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南京为何会被称为徽京?

南京为何会被称为徽京?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荼靡花事了 访问量:1386 更新时间:2024/2/8 11:17:44

徽京算是在民间对南京一种戏谑的说法,那为何南京会被称为徽京呢?古代江苏省和安徽省其实是一个省,也就是大家都应该有所耳闻的江南省。清朝年间,因为江南省的经济体量太大,所以将其一分为二,不过江苏省的省会最早并不是南京而是苏州,安徽省的省会才是南京。也就是说当时南京是被划分在安徽以内的,下面就为大家讲讲当时江南省的一些故事,感兴趣的话就来一起看看吧。

很少有一个省会城市像南京这样,明明是江苏省会,却总是被隔壁的安徽省惦记着,特别是淮东地区的人们,听说他们一旦有进大城市的需要,第一时间想的就是去南京而不是合肥。南京本地也有着数量庞大的安徽人群体,不清楚合肥是否有众多的江苏人群体?

因此坊间一直以来都流传着一个段子,说南京其实是安徽的省会,被亲切得称为“徽京”。

网上给出的理由也很充分,比如在地理位置上,南京地处江苏西南省界处,与安徽的全椒县近在咫尺,不像大多数省会城市都在本省偏中部地区。在经济上,南京影响力主要辐射安徽地区,其发达程度不如苏州,甚至无锡都可以来叫一叫板,与武汉、成都这样的在本省是巨无霸的城市相比,似乎担当不了省会的名头。

其实要想搞清楚究竟为何出现如此尴尬的局面,最终还是要访古寻根。下面本文就将从元代以来安徽与江苏地区行政建置的角度来讨论这个有趣的话题。

一、江淮行省:江浙淮是一家

南京城是著名的六朝古都,在南宋期间是作为陪都设置的建康城,一直被当做抵御北方金国和蒙古进攻的战略要地。而江淮地区的淮西军也一直是保卫行在临安最重要的一支武装力量,其驻防范围就在如今的安徽和江苏地界。

公元1276年,元军南下夺取建康城威逼临安,南宋朝廷举城出降。元世祖忽必烈在江淮地区设置江淮等路行中书省,统两淮(淮南东路,淮南西路)、两浙(两浙西路,两浙西路)地区,省会治所设在扬州,并改建康城为集庆路,这里的路相当于州府。从这时候开始,淮河流域的广大地区就统一为一个行省所管辖了。今安徽省的范围大致就相当于当时的淮南西路。

江淮行省的行政治所总是在扬州和杭州之间来回搬家。后来元朝统治者认为河南地区和江北地区战略地位重要,将江淮行省的江北地区和河南地区合并为河南江北行省,治所设在汴梁(今开封),而将江南地区改为江浙行省,其中就包括了江东建康道的集庆路。这就将南京同江北的两淮地区在行政区划上分开了。

不过这种设置也能理解,毕竟南京城已经不做首都好多年,其重要性在当时还不如扬州。由于地处长江以南,它也本不属于两淮地区,在在这时也没有被作为省会城市看待,没有发挥出它应有的作用。

二、南直隶:两淮都归我管

做了好几十年集庆路的江宁城,到了公元1356年终于变换身份了。这一年朱元璋的起义军攻下此城并改名为应天府,并设置了江南行中书省。但是这时朱元璋的势力还比较小,该行省所管辖的范围也只能随着起义军势力的不断壮大而扩大。

公元1368年,朱元璋在应天府紫金山祭天登基,建国大明,并将应天府正式称为南京,该名沿用至今。到了洪武十一年又改名为京师,进一步强化了南京城首善之区的地位。

明代的南京所辖并不只是应天府一座城市,而是包括了如今安徽,江苏,上海和江西北部部分地界的广大地区,到了嘉靖年间总共下辖14府和4个直隶州,基本囊括了整个淮河流域,因此这一片地区又被称为南直隶,不再使用江南行省的行政单位。在全国其他地区则设置承宣布政使司为地方行政单位。

公元1421年明成祖迁都北京,北京附近直辖的地域又统称为北直隶,与南京直辖的南直隶相对。南京有着和北京一模一样的六部设置,形成了明代特有的两套政府班子并列于两京的特殊行政格局。

具体来说,南直隶管辖的位于今天安徽省境内的包括凤阳府(凤阳,宿州等地),庐州府(今合肥,六安等地),安庆府(今安庆等地),太平府(今芜湖等地),池州府(今池州,铜陵等地),宁国府(今宣城等地),徽州府(今祁门县等地),淮安府(今宿迁等地),滁州直隶州等4大直隶州也是包含了如今安徽省的部分地区,可见这时的行政区划并没有向后来那样分得那么清楚。

不仅作为应天府的南京城管辖着今安徽的广大地区,部分治所在今江苏境内的府也管辖着部分安徽地区,可以说是两省自古同为一家,经济文化上的联系自然是相当紧密的。同时南直隶地区也是当时天下最发达富庶的地区。

