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秦穆公为什么要人殉葬?有多少人为秦穆公殉葬?

秦穆公为什么要人殉葬?有多少人为秦穆公殉葬?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心作祟 访问量:3230 更新时间:2024/1/20 8:13:54

秦穆公的名声,在历史上也是非常好的,他是春秋五霸之一,在春秋时期,秦穆公可以说是非常厉害的,在他的治理之下,秦国得到了很好的发展。然而秦穆公却有一个污点,那就是人殉。秦穆公死后,要求秦国那些人才们全部都要为自己殉葬,这简直与平常的秦穆公完全是两个人。为什么秦穆公要求人才殉葬?殉葬的人数究竟有多少呢?

交交黄鸟,止于棘。谁从穆公?子车奄息。......

交交黄鸟,止于桑。谁从穆公?子车仲行。......

交交黄鸟,止于楚。谁从穆公?子车鍼虎。维此鍼虎,百夫之御。临其穴,惴惴其慄。彼苍者天!歼我良人!如可赎兮,人百其身。

这是《诗经.秦风.黄鸟》中描述殉葬秦穆公(又称秦缪公,春秋五霸之一)的子车氏三良:子车奄息、子车仲行、子车鍼虎,秦人对此非常悲痛做了这篇《黄鸟》,哀悼秦国殉葬的大量人才。秦穆公死的时候殉葬了177人,都是秦国的人才,在他死后的几代秦王大都碌碌无为,春秋时期没有什么大的建树。

秦穆公用了那些人才?

秦穆公在位39年,上位开始后他就注意延揽人才,采取著名的“客卿制度”,将其他国家的人才引进秦国,同时他也注重本土人才的选拔。著名的客卿有百里奚、蹇叔、由余、来丕豹、公孙支等人,本土也有子车奄息、子车仲行、子车鍼虎等众多人才。护送晋文公重耳回到晋国,晋文公也成了春秋五霸之一。

秦穆公曾击败晋国俘获晋惠公,灭掉了梁国、芮国等小国。晋文公死后,秦军先后两次败于晋国军队,国家掉头向西发展,秦穆公时期拓展国土千里,灭掉的西戎小国有12个(有争议)。这时的秦国国土面积大大扩张了,军事实力也足够强大,秦国的发展一片光明。为何秦穆公死后停止发展了呢?

秦穆公为何殉葬177个秦国的大臣和将军?根据《史记》记载,秦国用活人殉葬开始于秦武公,他死的时候陪葬了66人。自此开秦国国君的殉葬制度。

这事有点搞笑,秦穆公让这些大臣和将军们殉葬,完全是因为一次他自己举办的宴席上的对话,当时大家喝的大概有点醉了,历史记载是这样的:公(秦穆公)曰:生共此乐,死共此哀。奄息等许诺。及公薨,皆从死。

秦穆公说活着的时候和你们共同创业,共同享乐,我死了的时候希望你们跟随我一起到那边(阴间)再叙君臣之情。子车奄息等大臣将领们都承诺,至死追随秦穆公。等到秦穆公死了之后,这177人都活着殉葬了。

其实这事也怪继任者秦康公,怎么也得挽留一下秦国的这些人才才是,但是他没有。如此做法导致秦国的人才断流,其他国家的客卿也都不敢来为秦国出谋划策了,最终会殉葬国君的。

这种残忍的活人殉葬制度,导致秦国的发展受到了严重的阻碍!秦穆公和继位者秦康公担负着主要的责任,无疑是自毁长城。

秦穆公下葬时确实有177名秦国人殉葬,但这些人的成分比较复杂,但并不都算是秦国人才,这些人包括生前服侍秦穆公的随从、嫔妃,也包括临下葬时处死的奴隶,争议最大的是秦穆公生前遗命让秦国著名的人才子车氏三子殉葬,这给秦穆公的英名带来了污点。那么,秦穆公出于什么考虑,决定让177人为自己殉葬呢?

