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司马家族实现了大统一建立了晋朝 为何后世的评价如此之低呢

司马家族实现了大统一建立了晋朝 为何后世的评价如此之低呢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卖萌天才 访问量:1629 更新时间:2023/12/10 7:50:03

当年司马家族的人要是活到今天,肯定会觉得很不公平。整个一部王朝社会的历史,其实就是一部篡位史。那么多人篡位,都没人批评。对于一些谋朝篡位者,比如李世民,历史还给予了高度评价。可是,为什么司马家族篡位,历史却做出毫不留情的批评呢?

(刘裕)

以至于后来刘裕在建立刘宋政权,杀掉不少司马家族的人的时候,还有一部分人,把刘裕的做法当成是一种“英雄行为”。很显然,这对司马家族是很不公平的。那么,造成这种不公平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呢?

我觉得,司马家族之所以获得这样不公平的待遇,主要有以下一些原因。

一、从动机来说,司马家族以篡位为目的。

历史上有很多谋朝篡位者,他们之所以篡位,很多是形势所然,或者逼不得已。王莽篡汉,那是因为时代发展到西汉末年,天下已经分崩离析,朝政腐败不堪,皇帝也孱弱荒淫。这时候,急需一个有能力的大臣站出来,拨乱反正,拯救黎民。王莽便是在这种呼唤中横空出世的。虽然说,最终的结果是,王莽并没有起到这个作用,反而让国家更乱。但是他当初在上位的时候,是获得万民拥戴的,只不过是变革不成功而已。

曹操当权,那也是因为东汉已经破碎,虽说曹操“挟制天子”,但是他确实对拯救黎民苍生做出了很大的贡献。而且,曹操在有生之年,也没有篡夺皇位。至于后世曹丕篡位,不管是曹丕逼迫也好,刘协被动退位也好,总之这事得到了平稳过渡,刘协退位后,所享受的待遇也不错。

不过司马家族不是这样做的,司马家族的动机一开始就不纯。司马懿有“狼顾之相”,还有一句“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都是对司马家族志在篡位,而不是志在拨乱反正,拯救天下黎民苍生的评价。毕竟那时候曹魏刚刚夺得政权,而曹魏政权当时还是非常受朝野拥护的。尽管由于曹家后人比较短命,皇帝的能力都不大,但也没有一个荒淫乱政者,他们不具备被夺位的必然。所以,司马家族不纯的动机,遭到了不少诟病。

(曹操)

二、从过程来说,司马家族杀戮太多。

我们说“滴血的皇位”。司马家族获得皇位的过程,正是对这一句话最生动的最淋漓尽致的诠释。

司马家族在获得皇位的过程中,每一步都是踩着血印往前走的。

司马懿发动高平陵政变,把曹爽家族及其党羽全部杀光。接着,司马懿又诛杀司空王陵以及党羽,可以说,朝臣都被他杀了一半。不仅如此,司马懿还借助杀王陵这件事,把所有曹魏家族的人都拘捕起来,放在邺城,派人看守。

司马师当政的时候,又诛杀了中书令李丰、太常夏侯玄、光禄大夫张缉等不服的人,还夷灭人家三族。可以说,这是司马家族对朝臣的第三波杀戮。而且杀戮朝臣后,又废掉皇帝曹芳

司马昭当政的时候,不只是杀大臣,更指示部下,对皇帝曹髦都敢随便杀。

再接着司马炎废掉曹奂,自己当皇帝。

司马家族在走向皇权的过程中,废掉两个皇帝,杀掉一个皇帝。除此外,还杀掉了无数大臣。这样的暴力手段,肯定是要遭后世诟病的。

(司马懿)

三、从结果来看,司马家族造就了中华乱世。

司马家族夺位也就罢了,如果能把国家治理好,后世绝对不会对他们那么反感。比如李世民杀兄弟夺父亲皇位,但是,此后李世民实施“贞观之治”,开大唐盛世,因此,后人对他的评价非常高。甚至有史学家认为他的做法其实是很恰当的。

赵匡胤夺取了后周的江山,此后赵匡胤建立了北宋并统一全国。而且所建立的宋朝虽然外交上不怎么样,但经济文化却高度发达。因此,后世对赵匡胤的评价也是很高的。

可是司马家族夺取政权后,由于害怕政权再被别人夺去,所以对自己的家族进行大肆分封。这种藩王制度,是在汉朝的时候,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废除的。可是,司马家族又捡起来用。结果就是,由此造成了“八王之乱”。“八王之乱”又由此造成“五胡之乱”。这一波乱下来,前后经历了数百年。

这个结果如此惨痛,后世怎么可能还对司马家族有好评价呢?

