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西汉酷吏郅都生平简介,郅都究竟是个怎样的人?

西汉酷吏郅都生平简介,郅都究竟是个怎样的人?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君莫笑 访问量:3323 更新时间:2024/1/25 21:23:30

郅都是汉景帝时期最为出名的酷吏,酷吏的意思是专指那些使用残酷方法审讯的官吏,以毫无人道可言的手段来维护封建秩序。郅都在汉文帝时期任郎官,到了汉景帝升为中郎将。当时郅都在朝中以敢于谏言出名,不过对象不是皇帝而是官员。不过郅都执起法来倒是不畏权贵,连皇亲国戚都一视同仁,所以得来“苍鹰”的称号。不过郅都最后却因得罪窦太后而丧命,郅都究竟做错了什么呢?

翻开《史记·酷吏列传》,排在第一位的是苍鹰郅都,翻开《汉书·酷吏列传》,排在第一位的还是苍鹰郅都。可是读完这两篇《酷吏列传》,怎么觉得此人是个清正廉洁执法严明威武霸气的真英雄?别的不说,就是他不畏权贵、惩治豪强、震慑匈奴这三件事,我们就会觉得:此人对匈奴的震慑力超过飞将军李广,而且如果郅都不被窦老太太狠毒地逼死,边地百姓还能多享几年太平。

关于“苍鹰”绰号的由来,《史记》和汉书如出一辙:“郅都,河东大阳(山西省洪洞县)人也。敢直谏,面折大臣于朝。济南瞷氏宗人三百余家,豪猾,二千石莫能制,于是景帝拜都为济南守。至则诛瞷氏首恶,余皆股栗。居岁余,郡中不拾遗,旁十余郡守畏都如大府。都为人,勇有气,公廉,不发私书,问遗无所受,请寄无所听。是时,民朴,畏罪自重,而都独先严酷,致行法不避贵戚,列侯宗室见都侧目而视,号曰‘苍鹰’。”

咱们来看看郅都哪件事做错了?

首先,《史记》和《汉书》都肯定了郅都的人品,说他是一位廉政模范,不收黑钱,不听请托,甚至在个人交往上也很注意细节,生怕影响了司法公正。

第二,郅都用雷霆手段打黑除恶,本着首恶必办胁从不问的原则,杀掉了宗族势力的首领,吓得其他宗族不敢作恶,因而免于被诛杀。杀一人而活人无数,这正显示了菩萨心肠。郅都不但把自己管理的济南郡治理得夜不闭户路不拾遗,而且也为周边郡县起到了模范带头作痛——或者周边郡县长官怕自己的劣迹被郅都知晓并弹劾,所以虽是平级,但他们对郅都表示了十分的尊敬,这就是人格的魅力。

第三,苍鹰郅都惩奸除恶并不是只捡软柿子捏,他在惩奸除恶中,还敢对皇亲国戚动刀子,而“苍蝇”这个绰号,就是被打击得不敢为非作歹的皇亲国戚送给他的,不知为什么,司马迁好像对郅都这个人十分不感冒,这可能跟他被汉朝有司衙门切了一点东西有关。

虽然司马迁不无恶意地把郅都列为酷吏而非循吏或者单列一传,但也承认郅都张汤赵禹都不是坏人,与后世只知道罗织罪名滥杀无辜的酷吏是有区别的:“郅都、杜周十人者,此皆以酷烈为声。然郅都伉直,引是非,争天下大体。张汤以知阴阳,人主与俱上下,时数辩当否,国家赖其便。赵禹时据法守正。杜周从谀,以少言为重。自张汤死后,网密,多诋严,官事浸以秏废。”

