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赤壁之战中曹操的谋士们为什么智商下线了?

赤壁之战中曹操的谋士们为什么智商下线了?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野性稳江山 访问量:3149 更新时间:2024/1/16 20:56:43

说到曹操在整个三国时期败得最惨的一次就要数赤壁之战了吧,被孙刘联盟搞了一个连环计再加一个连环计,真的是好惨啊,其实大家都知道的,在曹操的麾下能人异士其实真的很多的,虽然郭嘉是死了,那么就真的没有人看得懂这些计策吗?还是说这场战役是天注定的,大多数的谋士被智商被掏空了?下面就着这个问题我们来分析分析吧!

曹操终于在官渡之战中打败了袁绍。

袁绍郁郁而终后,几个不争气的儿子自相残杀起来,曹操轻而易举的攻下了袁氏大本营邺城。来到袁绍的墓前,曹操感慨良多,而且流下了真挚的泪水。回忆青葱岁月年少轻狂,曹袁兄弟把酒言欢,各自向对方诉说心中的志向。

袁绍说:“我南面据守黄河,北面依靠燕、代之地的险要,再加以戎、狄的兵力,然后南进争夺天下,这样或许可以成大事了吧?”曹操却说:“我运用天下所有有才智的人的力量,用先王的思想驾驭他们,就会百战百胜。”

两人的胜负或许在那一刻就已经分出来了,曾梦想一起仗剑走天涯,却最终分道扬镳,兵戎相见,不免一阵唏嘘。

这边曹操忙着祭拜袁绍,儿子曹丕抢先一步,继承了父亲的优良传统,收编败军之将的家属,迎娶了三国头号美人甄宓。

曹操情场失意,战场得意,(开个玩笑,有八卦消息称曹操本来对甄宓也有意思)曹军一路势如破竹,远征乌桓扫荡袁氏残余势力,最后靠着郭嘉遗计定辽东,辽东太守公孙康恭敬地把袁家二子的头献给了曹操,从此中国北方,天下无贼。

这期间曹操想必是前所未有的得意,袁氏消灭了,北方少数民族也被打得服服帖帖。其实由于三国之间的故事太精采,我们很少注意到曹操强硬的对外政策。就拿秦汉时期在中国边境作威作福的匈奴来说,是被曹操给彻底制服了,连抢来的女人都得乖乖送回去,比如一代才女蔡文姬就是曹操从匈奴手里要回来的。

还有个故事,匈奴派使臣来向曹操进贡称臣,曹操第一次享受这种待遇,戎马一生的他竟然还有点不好意思,觉得自己形象不够伟岸,怕有损国威。就叫来了声姿高扬、眉目疏朗的曹魏集团首席美男崔琰来假扮自己,曹操则拿把砍刀立在一旁扮侍卫。

后来问匈奴使者这次会面感觉如何,使者回答曹操长得很帅,但旁边那个拿刀的,是个真英雄。曹操这由内而外的王霸之气已经呼之欲出了。

铜雀台也开始建造,曹操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几首好作品都是在这一时期写的。比如“对酒当歌,人生几何!”的《短歌行》,又如“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的《观沧海》,更典型的是“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龟虽寿》,尽显曹操放眼天下的鸿鹄之志。

如果说唯一还有让曹操难过的事,就是郭嘉的病逝了。郭嘉确实是一代鬼才,平吕布、定河北,灭乌桓郭嘉的神机妙算都是功不可没。而且郭嘉是最懂曹操心思的人,曹操有多偏爱郭嘉呢,行则同车,坐则同席。所以别总说曹操好女色,真碰上有才华的男人,那才叫一个爱不释手。

而且郭嘉去世那年仅39岁,他是曹营里面年轻一代谋士领袖,曹操本意托付其后事,可他却先走一步,损失不可谓不惨重。此起彼伏的是,有一句话叫郭嘉不死,卧龙不出。就是有这么巧,就在郭嘉去世的公元207年,刘备三顾茅庐,请出了卧龙,诸葛亮。

诸葛亮出山后与刘备一番隆中对策,其高瞻远瞩,见识卓越,分析天下大势,奠定三足鼎立的战略思想。当然,理想很丰满,现实却很骨感,刘备目前的实力实在难以支撑诸葛亮定下的宏伟蓝图。

