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李隆基如何引爆安史之乱?他本有机会扭转乾坤

李隆基如何引爆安史之乱?他本有机会扭转乾坤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伸手摘星星 访问量:1486 更新时间:2024/2/1 9:15:16

文:我见青山多妩媚(读史专栏作者)

唐天宝十二载壬辰。

左武卫大将军何复光击南诏,陇右节度使哥舒翰击吐蕃,悉收九曲部落,安西节度使封常清击大勃律,前锋屡捷。

大唐国运昌隆,武功之盛,世所罕见。

如果有人说仅仅一年以后整个大唐将陷入战乱之中,祸乱继起,兵革不息,二百余年,你一定以为他疯了。

但天宝十四载,“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那个盛世大唐自此只活在诗歌里了。

01、李林甫的私心

“故事,宰相午后六刻乃出。林甫奏,今太平无事,巳时即还第,军国机务皆决于私家。”

“上或时不视朝,百司悉集林甫第门,台省为空。”

玄宗一朝,李林甫为相十九年之久,权势滔天。

自唐开国以来,边军将帅多用名臣,后若有战功,多入朝为宰相,这也正是无数读书人的梦想,出将入相。

尤其是玄宗朝,四方开边,战事不断,武将取功易如反掌。

李林甫显然不愿有人因此入朝分权,于是想出了一条对策。

“文臣为将,怯当矢石,不若用寒畯胡人;胡人则勇决习战,寒族则孤立无党,陛下诚心恩洽其心,彼必能为朝廷尽死。”

胡人打仗勇猛,背后又没有宗族势力,最重要的是胡人不通文墨,绝了入朝为相之路。

自然他李林甫的相位就稳如泰山。

因此边将多用胡人,安禄山也是由此被重用。

如果说边将用胡人一定会谋反,未免是“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的狭隘之见。

但以往边将一有军功,往往召入朝中重用,也是防止他们在外形成势力,朝廷难以制约。

如今李林甫因为一己之私改掉了成法,直接导致了安禄山做大。

02、杨国忠的无能

杨国忠生在了一个好时代,唐玄宗年老,他已经习惯了内事托宰相,外事托边将的政治模式。

但杨国忠没有李林甫那样的政治才能,他是个单纯的奸臣,他只想捞钱。

仲尼云:“宁有盗臣,而无聚敛之臣。”

很不幸,大唐落在了一个聚敛之臣手里,国事日渐败坏,也在意料之中了。

不过,一再警告唐玄宗,说安禄山会谋反的,也是杨国忠。但他并不是完全出于公心。

只是因为安禄山恩宠日甚,杨国忠很不开心。

和李林甫不同,李林甫心机深沉,每次和安禄山谈话,都能将他心中所想猜个七七八八。

安禄山很怕李林甫,因为这是个能看透人心的家伙。

杨国忠打压安禄山的手段就很低劣了,越打压,安禄山恩宠越甚。

因为唐玄宗这个老狐狸最擅制衡之道,你杨国忠越打压,他就越支持势弱的安禄山。

但唐玄宗看走眼了,杨国忠没有他想得那么强,安禄山也没有他想得那么弱。

但,安史之乱真的只是两名宰相的过失吗?

03、大唐的雄心

“开边”这个词在唐史上出现最为频繁。

“天宝元年,天下声教所被之州三百三十一,羁縻之州八百,置十节度、经略使以备边。”

大唐疆域之广,武功之盛,世所罕见。

但这一切是需要付出代价的。

“自唐兴以来,边帅皆用忠厚名臣,不久任,不遥领,不兼统。”

但四方连年征战的现实情况,导致了边将不得不久任,甚至一人兼领数道节度使。

安禄山能一人兼领范阳、平卢、河东三道节度使,既是迫于契丹和奚族的存在,需要能打仗的胡人安禄山来坐镇,也是因为到了此时,已几乎成了帝国的惯例,王忠嗣甚至还曾一人兼领过四道节度使。

再加上因为土地兼并导致府兵制的崩溃,各折冲府陷入有官无兵的尴尬处境,为了满足征战的需求而采用了募兵制。

与府兵制时有事作战,无事散归各折冲府不同,职业军人出现了。战斗力提升的同时,也导致了边将易于发展自己的私人势力和武装。

“禄山养同罗、奚、契丹降者八千馀人,谓之‘曳落河’。曳落河者,胡言壮士也。及家僮百馀人,皆骁勇善战,一可当百。又畜战马数万匹,多聚兵仗。”

更要命的是,大唐盛世的迷梦,又让承平日久的中原地区以当兵为耻,再无尚武风气。

“时承平日久,议者多谓中国兵可销,于是民间挟兵器者有禁;子弟为武官,父兄摈不齿。猛将精兵,皆聚于西北边,中国无武备矣。”

也就不难解释安禄山起兵叛唐后,河北望风而降,一路势如破竹的景象。

安史之乱的发生根源,在于大唐的四处开边,导致了外重内轻的军事格局。巨大的疆域,让传统的行政格局难以驾驭,而面对这个新问题,唐玄宗亦无能力革新解决,只能被迫采用节度使这种近乎“裂土封王”的方式。

如此这般,一旦所托非人,自然难免兵革之祸。所以,纵没有安禄山,也会有李禄山,张禄山起兵造反。

拓土万里,四夷宾服,听着是很威风,可哪里是那么好做的!做一个盛世的皇帝,也是要讲究能力进化的!