这句就是说,自从郅都张汤这样的“酷吏”被陷害致死之后,汉朝的法律就很难得到有效执行了:后世的法司官员,不但自身不够公正廉洁,而且成了皇帝和权贵罗织构陷的打手。

抛开“家产直不过五百金,皆所得奉赐,无他业”的张汤不说,咱们还是来看看苍鹰郅都是怎么折翼并被“自己人”整死的。整死郅都的,在史书中大大有名,在很多电视剧里也经常出现,她就是想让汉景帝刘把皇位传给梁孝王刘武,主张无为而治百般阻挠汉武帝刘彻锐意创新富国强兵的窦猗房,也就是汉文帝时期的窦皇后,汉景帝时期的窦太后、汉武帝时期的窦太皇太后。

担任中尉(中尉,掌徼循京师。武帝时,改称执金吾《汉书·百官公卿表上》)一职的苍鹰郅都是怎么跟窦太后产生纠葛和矛盾的呢?这得从临江王刘荣说起。

这个临江王刘荣还有另外一个称号,叫做“栗太子”,也就是汉景帝刘启与栗姬生的儿子,曾经被立为太子,结果被刘彻(当时还叫刘彘)一句“金屋藏娇”给搅黄了,栗太子变成临江王,刘彻在准丈母娘(刘启之姊刘嫖)和母亲的联手推送下,成功上位,并成了一代雄主汉武大帝。

栗太子变成临江王之后,嫌自己的王宫太小,在扩建工程中动了太岁头上之土:“侵庙壖垣为宫。”这里的“庙”,指的是宗庙,也就是供奉刘家老祖宗的地方。本来侵占宗庙土地,在臣子百姓身上,是弥天大罪,但这都是老刘家自己的事儿,咋处理还得听皇帝刘启的。于是汉景帝把刘荣一案交由苍鹰郅都审理(自然是不可能用刑的,但是刘启把亲儿子交给郅都,估计也没安好心)。

刘荣在审讯期间要求亲自给汉景帝写信认错,但是郅都不肯提供刀笔和竹简,魏其侯窦婴却悄悄提供了:“临江王欲得刀笔为书谢上,而都禁吏弗与。魏其侯使人间予临江王。临江王既得,为书谢上,因自杀。”

即使到了汉武帝时期,皇帝看的“书信”也是竹简木牍,有条件的用毛笔写,没条件而又想长久保存的,用刀子刻,这就是“刀笔吏”一词的由来。事实证明,郅都不给提供刀笔是正确的,因为拿到刀笔写完信之后,刘荣就自杀了——读者诸君请想想看:在软禁中的临江王刘荣自缢是不可能的,因为那需要时间,还要找地方拴绳子,只有用刀最便捷,那么这自杀用的刀子从何而来呢?

违规而且是暗中提供刀子的魏其侯窦婴没事儿,中尉郅都却倒了霉:“窦太后闻之,怒,以危法中都,都免归家。”

汉景帝刘启知道郅都在整个案件中没有犯错,所以就把郅都外放,以免窦太后进一步加害:“孝景帝乃使使持节拜都为雁门太守,而便道之官,得以便宜从事。”

之所以说郅都比李广干得还好,对匈奴更有威慑力,是有史料记载的:“匈奴素闻郅都节,居边,为引兵去,竟郅都死不近雁门。”郅都守雁门,匈奴不敢进犯。那么李广守边的时候,《史记》又是怎么夸奖的呢,咱们来看一看:“为上谷太守,匈奴日以合战……尝为陇西、北地、雁门、代郡、云中太守,皆以力战为名。”

这就是说,李广戍边,匈奴从来就没有消停过,而李广多次与匈奴交战,居然没有封侯,可见战功几乎没有。这就不能不让我们质疑“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到底说的是卫青还是李广了——李广当过多地太守,匈奴可是一点都不惧,经常过来挑事儿。

匈奴曾经生擒李广,李广最后逃归,而全军覆没被俘后逃归,也被当成了李广的战绩大书特书。但是苍鹰郅都守雁门,匈奴不但不敢来犯,就是拿“郅都”当靶子,都心慌手颤射不中:“匈奴至为偶人象郅都,令骑驰射莫能中,见惮如此。”

