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管仲提出士农工商对后人有着怎样的影响?

管仲提出士农工商对后人有着怎样的影响?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语文霸霸 访问量:4021 更新时间:2024/3/7 0:45:35

管仲曾在《管子·小匡》中写道:“士农工商四民者,国之石民也。”石民的意思是,作为国家柱石的人民,而士农工商则是指读书人、农民、百工和商人。很多人都会把士农工商理解为,古人是按照社会等级把这四类人以作区分,其中有文化的人最大,经商者最次。实际上管仲这样说,是指治理国家应该有一个轻重缓急,如何安定天下。下面就为大家介绍下士农工商的历史背景,一起来了解下吧。

在漫长的封建社会当中,四民制度贯穿始终。所谓四民,指的是古代中国的四种公民,即士、农、工、商,除此以外,还存在许多“贱民”,他们比四民阶层更低,归为“贱籍”阶层。四民是古代中国政府对于平民职业的基本划分,同时它亦是国家百姓的总称,可以说,四民就是国家的基石。不过职业的种类极多,为何中国古代社会阶层专门将平民们划分为士农工商呢?

“四民”一词最早出现在《管子》,其文曰:“士农工商四民者,国之石民也。”明末清初学者顾炎武在《日知录》里说:“士农工商谓之四民,其说始於管子。”顾炎武认为,齐国丞相管仲最先提出“士农工商”说,所以四民制度起源于管仲,而这也是目前最普遍的说法。管仲在齐国进行变法改革,“四民”制度是变法中的一部分,而这也被认为是四民制度的首次实践。除管仲以外,春秋战国时期还有许多人提出士农工商说,比如《春秋谷梁传·成公元年》载:“古者有四民:有士民,有商民,有农民,有工民。夫甲,非人之所能为也。丘作甲,非正也。”《荀子·王制篇》里也有按照士农工商排序的说法。

不过必须要说明的是,管仲所提出的“士农工商四民者”,与后世的“士农工商阶层”是完全不同的。首先,管仲所提出的四民当中的“士”,不是读书人,而是军士。其次,管仲的这一政策是将国民分为军士、农民、工匠、商贾,并按照其各自的专业聚居在固定的地区。这里的划分只是职业上的不同,并没有尊卑之分。管仲认为“士农工商四民者,国之石民也”,这是说四民都是国家基石,不可或缺。

早在远古时期,中国社会并不轻视商人。在殷商时期,人们十分热衷于从事商业,商人之名由此得来。在商朝灭亡以后,周朝吸取商朝灭亡教训,认为商人过度热衷商业,荒废农业,导致国家不稳,最终灭亡。于是在周朝以后,商人的地位就被不断打压,名义上的地位与奴隶等贱籍无异,被其他阶层鄙夷,比如《逸周书·程典》载:“士大夫不杂于工商。”

然而管仲在提出“士农工商”说的时候,虽然将商放在最后,但不是抑商。管仲本就是商贾出身,而在他的变法当中,他极度重视商业的作用,还颁布了许多促进商业发展的国策。所以说管仲是“四民制度”的提出者没有问题,但若是将导致古代中国商人地位低的帽子扣在他的头上,实在是冤枉。

在春秋战国以后,士大夫阶层地位不断上升,官僚阶级逐渐发展壮大。秦亡以后,汉朝奉行儒家学说,汉武帝更是听取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到科举制度产生以后,读书与做官被紧密联系在一起,这使得读书人的地位越来越高。在这种情况下,士的概念也在发生改变,军人被划分为军籍,而士则专指士大夫与读书人。就这样,有文化的官吏替代了军士,成为“士农工商”的榜首。《神童诗》中一句“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更是被无数人奉为金玉良言,直到现在依旧被人传颂。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中国封建社会的经济基础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所以历朝历代的统治者都把农业当作立国之本,极度重视农业。秦《田律》规定:出现旱涝蝗虫等灾情以后,各地官员须立刻书面报告情况,即使风调雨顺,官员也需要统计好各地的降雨状况以及收成情况。《仓律》专门以律法规定种籽入仓、存贮、检验、出仓等程序以及亩播种数量。《戍律》规定一户不准同时征调两个以上劳动力服役,违者罚交两副铠甲,就是为了保证不干扰农业生产。《仓律》还规定从事农耕生产官府奴婢,二至九月农忙时节,每人每月可增加半斤口粮,以激励人们从事农桑,确保农业劳动力。在这种情况下,统治者在名义上自然要给予农民较高的地位。

从对于经济的贡献来看,商人显然要比工匠高,然而统治者却有自己的考虑。不是所有的统治者都像管仲一样出身商贾,大部分的士大夫打心底里鄙夷商贾,认为他们是祸国殃民的逐利小人。比如《汉书》中就主张道:“故民弃本逐末,耕者不能半,贫民虽赐田,犹贱卖以贾……驱民而归之家,皆着于本,使天下各食其力,末技游食之民,转而缘南亩。”商人较强的流动性以及它对于百姓的吸引力是一个极度不稳定的因素,所以即使商业对于繁荣国家经济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中国古代的历朝历代依旧奉行重农抑商的政策。

