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慈禧每天花多少钱?揭秘慈禧的奢侈生活

慈禧每天花多少钱?揭秘慈禧的奢侈生活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长街听风 访问量:2735 更新时间:2024/1/21 16:58:35

相信大家都很好奇,慈禧每日的开销究竟是不是像传说中那样奢侈。慈禧是一位极度迷恋权利的人,她的行为甚至已经凌驾于皇帝之上,是京城权势最大的人物。慈禧掌权后,她各方面的待遇已经和皇帝无异,可能还要远超皇帝,无论是用的还是吃的都是最顶尖的存在。慈禧的挥霍无度对全国都造成了很大影响,特别是当时还要承受被列强欺辱的压力,那慈禧的一天到底是有多奢侈呢?

古代的“太后”有一大堆,但是慈禧太后估计是大家最为熟悉的一个了,作为深宫妇人,她却一手把持朝政,控制皇帝,甚至影响了整个中国的发展进程,中国近代屈辱史的开端也和她少不了关系。慈禧一生穷尽奢华,素有“皇室珠宝狂”之称,吃穿用度极度奢侈,分分钟花上几百万两,几千万两白银,她连眼睛都不会眨一下。

光绪二十年(1894),慈禧六十大寿。不管是古代还是现代,人们对60大寿都比较看重,而对于慈禧这样一位“花钱不眨眼”的“大佬”来说,自己的六十岁的寿礼庆典必须风风光光、热闹隆重。清政甚至早早就拨出了3千万两银子的预算,要给慈禧举办一次盛大的庆寿典礼,慈禧满心欢喜,整个人也神清气爽,想到自己马上又可以嘚瑟显摆,心里无比的激动。

早在光绪十八年(1892)光绪帝即颁下上谕:“甲午年,欣逢花甲昌期,寿宇宏开,朕当率天下臣民胪欢祝嘏。所有应备仪文典礼,必应专派大臣敬谨办理,以昭慎重......户部、礼部、工部、内务府,恪恭将事,博稽旧典,详议隆议,随时请旨遵行。”光绪十九年(1893),清廷专门成立庆典处,专司办理慈禧六十大寿的庆典事宜。

当时,整个北京城的大小官员都着了魔一般,想尽法子想给慈禧太后送上一份厚礼,博取这位女皇的欢心。但是钱从哪来?还不是苦了老百姓!官员用各种手段从百姓身上捞钱,用来给慈禧过寿。慈禧自己也早在一年前就开始筹备,特意在北京西四十字路口的西北角和东北角,建立西楼的新华书店以及东楼的工商银行。这两座楼就是为庆贺慈禧六十大寿而建。

来看看慈禧大寿当天的流程:早晨接受王公大臣的朝贺,然后大排銮驾,浩浩荡荡,出皇宫西华门、走北长街、折向西安门大街、途经西四路口、往北沿西四北大街、再经过新街口、出西直门、最后直奔颐和园,边听戏边设宴。所有沿途经过的地方,必须点缀景观,搭建经坛、戏台、彩殿、牌楼,此之外还要组织僧道念经、戏班演戏,让慈禧在途中不会觉得苦闷。

如此盛大的场面,也难怪慈禧满心期待。但是偏偏在这个时候,发生了一件让慈禧很扫兴的事:日本舰队挑起甲午海战,中日爆发战争。慈禧六旬庆典的正日是光绪二十年十月十日,而日本不宣而战六月二十三日(1894年7月25日)。伴随着六旬庆典的筹备,清军与日本军队屡战屡败的消息不断传来。九月二十六日(10月24日),日军渡过鸭绿江,大举入侵辽南,进犯大连、旅顺。

前方战事吃紧,军费开支屡屡告急,而慈禧却为自己的生日庆典大肆挥霍,朝中部分官员产生不满情绪,他们纷纷上书,呼吁停止庆典工程,将祝寿费移作军费。户部尚书翁同龢更是在奏折中历陈户部筹款之艰难,请求停止“以后寻常工程,其业经兴办之工毋庸停止”(《翁同龢日记》)。慈禧气不打一处来,说了句千古名言:“今日令吾不欢者,吾亦将令彼终身不欢。”

但是话虽这么说,慈禧也不敢一意孤行,只好咬牙退了一步,发布懿旨:“着由宫中节省项下,发出内币银三百万两,交由户部陆续拨用,以收士饱马腾之效”;“所有庆辰典礼,着仍在宫中举行,其颐和园受贺事宜,即行停办”;“一切点景俱暂停办。工程已立架油饰的不再添彩绸”。好歹是挤出了一些银子,用在了国事上面。

