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孙坚和刘表为何结怨?孙坚私藏玉玺是真的吗?

孙坚和刘表为何结怨?孙坚私藏玉玺是真的吗?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伸手摘星星 访问量:4674 更新时间:2024/2/5 5:53:39

《三国演义》中讲述,董卓迁都长安后,孙坚入住洛阳,一次偶然的机会让孙坚发现了传国玉玺。此后孙坚则起了私心,想要带走玉玺,但计划最后还是暴露,导致孙坚和袁绍刘表结仇。孙坚最后也是死在了与刘表手下的交战中,不过历史上孙坚真有私藏过玉玺吗?这是很多人的疑问,他和刘表发生的战役在正史上并无记载,这其中的真相究竟是什么?下面就为大家揭秘其中的真相,一起来了解下吧。

本期的三国战争故事见于《三国演义》第六回至第七回,发生在孙坚离开前线返回长沙之际,相关人物分别为孙坚、刘表和黄盖。故事的大意是这样的:

关东联军与董卓展开激战,董卓接受谋士李儒的建议,挟持汉献帝及朝臣离开京城洛阳迁往长安。长沙太守孙坚一马当先,率部进入洛阳。在打扫皇室祖庙期间,孙坚偶然发现了传国玉玺,心生歹意,便向盟主袁绍辞行,打算返回长沙另谋大事。谁知,这一消息被袁绍得知,双方随即发生言语冲突。袁绍勃然大怒,写信给荆州刺史刘表,命其在途中截杀孙坚。

刘表收到袁绍的密信后,随即下令蒯越与蔡瑁一起率兵迎击孙坚。黄盖在两军阵前击中蔡瑁护心镜,蔡瑁慌忙撤退。孙坚率部掩杀,不料刘表却亲自率兵赶来增援。刘表责问孙坚为何私藏传国玉玺,孙坚矢口否认。刘表让孙坚放下随军行李进行检查,遭到孙坚拒绝。联军随即发生混战,孙坚大军伤亡过半,最终冲出重围返回了江东。

小说中提到的这场战争,是因孙坚私藏传国玉玺而引发的。那么,在真实的历史当中,孙坚究竟有没有私藏玉玺呢?孙坚私藏传国玉玺的记载,首见于《三国志孙破虏讨逆传》注引《吴书》。不过,裴松之在引用了这段记载后,却对这一记载表示怀疑,认为这是《吴书》作者杜撰出来的故事。

不过,除了《吴书》之外,在《山阳公载记》当中,有一段这样的记载:“袁术将僭号,闻坚得传国玺,乃拘坚夫人而夺之。”从这段记载来看,孙坚私藏传国玉玺似乎又是有据可查的。

那么,孙坚究竟有没有私藏传国玉玺呢?《后汉书徐璆传》中给出了答案。据该传记载:“术死军破,璆得其盗国玺,及还许,上之,并送前所假汝南、东海二郡印绶。”结合《吴书》及《山阳公载记》中的记载可以发现,孙坚私藏传国玉玺是证据确凿的。

至于小说中提到的刘表收到袁绍的密信截击孙坚的故事情节,只不过是小说作者的虚构,并非历史的真实。为什么得出这个结论呢?原因有三个。首先,无论是《三国志》或《后汉书》等史料中均无此战的记载。二是当时孙坚的职务并非小说中所言的长沙太守,而是豫州刺史。

据《三国志孙破虏讨逆传》载,孙坚参加讨董之战后,袁术为了拉拢孙坚,便表奏孙坚为豫州刺史。因此,孙坚在离开讨董前线后要去的地方是豫州而非长沙,他又怎么可能进入荆州的地界呢?

除了这两个原因之外,还有一个原因可以从刘表一方进行分析。刘表自担任荆州刺史后,对内积极稳定局势,对外保持中立的立场,尽量不与其他割据势力发生冲突,更谈不上主动对其他割据势力发动进攻。在刘表执掌荆州的十余年间,都是孙坚、张济、孙策孙权这样的外地入侵荆州,刘表被迫反击。因此,刘表也不可能主动进军豫州向孙坚发动攻击。

小说作者在这段情节中,除了弄错孙坚的职务之外,还出现了一个失误。小说第七回提到,孙坚败给刘表后,“夺路引兵回江东”。从当时的政区划分来看,江东涵盖的范围是扬州地区,并非荆州下辖的长沙。因此,不仅书中提到的孙坚返回江东一说不实,就连作者给孙坚的“江东猛虎”这一绰号也不对。因为历史上孙坚成名之地并不是在江东,而是在荆州。之所以出现这样的错误,主要是因为作者的地理知识不足所导致的。

既然如此,小说作者为何要虚构孙坚与刘表的此次战事呢?小说第七回中有一句话道出原因:“自此孙坚与刘表结怨。”很明显,作者虚构了这场战争,就是为日后孙坚命丧荆州之战做铺垫的。因此,作者才会不惜违背真实的历史,甚至弄错孙坚的职务,就是为了让后来的战事变得合情合理。

标签: 华夏历史

更多文章

  • 朱元璋吃饭时碗里有根头发,厨师做了什么得到重赏?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华夏历史

