禄达到二千石级别的将吏,就可迁居长安,赐给次一等的住宅。”这当然是开国时期优待功臣的一种措施。

再看《汉书》卷九十三记载:侍中董贤为邀汉哀帝宠信,休假日亦不肯回家与老婆团聚,于是哀帝特许董贤的妻子搬进他在宫中的住所,“若吏妻子居官寺舍”。根据这一条史料,可知至迟到西汉后期,官吏家属可以随居机关住房(官寺舍),已经是普遍现象了。《太平御览》引《汉书》称,光禄大夫魏霸丧妻,其长兄还特意“为(魏)霸娶妻,送至官舍”。

居住官舍也是一种政治待遇:居住官舍不仅是一项福利,也是一种政治待遇。《事实类苑》记载,北宋名相寇准受政敌迫害,被贬为衡州司马。衡州府向来不给这种徒有虚名、实受监管者分配住房,“百姓闻之,竞荷瓦木,不督而会,公宇立成”。眼看其在民众中威望如此之高,政敌又赶快把他迁到雷州,并终于达到令他郁愤而卒的目的。

苏轼的弟弟苏辙也曾被政敌章惇贬到雷州,“不许居官舍,遂僦民屋”。章惇得知后,严令州府究治胆敢借房给管制分子居住的民众。后来章惇也被贬到雷州,碰巧也向这个人求租房子,对方心有余悸地答复他:“前苏公来,章丞相几破我家,今不可也”。此为政治斗争之激烈在住房问题上的反映。

办公住家一体化:官舍如此“尊严”,在一定程度上与它的位置有关系。自秦汉以来,凡州郡府县各级地方政府之主要首长和佐贰官员的生活区域,照例都是圈定在各自的衙署即机关大院以内的,俗称“内衙”或“私宅”等,并用屋宇式的宅门同以大堂为中心的办公区域划出界线。

《温公诗话》记北宋鲍当任河南府法曹时,河南知府“薛(映)尝暑月访其廨舍,(鲍)当方露顶,狼狈入,易服把板而出”。是说像鲍当这种处长一级(曹官)的官员,也有坐落在衙署内的住宅。因为是私人生活空间,又值盛夏季节,所以没戴官帽,恐怕还是半赤膊状态,所以当上司突然来访时显得很狼狈。

两汉时官员多居机关大院,东汉王充《论衡·诘术篇》称:“府廷之内,吏舍比属”(汉时“吏”之概念包含“官”义),足见规模之大。《后汉书》记载,赵岐的祖父官任御史,故其“生于御史台,因字台卿”,又可知同居的家属中,甚至包括成年的儿子媳妇。

但是,随着国家中央集权管理职能的日趋完善甚至繁复化,京朝机构及供职人数也在不断增加。据《文献通考》提供的统计,汉晋时全国官员总数仅七千人左右,隋朝重新统一后达一万二千五百七十六人,唐朝更增至一万八千八百零五人,其中供职京师者就有二千六百二十人。假如仍沿袭两汉时大包干的办法,则不仅“京师百司”之机关用房要发生危机,亦将无法正常发挥衙署的办公职能,因为办公区内除了这二千六百二十员京朝官外,还得加上数倍于此的吏胥、杂役和卫士,以及侍候这一大家子的小丫环老妈子等。

退休离任必须搬出官舍:“屋宇并官所造”,其性质自然是“官舍”了。若从所有制关系上考察,分布在长安居民区里的京朝官住宅中,还有不少与之同类的情况,就是皇帝为表示对大臣关怀,特赐一部分高级官员携眷入住产业属国有的宅第,一般情况下又随居者的调任、贬谪或告老还乡而收回。《大唐新语》记载,玄宗即位不久,老宰相李日知自请退休,一旦获准,“及还饰袋,将出居别业”,就是马上退还官舍,搬进其他房子。