活人殉葬是商朝周朝中前期,奴隶制国家比较盛行的一种丧葬制度,特别是在恪守商周传统礼制的国家更是如此。众所周知,殷商政权有以活人祭祀的习俗,而秦国的祖先秦非子商纣王手下名将飞廉(蜚廉)之子恶来之后。秦人先祖嬴姓部族早在殷商时期就是镇守西戎的得力助手,颇受商朝重视,为商朝贵族并遂为诸侯。再加上秦国长期与游牧民族杂居,制度习俗仍比较落后野蛮,保留了活人殉葬这种陋习,这种陋习要到了“商鞅变法”时,秦孝公才宣布彻底废除人殉制度。

秦穆公是春秋时期“五霸”之一,素以宽厚贤明著称,在他任内,任用百里奚、蹇叔、由余为谋臣,击败晋国,俘晋惠公,灭梁国、芮国、滑国等。秦穆公曾协助晋文公回到晋国夺取君位,以实现秦晋之好。并向西发展,灭掉西方戎人所建立的国家12个,开辟国土千余里,因而周襄王任命他为西方诸侯之伯,遂称霸西戎。秦穆公生前宽宏待人,当孟明视等“三帅”屡战屡败之时,秦穆公自始至终相对他们信任有加,没有撤换孟明视等人的职务。

还有一则《秦穆公亡马》的轶事,很好地佐证了这一点。秦穆公曾经在歧山出猎,走丢了一匹骏马,他亲自去寻,结果在山下发现有三百多个农夫正把那匹马杀了在吃肉。地方官吏把那三百个农夫全部抓起来,准备要处以死刑。但秦穆公却说:“算了,现在马已经死了,如果我再杀了吃我马肉的农夫,别人一定会认为我爱惜牲畜而贱视人命,马的性命怎么能抵得上人的性命呢?”不但不追究这些田夫们的杀马之罪,反而赐给他们美酒说:“骏马的肉都是精肉,如果吃了精肉不喝酒的话,弄不好会生病的。”农夫们感念秦穆公的恩德。等到三年以后,秦晋两国发生韩原之战,秦穆公出兵讨伐忘恩负义恩将仇报的晋惠公,结果被晋兵所围。眼看秦穆公就要成为晋国的俘虏,突然山脚下三百多人手持利刃冲进阵地,奋勇救出了秦穆公。秦穆公一问,正是他三年前赦免的那些杀马农夫。秦穆公施仁义于百姓,危难之时得百姓死力相救,其宽容仁爱,可见一斑。

公元前621年,秦穆公去世,在临死前他体现出性格上的缺陷,那就是大事上宽厚清醒,小事上急躁糊涂,到了秦穆公晚期,秦国已经开始衰落,出现人才断档现象。而大夫子车氏的三个儿子奄息、仲行、针虎是秦国著名的贤人,快要走到人生尽头的秦穆公更应该施恩德于百姓,为下一任国君执政打好基础,而不是落下强迫人才殉葬的恶名。事实上,这也不是秦穆公第一次因小事方面急躁糊涂犯下错误,早在秦晋两国围攻郑国,郑大夫烛之武劝说秦穆公保留郑国对秦国有利,秦穆公听从了建议,后来却因个别人的意见突发奇想决定派孟明视等人率军突袭郑国,打算灭掉郑国,结果突袭失败,还在崤之战中遭到晋军伏击。

大夫子车氏的三个儿子奄息、仲行、针虎被迫殉葬,使得秦国百姓十分悲愤,特意做了一首《黄鸟》诗,为他们哀悼。诗中有四句,重复出现在全诗每一阕的末尾,表达了对殉葬这种落后风俗制度的无比愤怒和强烈抗议,也表达了对勇士死非其所的哀痛和怜惜:

彼苍者天,歼我良人,如可赎兮,人百其身。

标签: 华夏历史

更多文章

  • 历史上商纣王真的是位暴君吗?纣王究竟有没有被抹黑?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华夏历史

    纣王帝辛,子姓名受,是商朝最后一位国君。可能多数人了解商纣王都是通过《封神演义》里面的故事,这里面的纣王是一位典型的暴君,整日过着酒池肉林的生活,完全不顾百姓的生死。最后被姬发还有姜子牙灭商建周也看似合情合理,不过这毕竟是小说里的记载,我们不能当做正史来看,那在历史上纣王究竟是个怎样的人呢?根据史学

  • 明朝南北差距多大?明末北方六省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华夏历史

    明朝全国经济呈南移趋势,到了明末时期,南方各省几乎已经完全超越北方。明末的北方只有六个省,并不包含东北、内蒙古等地区,但之前一北方为中心的作用已经渐渐被取代。明末农民起义领袖李自成就是陕西人,当时陕西严重缺水,百姓连基本的温饱都解决不了,其他各地也因为粮食、战乱、天灾等问题导致民不聊生。下面就为大家

