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杜月笙那么会做人,为什么要幽禁自己老婆十年?

杜月笙那么会做人,为什么要幽禁自己老婆十年?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人生初见 访问量:3253 更新时间:2024/3/6 20:29:52

说到杜月笙大家也知道的,当初的上海三大亨之一,杜月笙不同于其他的大亨,这个杜月笙的优势就是靠自己的做人去立足于世,所以还是挺有意思的啊,所以杜月笙的情商那就是高得很啊,会做人就是杜月笙的给人第一印象,但是细心的朋友或许发现了,那就是杜月笙被传说幽禁了自己的老婆接近10年,这么会做人的杜月笙为什么会做出这样的事情呢?我们就非的好奇了,下面我们就着这个问题一起来分析揭秘看看这背后到底有什么故事吧,感兴趣的老哥一定别错过了!

黄金荣贪财,张啸林善打,杜月笙会做人,这是坊间流传的对上海滩三大亨的一致评价。可一以“会做人”而令人称道的杜月笙,却将原配夫人幽禁了整整十年,这其中究竟隐藏着怎样不为人知的故事呢?

成家立业

杜月笙的老家在上海郊区的高桥镇,自幼父母双亡,靠外婆和舅舅的接济长大。1901年,14岁的杜月笙卖掉祖产离开高桥,踏上了前往上海滩的轮渡。临行前,他暗暗发誓如若不混出个人样来,绝不回乡。到上海后,在远房伯父杜庆开的光大水果洋行做学徒,并练就了一手削水果的绝活:一边正对人家说话,一边看都不看的用小刀削水果,片刻间,水果削好,果皮粗细均匀,不折不断。

这一手功夫,当时的十六铺一带无人能及,杜月笙凭这手绝活,获得了人生当中的第一个绰号“水果阿笙”。学徒当了一年左右,杜月笙染上赌博恶习,被杜文庆赶出了水果行。在机缘巧合下,杜月笙拜青帮头目陈世昌门下,成为青帮弟子。后来,经人介绍到时任法租界华人总探长的黄金荣门下当小弟。

黄太太林桂生很欣赏杜月笙慷慨仗义的性格和智勇双全的头脑,觉得他是值得栽培的好角色,帮他立门户、娶媳妇、创事业,林桂生是提拔杜月笙开创传奇人生的第一贵人。

甜蜜生活

杜月笙的原配夫人名叫沈月英,苏州人,自古苏杭出美女,沈月英简直就是苏杭美女的代表,她肤若凝脂、眉目如画、身段婀娜,一口吴浓软语听得人骨头发酥。沈月英的父亲是位生意人,因生意失败客死异乡,跟随母亲寓居上海,为了生计进入黄公馆,做了林桂生的侍女。当时杜月笙也在黄公馆做小弟,被她的美貌所折服,发誓一定要娶她为妻。

不知怎么,这个消息传到了林桂生的耳中,她觉得杜月笙虽是株值得栽培的好苗子,但由于太过年轻,就好像一匹野马,只有套上鞍鞯才能笼住,最好的办法就是给他娶门亲,让他安定下来。林桂生向来敢想敢做,在征得了丈夫黄金荣的同意后,拿出一笔钱来替杜月笙操办喜事,把沈月英娶进了杜家。

婚后小两口非常恩爱,自幼丧母的杜月笙长这么大第一次感受到家庭的温馨。因婚后多年没有生育,于是领养了一个儿子取名维藩,杜月笙很喜欢这个领养的孩子,一直把他当成亲生儿子看待。

矛盾爆发

杜月笙立足于赌场,发迹于鸦片,扬名于金融。他组建“小八股党”,以机动灵活、计划周密、见好就收的原则抢劫从海上运抵上海的鸦片,由此组建起了几乎垄断法租界鸦片贸易的三鑫公司。

杜月笙以三鑫董事长的身份逐渐成为沪上名人,在上海滩崭露头角。发迹之后的杜月笙接连娶了舞女陈帼英和雏妓孙佩豪两房姨太太,沈月英受到落,双方矛盾由此爆发。

沈月英找林桂生诉苦,可当时黄金荣也迷恋上了名伶露兰春,这对曾经的主仆唯有大骂男人不是东西,互相抱头痛哭。

林桂生劝沈月英看开些,与其作无谓纠缠,不如转移视线,自行其乐。沈月英从此不再理会杜月笙的风流韵事,看戏、打牌、赌马、遛狗,占据了她的日常生活内容,以借此打发寂寞时光。

没想到,一次在公园偶遇青梅竹马的表哥,令沈月英沉睡已久的春心再起涟漪,两人很快便偷偷摸摸的好上了。杜月笙当时正跟16岁的三姨太孙佩豪打得火热,哪有闲心管她的事,很长一段时间都被蒙在鼓里。

雷霆大怒

俗话说“常在河边走,哪能不湿鞋”,尽管沈月英与表哥每次约会都非常隐蔽,打一枪换一个地方,可还是被人发现行踪。这个人是杜月笙发迹前的红粉知已,上海滩女流氓金秀。金秀委婉地将事情透露给了杜月笙,火冒三丈的流氓大亨立即派手下明察暗访,很快查明了事情的来龙去脉。

心狠手辣的杜月笙先是派人把奸夫的手脚砍断,做成肉冬瓜,抛尸于荒郊野外;再把开车的司机双眼刺瞎,养在府上;沈月英的贴身丫鬟被卖到堂子(下等妓院)里做妓女。

最后,杜月笙对沈月英说了一句狠话:“在上海滩,只要我想,要多少女人就有多少女人。你既然跟了我,就得由我,敢找别的男人就是找死!”将她撵到以前住的老屋中幽禁了整整十年。痛苦万分的沈月英靠吸食鸦片来排遣孤寂,直到长子杜维藩结婚时才被放了出来,以婆婆的身份出席婚礼。1946年,万念俱灰的沈月英自杀身亡,是杜月笙五房太太中结局最为凄惨的一位。