    吃饭的时候忽然发现自己碗里有根头发,换做是谁都不会开心,这说明做饭的条件实在是堪忧,吃进嘴里的东西也就不见得有多干净,为生状况很差。然而历史上,如果是这种情况让皇帝碰见了,会怎么样?朱元璋有一次吃饭的时候,就遇到了碗里有头发的情况,当即叫来厨师,而厨师又做了什么才逃过一死,还获得了重赏呢?吃饭吃出头

  • 李莲英给慈禧安装电灯,慈禧大怒说了一句话让人哭笑不得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华夏历史

    现如今我们看着很寻常的事物,但是在慈禧太后眼中,或许就是很令她鄙弃的东西,比如现在每天都会使用到的电灯,清朝末年慈禧太后的宫中,李莲英为慈禧安装上了电灯,但是慈禧看了却异常的生气,斥责李莲英为什么要给自己装上这么多茄子。这话现在听上去,又让人觉得好笑,却也让人觉得悲哀。清朝时期,我国固步自封,反倒是

  • 空城计到底谁赢了?一个赢了当下一个赢了未来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华夏历史

    诸葛亮上演空城计,想要以此逼退司马懿大军,虽然司马懿洞察出了诸葛亮的计谋,但最后还是决定率军撤退。那空城计下到底是谁赢了呢?实际上两人都有赢,只不过诸葛亮赢了当下,司马懿赢了未来。司马懿完全可以趁机拿下诸葛亮,但他回到魏国后处境可能更加艰难,所以他选择养寇自重。诸葛亮当下看似占了上风,但此后的北伐战

  • 慈禧每天花多少钱?揭秘慈禧的奢侈生活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华夏历史

    相信大家都很好奇,慈禧每日的开销究竟是不是像传说中那样奢侈。慈禧是一位极度迷恋权利的人,她的行为甚至已经凌驾于皇帝之上,是京城权势最大的人物。慈禧掌权后,她各方面的待遇已经和皇帝无异,可能还要远超皇帝,无论是用的还是吃的都是最顶尖的存在。慈禧的挥霍无度对全国都造成了很大影响,特别是当时还要承受被列强

  • 秦朝统一之前,七国的文字真的差别很大吗?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华夏历史

    秦始皇统一全国之后,整个国家的文字制度等都进行了统一,原本战国时期的很多国家,因为各自的文字预言不同,所以相互之间的交流也很困难。不过,七国各自的文字究竟有多大的差别?难道每个国家之间都是完全不一样的吗?那原本的国家之间又该如何进行交流?但原本都是属于周朝,文字差别真的会很大吗?汉字从陶符开始,到了

  • 云台二十八将都有谁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华夏历史

    云台二十八将是汉明帝刘庄,下令命人在云台阁画下28位将领的画像。这28位将领都是当年跟随汉光武帝刘秀一统天下,重振汉室的功臣,此后也是被称为云台二十八将。可能在历史上云台二十八将的知名度不如凌烟阁二十四功臣,感觉东汉皇帝的存在感都整体偏低,这应该也和当时的大环境有关。而且东汉末年又迎来了三国,抢走了

  • 长平之战秦国如何养活60万士兵?秦国总共有多少人口?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华夏历史

    长平之战是中国最早、也是规模最大的歼灭战,秦国和赵国兵力的总人数超过了100万,其中赵国约45万兵力,秦国约60万兵力。不过以当时的生产水平来看,秦国究竟是如何养这60万大军的呢?赵国连45万都有些吃不消了。商鞅变法以后秦国国力逐渐提升,全国人口大概有400多万,到了秦昭襄王时期人口应该还会有一定提

  • 汉武帝妃子李夫人为和能深受宠幸?李夫人有什么过人之处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华夏历史

    大家在荧屏上看到的各个朝代后宫的形象,都是经过修饰的。为了让剧情看起来更加跌宕起伏,就连薄情的皇帝,都可以变成多情的好男人,比如说汉武帝在观众眼中的形象,就是比较正面的。他对李夫人的宠爱程度,让很多女性都羡慕不已,哪怕是在她病逝以后,她的男人依然对她极为思念。事实上,汉武帝并没有电视上所演绎的那么多

  • 清朝官员孙嘉淦是一个怎样的人?孙嘉淦典故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华夏历史

    孙嘉淦是清朝著名官员,曾经历康熙、雍正、乾隆三朝,一直是以敢于谏言闻名。孙嘉淦从小家境贫寒,但自幼好学,最后考中进士入翰林院任庶吉士。此后凭借自己的努力孙嘉淦的仕途获得了不错的成就,他在乾隆上位初期曾上疏《三习一弊书》,被认为是清朝“奏议第一”。在民间也流传了很多和孙嘉淦有关

  • 秦王赐死白起是怕他功高盖主吗?其实背后另有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华夏历史

    白起是战国四大名将之首,秦昭襄王时期白起率军打赢了关键的长平之战,为此后秦一统六国铲除了最大的障碍。不过白起的下场却令人唏嘘,他既不是死在战场,也没能善终,最后竟然是被秦王赐死,白起立下无数战功为何秦昭襄王还要赐死白起吗?有人觉得秦王担心白起功高盖主,所以只能痛下杀手,不过这背后真正的原因恐怕没这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