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为何嘉靖皇帝只处死严世蕃却不杀严嵩?

为何嘉靖皇帝只处死严世蕃却不杀严嵩?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落叶无声 访问量:949 更新时间:2023/12/21 16:20:51

说到严嵩严世蕃父子两个相信大家都不会太陌生了,这是明朝时期最著名的两位大臣了。我们经常可以在京剧、豫剧等等各种戏剧当中看到这对父子形象,表现出来的多半都是祸国殃民、贪得无厌、残害忠良的大奸大恶形象。而这对父子是戏曲舞台上的“白鼻头”,在正史中的形象也相差无几。

说起来,严嵩曾经也是三观很正,年少有为的莘莘学子之一。严嵩的父亲对他给予厚望,严嵩五岁在严氏祠蒙,九岁入县学,十岁过县试,十九岁中举,二十五岁时,进士及第,加庶吉士。但是年轻时候的严嵩并没有得到重用,只是被下放到南京担任地方官,反而是比他更晚入仕的夏言风头更盛。

严嵩真正开始崭露头角,是在历史上著名的“大礼议”事件之后。嘉靖三年(公元1524年),杨廷和、毛澄为首的明武宗旧臣们要求明世宗嘉靖皇帝立自己的大伯明孝宗朱祐樘为皇考(即名义上的父皇)由此完成合法继承。没想到刚登基不久的嘉靖皇帝不答应,坚持要以自己的生父兴献王朱祐杬为“献皇帝”,入太庙。

当时几乎所有的大臣都极力反对,因为这样做在他们看来就等于“江山易主”了。嘉靖非常恼火,当场廷杖了数十个反对的大臣,甚至有些年迈的大臣被活活打死在现场,可就是不愿意松口。就在此时,时任礼部尚书兼翰林院学士的严嵩上表,义正言辞地支持嘉靖皇帝“小宗入大宗”。正孤立无援的嘉靖皇帝顿时喜出望外,马上任命严松主持入祀大礼,礼成后重赏了严嵩。

尝到甜头的严嵩,从此加倍的奉承讨好嘉靖皇帝,支持他炼丹、支持他崇信道教,还写得一手好青词(道教祭祀仪式上用的祝祷词),于是越来越受到嘉靖皇帝的信任,从此加官晋爵,平步青云,官至内阁首辅,权力近似于宰相。

而“官二代”严世蕃呢,也不是我们一般所想的酒囊饭袋,他机智敏锐,体察圣心的本事比起父亲严嵩是青出于蓝,一手青词写的更是炉火纯青,据说经常替父亲代笔。后来,严嵩有什么解决不了的问题,都会暗中“请教”严世蕃,以致民间有“大丞相,小丞相”的说法,大丞相是严嵩,小丞相严世蕃。严世蕃并不是通过科举考试入仕的,但他仰赖父亲的势力在国子监读书,走“绿色通道”直接入仕,承袭严嵩的势力,官至刑部尚书。

父子二人可以说是只手遮天,叱咤风云二十年,公开卖官鬻爵,大肆敛财,奢华享乐无度,导致百姓敢怒不敢言。大臣皆侧目。在这二十年里,凡是弹劾过他们的大臣几乎都没有好下场,比如杨继盛、比如沈鍊。

出来混的总是要还。纵横朝野20余年的严氏父子,终究遇到了他们的对手——徐阶。作为一个同样被嘉靖皇帝重用,同样混迹官场几十年,同样对嘉靖皇帝的性格和心理了然于胸的人,徐阶“以彼之矛,攻彼之盾。”指使有名的道士暗示嘉靖皇帝严嵩是“奸臣”,又适时派人呈上严嵩父子的罪状,矛头直指“作乱、通敌、谋反”三个嘉靖皇帝最忌讳的话题,最终让嘉靖下定决心铲除了严氏的势力。

