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揭秘:古代的“宰相”与“丞相”是一个意思吗?

揭秘:古代的“宰相”与“丞相”是一个意思吗?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荼靡花事了 访问量:3182 更新时间:2024/1/17 1:15:39

中国古代的“宰相制度”,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古代的职官,历代建置不同,其间因袭变革、增加减少,情况十分复杂,内容非常丰富,中国古代职官制度经过几千年的发展,逐步形成了一整套沿革清晰、体系完整的职官制度。

宰相就是“百官之长”,更是辅佐君主总理全国政务的最高执政官的泛称。“宰”是主持之意;“相,助也”,原为“辅佐”、“襄助”之意,之后,更是引伸为辅助君主管理政事者。最初,称担任君主朝聘宴享者或代表君主出使外国者为“傧相”。后来,则称辅助君主总理政务的最高执政官为“相”了。

“中国古代宰相制度,在明朝洪武帝时期就被明令废除了。”

以上这种说法一直沿用至今,但其实它并不是真实情况。朱元璋废除的可能是“丞相”这一官职,而没有废除“宰相”这一官职。

《皇明祖训》中有记载关于明朝官员制度的规定:从古至今,朝廷的制度一直都是三公九卿制度,并没有设立丞相。等到秦始皇时期,他创立了丞相这一官职,汉朝、唐朝、宋朝都沿用了这种设置。虽然,这些年也出过一些贤明的丞相,但是,奸佞小人更加多,他们混乱朝纲,危害社稷。从明朝开始,要废除这一设置,以后不再有丞相这一官职,后世皇帝也不允许设立这样的官职。官员之中如果有人胆敢提议设立丞相一职,那么,这人必须凌迟处死,满门抄斩。

毫无疑问,朱元璋的后人没有违背祖辈的训戒,没有恢复“丞相”这一官职,也不再提及会不会恢复“宰相”的职位。其实,“丞相”、“宰相”在古代这两个职位的重叠性很大,一般都不敢区分。“丞相”一词中的“相”,是“辅助”、“帮忙”等意思,像:伊尹、姜尚、周公这样的人物,后世就称之为“相”。还有一种人可以称之为相,就是从事外交活动的人;但是,这些人一旦结束外交活动,就得回归本职了。

所以,“相”的称呼大多指前一种。

前一种称之为“相”,其实,也是一个泛称,他们也并不是以“相”这个职称来行使权利,而且,他们的权利范围还相差很大。伊尹可以将国君驱逐出去,自立为国君;周公虽然能够“居摄”,但是,他还是害怕国君猜疑自己;而姜尚顶多就是一个高级幕僚。

春秋末年,齐景公开始设置左右相;到了战国时期,很多国家都设立了“相国”这个职位,让有德之人担任,使其成为文官的领袖。周赧王六年,秦国首先推出了“丞相”这一称号,这个称号被后人沿用,有时候也会改成“相国”。

丞相在朝廷中的权利很大,他们可以执行国内所有官员的奖罚,直接负责很多中央部门,因此,容易造成垄断,对皇权形成威胁。汉朝元寿二年,朝廷将“丞相”改成“大司徒”,并沿用至东汉末年。这期间,也只有王莽曹操等人有篡改制度的能力,他们恢复了丞相的制度,并亲自担任。大司徒虽然仍然位列三公,但是,权利已经远远不足丞相的权利了。

“宰相”这一词是出自南朝时期,到了唐朝,这个称呼开始普遍起来,渐渐的深入人心。宰相所指的是:拥有丞相权利,但是,却没有丞相头衔的文官。之后,随着权利的转移,在南朝能够称作宰相的,有尚书令和中书令。唐朝时期,三省长官都能够称为宰相,这三个职位很高,但是,不是经常设立的,所以,唐朝的宰相一般是领着其他头衔而办着丞相的事情。

就这样,“宰相”和“丞相”开始有所不同,也就是“宰相”不一定是“丞相”职位,而“丞相”也不一定是真的“宰相”,我们不能再理解成一样的概念了。

那么,他们是怎么分开的呢?