同样的情况,还出现在了笔者的家乡湖南。明代的湖广布政司承袭了元代湖广行省的划分,布政司所在的武昌府(今武汉)管辖着今湖南湖北两省的广大地区,也有着“两湖本是一家”的传统,同样也是在清代正式分为两省。

自明朝中期以后,为了管理地方和巩固国防的需要,朝廷实行了督抚制度,由中央督察员向地方派驻名为巡抚和总督的高级官员进行管理。正统十四年(1449年)朝廷在南直隶地区设置了淮扬巡抚和苏松巡抚,其中淮扬巡抚管理以应天府为中心的15州府。后来以应天府为中心又设立了应天巡抚。巡抚逐渐成为当地的最高行政长官。

至于总督一职,本是为了统筹某地区的军事力量而设置的最高军事长官制度。在明代定设的只有镇守边境的宣大,两广,三边,蓟辽总督,其他的总督基本上都是出于当时的战事需要而临时设置的。比如崇祯年间为了镇压李自成张献忠起义,专门设置了凤阳总督,统筹南直隶地区的军事力量。真正在该地区形成完备的督抚制度,还是要等到清代。

三、江南省:现在才有安徽

清军自东北入关,在公元1645年攻破南京城,南直隶的建置自然就被取消了。满清沿用明朝制度,在南直隶故地设置江南承宣布政使司,形成江南省,其巡抚衙门设置在被改名为江宁府的南京城。顺治十八年(1661年)分置江南左、右布政使司,左布政使仍设在江宁,右布政使则设在了苏州,在1662年还在安庆设置了安徽巡抚。不过此时巡抚辖区和地方行政辖区并不完全重合,不然也不会出现巡抚与布政司不同城的情况。

江南省的范围大致包括了如今的江苏、安徽、上海以及湖北、江西和浙江的部分地区,范围相当广大。顺治年间,为了继续消灭和平定南方的抗清势力,维持中央统治,实行“江南分治”,才分置了江南左、右布政使司。到了康熙六年(1667年),江南右布政使司改为江苏布政使司,取“江宁”和“苏州”二城的首字而得名。江南左布政使司改为安徽布政司,取“安庆”和“徽州”二城首字而得名。这时虽然没有直接设省,但安徽和江苏的行政区划已经十分明显。

没过几年,巡抚和布政司的管辖范围完全重合了。安徽巡抚和江苏巡抚管辖的区域基本上已经和今天安徽和江苏省管辖的地界一样。不过江宁府的地位仍然存在疑问,在范围上它已属于江苏,却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管理着安徽的行政事务,真是奇哉怪也。

其实关于安徽何时建省,史学界看法不一,有的学者认为安徽布政使司的设置就等同于安徽省的设立,有的则认为到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才设立安徽省。而在1760年以前,安徽布政使司的治所一直都在江宁,相当于在这之前,南京一直都在治理着安徽地区,而江苏地区一直受苏州所管辖。所以苏州会对受南京管辖有不服也是正常的,我本来地位就是和你并列的,经济还比你发达,你应该去管安徽去,为什么要管我?

可以确定的是,清政府在公元1760年正式将江宁设为江苏巡抚驻地,将安庆设为安徽巡抚驻地。此时巡抚衙门也已经相当于省政府了,但仍然没有后来的省会合肥什么事。而江苏省实际管辖的地区也在江南,苏南和苏北的巨大差异在那时候就已经种下因果了。

虽然有何时分省的争议存在,但是清朝时期的人们考科举在登记籍贯时,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保留了江南省的记载,安徽、江苏两地举子共闱的江南乡试一直存在,这说明江苏和安徽两地人民在心理上仍然认同自己属于江南省,省会就是江宁。这种心理大概持续到了现在,成为了安徽人民对南京情感的一种延续。

清代广泛实行总督制度,在江宁设置两江总督,管辖江南省和江西省的军政要务。两江总督统辖着当时全国最富裕的江南地区,在全国的地位仅次于直隶总督,在雍正元年授与历任两江总督兵部尚书兼都察院右都御史之官衔,从道光年间开始管理两淮盐政,到清末还同时兼任南洋通商大臣。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刘坤一等晚晴名臣都曾担任过这个职务。在他们任职期间,也是坐镇江宁城管理着包括安徽省在内的军政事务。

咸丰年间,攻占江宁并改名为天京,夺占了江南省的大片地区,以至于安徽巡抚衙门被迫迁到合肥。天京为江苏首府,并以苏州为中心设置了苏福省。在运动失败后,安徽省会又重新迁到安庆。直到解放后,合肥才正式成为安徽省的省会。

其实合肥作为古庐州,建城也有数千年的历史了。但数百年来,安徽与江苏人民基本上都在同一省份内生活,大部分时间都受南京城治所的管辖。即便后来兄弟分家过了,二省之间也早已形成了牢固的人文和情感纽带,安徽人民似乎也早就习惯了将南京当成他们的省会。再加上南京与安徽省界相邻的地理位置,对“徽京”的调侃还真不只是一句玩笑话。在另一个平行世界,南京还真可以理直气壮得称自己就是安徽的省会。

至于经济发展的问题嘛,想想山东省,金陵城应该心理会稍微平衡一些吧。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梁山招安会有什么后果,宋江真的不知道吗?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解密