(参考资料:《三国志》《晋书》)

标签: 司马懿晋朝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揭秘:古代轻骑兵为什么能克重骑兵?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重骑兵,晋朝,历史解密

    在骑士领土的南部,已经相信罗马天主教的波兰王国也在利用一切机会开辟领土。因为原住民普鲁士一直信仰原始宗教而拒绝被改变,因此它成为基督徒势力的绝佳目标。但在这个时候,波兰并不强大,失败让他们想方设法地利用骑士战队围绕那里,并且找到立足点。这些武装起来的骑士以及利用骑士战术的军事僧侣迅速占领了东普鲁士地

  • “朝秦暮楚”背后的三个故事!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朝秦暮楚,历史解密

    一、战国时期,秦国和楚国是两个比较大的诸侯国,两国国力都很强,但是他们一度对立,以至于经常发生战争。本来在战国那个年代,打仗是最为平常的事,战国之所以称为战国,战争多是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这时候有个叫关垭(湖北竹溪县,属于楚国地盘)的地方地理位置比较特殊,它刚好处于秦国和楚国的战争最前线,两国之间

  • 1971年印巴战争群期间 印度为了赢得此战动用了多少军队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印度,巴基斯坦,历史解密

    自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世界也陷入了长时间的和平,大国之间也没发生直接的冲突,但是世界仍不安宁,在一些局部地方仍有不断的冲突发生,在亚洲,中东地区是一个,而在南亚,印度和巴基斯坦也经常对峙,发生交火,在二十多年里,印巴也发生了三次战争,这三次战争也对南亚的局势有很大的影响。印巴之间冲突的根源也有很

  • 第一次北伐时,魏延提的子午谷奇谋到底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魏延,三国,魏延,历史解密

    公元225年,诸葛亮通过南征平定了蜀汉南方战乱,收服南蛮各族之心,在这场战事中,诸葛亮储备了北伐所需要的兵甲物资,并通过征召蛮夷的可战之兵补充兵源,在此之后,诸葛亮率领大军进驻汉中,开始操练三军,准备等待时机,北伐曹魏。在此之后,诸葛亮发现曹魏与蜀汉接壤的关中、陇西等地则明显防备松懈,而曹叡打算安心

  • 马超的祖先是谁?竟是马革裹尸的发明者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马超,三国,历史解密

    《三国演义》中各大将交战都得先报名号,名号自然是越响亮越好。在蜀国的五虎将当中,名号最响的并不是关羽张飞,而是出场不多的马超。“来将何人”“吾乃本朝大将伏波将军马援之后,蜀中大将马超”。再看五虎将中的其他将领,祖先又没有名气,所以震慑力上自然就差些。那马超的祖先马援到底什么来头?名气真的有这么大的?

  • 揭秘:古代的“宰相”与“丞相”是一个意思吗?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古代,唐朝,历史解密

    中国古代的“宰相制度”,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古代的职官,历代建置不同,其间因袭变革、增加减少,情况十分复杂,内容非常丰富,中国古代职官制度经过几千年的发展,逐步形成了一整套沿革清晰、体系完整的职官制度。宰相就是“百官之长”,更是辅佐君主总理全国政务的最高执政官的泛称。“宰”是主持之

  • 胡兰畦的传奇人生:做过封面女郎的女将军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胡兰畦,近代,历史解密

    1939年夏,胡兰畦来到陪都重庆。不久,蒋介石委任胡兰畦为国民政府军委会战地党政委员会少将指导员,并派她到第三、六、九战区工作。胡兰畦由此成为近代中国第一位女将军。胡兰畦利用这个特殊身份,为党做了许多有益的工作。四川现代妇女运动的先驱胡兰畦是我国现代史上一位有影响的革命女战士,一生充满传奇。她天生丽

  • 唐长安城的防御力为什么那么差?容易被攻破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唐长安城,历史解密

    唐长安城面积太大,人口太多。唐朝长安城市辖区人口达到两百万人,城墙内就超过一百万。唐朝前期以后常态下关中的粮食供给就一直不能完全自足,需要依赖大运河转运至渭河,战时只会更加严重。相比而言明清北京城面积要小,人口自然也少。明代时北京城人口刚抵七十万(万历年间),清代中期超过百万,但是那时全国人口已经逾

  • 揭秘嘉定三屠到底有多惨烈 仅扬州一城,死者就多达80余万人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嘉定三屠,清朝,历史解密

    提到“嘉定三屠”,还需从“剃发令”说起。1645年(明弘光元年,清朝顺治二年),清廷发布剃发令,嘉定百姓当然不从命。两千多年的思想不是一道圣旨就能改变的,于是乡绅侯峒曾带领嘉定绅民起义反清对于让汉人剃头从满制。清王朝本是相当谨慎的弘光朝投降,豫亲王多铎进入南京之后,曾有这样的公告:“剃头一事,本朝相

  • 秦始皇统一天下后,之前的六国国君结局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秦始皇,秦朝,历史解密

    韩国:投靠秦国却惨被吞并公元前239年,韩国内部权臣乱政,皇权陨落,韩王安继位六年后,国内政局仍然无法稳定。公元前233年,强大的秦国举兵进攻韩国,毫无战意韩王安对秦国俯首称臣,韩国公子韩非作为使者(人质)出使秦国,嬴政对韩非十分欣赏,引起了秦国宰相李斯大蛮种的强烈嫉妒,韩非被李斯污蔑,于大狱中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