唐、宋两个王朝,在大部分时间内,“宰相”是领着其它头衔在办事,一直到南宋乾道八年才恢复了“丞相”这一称呼,而此时的丞相确实拥有宰相的权利。到了辽国、金国时期,这些政权效仿中原设立了尚书省和平章政事,同时,还设立了丞相,这些部门都具有宰相的权利。这种重叠的官员制度后来被元朝拿去用了,并发展出了能够行使地方权利的“中书省丞相”。

明朝基本沿用了元朝的官员制度,因此,明朝设立的丞相就是宰相,而朝廷废除丞相也相当于让宰相也不复存在了。但是,我们可以去揪字眼,言明朝廷要废除的是“丞相”,“宰相”一职还是可以用的。后世皇帝如果用“宰相”这一职位,并不会违背太祖的遗训。

但是,这种情况并没有发生,因为,他们都害怕宰相的权利会威胁皇帝的权利,所以,他们宁愿把祖训搬出来压制任何有异议的人,也不愿去设立一个危险的职位。谁都想独揽大权,不想分权。只是,这样的结果是皇帝每件事都得过问、都得做决定,没有宰相来分担皇帝的重担。

清朝皇帝也追求权利的集中,他们继续打击宰相制度,甚至,连将大学士称为“相爷”的行为也加以申饬,不允许任何挑战皇权的趋势的发生。

历史上,“丞相”这一官职在唐朝曾经恢复过两次:

第一次、是武周年间将“尚书左右仆射”这一称呼改为丞相,后来,在中宗年间又改回来。

第二次、是玄宗年间,将中书令和门下侍中分别改为右丞相和左丞相,在天宝年间又改回来。由于,当时有“真丞相”,比如:中书令、门下三品官员等,所以,这些名称上为“丞相”的人并没有丞相的权利,他们只是“假丞相”。

朱元璋废除“丞相”这一官职后,直到太平天国运动才恢复了“丞相”这一称呼。太平天国设立了天、地、春、夏、秋、冬六个官职,每个官职又分正丞相、副丞相、又副丞相三个位置,总共有二十四名丞相。后来,太平天国又增设了恩赏丞相、殿丞相等很多官职,让丞相这样的官员有很多。太平天国也有类似宰相的官职,他们称之为军师,而不叫宰相。

研究历史的学者认为,“宰相”这一职位在中国只是一个泛称,代表着地位最高的文官,而并没有具体的称呼。

其实,这个研究并不正确,其实,历史上就出现过两次将“宰相”作为正式官职的时期:

第一次、是在辽国,辽国的官职分南北两个系统,北面居住的大多是契丹人,而南面居住的大多是汉人,针对不同的人,辽国设置了不同的官员系统。北面的官员系统设置了宰相,这个官职掌管了五院一司,权利很大,这个长官确认是名副其实的宰相。

另一次、是在太平天国时期,在左宗棠向朝廷的奏报中,提到了天平天国侍王李世贤的宰相黄世瑚。这个人是不是真宰相呢?显然不是,前面已经提到,太平天国的真宰相是军师,而黄世瑚的主帅李世贤还不是军师。宰相黄世瑚位居李世贤之下,说明,当时的宰相并不是一个很高的官职,只能算中等级别的官职,所以,离真正的宰相军师还很远。

其实,宰相制度的频繁变化,则是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官僚制度内在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皇权与相权的矛盾。事实上,中国历史上不时出现权相当国,皇帝也不断用内廷近臣或宦官牵制相权,直至代替宰相,由内而外,由外转内,循环往复。这就是中国古代宰相制度不断演变的规律,从而,形成宰相名称、员数、职掌和权力的不稳定状态。

标签: 古代唐朝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胡兰畦的传奇人生:做过封面女郎的女将军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胡兰畦,近代,历史解密

    1939年夏,胡兰畦来到陪都重庆。不久,蒋介石委任胡兰畦为国民政府军委会战地党政委员会少将指导员,并派她到第三、六、九战区工作。胡兰畦由此成为近代中国第一位女将军。胡兰畦利用这个特殊身份,为党做了许多有益的工作。四川现代妇女运动的先驱胡兰畦是我国现代史上一位有影响的革命女战士,一生充满传奇。她天生丽

  • 唐长安城的防御力为什么那么差?容易被攻破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唐长安城,历史解密

    唐长安城面积太大,人口太多。唐朝长安城市辖区人口达到两百万人,城墙内就超过一百万。唐朝前期以后常态下关中的粮食供给就一直不能完全自足,需要依赖大运河转运至渭河,战时只会更加严重。相比而言明清北京城面积要小,人口自然也少。明代时北京城人口刚抵七十万(万历年间),清代中期超过百万,但是那时全国人口已经逾