《唐语林》记载,永宁坊有一幢被风水先生称为“金盏地”的住宅,先后有王锷、韩令弘、史宪诚、李载义等许多大臣住过,可知这都是与职务相关的待遇。当然,以“赐第”形式化官为私的也有。不过,因改朝换代或获罪受处等原因,亦难保永业。如安禄山得志时,玄宗曾“敕于亲仁坊南街造宅堂”,送给他进京朝见时居住。等他垮台了,房子也就没收了。

小官员居住官舍的情况也有,卢照邻《病梨树赋并序》称:“癸酉之岁(唐高宗咸亨四年,公元673年),余卧病于长安光德坊之官舍”;又谓:听坊内的老居民说,以前鄱阳公主在此住过,名医孙思邈也在此住过。看来另有入住理由,或者只要交房租便可入住也有可能。《长安志》称,北街崇仁坊与尚书省选院(即吏部司)靠近,凡参加考选的官员而在“京城无第宅者,多停憩此(坊)”,想来应有官舍供付费居住,于是“昼夜喧呼,灯火不绝”,恰是机关集体宿舍的景象。

家具杂用不许擅自添置:住房以外,官吏住所内的一应家具杂物亦由机关按入住者的身份提供。以明代淳安县署为个案,据《海瑞集·兴革条例》载,知县的家具杂用有六十三种二百余件,县丞、主簿等有六十种,典史仅十九种。洪武时,黄州府有个同知安贞,因“擅造公宇器用”,被部下吏员向按察司检举,按察司又向中央汇报。朱元璋得知后,为安贞开脱,说是:“房宇器用都是公家的,安贞若另迁他官,一样也带不走”。据此可知,给你多少家具,你就使用多少,私自动用公款添买,就是违反制度。另外,官员调任或退休时,所有家具杂用,都要按清单归还。

《萍洲可谈》述,王安石从出判江宁府任上自请退休,夫人吴氏把官舍里一张躺习惯的藤床带回了家。未几,“郡吏来索,左右莫敢言”,只好悄悄地向老爷汇报。王安石知道吴夫人“好洁成癖”,自己则以邋遢与她“每不相合”,于是“跣足登床,偃卧良久。吴[夫人]望见,即命送还”。由此可知,官员搬出公房时不得带走任何公家用品,也是历代的规矩,即使贵为宰相,亦不得违犯。

因为缺少专项的建筑和维修基金,又无完备的物业管理(在京都由各部司务厅兼管,在州县由工房兼管),所以在多数时态下,机关住房的条件包括有关生活设备,都很差劲,通常总要隔许多年才得大修一回。

标签: 宋朝官员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大臣爱吃一道菜,雍正得知后:满门抄斩!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雍正,清朝,历史解密

    提起清朝的康乾盛世,估计现在还有很多人敬仰,不过康熙雍正乾隆三人的统治时期,为何雍正的知名度却没那么高,难道是因为在位的时间短吗?其实雍正虽然在位时间只有13年,但是他对于康乾盛世的作用,可不容忽视,正是因为他在位时期的修修补补,乾隆登基之后才能如此潇洒,康乾盛世才能维系一百多年。大家都知道,雍正时

  • 古代小妾地位低下,但有一优势让正方嫉妒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宋朝,历史解密

    中国古代社会,男尊女卑,很多男子可以三妻四妾,但是相反的女子的地位就十分的低下。很多女子因为种种原因或是家庭贫困,或是重男轻女,被父母抛弃或者买卖,这些被抛弃或者被卖的女子通常下场非常的惨。除了这些女子之外,普通人家的女子也是逃不过当别人小妾的命运。在中国古代,嫡庶观念深入人心。就拿皇宫当中来讲,就

  • 揭秘:诸葛亮一天吃三升米是真是假?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诸葛亮,三国,历史解密

    诸葛亮是东汉末年“智多近妖”的一位谋士,据史料记载诸葛亮病重期间每天“只能”吃三升米,他的老对头司马懿听到这件事情后也敢断言诸葛亮“其将死矣”。按照如今计量单位三升应该达到了1.2斤左右,诸葛亮当时已经身患重病,每天还能吃这么多的饭也实属难得,可能如今的壮小伙每顿饭吃三两米饭就足够了。那么古人是否真