杜月笙一生圆滑透顶,很会做人。但古语有云“杀夫之仇,夺妻之恨,不共戴天”,别说他是流氓大亨、黑帮教父,就是换作寻常人也难以咽下这口恶气。别说当时还是民国时期,即使是在21世纪的现代社会,婚内出轨所酿成的血腥惨案也是数不胜数。

标签: 华夏历史

更多文章

  • 汉宣帝如何铲除霍光家族的?汉宣帝做了哪些准备?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华夏历史

    霍光是西汉中期著名权臣,他身份显赫,是霍去病的异母弟、汉宣帝皇后霍成君的父亲。霍光位列麒麟阁十一功臣之首,汉武帝临终前任命霍光为托孤大臣,辅佐汉昭帝。等汉昭帝死后,霍光正式开启了自己的掌权之路,废刘贺扶持汉宣帝上位,此后他便掌控了朝政大权,权倾朝野。而霍氏家族也成了皇室最大的威胁,好在汉宣帝最后及时

  • 唐朝上元节是什么节日?狼卫为什么选择在上元节行动?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华夏历史

    可能很多小伙伴还对上元节这个节日感到陌生,实际上上元节就是元宵节,只是叫法不同而已。元宵节起源于汉朝时期,唐朝的元宵节有三天假期而且全国各地都会举办赏灯夜游,举国欢心,所以元宵节非常热闹。狼卫想要动手引发骚乱,那在元宵节这天应该是最好的选择,毕竟人多,而且行动后也容易脱身。其实《长安十二时辰》对于大

  • 哪位皇帝能解救明朝的败局?换明太祖来会改变历史吗?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华夏历史

    崇祯皇帝朱由检虽然是一位励精图治的好皇帝,上位以后不仅勤于政事,还大力惩治阉党,但明朝根基已经腐烂,最终还是没能力挽狂澜,将大明衰败的政权拖回正轨。如果换成另外一位皇帝,能不能解救明朝灭亡的危机呢?有人提出明太祖朱元璋可以一试,明太祖自然是有治国的能力,但把他放在当时的情况下究竟能有多大的作用还是个

  • 赵匡胤称帝后为什么没有收复大理?是因为兵力不够吗?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华夏历史

    960年,后周殿前司都点检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建立北宋王朝。赵匡胤在稳定内部后,就开始对外用兵,他的梦想就是统一天下。赵匡胤在位期间,北宋先后灭掉荆南、武平、后蜀、南汉、南唐等割据政权,可以说是横扫天下。不过当有人提出向云南进军时,赵匡胤却没有答应,这到底是是怎

  • 唐朝“不良人”是什么人?居然是一个官职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华夏历史

    之前有一部撤档的电视剧叫做《长安十二时辰》,虽说现在重新播出集数少了很多,但是能播总比不播要强很多。这部剧可以说是一部很用心的作品了,从台词当中就更看得出来,而且代入感也很不错。在这部剧中用了很多比较专业性的词语,也许很多观众还不是很明白,就比如说“不良人”。那么今天小编就来

  • 无绍不成衙什么意思?清朝绍兴师爷有多出名?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华夏历史

    师爷在古代等同于幕僚,因为将领出征常常以幕为府,所以出谋划策的人便称为幕僚。清朝时期,各个衙门都会聘请一位师爷,担任主官的助手,处理刑名、钱谷、文牍等事务。不过师爷中最出名的便是绍兴师爷,很多人好奇为什么师爷会单独分出一个“绍兴师爷”?实际上这也是因为绍兴籍的师爷很多,而且流

  • 战国四公子有哪些功绩?顺利推迟秦国统一的进程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华夏历史

    战国后期,秦国依然成为第一大国,如果其他各国再想不出掣肘秦国发展的办法,那就只有坐等秦国一统天下了。所以当时各个诸侯国的贵族都为了限制秦国,开始广招人才,礼贤下士。其中魏无忌、赵胜、田文和黄歇功绩最大,他们也被称为战国四公子。如果没有他们四位的努力,恐怕秦国的一统之路的进程会被缩短很多。那这次就为大

  • 历史上兰陵王没有戴面具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华夏历史

    兰陵王,作为现代有名的古代美男之一,无数的小说都把他作为主角,描写他的绝世的美貌,满足了无数少女的幻想。而在传说中,兰陵王还因为长得太好看而不得不戴着凶神恶煞的面具上战场,进城也靠刷脸,关注点全都放在了他的长相上面。但其实,兰陵王当时是真的没有戴面具,而遮住他的脸的,并不是面具,是另外一种东西,你知

  • 三国时期最长寿的人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华夏历史

    不管在什么时候,长寿一直都是很多人的心愿,谁都希望自己可以在世上多活一些时间,但是有时候却不能改变当时的历史,比如三国时期战乱频发,所以这一时期的人们平均寿命非常低。不过尽管平均寿命很低,但是依旧有一些长寿的人,很多人可能想到了司马懿,的确,司马懿算是长寿,只是还有比他更长寿的人。古代人平均寿命问题

  • 乾隆死后,和珅为什么没有巴结嘉庆?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华夏历史

    和珅为人一定是非常聪明的,不然也不会在乾隆眼皮底下贪污,还贪了那么多而不被乾隆处罚。乾隆毕竟也不是傻子,怎么可能不知道和珅的作为?但是,既然他如此聪明,为什么咋乾隆死了之后,没有去巴结新皇帝嘉庆?嘉庆一直看和珅不顺眼,最终把他杀掉抄家,和珅为何没有想办法给自己留一条后路呢?公元1799年正月初三,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