标签: 华夏历史

更多文章

  •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什么意思?曹操说的“杜康”指的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华夏历史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是曹操《短歌行》中的一句诗词。很多人不理解曹操所说的“杜康”到底是什么意思,实际上杜康被称为酒圣,因为传说杜康是酿酒的鼻祖人物。《说文解字》有记载“杜康始作秫酒。又名少康,夏朝国君,道家名人”,此后杜康也有

  • 西汉酷吏郅都生平简介,郅都究竟是个怎样的人?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华夏历史

    郅都是汉景帝时期最为出名的酷吏,酷吏的意思是专指那些使用残酷方法审讯的官吏,以毫无人道可言的手段来维护封建秩序。郅都在汉文帝时期任郎官,到了汉景帝升为中郎将。当时郅都在朝中以敢于谏言出名,不过对象不是皇帝而是官员。不过郅都执起法来倒是不畏权贵,连皇亲国戚都一视同仁,所以得来“苍鹰&rdq

  • 万历皇帝朱翊钧为何独宠郑贵妃?郑贵妃有何特别之处?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华夏历史

    郑贵妃虽然没能当上皇后,但她却是万历皇帝最宠爱的妃子。甚至朱翊钧的遗诏就是要册封郑贵妃为皇后,因遭到大臣反对才作罢。实际上郑贵妃相貌并不出众,但她却能得到朱翊钧的宠信,那郑贵妃究竟是有何特别之处呢?万历皇帝娶郑贵妃时只有14岁,可能对于一个14岁的少年来说,喜欢的概念还很模糊。而郑贵妃出嫁时也只有1

  • 李承乾是一个怎样的人?他为何会走上谋反之路?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华夏历史

    李承乾是李世民长子,八岁就被立为太子。据说李承乾年幼聪慧,深的李世明的喜爱,不过李承乾长大后得了腿疾,导致行动不便,此后李承乾性情开始发生转变,对李世明阳奉阴违,还曾派人刺杀自己的恩师。后来他又对亲弟弟李泰产生猜忌,认为李泰有夺嫡之心,于是大义灭亲派人行刺李泰,最后更是变本加厉想要对李世民逼宫,想要

  • 唐朝长安城有哪些重要机构?龙武军、望楼、右骁卫都是真的吗?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华夏历史

    随着《长安十二时辰》的热播,也让很多观众对唐朝时期的长安城产生了十足的兴趣。当时的长安城已然成为一个国际大都市,而且各方面的发展都十分繁华,让人忍不住想回到千年以前的长安去看一眼。不过剧中的长安也有很多神秘的机构,例如龙武军、望楼、右骁卫等,这在唐朝是真的存在吗?这次就为大家简单讲解下,负责守护唐代

  • 司马懿有狼顾之相是真的吗?狼顾之相是什么样子?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华夏历史

    相信不少朋友都对司马懿的狼顾之相感到好奇,狼顾之相到底是个什么样子呢?从字面来理解,就是指狼回头的样子。不过放在司马懿身上,并不是说他长得像狼,而是他谨慎多疑的神情,和惶恐不安的狼有几分相似。不过这个说法到底是真的,还是有人为了给司马懿定性才加上去的描述目前还说不准。如果曹操一早便发现司马懿有狼顾之

  • 毛遂自荐的毛遂什么结局?为什么自杀了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华夏历史

    说到“毛遂”,很多人的第一反应就是毛遂自荐的确,毛遂自荐的故事一直流传,很多人也因此从中受到了很大的启示,不过,关于毛遂的故事,似乎就只有这样一件事情了,虽然后来毛遂做的的确很好,但是从此之后也没什么值得一提的了,毛遂这个人物也没什么值得说的了,那么在毛遂自荐之后,毛遂的结局

  • 张良墓在什么地方?哪个张良墓才是真的?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华夏历史

    张良是初汉三杰之一,他本是韩国相国,秦灭韩后张良家族三百余人被杀,此后张良便下决心要替族人报仇。起义后选择跟随刘邦,也是刘邦能够建立汉朝的大功臣之一。不过张良晚年为了躲避刘邦的猜忌,选择明哲保身,这才能够善终。关于张良死后葬在各处直到现在都没有一个确切的说法,还存在一定的争议。因为史书并没有详细记载

  • 长平之战其余五国为何作壁上观?最后遭殃的还是自己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华夏历史

    长平之战可以说是秦国和赵国对赌国运之战,谁能获胜就有一统六国的可能。最后秦国战胜了赵国,还坑杀赵国45万大军,此后再也没有一个诸侯国能和秦国正面抗争。为什么长平之战开打后,其余五国都选择作壁上观而不帮助赵国呢?当然秦国也不傻,秦昭襄王肯定会在和赵国开打以前,派出使者想方设法劝阻其他诸侯国不要插手。但

  • 唐朝名将李靖一生有哪些功绩?连李世民都对他佩服不已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华夏历史

    李靖是隋末唐初著名将领,神话小说中的托塔天王李靖就是以他为原型创作的。李靖为初唐立下无数战功,其中灭萧梁,破辅公祏,击灭东突厥,平定吐谷浑等战役最为出名。李靖也根据自己积累的作战经验,将古代兵法和自己的实践相结合,从而进一步提升了兵书的内容和理论知识。李靖一生著有多部兵书,可惜并没有流传下来。下面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