面对曹操号称80万的大军南下,刘备是一败涂地,至于诸葛亮那些火烧博望坡,火烧新野之类的大胜,都是罗贯中烧的。实际情况是刘备化身刘跑跑,东躲西藏,老婆孩子都顾不上了,不愧汉室刘皇叔,很有当年汉高祖刘邦风范。

先是靠赵子龙一身是胆,血战长坂坡救回了阿斗。再靠张飞据水断桥,虎豹之声怒吼“身是张益德也,可来共决死!”斥退追兵方才得以保全。据传曹军里还有个心脏病夏侯杰,被张飞吼得肝胆碎裂,吓死了…

刘表病逝,其子刘琮献荆州投降曹操,刘备溃不成军,一切都是如此水到渠成。曹操的野心空前膨胀,进而想要一举吞并江东集团,成就千秋大业。

有没有人提出不同意见呢?有的,是前文提到过的天下第一毒士贾诩,其实贾诩入了曹营之后相当低调,基本上都在韬光养晦,没有发过言。不过这回看曹操的状态,很像当年宛城大败之前飘飘然的他,贾诩才忍不住提醒曹操时机未到。可这时的曹操已经听不进劝告了。

一直养精蓄锐神秘的东吴势力终于闪亮登场,以孙权为首的江东英豪又岂会坐以待毙?影响整个三国的格局的赤壁大战,一触即发。

赤壁大战是《三国演义》整本书的最高潮,先有诸葛亮舌战群儒,篡改曹植的《铜雀台赋》,将“连二桥于东西兮,若长空之蝃蝀。”改成了“揽二乔于东南兮,乐朝夕之与共。”将这一场统一的战争定性为曹操抢女人的战争,智激周瑜孙权,组成孙刘联军联合抗曹。

再就是联军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周瑜施反间计群英会戏耍蒋干黄盖献苦肉计诈降,庞统献铁索连环计,诸葛亮草船借箭,再借东风,周瑜火烧赤壁,大败曹操。这一仗的描述可谓精彩绝伦,酣畅淋漓。岛主很难将故事说得更精彩了,我们就站在曹操的角度来分析一下。

曹操这一仗,天时地利人和都没站在他这边。先是军中突然爆发了大规模瘟疫,战斗力受到了严重损耗。再者曹军北方人,大部分都是旱鸭子,孙刘联军依仗着长江天险占据优势。

另外孙刘那边妙计频出,而曹操几大谋士却集体失声,不过这也不能怪他们。郭嘉在赤壁之战前就英年早逝了,荀彧一向是坐镇后方的,贾诩程昱都提过意见,曹操不听也没办法,至于谋主荀攸倒是没有详细记载,估计和贾程之类差不多。

而且最为夸张的是,这场赤壁大战是在冬季发生,照理来说长江中游的赤壁地区应该刮西北风。而赤壁大战所刮的东南风,是极小概率出现的气象,如果要用科学来解释,就是在很偶然的状况下,赤壁的西边出现了低压气旋,又或者是东边出现了高压反气旋。正所谓天有不测风云,曹操是万万没有想到。而周瑜久居江东,或许是地理达人,识别出了这一天象,东风助长火势,大破曹军。

总而言之这是一场操之过急的战争,曹操败走华容道。这一战过后,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局面。当年曹操煮酒论英雄,那句“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一语成箴。刘备竟然真的从卖草鞋的做到了一方霸主,曹操短时间内是再难以统一中国了。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汉武帝为什么要诛杀卫家?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解密

    汉武帝时古代历史上一个很有作为的皇帝,改变了之前管理效率低下的弊端,也扩大和巩固了国土,但同时他又迷信长生多年,直到晚年时期才幡然醒悟。汉武帝时期,朝中有很多卫氏一族的重臣,后宫也有卫子夫为皇后,可以说,卫家在当时的势力是非常大的。然而,在卫青死后,汉武帝却将卫家尽数诛杀,这是为什么?难道卫家做了什