接下来发生的事情令人纳闷而且愤慨:“匈奴患之。窦太后乃竟中都以汉法。《史记》”“匈奴患之。乃中都以汉法。”

我们宁愿相信不是匈奴收买人向窦太后禀报郅都在雁门的,因为果真如此的话,窦太后就太过分了。而汉景帝为了当孝子,对手下人可是刻薄寡恩到了极点:当太子的时候用棋盘削死了吴王世子,七国之乱朝服斩晁错于市。这次窦太后要杀威震匈奴确保一方平安的苍鹰郅都,刘启只是弱弱地说了一句:“郅都是忠臣”。窦太后拿出广场老太的气势撒泼:“郅都是忠臣,临江王刘荣就不是忠臣了吗?”

这就是无理取闹了——你侄子窦婴给临江王提供刀笔你咋不追究?临江王要是忠臣,你们干嘛废了他的太子之位?临江王侵占宗庙之地,不是瞎子都看得见,你怎么不说?当然,窦太后有眼疾,这一点咱们不取笑。

在窦太后眼里,郅都能不能保境安民不重要,郅都是不是忠臣也不重要,甚至郅都跟刘荣之死有没有关系、刘荣是否该死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刘荣是窦太后的孙子,孙子死了,总要找人出来负责:皇帝儿子动不得,侄子窦婴舍不得动,那就只好抓没有背景而且得罪了宗室的郅都来出气了。江山社稷、黎民百姓,在窦老太太眼里,轻如鸿毛。

郅都被杀了,皇亲国戚弹冠相庆,然后开始肆无忌惮为所欲为。《汉书》记载:“都死,后长安左右宗室多犯法。”《史记》记载:“久之,郅都死,后长安左右宗室多暴犯法。”

从上面的记载中,我们可以看出,已经避祸来到边疆,并且威震敌胆以保边地百姓平安的苍鹰郅都,没有死在与匈奴作战中,却死在了“自己人”之手。这其中起主要作用的是太后窦漪房,刽子手是汉景帝刘启。

但是我们还是忍不住要问:杀害郅都,皇亲国戚有没有煽风点火?是谁给窦漪房通风报信?这里面有没有匈奴不敢打而借刀杀人的意思?

掌权多为窦太后,世间从此无郅都。那么请问读者诸君,在后世的太后与“酷吏”中,谁又是窦漪房,谁又比较像苍鹰呢?

标签: 华夏历史

更多文章

  • 万历皇帝朱翊钧为何独宠郑贵妃?郑贵妃有何特别之处?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华夏历史

    郑贵妃虽然没能当上皇后,但她却是万历皇帝最宠爱的妃子。甚至朱翊钧的遗诏就是要册封郑贵妃为皇后,因遭到大臣反对才作罢。实际上郑贵妃相貌并不出众,但她却能得到朱翊钧的宠信,那郑贵妃究竟是有何特别之处呢?万历皇帝娶郑贵妃时只有14岁,可能对于一个14岁的少年来说,喜欢的概念还很模糊。而郑贵妃出嫁时也只有1

  • 李承乾是一个怎样的人?他为何会走上谋反之路?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华夏历史

    李承乾是李世民长子,八岁就被立为太子。据说李承乾年幼聪慧,深的李世明的喜爱,不过李承乾长大后得了腿疾,导致行动不便,此后李承乾性情开始发生转变,对李世明阳奉阴违,还曾派人刺杀自己的恩师。后来他又对亲弟弟李泰产生猜忌,认为李泰有夺嫡之心,于是大义灭亲派人行刺李泰,最后更是变本加厉想要对李世民逼宫,想要

  • 唐朝长安城有哪些重要机构?龙武军、望楼、右骁卫都是真的吗?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华夏历史

