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秦朝统一之前,七国的文字真的差别很大吗?

秦朝统一之前,七国的文字真的差别很大吗?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女王范儿 访问量:4872 更新时间:2024/2/5 5:40:38

秦始皇统一全国之后,整个国家的文字制度等都进行了统一,原本战国时期的很多国家,因为各自的文字预言不同,所以相互之间的交流也很困难。不过,七国各自的文字究竟有多大的差别?难道每个国家之间都是完全不一样的吗?那原本的国家之间又该如何进行交流?但原本都是属于周朝,文字差别真的会很大吗?

汉字从陶符开始,到了战国时期,已经是具有着十分成熟的文字系统了,我们现在都认为,中国现行的文字是在秦始皇的手中完成的统一,实则不然。

文字的第一次统一和秦朝并没有关系,因为它的时间还要追溯到商朝时期。

商朝时,人们通过在龟壳上进行烧炙,得到了一些蜿蜒走折的裂纹,这种裂纹在人们眼里是有特殊意义的,被认为是上天给予的示,但是如何理解壳纹的含义,就必须依靠专业的人给解读出来。

这些烧炙的龟纹,每一次都有所不同,因此就需要在每一个龟壳上刻凿上它的含义,这些被刻凿上去的符号,是商朝人从众多已有符号的总结和提炼中,发明的一套符号系统,并且每一个符号都有一个独特又统一的文义,这套文字系统就是:甲骨文。

甲骨文的出现,是中国文字的第一次统一,从这之后,任何的文字变动,也不过是不同时间段的演化而已。从甲骨文到秦朝,中间已经演化成了金文和大篆,不过金文只是文字载体的不同:从龟壳到青铜器的区别。

大篆则是文字的一次的大规模改动,为什么要进行改动呢?前面说了,甲骨文只是统一了字意,但对于字形却没有更高的审美要求,后来周朝建立后,认为官方的文字一定要美观,于是出现了大篆。

到了秦始皇的时代,社会上有三种字体,分别是:大篆,小篆和隶书。

大篆虽然字体优美,但是书写太过繁琐,因此它的简化体“小篆”就问世了,而小篆虽然比起大篆的确要省事一些,但在下层官吏看来,还是有些太过复杂,于是更洒脱一些的隶书也就问世了。

所以说:从陶体到隶书,秦始皇统一前到中国,根本就只有一种文字系统而已,既然是一种系统,那么彼此的差异,就不会有太大的差异。

七国的文字,肯定有不尽相同的,但其中字与字的差别,绝对不会有天壤之别,所谓秦朝的“书同文”,并不是秦始皇要求全天下的文字要用秦国的一种代替其他的六种,而是要求所有的办公文字要用“小篆”书写,让小篆成为秦朝的政府认定文字,这才是“书同文”的原意。

至于民间用什么字体,秦始皇没有那么多的精力去管,也没有必要去管,毕竟七国的文字,基本都是相同的。

《说文解字》中,收录了将近九千多个汉字,这其中根据许慎的考据和收集,秦始皇统一六国前,七个国家书写不同的文字仅仅只有四百多个,只占据了全部文字的不到百分之五。

并且这四百多个文字,他们的不同之处,也只是多一笔画或者少一笔画而已,真正达到一个字有不同写法的,加起来还不到五十个。

至于七个国家七种写法的文字,更是一个都没有,最多也只有三种写法,这种字更是凤毛麟角,只有区区六个。

秦始皇统一前,七国的文字真的没有人们所想象的那么具有差异性。

文字的流变和演化,并不是一个帝所能左右的,就算没有秦朝,中国的文字也不会演化到南不识北,东不认西的地步,毕竟我们民族的文字,都是从甲骨文那里一脉相承的。

秦之后的汉朝,一样觉得小篆也挺复杂,于是出现了更为简化的汉隶作为官方文字,再之后的草书、楷书、行书,都是文字自我社会性的演化。

但是不论千变万化,汉字内在的魂还是传承着中国上千年的文化气韵,已经成为了华夏文明独有的宝藏,任何一个中国人,都能在文字的汉韵中,和千年前的祖先进行心灵相通的对话,我们不用怀疑文字的传承,也不需要做保守的复古派,只要我们知道,不论是什么样的演变,都是每一时代的中国人对文明留下的独特烙印,就已经足矣。

标签: 华夏历史

更多文章

  • 云台二十八将都有谁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华夏历史

    云台二十八将是汉明帝刘庄,下令命人在云台阁画下28位将领的画像。这28位将领都是当年跟随汉光武帝刘秀一统天下,重振汉室的功臣,此后也是被称为云台二十八将。可能在历史上云台二十八将的知名度不如凌烟阁二十四功臣,感觉东汉皇帝的存在感都整体偏低,这应该也和当时的大环境有关。而且东汉末年又迎来了三国,抢走了

