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历史上真的存在佘太君这个人物吗?

历史上真的存在佘太君这个人物吗?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胖次 访问量:2588 更新时间:2024/1/17 4:05:43

杨家将的故事很多人都有所耳闻,其中杨家的核心人物佘太君更是让人钦佩不已,在戏曲中,她更是以百岁高龄挂帅出征。当然了,老当益壮到这种程度的,可能只存在于人们的想象中了,八九十岁还能讲话、自理就已经是极其难得的了。那么,历史上是不是真的存在佘太君这个人物呢?她究竟是存在过,还是人们幻想出来的呢?

清代以来,想证实佘太君确有其人的资料不少,但都缺乏足够的说服力

作为“杨门女将”的核心人物,佘太君的形象感人至深。这个人物,到底是艺术虚构,还是确有其人?历史记载模糊不清。

清以前的史料从未提及佘太君。地方志中,明代成化时期的《山西通志》只记载了杨家三代,没有佘太君。到了清代,地方志才出现了有关佘太君的记载,有人认为佘太君为杨令公之妻,并称“佘”为“折”之误,甚至认为佘太君是宋初的晋北大家族折德扆之女。

山西保德县折窝村和陕西白鹿县佘家坡头村一带,流传着佘太君改姓的故事。佘太君原姓“折”,在长期征战过程中,她有感于丈夫和儿子都为国战死沙场,为了图个吉利,便将“折”改为同音的“佘”字,意在子孙福禄有余,由她一人承受外来之灾。

最早认为佘太君是历史人物的推断,始自于清代,乾隆年间的《乾隆一统志》和《保德州志》都称有“佘太君墓”,在“州南四十里折窝村北”。《保德州志·人物·列女》记载:“杨业娶府州折氏,称太君。其父为麟州刺史,又为火山节度使,业后为代州刺史,皆距此不远,故缔缘烟卜地于此与?”其实《保德州志》对自身的这段记载也是存有疑问的,所以句尾用的是疑问语气,但后人为了证明佘太君的真实性,便断章取义,以讹传讹了。

清光绪十年续修《岢岚州志》,沿用了《保德州志》的说法,而且又有新的发展,增加了佘太君为夫申冤的情节。其中的《节妇》卷称:“杨业妻折氏,业初名刘继业,仕北汉……娶折德扆女。后归宋,赐姓杨。折性敏慧,尝佐业立战功,号杨无敌,后业战死于陈家谷。潘美、王侁畏罪欲掩其事,折上疏辩夫力战获死之由,遂削二人爵,除名为民。”

《岢岚州志》的这段记载,史实与传说混杂。关于杨继业的描述基本上符合事实,但对佘太君替夫申冤和潘美被贬的记述则更多地与民间传说相近,与历史真实相远。潘美当时只被削去了三个虚官,仍是朝廷宠臣,“除名为民”没有事实依据,这是常识性的错误。很显然,《岢岚州志》的记录不完全依据可靠史料,内中收录了一些故事传说,因此很多人对其可信度并不认同。

有关杨业之妻佘太君的信息实在太少,《保德州志》和《岢岚州志》的出现算是填补了这方面的空白,所以尽管内容多有谬误,还是被广泛引用。清代的一些文史学者根据方志所载对折太君加以肯定,毕沅是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的状元,在其所著的《关中金石记》中称,“考折太君,杨继业妻,折德扆女也,墓在保德州折宭村”。近代学者李慈铭(1830~1894年),在《越缦堂诗话》中也说,曾发现过折太君墓碑等等,但并没有记录碑文。其实他俩既未见墓碑,更不见碑文,不过是根据听闻和地方志引申而已。

清人又有私人笔记讲到折氏善骑射。康基田的《晋乘搜略卷二十》记载:“乡里世传,折太君善骑,婢仆技勇过于所部,用兵克敌如蕲王夫人之亲援桴鼓然”,把佘太君比作蕲王韩世忠的夫人梁红玉,梁红玉是南宋人,如果佘太君真有其人应该活在北宋,用后人比先人,怎么看都有点奇怪,可见这个所谓的世传,不会早于南宋。

对佘太君是否为真实人物的质疑从未间断,如果佘太君真为宋初的历史人物,且英勇无敌而又敢于为夫申冤,这样的女中豪杰,即便正史不载,宋人笔记也不可能只字不提。反而偏偏是到了清代,离事发当时的宋朝已相当遥远,佘太君的事迹才进入史料,这不是很奇怪和难以令人相信的事吗?