    梁山在宋江的带领之下,最终还是接受了朝廷的招安,但是这也和导致了梁山最终的惨败,梁山遵照朝廷的安排去与方腊部队作战,但是大半的梁山好汉,在之前的大大小小的战斗中都没死,但是最终却死在了这一次的战斗中,可以说是非常让人遗憾的了。不过说回招安,宋江身为梁山首领,难道就是真的不知道接受了招安会有什么后果吗

  • 古代将军造反的时候,士兵们为什么也造反而不是效忠皇帝?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解密

    不管是在电视剧里,还是在历史上,我们经常会看到有一些将军谋权篡位的事情,而这些将军篡位的时候,手底下的士兵们也都会跟着一起。但是士兵毕竟众多,为什么他们所有人都会选择跟着将军一起,而不是选择要效忠于皇帝?他们为何也跟着一起造反,为什么听将军的话,却不听皇帝的话,不效忠皇帝?“普天之下莫非

  • 为何美国会把庚子赔款退给中国?这其中有什么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解密

    说起“庚子赔款”,相信了解我国近代史的很多小伙伴们都不会陌生了,这指的是在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城之后,西逃的慈禧为了能够稳固政权,让李鸿章与列强签署了《辛丑条约》。在这可款条约中,不仅仅是要割地,开发经商口岸等等,还有以示羞辱的4.5亿两白银的巨额赔款。而这个赔款便是&

  • 皇帝昏庸,贵妃掌权是靠着什么屹立不倒?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说起明宪宗朱见深,在他在位的23年期间,可以说是一个八卦横飞的时代。论“家庭生活”,明宪宗非常宠爱比他还年长19岁的贵妃万贞儿,放任万贞儿在后宫胡作非为,逼着众多妃子堕胎,还间接的造成了朱祐樘艰辛的童年。今天小编就来给大家讲讲贵妃掌权王朝时靠着什么而屹立不倒的。论&ldquo

  • 周芷若允许张无忌赵敏做夫妻却不让他们拜堂,这究竟是为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解密

    《倚天屠龙记》一共有三个版本,每个版本的结局也有所不同。在最早的旧版中,周芷若选择削发为尼,并且把峨眉派掌门之位传给了张无忌。周芷若等于是洗心革面,还主动退出了与赵敏的感情之争。不过在修订版和新修版中,周芷若并没有放弃掌门之位,此后还主动找上张无忌,让他完成曾答应为自己做一件事的诺言。修订版中周芷若

  • 清朝都亡了,为什么还有人给皇陵守墓?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解密

    守墓这种事情,一般都是世代都守在墓旁的,不过如果遇到王朝覆灭,或者守墓人家中出现了一个并不愿意继承这个事业的人,守墓恐怕就进行不下去了。但是为什么,1919年清朝灭亡一直到现在已经有整整一百年的时间了,但是清朝的皇陵却一直都还有人在为他们守墓?守墓人的工资又该谁来发呢?1911年武昌起义的一声枪响敲

  • 九门提督和领侍卫内大臣谁的权利更大官更厉害?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解密

    说到清朝时期的大臣,小编反正看得是很多很多的,是真的多,以至于小编完全就不知道这些官职都是啥样的,谁大谁小就更加不知道了,这还真的是非常大的难题了,但是这些并不是问题,问题是我们需要的做的其实就是要给大家一个一个来解决了,话说这个叫九门提督和领侍卫内大臣是经常性出现在电视剧里面的,那么有的人问了,这

  • 蜀国建国时官职最高的人是谁?谁是蜀汉文臣武将第一人?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解密

    221年5月15日,刘备正式在成都登基称帝,立国号为“汉”,刘备算是实现了自己早年定下的目标,在汉朝灭亡后及时延续了汉室血脉。不过蜀国建立初期,谁的官职最大呢,或者说蜀国的文臣和武将谁才是第一人?要说文臣的领袖肯定是诸葛亮,相信这个大家都能猜到,那第一武将会是谁?刘备称帝时关

  • 清朝有没有昏君呢?若是没有为何会灭亡?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解密

    我国宋朝的皇帝昏庸,亲佞臣远贤臣,最终宋朝仓皇灭亡。明朝的皇帝则更是昏庸,有不上朝的,有做木匠的,有意气风发出征结果被俘的,经历这样一个奇葩的时代,即便是后来崇祯想要挽回,也是无能为力了,最终走向灭亡。在这些王朝的灭亡中,皇帝扮演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那清朝的皇帝呢?在我们看来,除过受制于人的皇帝,清朝

  • 来莺儿为什么你会背叛曹操?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解密

    在我们很多人小时候看三国的时候,由于特意的美化,很多人都觉得刘备是个好人,曹操是一个奸臣,所以对曹操的印象都不是很好。但是随着年纪的增长,自我意识和判断力的提升,很多人就却越来越喜欢曹操了,反而对刘备是没什么好印象了。在《三国演义》中,将曹操写成了白脸奸臣,阴险狡诈,生性多疑,作为一个乱世英雄,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