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关羽死后为什么有13个谥号?

关羽死后为什么有13个谥号?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笑红尘 访问量:2194 更新时间:2024/1/13 5:00:03

古代一些帝王将相死后,一般都会有谥号,这个谥号是后人用一些简短的话来对这个人的一生进行概括,有的只有短短几个字,但是有的却有几十个字,原因也是不同时期的人们对于谥号的不同喜好。武圣关羽,从他死后一直到现在,竟然一共有过十三个谥号,这个数量可以说是非常多的了,为什么关羽会有这么多的谥号?这些谥号又分别都是什么意思呢?

三国人物,若论后世风光程度,就连被神化的诸葛亮恐怕都无法和关羽相比。最明显的例子,就是后世皇帝给的谥号。

所谓谥号,《逸周书·谥法解》说:“谥者,行之迹也。号者,功之表也。”说白了就是后人根据其生平事迹或特点,用一个字或几个字给出一个评价。

但是这个评价有好有坏,因此谥号也是分类别的,一般为三类,美谥、平谥、恶谥。比如汉武帝的谥号是孝武皇帝,这“武皇帝”,则是属于美谥的,有称颂其文治武功的意思;而像周厉王的“厉王”则属于恶谥的,说明后人对他的评价是批评的态度;再比如汉哀帝刘欣的谥号是孝哀皇帝,这“哀皇帝”则是平谥的,代表后世对他的同情。

此外,除了大致的类别外,谥号的字数也是很讲究的,从最初的一个字、两个字,演变到后来的多个字,甚至十个字,乃至以上。这一点在关羽的谥号上是表现非常明显的。今天笔者着重来看看关羽死后,被追封了13个谥号,每个谥号具体是什么意思?

除了13个谥号之外,关羽在活着的时候,被封过两次,一个是汉寿亭侯,一个是前将军。汉寿亭侯表面上是东汉朝廷汉献帝刘协封的,但是实际上是曹操奏请封的,因此说白了,那就是曹操的意思,不过是盖了个汉献帝的大宝而已。曹操对关羽拜将封侯的目的很简单,认为关羽是个人才,想把他招抚到麾下,此处足见曹操对关羽的重视。

前将军则是刘备称汉中王之后封的,这个职位是刘备集团的最高军职,足见刘备对关羽功劳的肯定和褒奖。

回顾这两处的目的是,大略了解一下关羽生前的情况,以便对他死后的谥号有更好的理解。从历史跨度来看,关羽被追封谥号的大体情况,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封侯。

关羽死后被追封的第一个谥号,叫“壮缪侯”。

此谥号乃是蜀汉的第二任皇帝刘禅在景耀三年追封的,可以说是关羽的第一个谥号,也是历来受到争议最大的谥号。原因是有人认为这个谥号中的“缪”字带有贬义的倾向,也就是说刘禅给关羽的谥号是恶谥。那么关羽这个谥号到底是什么意思?

根据字面意思来理解,所谓壮缪,就是“武而不遂曰壮,名与实爽曰缪”。不过按照追谥的标准来看,其“壮”字多有层意思可以理解,比如战功卓著谥为壮,武力过人也可以谥为壮,克敌制胜同样谥为壮,甚至连战死疆场亦谥为壮。总的来看关羽的情况,其实跟这个“壮”字还是比较匹配的,比如其勇武的能力、水淹七军的战功、甚至败走麦城被杀的结局,都可以用“壮”为谥。

因此,结合关羽的平生事迹来看,关羽谥“壮”大概就有两层意思,一层是对关羽平生成绩的肯定,但另一层却又有惋惜的意思,此惋惜主要是指他发动樊城之战,在短暂的威震华夏之后就以惨败收场。虽然其武功和能力不错,但是却没有取得圆满的成绩,故曰“武而不遂”。

再有“缪”,主要指名气和实际不符,就是名不副实。为何这么说呢?一方面是指关羽在蜀汉的地位,位列蜀汉第一武将;另一方面是指关羽在三国时期的名气,受到了诸如曹操、周瑜等人的高度评价,但是结果呢,关羽并没有打出与自己名气相符的成绩,结果还落了一个不得善终的结局。故为“名与实爽”。

从“壮”“缪”两点来看,关羽之“壮缪侯”的谥号,严格来说是不能算作恶谥的。刘禅的追谥是相对比较客观的,肯定的同时带着惋惜,应当是一个平谥。

第二个阶段:封王。

进入宋元,关羽的谥号级别进入封王阶段。

关羽死后被追谥的第二个谥号叫“义勇武安王”,追谥者为宋代的宋徽宗赵佶。从刘禅到宋徽宗,这个时间跨度是比较大的,但是级别却提升了很高,从侯到王。所谓义勇武安王,大略意思就是忠义、勇敢、武能安国的王。这个谥号绝对是美谥。

但是到了宋高宗赵构,他对关羽追封了第三个谥号,不过他给关羽的谥号,则是刘禅和赵佶的结合体,为:“壮缪义勇武安王”。等于是同时认可了刘禅和赵佶两任皇帝的追谥意思。于是,这个谥号又回到了平谥的状态。