从清代以来,想证实佘太君确有其人的资料不少,但都缺乏足够的说服力。一些文人和地方志作者,不辨真伪,将传说记录下来,而后世的研究者,又根据这些记录来论证,以讹传讹,形成了一个循环论证的怪圈。

佘太君最早出场是在元杂剧中,她从一开始就是个艺术形象而非历史人物

佘太君为杨业妻的说法不见于宋元正史及笔记,但如果就此说佘太君是完全虚构的,很多人感情上恐怕接受不了,也不符合历史真实。杨业一定是有妻子的,也可以叫做“太君”。

太君是古代对一定级别官员之妻或母的尊称。在唐代,官员达到一定级别,他们的母亲就可以被称为太君。宋时,为了体现对大臣的优待,朝廷为群臣之母专设了封号,刺史以上官员的母亲封为县太君。杨延昭官在刺史之上,其母当然可以被叫作太君。

杨业之妻“太君”究竟是谁,史书从未提及。佘太君最早出场是在元代杂剧《谢金吾诈拆清风府》中,她从一开始就是个艺术形象而非历史人物。但当时故事编排讲究“事有源流”,从杨业妻叫“太君”这一点上就可以看出端倪。

《谢金吾诈拆清风府》中迫害杨家、强拆清风府的奸臣谢金吾也不是凭空虚构的。谢金吾的原型就是北宋的谢德权,因为曾经官为金吾街司,被人称作谢金吾。“诈拆清风府”折射的是北宋开封清理民宅,修建官街的一段史实。

当时京城的街巷非常狭窄,朝廷觉得有辱堂堂大宋的形象,便任命谢德权负责拓街扩道。这个“拆迁办主任”依令行事,铁面无私,上拆达官贵人府邸,下撵小商小贩,毫不留情,为此得罪了不少显贵。他们跑到皇帝那里,添油加醋地告状。皇帝无奈,准备下诏停止扩街。谢德权听闻之后,马上陈明利害:“皇命既然已出,怎么能够轻易中止,现在干扰正常事务的都是些权贵豪强,他们只不过舍不得出租房屋的租金罢了,没有什么大事。”皇上听从了他的意见,谢德权放手整治街道,虽然很有成效,但却落下骂名,受到利益受损者的非议,甚至被编排到了戏剧舞台上,《谢金吾诈拆清风府》就是以此为背景进行的再创作。剧中他成了奸臣王钦若的女婿,爱财如命,是个糊涂贪官,受了王钦若的指使强拆杨家清风府。

历史上的谢德权为官清正,办事干练,喜欢建造有功效利益的工程,发现徇私枉法的官吏,一定要当面斥责,所到之处法纪严肃,政治清明。《宋史》记载了他的诸多事迹。《谢金吾诈拆清风府》这出戏是虚构之中隐含真实,故事情节事出有因,人物设计于史有据,反面人物谢金吾都不惧实名,要讴歌的人当然也无须避讳,所以杨业妻很可能真姓佘,尽管史料没有记载,但元杂剧的佘太君决不是空穴来风。不过戏中的佘太君形象较弱,与普通的家庭妇女看不出有什么两样,遇事没有主见,动辄哭泣,这也许就是杨业之妻的真实状态。后来那些惊天动地的故事,很可能是小说家用了移花接木的手段,从另一个确有其人的“折太君”演变而来。

北宋确有一个令契丹军闻名丧胆“折太君”,“佘太君”的事迹可能是移花接木

《宋会要辑稿》记述了另一个折太君,她的事迹与传说中杨业妻颇为相像,不过她是丰州刺史王承美的夫人。折夫人很有谋略,辅助王承美屡立战功。太平兴国七年(982年),折太君夫妇率军与契丹军发生激烈交战,斩获敌人数以万计,生擒契丹天德军节度使韦太。第二年,万余契丹兵再度来犯,折太君夫妇又一次大获全胜,并乘胜向北追出百余里,所向披靡,契丹军闻名丧胆,不敢再犯。他们把守丰州城35年从未有失,其事迹可圈可点。景德初年(1004年),宋真宗下诏让王承美进京,亲自接见了这位边防的传奇人物。不仅如此,宋真宗还特别赏赐了折氏,让她享受边疆官员的待遇,每月赐钱五万,这是一个莫大的荣耀。

1012年十二月,王承美病逝之后,宋真宗招折氏入宫,内中缘由与他们的家事和继承权有关。王承美的长子是王文恭,但是王承美看来并不喜欢这个儿子,因为他后来将王文恭的儿子怀玉收为养子,改名文玉,钦定其为接班人。王承美去世后,在文玉接班的问题上遇到了麻烦,他的父亲王文恭对此事有自己的想法,上表朝廷陈述此事。宋真宗于是召折氏入京商议,因为折氏也支持文玉。朝廷下诏由文玉承继王承美之位,同时对文恭进行了安抚,一场风波就这样平息。当时折太君已是年过60的花甲老人。仁宗天圣二年(1024),王文玉去世,当时身为安郡君、太君的折氏,为了边防安全,再次上朝面君,得到了宋仁宗的首肯,此时她已75岁。

《宋会要辑稿》记载的折太君与杨业、杨延昭为同时代人,折氏夫妇守边四十多年,契丹闻之胆寒。折太君的事迹相当丰富,其抗辽、上状、进宫等活动与戏曲小说中的佘太君形象有相似之处。她的儿子文玉、怀玉在杨家将中也有类似的名字。故事小说里的佘太君很可能就是根据王承美之妻演变而来的。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汉武帝为何要禁绝游侠群体?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解密