随着后世对于四民制度的重新构建,士农工商从对于平民的划分转变为尊卑排序。在户籍制度出现并完善以后,四民制度其实已经成为一种概念,不过统治者显然是需要这种概念的。统治者需要将社会阶层划分为“士、农、工、商”四种阶层,且士要在最前面,以体现示人阶级的特权和地位,农则紧随其后,体现出统治者对于农业的高度重视。工匠在古代并不受重视,所以还要排在农后面。而商贾在奉行重农抑商的古代,自然只能排在末位,被归为“四民”当中的“贱籍”。所以,中国古代社会阶层分为士、农、工、商,是经济基础所决定的,亦是统治者的需要。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唐僧取经说三年,为什么都过去十几年了李世民也不着急?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解密

    在唐僧最开始准备离开长安,前往西天取经的时候,李世民曾经问过唐僧一句话,问他取经需要多长时间,唐僧说三年就足够了,但是没想到后来一走就是十四年,十四年后才终于回到大唐,再一次见到李世民。这可比唐僧的原计划多了十一年,为什么李世民就一点也不着急?李世民难道没有派人去找过唐僧吗?大家都知道,唐三藏西天取

  • 二里头遗址和三星堆遗址,哪个才是夏朝首都?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解密

    夏朝一直都是人们很关心的一个朝代,如果能够探明这个朝代的一些详细信息,将会对人们研究古代历史,又多一些资料。尽管人们常说夏商周,但是对于夏朝的了解却始终非常少,原因之一就是文字,甲骨文其实并非是最早的文字,在此之前还有其他文字,但是现如今却解读不出来到底是什么意思,因此对于夏朝的了解,就更少了。而现

  • 张三丰和扫地僧哪个厉害?金庸早就说出来了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解密

    张三丰和扫地僧,虽然不是同一部小说里面的人物,但是却都算得上是同一类人,扫地僧连名字都没有,平常也是一点都不显眼,但是一出手却震撼了所有人,堪称无名高手中的绝顶高人,张三丰作为武当派创始人,看上去不显山不露水,但是威名远播,实力雄厚,在他的点拨下,张无忌的表现更是让人大开眼界。这样两位高人,又是谁更

  • 西游记中弥勒佛的实力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解密

    说起如来佛祖,相信大家都再熟悉不过了,不过要说起弥勒佛,相信大家对其了解的并不是很多,只知道是个大肚子佛的形象。弥勒佛在《西游记》中出现了两次,第一次就是弥勒佛帮助孙悟空降服了黄梅怪,第二次就是唐僧师徒再被如来亲信所刁难的时候出现过。其实弥勒佛的来历可是不简单的,因为如来佛祖是现在的佛,但是弥勒佛却

  • 孙悟空是如何知道朱紫国国王得的是什么病的?这其中有什么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解密

    《西游记》相信大家都有看过了,在朱紫国的那一段里,孙悟空用两根红线为朱紫国国王诊病,并且还用马尿来给国王治病,这是很多朋友们在童年时开怀大笑的回忆。那么说到这里问题就来了,我们通常是看孙悟空打妖怪的,可从来没听说过孙悟空会看病啊?并且貌似须菩提祖师并没有教过孙悟空诊病的法术和方法。那么孙悟空是如何知

  • 朱紫国国王做错了什么?为何会被西天报复?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解密

    在西游记当中,最不能低估的就是凡人的力量,若是凡人要搞起事情的话,连神仙都得忌惮三分。就比如说魏征,这凡人乃是天庭的人曹官,泾河龙王就是被他一刀子给扎了。那作为魏征主子的李世民那就更是不得了了。当年还亲在跑到地府走了一遭,阴差阳错的就这么被加了20年的寿命,十殿阎王都得对他毕恭毕敬的,更有传言他乃是

  • 孙悟空为何可以给朱紫国国王看病?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西游记相信大家都看过了,看过朱紫国那一段之后很多朋友们肯定心中就会有一个疑问了,这孙悟空也并没有学习过医术,也从来没系统的学过望闻问切,那孙悟空是靠着什么给人家看病的呢?而且还看得那么准。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吧。以朱紫国为例,孙悟空给朱紫国国王悬丝诊脉,竟然将国王的脉息说得清清楚楚,也非常对症

  • 中国的古宅前为何要放石狮子?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解密

    在晋代干宝的《搜神记》中记载着这么一句话:“扶南王范寻养虎于山,有犯罪者,投于虎,不噬,乃宥之;故虎名大虫。”老虎是咱们中国的本土猛兽,早在晋代的时候就已经有人进行圈养了。而狮子是只有在非洲才会存在的一种猛兽,可是我国的古代人却在宅子的门口放石狮子,而不是石虎。同属于猫科动物

  • 历史上有15个汉朝?你都知道是哪些吗?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解密

    一说到汉朝,很多人先想到的一定是刘邦建立的汉朝,西汉和东汉也被并为一个,统称汉朝。而在这个汉朝之外,历史上还有很多时期也是用“汉”作为自己的国号,如果要这样算起来的话,前后竟然高达十五个之多。那么,你是否知道这十五个汉朝汉国究竟是哪些,为什么这么多人都要用汉作为自己的国号呢?

  • 三八大盖最远射程有多远?有多大威力?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解密

    1907年日本的三八式步枪开始在日军中服役,一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中国人更喜欢称之为三八大盖,因为这种步枪在枪机处有一个跟随抢机移动的防尘盖而得名。这把枪可是抗日神具中出镜率最高的武器了,总是兼具着在关键时刻怎么打都打不死主角和让主角对敌一击毙命的艰巨任务。人们对其的印象也倾向于威力小、精确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