关羽的第四个谥号来自宋孝宗,从宋孝宗这里开始,关羽的谥号字数基本就开始变得多了——“壮缪义勇武安英济王”。多了一个“英济”,但是意义就不一样了,“英”乃英雄,“济”乃济世。关羽这回不但是忠义勇敢,而且还英雄济世了。

宋朝被追谥三次,一次次都在提高。到了元朝时期,元文宗对关羽进行了第五次追谥,级别更是高于宋,为“显灵义勇武安英济王”。元文宗把之前的“壮缪”去掉了,而改为“显灵”,这就具有了一定的神灵倾向了。

第三阶段:初级封帝。

进入明朝,关羽被追谥两次,在总追谥数据中,为第六和第七次。

明神宗对关羽进行了第六次追谥,为“三界伏魔大帝神威远镇天尊关圣帝君”。可以说,关羽被追谥的分水岭,就是来自于万历皇帝这个追谥,让关羽直接从地上到了天上,从人成帝,被送上了道教的神坛。

明思宗对关羽进行第七次追谥,为“真元显应昭明翼汉天尊”。这个谥号虽然没有上个谥号字数多,但是分量却极其足,从帝君到天尊,天尊乃是道教神仙中的最高级别,关羽被追谥的地位可是芝麻开花节节高。

第四阶段:高级封帝。

第八次追封的谥号来自清世祖顺治皇帝,他给关羽的谥号为“忠义神武关圣大帝”。此谥号虽然没有万历帝和明思宗的长,但是却发生了质的变化,此变化则是“关圣大帝”。

结合之前的追谥,清朝时期对关羽的追谥,可以说是元朝元文宗的升级版。在刘禅和宋朝时期,关羽的谥号还是比较接地气的,从侯升为王,尚处于人间状态,但到了元的时候,一个“显灵义勇武安英济王”让关羽充满了神灵气息。不过元文宗给的谥号,还是人神结合的状态。

到了顺治帝时,就是人神结合的豪华版,关键点在于“大帝”。

“大帝”有两层意思:第一层是针对皇帝而专用的谥号,《逸周书·谥法解》有言:“则天法曰大。”比如皇天大帝、帝乙大帝、盘庚大帝、武丁大帝、大圣祖高上大广道金阙玄元天皇大帝(唐玄宗对李耳的追谥,古代史上唯一被追谥的圣人)等。

第二意思是道教中级别极高的神,比如三清大帝、三官大帝、东岳大帝等。

由此可见,在清朝顺治时期,关羽被提升到了一个双层高度,在人间,被提升到了和杰出皇帝同等地位;在道教,则提升到了最顶端的神祇地位。

到清世宗雍正皇帝时期,关羽被进行了第九次追封,不过这一回不但关羽被追谥,连关羽的祖辈三代都被追谥。这可真是应了那句俗话,“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关羽被第十次追谥,来自清高宗乾隆,谥号为“忠义神武灵佑关圣大帝”。乾隆在顺治帝的基础上加了一个“灵佑”。原本灵佑是大圆禅师的名字,唐朝时期的佛教高僧,是沩仰宗(中国五大禅宗之一)的创始人。当然在乾隆的追谥里,除了佛教因素之外,其“灵佑”当还有“神灵庇佑”的意思,这也符合古代帝王的思想,都想得神灵庇佑以保帝国王朝的长治久安。

关羽的第十一次追谥来自清仁宗嘉庆皇帝,谥号为“忠义神武灵佑仁勇关圣大帝”。此谥号比乾隆多了一个“仁勇”,“仁”乃儒家思想的核心理念,因此,这就等于是在关羽身上增加了儒家的因素。至此,关羽成为儒释道三家通吃的神灵。

清宣宗道光皇帝对关羽进行了第十二次追谥,为“忠义神武灵佑仁勇威显关圣大帝”。此谥号比上一个又多了两个字,即“威显”。所谓“威显”,大约就是威力显示,或神威显灵。这其实也暗含了道光皇帝的诉求,因为此时的大清国已经不是康乾盛世了,帝国开始走下坡路,困境重重,只好求助关羽显神灵庇佑帝国的发展了。

清德宗光绪帝最后一次、也就是第十三次对关羽进行追谥,谥号为“忠义神武灵佑仁勇威显护国保民精诚绥靖翊赞宣德关圣大帝”。这个谥号虽然来得晚,但是却最长,大概是古代史上最长的谥号了。比起上一个,此谥号多了“护国保民精诚绥靖翊赞宣德”。这其中的意思就更加明显了,祈求关羽能够成为清朝的帝国保护神,也说明清朝日薄西山的状态。但大清的衰亡岂能是多加几个字的谥号,就能挽救的呢?