  • 朱元璋为什么重用关系差的发小关系好的却被砍头?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解密

    说到朱元璋小编相信很多人都是知道的,朱元璋是当时明朝著名的皇帝,相传在当时朱元璋担任皇帝的时候,有两个发小来投靠朱元璋,希望朱元璋能够给自己一份差事做做。有文献记载,当时朱元璋把和自己关系好的发小给杀了。和自己关系差的那个却被重用,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小编觉得朱元璋应该是有自己的预谋和打算的,具体的

  • 刘备是怎么降服马超的?马超为什么甘心为刘备做事?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解密

    当年刘备为了降服马超这股力量也是画了很多功夫,毕竟马超的出身应该是他们之中最显赫的,不过因为马超也不喜欢曹操所以同一个敌人让他们走到了一起。不过当初刘备准备降服马超可是花了九牛二虎之力,基本上把自己的大将都派了出去。可见刘备和诸葛亮都非常看重马超,其实马超的实力的确也非常强悍,而且一进入蜀地马超的官

  • 曹植为什么斗不过曹丕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解密

    说到曹植和曹丕很多网友都知道这两个人也还是很有话说的,也很有故事讲的,最近很多网友都说了,其实在早些时候曹植是深受曹操的喜爱的,也有想法把世子的位置给曹植,但是到最后曹植也还是失败了,那么有的人要问了,这是为什么,曹操那么喜欢曹植,难道就是因为女人的原因?下面就着这个问题我们一起来分析揭秘看看!这事

  • “五服”之地中的“荒服”指哪里?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解密

    说到“五服”之地其实很多网友都知道的这个地方也还是很有说法的,最近很多网友也都说了,这个好像就是指的古代四大流放地之一啊,那么这个地方到底是个什么地方呢?“五服”之地中的“荒服”又是指哪里呢?下面我们就着这个问题一起来分析分析揭

  • 朱元璋悉心培育孩子,但他们为何大多都不成器?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解密

    按照一般的规律来讲,父母对于子女的教育是十分重要的,有时候甚至作用会超过学校的教育。明朝时期,朱元璋也为孩子提供了最好的教育,他会告诉孩子自己人生中学到的经验和道理,会给他们找最好的老师,最好的陪读,提供最好的学习环境。然而,我们也看到,明朝时期的奇葩皇帝也不在少数,真正能担当皇帝的人似乎并不多。那

  • 秦始皇为什么派徐福出海?原因到底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解密

    秦始皇是中国古代有名的皇帝,当然了,在秦始皇执政期间,秦始皇也是颁布了很多的新政策,比如,废除了井田制,实行郡县制,还有就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不过,关于秦始皇的功劳,那就是统一六国,使中国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当时秦始皇非常注重自己的身体,总想自己长生不老,为此,他也总在寻找长生不老的办法,当时,秦始

  • 司马师为什么要废掉曹芳?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解密

    曹氏一族最初的强大政权,可以说是曹操从汉室手中抢夺而来,而后来辅佐曹操的司马懿的司马家族,又从曹操的子孙手中把曹家打下来的政权给抢了过去,这两段的历史何其相似!曹家最后一位皇帝是魏明帝曹叡的养子,曹芳,而当时掌控朝局的是司马懿的长子司马师。司马师为什么,又是如何废掉曹芳的皇帝的呢?三国时期,烽火不断

  • 韩信死后萧何说了什么?萧何对韩信的死是真心还是假意?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解密

    韩信作为一代军神,单论军事才能,当时可以说无人能及,但是他却触犯到了刘邦的底线,以至于刘邦不得不想要除掉他。我们也知道,最终是萧何协助吕后除掉了韩信,然而在韩信死后,萧何说了一句话,让人分辨不出他究竟是真心还是假意。韩信因为萧何而功成名就,也因为萧何命赴黄泉,他到底说了什么话,如此让人难以捉摸?在中

  • 为什么三国三大战役兵力要比战国时期少这么多?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在三国演义里,罗贯中写曹操赤壁之战有80万水军,实际上是夸大的手法,如果曹操真的有80万大军那怎么样都不可能输了。其实三国时期的三大战役远比战国时期的战役兵力要少,而且是少很多。在长平之战当中,秦国和赵国的兵力总和超过了100万,三国里几乎没有出现过这样的规模的战争,为什么三国时期的人口反而少了这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