  • 长平之战秦国如何养活60万士兵?秦国总共有多少人口?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华夏历史

    长平之战是中国最早、也是规模最大的歼灭战,秦国和赵国兵力的总人数超过了100万,其中赵国约45万兵力,秦国约60万兵力。不过以当时的生产水平来看,秦国究竟是如何养这60万大军的呢?赵国连45万都有些吃不消了。商鞅变法以后秦国国力逐渐提升,全国人口大概有400多万,到了秦昭襄王时期人口应该还会有一定提

  • 汉武帝妃子李夫人为和能深受宠幸?李夫人有什么过人之处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华夏历史

    大家在荧屏上看到的各个朝代后宫的形象,都是经过修饰的。为了让剧情看起来更加跌宕起伏,就连薄情的皇帝,都可以变成多情的好男人,比如说汉武帝在观众眼中的形象,就是比较正面的。他对李夫人的宠爱程度,让很多女性都羡慕不已,哪怕是在她病逝以后,她的男人依然对她极为思念。事实上,汉武帝并没有电视上所演绎的那么多

  • 清朝官员孙嘉淦是一个怎样的人?孙嘉淦典故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华夏历史

    孙嘉淦是清朝著名官员,曾经历康熙、雍正、乾隆三朝,一直是以敢于谏言闻名。孙嘉淦从小家境贫寒,但自幼好学,最后考中进士入翰林院任庶吉士。此后凭借自己的努力孙嘉淦的仕途获得了不错的成就,他在乾隆上位初期曾上疏《三习一弊书》,被认为是清朝“奏议第一”。在民间也流传了很多和孙嘉淦有关

  • 秦王赐死白起是怕他功高盖主吗?其实背后另有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华夏历史

    白起是战国四大名将之首,秦昭襄王时期白起率军打赢了关键的长平之战,为此后秦一统六国铲除了最大的障碍。不过白起的下场却令人唏嘘,他既不是死在战场,也没能善终,最后竟然是被秦王赐死,白起立下无数战功为何秦昭襄王还要赐死白起吗?有人觉得秦王担心白起功高盖主,所以只能痛下杀手,不过这背后真正的原因恐怕没这么

  • 鄱阳湖大战朱元璋是如何获胜的?鄱阳湖大战背景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华夏历史

    鄱阳湖大战是朱元璋和陈友谅为了争夺鄱阳湖而进行的一场战役,这场战役也被称为是中世纪全世界规模最大的一次水战。最后朱元璋以少胜多击败陈友谅,明军顺势拿下湖南、湖北,此前势均力敌的局面也被打破,朱元璋占据了绝对的上风。不过当时朱元璋只有20万兵力,他是如何击败陈友谅65万大军的呢?历史上只要发生以少胜多

  • 潘凤为什么叫无双上将?潘凤真实实力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华夏历史

    潘凤是《三国演义》中的人物,他善于使用大斧,是冀州牧韩馥的部下。不过在此后各路诸侯讨伐董卓的战役中,潘凤出场仅仅一回合就被华雄斩于马下,所以给人一种很弱的感觉。不过潘凤却有着“无双上将”的称号,这到底是为什么呢?实际上这是因为当年有网友找到了老三国中的一句台词,“

  • 张良和范增谁的谋略更厉害?范增或是张良一生最大对手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华夏历史

    张良我们应该都很熟悉,他是刘邦能够击败项羽建立西汉的功臣之一。很多人都喜欢把张良和项羽身边的谋士范增作比较,他们两位究竟谁的谋略更厉害呢?范增被项羽称为“亚父”,他曾帮助项羽建立西楚政权,还多次献计让项羽尽早消灭刘邦,但最后都因各种原因失败了。实际上项羽是有机会战胜刘邦的,如

  • 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是好是坏?其实曹操也是骑虎难下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华夏历史

    其实让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的人正是荀彧,还有部分汉臣也支持曹操,不过他们的初心只是想借用曹操来稳定朝局,以免汉室被人取代。所以荀彧才会支持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但不愿让他称王称帝,最后两人彻底决裂。实际上曹操当年已是骑虎难下,他知道自己除非跳脱出众臣的束缚,不然表面是在挟天子,实际上自己也只是一颗棋子罢

  • 唐长安城兴庆宫是做什么的?兴庆宫的背景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华夏历史

    兴庆宫是唐朝时期长安城内三大宫殿群之一,内有兴庆殿、南熏殿、花萼相辉楼等建筑。因为《长安十二时辰》的热播,很多观众也是对兴庆宫充满好奇,这个地方是开元、天宝时代的政治中心,当年李隆基和杨贵妃就曾长期居住在兴庆宫。只不过安史之乱后,兴庆宫逐渐失去了原本的地位,成为太上皇养老的地方。下面就为大家简单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