    游侠这个词和这种群体,乍一听似乎大多数都出现在武侠小说当中,那些身怀武艺又路见不平的侠士,总是受到很多人的追捧。但事实上,这种群体曾经在历史上出现过,起源于战国时期,并且数量非常庞大,就连还没有称帝时候的汉高祖刘邦也属于游侠行列。但是,汉武帝却想要禁绝这一群体,这究竟是为什么呢?在战国时期,游侠最主

  • 项羽带3万人打跑刘邦56万人,这一壮举堪称史上第一人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解密

    项羽虽然最后是输家,但是人们对项羽的评价和喜爱一直不低。因为项羽一般都被放到了正面,而刘邦则在负面。当时项羽已经知道自己快抵不过刘邦,韩信集结56万兵马堵截,结果没想到项羽只用3万人便把这50多万大军给打跑,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其实在这中间项羽也是使用了一些计谋,毕竟这50万大军不在一处,逐个攻破还

  • 古代为什么禁止私人贩盐?为什么要官府控制?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解密

    说到盐大家一定在熟悉不过了,盐是一种调味品,在现在的生活中,盐是做菜调味品必不可少的一种,什么调味品都可以不放,唯独盐不行,盐自古也就有了百味之首的美称。相传盐不仅是能够调味,更是因为盐可以增加人的体力,相传当时打仗时期,战士们如果没有吃盐便会浑身没力气。但是,如果吃了盐,身体便浑身有力气,焕发活力

  • 刘备封马超高官职,为什么不给兵权?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解密

    说到马超在蜀汉里面的地位小编觉得反正是不高的,他和年老的黄忠反正都是大哥笑二哥了,其实其实这是我们看到的表面现象了,其实真实的情况是刘备还是很器重马超的,五虎上将之一,但是还有一点点情况要说明的就是,马超美有兵权,那么这到底是为什么呢?下面就这个问题一起分析看看吧!马超是三国蜀汉名将,也是汉末群雄之

  • 如果黄忠年轻40岁,打得过吕布吗?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解密

    说到黄忠其实他在三国历史上的曝光度并不高,但是这些也都不是什么事情,为什么呢?因为我们看人只看实力啊,其实在正三国时期,黄忠已经年老了,但是如果说的话,黄忠再年轻个40岁,和吕布年龄相仿的话,他们两个单挑谁更加的厉害的呢?下面我们就着这个问题以前揭秘看看吧,感兴趣的别错过了!黄忠(?~220),三国

  • 在中国古代没有时钟古人们是怎么计时的?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解密

    随着科学的不断发展,现在人们是可以熟练和准确的掌握时间了,现在有各种精致的仪表手表,看时间是非常的方便,当然了,手机的普及更加方便了人们,那么,不过,古代并没有钟表,古时候的人们是怎样看时间的呢?古时候的人们怎么计时?小编看到有的网友说,古时候的人们可以利用天文技术来观测时间,小编觉得还是比较悬的,

  • 清朝的九门提督是什么官?权利大吗?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解密

    中国古时候的清朝可以说是非常的腐朽落后,当时的清政府因为闭关锁国是便的非常的腐朽落后,当时人们的思想观念很传统,而且,清政府认为当时自己地大物博不需要和外界进行联系。但是,后来,中国的大门还是被外国侵略者打开了。英法联军发起了鸦片战争。不过,在当时清朝还是有很多的官员职称的,就比方说清朝的九门提督是

  • 一代茶仙卢仝是怎么死的?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解密

    卢仝这个人可能很多人都不了解,但是说起初唐四杰之一的卢照邻,也许就有人知道了,卢仝正是卢照邻的嫡系子孙。卢仝非常爱茶,他的“七碗茶诗”将饮茶时的心境表现得淋漓尽致,与茶圣陆羽的《茶经》齐名。然而,这样一个才高八斗的人物最终却惨死,那么,卢仝又是怎么死的呢?在群星灿烂的唐代诗坛

  • 吴蜀灭亡的真正原因是经济制度,刘备把自家百姓坑惨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解密

    三国时期并不是天天打仗,各国最重要的还是让本国百姓的日子能过好,这样你的国家才能吸引更多人进来。因为三国时期人口流动非常大,每个国家的经济制度都不同,所以大家会选择一种最适合自己的地方居住。在这一方面曹魏是做的最好的,所以大家也都愿意到那边生活,刘备却用了一套把百姓坑惨的方法,所以渐渐国力也走向衰弱

  • 关羽死后刘备为什么只杀刘封不杀马超?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解密

    说到关羽死这件事情很多网友都知道的这个事情还是十分的尴尬的,简直就是蜀汉的噩耗啊,但是人死了之后要干嘛呢?当然就是要把凶手找出来啊,所以刘备在这个时候做的事情就是选择了杀刘封,但是却没有杀马超,这其中到底是什么缘由呢?下面跟随小编一起来揭秘看看吧!题目也说了是“追究责任”,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