  • 包拯和王丞相分别是什么官职?王丞相究竟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华夏历史

    很多人在看了老版的包青天后,对王丞相的身份很好奇,这位王丞相究竟是什么官职呢?实际上庞太师曾透露说王丞相是一品丞相。在小说、戏曲还有野史中,王丞相被认为是王延龄,他本人宽厚仁慈,清正廉明,是包拯的恩师。不过王延龄只是一位被虚构的人物,历史中并没有此人,当时姓王的丞相只有三位,下面就为大家做个简答的介

  • 董卓是被征召回京,为什么最后会引起众怒被天下诸侯讨伐?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华夏历史

    董卓是东汉末年著名军阀,董卓掌管朝廷以后废少帝改立刘协为汉献帝,此后挟天子以令诸侯。这时候的东汉政权已经名存实亡,天下迟早要进入被群雄割据的局面,看似造成这一切的人就是董卓,不过当年董卓可是深受信任被征召回京,为什么反而他成了毁掉东汉的导火索呢?董卓自幼在凉州长大,善于和羌人打交道,后来汉桓帝令董卓

  • 秦始皇的皇后可能是谁?为什么史书没有记载?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华夏历史

    关于秦始皇的皇后这个问题,一直以来也是争论不休的,之所以会有争论,就是因为史书上并没有记载秦始皇的皇后究竟是谁,或许是有,但是史书没有记载,或许是根本就没有,所以也没办法记载。那么,假设秦始皇有皇后,那么这个人最大的可能会是谁?秦始皇的皇后究竟谁最有可能?为什么史书上都没有对这个人进行记载呢?关于秦

  • 秦桧后人中状元,乾隆问他他的祖先是谁他怎么回答?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华夏历史

    秦桧这个名字,可以说已经成了很多人排斥厌恶的对象,那么连带着秦桧的后人,也一起跟着遭殃了。这其实是很不公平的,秦桧的后人们什么也没做,即便是到了清朝时期,作为秦桧后人的秦大士,还被乾隆问到一个让很多人尴尬的问题,祖先是谁。乾隆这样问秦大士,但是秦大士也不是书呆子,他只回答了七个字,却化解了尴尬,究竟

  • 明成祖朱棣为什么要设立东厂?东厂有何职能?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华夏历史

    明朝和其他朝代有着一个最明显的不同,就是明朝皇帝特别喜欢设立一些特殊的秘密机构。例如大家非常熟悉的锦衣卫、东厂、西厂等,很多以明朝为背景的历史剧就喜欢把东、西厂的厂公当做反派来描述。其实东厂的确出现过干政的情况,也导致明朝逐渐走衰,但这还是因为当朝皇帝没能做好权利的分配。既然东厂都能替代皇权,当时明

  • 张居正和海瑞谁对明朝更重要?海瑞会支持张居正改革吗?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华夏历史

    海瑞和张居正,一位是明朝著名清官,他写的《治安疏》被张居正评为天下第一疏。张居正则是在万历时期担任内阁首辅,也是当时非常重要的改革家。张居正推出的改革,遭到了极大的阻力,从最后的结果来看也是有利有弊。海瑞因为备受排挤,所以干脆因病隐退,正好错开了以张居正为首主持国政的那段时期。很多人期待海瑞和张居正

  • 唐太宗李世民为什么要杀张亮?张亮是不是冤死?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华夏历史

    张亮在隋朝末年投靠秦王,后来成为唐初大臣,唐太宗设立凌烟阁二十四功臣张亮也是其中之一。不过张亮最后却被告密谋反,导致被杀,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有人觉得张亮是被冤杀,也有说张亮的确有谋反之意。当时张亮在洛阳招募私党还宠信术士,据说收养养子高达500人。皇帝最忌讳的便是将领私自养兵,这在李世民眼里估计

  • 纣王和黄飞虎是什么关系?揭秘封神演义黄飞虎结局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华夏历史

    说到黄飞虎这个人其实还是很有意思的,他这个人小编觉得是非常非常悲剧的一个人,本来在纣王这边这边也是忠心耿耿的,但是被陷害,到了周这边,虽然受到了待见,但是最后伐商的时候竟然又被纣王这边的人给杀了,还真的好悲惨的一个人,那么有的人要问了,这个纣王和黄飞虎有什么关系呢?还有这个黄飞虎在封神演义里面的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