  • 揭秘嘉定三屠到底有多惨烈 仅扬州一城,死者就多达80余万人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嘉定三屠,清朝,历史解密

    提到“嘉定三屠”,还需从“剃发令”说起。1645年(明弘光元年,清朝顺治二年),清廷发布剃发令,嘉定百姓当然不从命。两千多年的思想不是一道圣旨就能改变的,于是乡绅侯峒曾带领嘉定绅民起义反清对于让汉人剃头从满制。清王朝本是相当谨慎的弘光朝投降,豫亲王多铎进入南京之后,曾有这样的公告:“剃头一事,本朝相

  • 秦始皇统一天下后,之前的六国国君结局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秦始皇,秦朝,历史解密

    韩国:投靠秦国却惨被吞并公元前239年,韩国内部权臣乱政,皇权陨落,韩王安继位六年后,国内政局仍然无法稳定。公元前233年,强大的秦国举兵进攻韩国,毫无战意韩王安对秦国俯首称臣,韩国公子韩非作为使者(人质)出使秦国,嬴政对韩非十分欣赏,引起了秦国宰相李斯大蛮种的强烈嫉妒,韩非被李斯污蔑,于大狱中丧生

  • 古代刽子手听到刀下留人为什么不敢动手 事实真的是这样的吗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古代,刽子手,历史解密

    咱们大家平时在看古装电视剧的时候,有一个情节是这样的,犯人们就要被行刑了,就被砍头的时候,在台上有人骑着快马大声喊到我脚下留人,那么刽子手就会停下手来,事实真的是这样吗?在历史上这一点究竟是被模仿的还是子虚乌有的还是真实发生的呢?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吧,在古时候主要是给犯人定了死刑,就只能在监牢里等着

  • 李淳风:李世民最信任的道士,最后结局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李淳风,袁天罡,唐朝,历史解密

    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那我们的主人公李淳风究竟有怎样的故事呢?说到预言家或者道士,不得不提的有两位,袁天罡和李淳风。这两人精通天文、历法、数算等,合力著作的《推背图》更是至今被人称赞,其中隐晦的谶语屡次应验,构建了一个世界历史发展的政治观,是我国历史上最

  • 此人热衷种田,却意外成为皇帝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刘秀,汉朝,历史解密

    汉朝是中国古代最为富强的国家之一,无论是经济、农业、科技还是对匈奴的战争,汉朝都做的非常出色,如文景之治、汉武盛世、昭宣中兴等在史书都是浓墨重彩,极尽褒扬。然而到了西汉末年,天灾不断、政治腐败,后王莽篡位立国号为“新”,西汉就此灭亡。王莽虽然是篡位夺权,但是他心中却是想解救黎民百姓,欲改革除旧,与民

  • 三国时期魏国和蜀国一直在打仗 为什么吴国却像掉线一样呢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三国,魏国,历史解密

    魏国和蜀国交战的时候,吴国到底在干什么,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三国时期的时候,魏蜀吴三国之间,表面上是分足而立之势,感觉是稳定的局面。其实,蜀国和吴国都非常清楚,魏国的国力是远胜于自己的。并且一时的稳定,不是代表永久的,天下的大势总归是要统一在一

  • 清朝最悲惨皇子,被软禁了十几年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康熙,清朝,历史解密

    中国有几百位皇帝,有几百位皇后,有几百位太后,但是,却有成千上万位皇子。自古以来,中国人都认为男人不能够无后,衣钵不能够没有人继承。特别是对于皇帝来说,自己手下有一个庞大国家,他们不希望自己死后这个国家落到别人手里,所以说燥封建王朝时代,对于皇帝来说,皇子最重要。为什么呢?小编觉得,作为一个国家的帝

  • 历史上三大篡位建立的王朝,为何只有司马家最被后人鄙视?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司马懿,三国,历史解密

    中国历史上有三个统一的朝代:西晋、隋朝、北宋。知道历史的人对于这3个朝代也是很的吧。但是这3个朝代都是通过欺负“孤儿寡母”来朵得天下的。欺负孤儿寡母夺得天下的三大王朝,为啥只有司马家最被后人鄙视?从三代王朝的建立过程来看,实际上,这三个家族犯下了如下罪行:他们利用皇帝年轻时的无知夺取政权,建立了王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