结语:从关羽被追谥的13个谥号过程来看,关羽死后是经历了四个阶段,即刘禅到宋的“由侯而王”,再由宋到元的“由王而圣”,再由元到明的“由圣而帝”,最后实现从明到清的“由圣而天(三教通神)”。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袁世凯用了哪些手段覆灭了清政权?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解密

    说起袁世凯,相信大家都不会太陌生了,清朝末年最风云人物之一了,从一个无名小卒逐渐走向了权力的最高峰,其运用的手段也是非常的老辣。袁世凯逼迫清帝退位,窃取革命果实,最终自己当上了大总统,后来还自导自演的当了83天的皇帝大戏。由于众人反对,最终病逝在自己的府邸。那么袁世凯是如何逐步走向权利的最高峰的呢?

  • 唆鲁禾贴尼为何被称之为“四帝之母”?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解密

    在我国的历史上都说武则天与慈禧是中国历史上最厉害的女性了。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唯一一位正统的女皇帝,67岁即位,临朝称制,改国号为周,成为了即位年龄最大的皇帝。而慈禧虽然不是皇帝,但是她却比皇帝更有实权,把握朝政长达半个世纪之久,并且在她死前还确立溥仪为下一位皇帝。其实,在历史上还有一位更厉害的女子,

  • 古人写字为什么那么好看?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解密

    现存的一些古人留下来的,手写的资料中,抛开内容不谈,其中古人写的字,任何人看了都会觉得是非常好看的,甚至可能根本不相信这是手写出来的,看上去就像是电脑打印出来的字体,现代人很少有人能够做到。古人又为什么能够写出这么好看的字,让人看上去都觉得心情舒畅?其原因,大概就是古人写字的时候,手中的那根毛笔。经

  • 历史上的张飞是个美男,为什么会成为黑脸大汉?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解密

    张飞的人物形象,在人们的心中已经算是固定下来了,简而言之概括下来就是“黑脸大汉”,飞起来的眉毛,黑黑的肤色,怒目圆睁,一看就让人感到很害怕。但其实,真实历史上的张飞,根本就不是这个样子的,他本身就是一位“肤白貌美”的美男子,和现在的张飞完全是相反的。究

  • 灞桥是什么时候修建的?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解密

    在中国古代,送别诗是一种非常特殊的诗歌体裁,高适的“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抒发了对朋友最美好的祝福,而李白的"年年柳色,霸陵伤别"则道尽了友人相离的不舍与心中凄凉的感情。灞桥自古便是文人墨客们最钟意的抒情之地,每逢春天,灞桥上杨柳依依,柳絮随风飘飞,营造出一种诗情画

  • 决定骑士地位的关键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解密

    在欧洲古代,穷小子是可以靠着比武和不断的战斗来获取骑士封号,就此赢取白富美,最终走上人生巅峰。而这也是很多骑士文学的套路。然而在真正的历史上并不是这样的,除了威廉·马歇尔等几个逆天级别的天才外,大部分的骑士地位是要靠着自己的房产来决定的。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下吧。就像欧美中产阶级喜欢住在郊外一样,

  • 古代响马是什么意思?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解密

    响马一词起源于山东地区,在古代专指马贼、强盗。每当有旅商路过,马贼便会放出一支响箭,此后马匪就会杀出,掠夺财物。因为古代山东马匪会在马脖子上挂满铃铛,所以才有了响马这样的称号。直到山东爆发农民起义,响马逐渐变成了英雄好汉的代名词,此后响马的意思多指起义军而不是马匪。下面就为大家讲讲“响马

  • 古希腊城邦与城邦之间的结盟要经过哪些程序?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解密

    古希腊城邦之间的协约就是城邦与城邦之间所发的誓言。正如卡特里奇说的那样,希腊人从不会签署什么和平协议,而是以向众神起誓的方式来订立和约,而这些神便是协约的担保人。在古希腊的文化当中,若是某一方破坏了和约或是盟友之间的协议,那将会被视为亵渎神灵。要么会遭到神灵的惩罚,要么另外一个派系就会以神灵的名义对

  • 孙殿英盗慈禧墓的时候,丢掉了什么东西成了无价之宝?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解密

    盗墓贼孙殿英,很多人一定都听说过他,他做的最出名的一件事情,就是盗了慈禧的墓葬,而盗墓向来都是很多人热议的话题,也是很多人非常感兴趣的领域,虽然没有太多的文献记载,但越是如此,越容易让人们对这件事情产生好奇。相传,当年孙殿英盗墓的时候,随手丢弃了一样物品,当时的确是不值钱,但是到了现在,可就不一样了

  • 董卓死后王允与吕布为何仅仅只坚持了2个月就失败了?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解密

    董卓祸乱朝纲三年,使得东汉朝廷威严扫地,统治崩塌,各路诸侯纷纷拥兵自重。要说像董卓这样使得东汉名存实亡的权臣确实该死,于是董卓就被王允给整死了,在王允的唆使下,董卓的义子吕布亲手把董卓给刺死了。董卓死了,这朝廷虽说赢弱,但也算是正统,汉献帝也不是什么废柴,文武百官协同一心,好好治理下还是不错的。但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