但是有意思的是,严世蕃因罪被斩首示众,妻子家眷被发配充军,全部家产充公。可是无论群臣怎样上奏揭露严嵩的罪行,嘉靖皇帝就是不肯杀严嵩,只是下令让他致仕(退休)。

常言道:子不言,父之过。更何况严世蕃胡作非为这么多年,根本就是仰仗父亲严嵩的势力,父子二人狼狈为奸。为什么嘉靖皇帝杀了严世蕃,却不肯杀严嵩呢?其实嘉定皇帝杀严世蕃是因为他的野心已经太过膨胀了,不仅让未来的皇储裕王给自己送礼,并公开宣扬“天子的儿子都要给我送礼。”还在风水宝地建立规格堪比皇宫的府邸,私库更是富可敌国,富到皇帝都嫉妒了。嘉靖又怎么可能容许这种得意忘形的人存在呢?

严世蕃当然非死不可。但是严嵩不一样,他始终是清醒的,也是对皇帝保持忠诚的。皇帝之所以重用严嵩就是因为他需要一个靶子,成为文官们攻击的目标,替自己挡住所有的口诛笔伐,好让自己在恍然不觉中好好地修道,好让所有大臣虽不情愿,虽无奈却不得不小心翼翼。严嵩替他做到了这一点,所以他对严嵩其实并不反感。

而且严世蕃不过是仗着父亲的势力,可严嵩是嘉靖皇帝一手提拔起来的,对他宠幸了20多年。治了严嵩的罪他就是明君吗?不,恰恰相反,严嵩的罪越重,他则越是“昏聩”,他会承认自己错了吗?不可能。再说那帮大臣一天到晚没少给他添堵,他知道有不少大臣最大的愿望就是让严嵩死,他就顺了他们的意吗?他偏不。嘉靖是个极为自负的皇帝,一切大的主意必须自己定夺,大臣们希望严嵩死,他就偏要让严嵩活。

不过,嘉靖皇帝虽然没有杀严嵩,但他对严嵩的处罚其实比严世藩更狠。嘉靖四十三年(公元1564年),严府被抄,严世蕃被斩。此时的严嵩已经是一个83岁的耄耋老人了。严世蕃是他的独生子,皇帝“天子一怒”,夺走的的不仅是他的家产,还有他的儿子孙子,他的所有亲人以及他曾经所在乎的一切。他从什么都有一下子变得一无所有,只剩一副衰老的躯壳,在这世界上踽踽独行。

两年之后,严嵩就去世了。据说他是人生的最后两年是以乞讨为生,死后无人安葬,只好草草埋在乱葬岗。

一直觉得嘉靖皇帝是一个极为冷血的帝王,他恨不得用他的帝王权术将所有人都玩弄于股掌之间,忠臣、奸臣都是嘉靖皇帝手中的棋子,严嵩又有什么例外?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马嵬坡兵变是怎么回事?有多惨?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随着潼关沦陷,长安城已经是无险可守了,叛军可能随时随地就兵临城下了。在这样的情况下,李隆基放了个烟雾弹,表面上说是御驾亲征,又是交代后事,又是点兵点将的,搞得这事就跟真的似的。而事实上是趁着凌晨时期黎明前的黑暗溜之大吉,一路向西撒丫子狂奔。俗话说,“在家千般好,出门万事难”,

  • 匈奴为何在秦国完成统一后,也跟着统一并且强盛了起来?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解密

    在春秋战国时期,匈奴部落一直不是各大诸侯国的对手,赵国和秦国对匈奴一直有着很强的压制力。不过从秦国完成统一到汉朝的建立,北方匈奴也跟着统一了以来,而且国力军队实力都得到了不俗的提升。到了汉朝以后,匈奴已经成为了一个比较棘手的问题,两方交战有时候汉军还要落于下风。其实古代史上,中原和草原的发展一直都是

  • 赫鲁晓夫的退休生活是怎样的?他的葬礼是如何进行的?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解密