    随着《长安十二时辰》的热播,也让很多观众对唐朝时期的长安城产生了十足的兴趣。当时的长安城已然成为一个国际大都市,而且各方面的发展都十分繁华,让人忍不住想回到千年以前的长安去看一眼。不过剧中的长安也有很多神秘的机构,例如龙武军、望楼、右骁卫等,这在唐朝是真的存在吗?这次就为大家简单讲解下,负责守护唐代

  • 司马懿有狼顾之相是真的吗?狼顾之相是什么样子?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华夏历史

    相信不少朋友都对司马懿的狼顾之相感到好奇,狼顾之相到底是个什么样子呢?从字面来理解,就是指狼回头的样子。不过放在司马懿身上,并不是说他长得像狼,而是他谨慎多疑的神情,和惶恐不安的狼有几分相似。不过这个说法到底是真的,还是有人为了给司马懿定性才加上去的描述目前还说不准。如果曹操一早便发现司马懿有狼顾之

  • 毛遂自荐的毛遂什么结局?为什么自杀了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华夏历史

    说到“毛遂”,很多人的第一反应就是毛遂自荐的确,毛遂自荐的故事一直流传,很多人也因此从中受到了很大的启示,不过,关于毛遂的故事,似乎就只有这样一件事情了,虽然后来毛遂做的的确很好,但是从此之后也没什么值得一提的了,毛遂这个人物也没什么值得说的了,那么在毛遂自荐之后,毛遂的结局

  • 张良墓在什么地方?哪个张良墓才是真的?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华夏历史

    张良是初汉三杰之一,他本是韩国相国,秦灭韩后张良家族三百余人被杀,此后张良便下决心要替族人报仇。起义后选择跟随刘邦,也是刘邦能够建立汉朝的大功臣之一。不过张良晚年为了躲避刘邦的猜忌,选择明哲保身,这才能够善终。关于张良死后葬在各处直到现在都没有一个确切的说法,还存在一定的争议。因为史书并没有详细记载

  • 长平之战其余五国为何作壁上观?最后遭殃的还是自己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华夏历史

    长平之战可以说是秦国和赵国对赌国运之战,谁能获胜就有一统六国的可能。最后秦国战胜了赵国,还坑杀赵国45万大军,此后再也没有一个诸侯国能和秦国正面抗争。为什么长平之战开打后,其余五国都选择作壁上观而不帮助赵国呢?当然秦国也不傻,秦昭襄王肯定会在和赵国开打以前,派出使者想方设法劝阻其他诸侯国不要插手。但

  • 唐朝名将李靖一生有哪些功绩?连李世民都对他佩服不已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华夏历史

    李靖是隋末唐初著名将领,神话小说中的托塔天王李靖就是以他为原型创作的。李靖为初唐立下无数战功,其中灭萧梁,破辅公祏,击灭东突厥,平定吐谷浑等战役最为出名。李靖也根据自己积累的作战经验,将古代兵法和自己的实践相结合,从而进一步提升了兵书的内容和理论知识。李靖一生著有多部兵书,可惜并没有流传下来。下面就

  • 顾恺之吃甘蔗理论是什么意思?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华夏历史

    顾恺之为世人所知,或许是因为他的传世画作,而且很多人的认知中,顾恺之就是一位非常厉害的画家,但是千万不要以为他就每天很严肃的研究画作,实际上,顾恺之也是一个很有趣的人。有一种理论叫做“顾恺之吃甘蔗”的理论,这种理论到底是什么意思,顾恺之吃甘蔗又是怎么吃的,对我们又有什么启示呢

  • 司马昭敢弑君却不敢称帝,这到底是为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华夏历史

    司马师废曹芳后,曹髦被扶持为新君。但曹髦并不想就这样当一名傀儡皇帝,他想从司马氏的手中重新夺回大权。此后曹髦计划除掉司马昭,可惜事情遭到泄密,曹髦不幸被弑杀。曹髦死后还被贬为庶人,很多人不解,司马昭连弑君都干得出来,为什么他还是不敢称帝呢?曹髦死后,司马昭如果想要登基称帝似乎也并非难事,反正司马家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