  • 秦国从雍迁都咸阳,要是不迁都还能统一天下吗?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秦国,战国,历史解密

    春秋时期,秦国的都城雍都,位于今陕西宝鸡附近,在关中西部,并不是关中的地缘中心。后世秦朝、汉朝、唐朝,都是在关中中部的咸阳和长安建都,作为关中地缘中心,交通中心,自然也更容易成为经济和政治中心。秦国不在关中中部建都,原因主要是实力还不是非常强,若晋国来攻,威胁较大。西周镐京被犬戎和申国攻破的惨剧,影

  • 唐玄宗时期,唐朝疆域收缩三百多万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唐朝,历史解密

    我们常常都会说盛唐,唐朝在我们的眼中,绝对是历史上不朽的存在。很多人对盛唐的认识只是浮于表面,如果我们以疆域面积来看整个唐朝,那唐朝也是不输于其他朝代的。领土面积最大的朝代那一定是元朝,面积是一千四百五十多万平方公里。之后是清朝稍弱一些是一千三百五十多,而唐朝时期,以太宗时期的疆域面积来看,也已经到

  • 将军宴会上羞辱车夫,留下一成语流传至今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羊斟,春秋,历史解密

    在象棋中,判断胜负的标准是“将”或者“帅”有没有被吃掉。象棋来源于我国古代的两军对垒,所以古代的许多战争,一旦统帅被杀或者被俘,基本上就可以宣布战败了。毕竟没有了指挥官,一盘散沙无人指挥。在我国春秋时期,有许多流传至今的故事,大多也是和战争有关的。比如“退避三舍”和“兵车之会”等,今天要说的“各自为

  • 赖月明:开国元帅陈毅的妻子,失散后被父亲卖给补鞋匠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赖月明,民国,历史解密

    兴城旅夜倍凄清,破纸窗前透月明;战斗艰难还剩我,阿蒙愧负故人情。这首诗的标题是《兴国旅舍》,是陈毅元帅在1938年托人寻找妻子赖月明后,得知她已牺牲后,写下的一首七绝诗。可是陈毅元帅至死不知的是,赖月明并未牺牲,而且现在也找不到她去世的记载,有可能这位陈毅元帅的第二任妻子,至今应该还健在。陈毅元帅第

  • 齐国国君将女儿嫁给郑国太子,最后结局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春秋战国,历史解密

    娶妻的时候,常蹦出这个词语——门当户对。门不当,户不对。两家人绝大多数情况,成不了亲家。硬气一点,有点文化的人这时会说,齐大非偶。齐大非偶是个成语,什么意思呢?表示自己位卑,不敢高攀。通俗一点就是“对不起,我高攀不起。”恰恰这一个成语,牵扯出了一段比小说更狗血的孽缘……齐国是个大国,齐国的女子长得好

  • 秦过在灭六国的过程中 最好打的国家和最难打的国家是哪个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秦国,赵国,历史解密

    秦灭六国的过程中,本该最容易打却打得很艰难的是赵国,本该最难打却轻易打下来的是齐国,一个将领打不赢换个将领就能打赢的是楚国,轻松打赢却后患无穷的是韩国,本来很强大却自己把自己折腾得不经打的是魏国,本来不经打却偏偏要去惹事的是燕国。(秦灭六国地图)一、本该最容易打却打得很艰难的赵国。有人可能会说,不对

  • 名将周亚夫:三年封侯八年拜相,算命的说得准吗?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周亚夫,西汉,历史解密

    周亚夫闻名天下似乎是开始于细柳阅兵,而我们最开始熟悉周亚夫,也是从中学的一篇课文《周亚夫军细柳》中得以了解。周亚夫治军严谨,军纪严明,公元158年由于匈奴的进犯,汉文帝派三路军队到长安附近抵御守卫,周亚夫驻守在细柳。汉文帝为了鼓舞士气便亲自去了三军营寨,到了周亚夫营寨之时竟然被拦在了外面,守门的军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