    说起赫鲁晓夫,相信大家都比较熟悉了,这是前苏联历史上叱咤风云的领导人物,同时也是前苏联最强盛时期的领导人。那么赫鲁晓夫在退休以后是怎么打发自己的晚年的呢?1971年赫鲁晓夫逝世了,他的葬礼是如何进行的?被埋葬在了哪里?如今的俄罗斯人会去怀念赫鲁晓夫吗?赫鲁晓夫作为苏联主席,和其他的主席都有所不同。因

  • 古代嫡庶有什么分别?为何地位差距如此之大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解密

    宋朝男性除了正室以外,还可以娶妾,一般来说妾的地位是绝对比不上正妻的。所以他们孩子之间的地位差距也是相当大。还有很多朋友不太明白古代的嫡庶究竟有什么区别,这次就为大家讲讲这个问题。嫡子是正室的孩子,庶子是妾的孩子,两者在家中基本上都是嫡子优先,而且庶子是没有继承权的。嫡尊庶悲的情况存在了很久,下面就

  • 红缨枪上的红缨有什么作用?并不是简单的装饰品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解密

    古代枪的种类有很多,其中最出名的应该还是红缨枪,很多古装剧中都喜欢给主角们配备一杆红缨枪,看起来十分有气势。那小伙伴们知道红缨枪上的红缨究竟是做什么用的么?这可不是简单的装饰品而已。实际上这个红缨有两重作用,一是阻止血迹顺着枪杆留下来;二是利用红缨来干扰敌方视线。不过古代实战中的红缨枪和影视剧里的红

  • 古时候那么多白银现在都去哪里了?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解密

    我们都知道,白银属于贵重金属,我们经常在影视剧当中可以看到那些达官贵人动不动就是能拿出千两白银,万两白银的。这也就是说,在我国古代白银是一件很常有的金属,而且数量还很多。但是如今似乎白银没有那么多了,那么这些白银现在都去了哪里呢?专家就说出了其中隐藏的几个原因。中国古代的白银其实并不是特别多,因为中

  • 凯撒做错了什么事而导致自己被刺杀?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解密

    罗马共和国的末年就跟我们三国时期一样,是一个英雄辈出的乱世年代。当年各路军阀争相登场,互相争斗,以凯撒、庞贝、克拉苏为首的前三巨头最为活跃。而凯撒则是这三位当中的佼佼者。在军事成就上,凯撒做到了战无不胜,先是征服了强大的高卢部族,之后又违反禁令占领了古罗马城,夺取了权力的中心。克拉苏战死在了帕提亚之

  • 苏联是如何崛起的?仅用20年时间成为超级大国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解密

    一战末期,沙俄爆发了二月革命,罗曼诺夫王朝被推翻。不久后又爆发了十月革命,沙俄进入苏联时代。从20世纪10年代一直到30年代末,苏联一直大力发展工业化,到了二战爆发前苏联就已经成为了世界第二大工业大国。然而出现这样的情况似乎有些不合常理,因为由于自身的环境以及技术发展的限制,19世纪末的时候俄国的国

  • 天龙八部三大男主谁的遭遇最惨?他们都有一段悲惨经历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解密

    《天龙八部》是一部人气经久不衰的武侠小说,里面的角色随便拿出来一位都是经典。我们敬佩乔帮主为情坚贞,为国忠诚的一生,也羡慕段誉最后能获得真挚的感情,虚竹虽然经历悲痛,但也获得蜕变。其实这三兄弟的经历都是有喜有悲,一路都在不断成长,并且强化自己的内心,只是萧峰面对家国大事所作出的选择,实在令人由衷的敬

  • 史记为何少了汉武帝本纪?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解密

    《史记》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其时间跨度约有3000多年,从上古皇帝时期一直记载到了汉武帝太初四年。可以说是一部学历史的人必读的传体史书。不过比较奇怪的一点是,《史记》中并没有《武帝本纪》,《史记·孝武本纪》本非是《史记》中真正的内容,传闻《史记》的原稿有遗漏10偏左右,而《武帝本纪》便是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