然而即使这样,这次寿礼的各项费用数目也达到让人瞠目。翁同龢在日记中写下了“济济焉,盛典哉!”的感叹。有人给算了一笔账:单单是为慈禧置办寿宴新衣,江南、杭州、苏州三大纺织制造府选用各种奢侈高档的面料,来制作各式“绣缎龙袍”数量达到了百件之多,消耗资金231000多两。

从紫禁城到颐和园这一路,60段,209座景点工程,费银240万两;慈禧大价钱请来的名角唱戏,花费52万两;为慈禧专门制造的金轿子,花费183000多两;修缮颐和园,太极殿,养生殿以及东西六宫和体和殿这几处宫殿,花费了764000多两白银;打造的玉册、玉宝、珠宝首饰、金银器皿,这一类的花销是将近40万两。

另外还有慈禧对文武大臣,宫中各部的赏赐等等花销,林林总总加起来,花费的真金白银不小于1000万两。这是个什么概念?当时英德制造的最现代化的战舰价格约是50万两白银,也就是说,慈禧仅仅是这次过生日的花费,就能给大清换回来20艘最先进的战舰,而北洋舰队最鼎盛时期也不过拥有军舰25艘!还不只是这些:

慈禧每天的生活费需要4万两银子,也就是说,慈禧每十天半个月就要费掉一艘战舰!当一个王朝把最高统治者的寿诞看得比民族的兴亡还重要的时候,这个王朝就走向了毫无希望的末路。据史料披露,日本之所以选择光绪二十年发动这场侵略战争,原因之一就是:“日知今年慈圣庆典,华必忍让。倘见我将大举,或易结束,否则非有所得,不能去也。”(《李文忠公电稿》)

慈禧的奢侈无度,这样“极度铺张浪费”的庆寿方式,估计在世界各国历史中也“难逢敌手”,倘若慈禧把庆祝“六十大寿”的钱都投入大清国防事业,那么足以组建一支在当时世界处于“无敌”的海军舰队,何至于让后世中华受人欺凌?

标签: 华夏历史

更多文章

  • 秦朝统一之前,七国的文字真的差别很大吗?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华夏历史

    秦始皇统一全国之后,整个国家的文字制度等都进行了统一,原本战国时期的很多国家,因为各自的文字预言不同,所以相互之间的交流也很困难。不过,七国各自的文字究竟有多大的差别?难道每个国家之间都是完全不一样的吗?那原本的国家之间又该如何进行交流?但原本都是属于周朝,文字差别真的会很大吗?汉字从陶符开始,到了

  • 云台二十八将都有谁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华夏历史

    云台二十八将是汉明帝刘庄,下令命人在云台阁画下28位将领的画像。这28位将领都是当年跟随汉光武帝刘秀一统天下,重振汉室的功臣,此后也是被称为云台二十八将。可能在历史上云台二十八将的知名度不如凌烟阁二十四功臣,感觉东汉皇帝的存在感都整体偏低,这应该也和当时的大环境有关。而且东汉末年又迎来了三国,抢走了

  • 长平之战秦国如何养活60万士兵?秦国总共有多少人口?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华夏历史

    长平之战是中国最早、也是规模最大的歼灭战,秦国和赵国兵力的总人数超过了100万,其中赵国约45万兵力,秦国约60万兵力。不过以当时的生产水平来看,秦国究竟是如何养这60万大军的呢?赵国连45万都有些吃不消了。商鞅变法以后秦国国力逐渐提升,全国人口大概有400多万,到了秦昭襄王时期人口应该还会有一定提

  • 汉武帝妃子李夫人为和能深受宠幸?李夫人有什么过人之处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华夏历史

    大家在荧屏上看到的各个朝代后宫的形象,都是经过修饰的。为了让剧情看起来更加跌宕起伏,就连薄情的皇帝,都可以变成多情的好男人,比如说汉武帝在观众眼中的形象,就是比较正面的。他对李夫人的宠爱程度,让很多女性都羡慕不已,哪怕是在她病逝以后,她的男人依然对她极为思念。事实上,汉武帝并没有电视上所演绎的那么多

  • 清朝官员孙嘉淦是一个怎样的人?孙嘉淦典故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华夏历史

    孙嘉淦是清朝著名官员,曾经历康熙、雍正、乾隆三朝,一直是以敢于谏言闻名。孙嘉淦从小家境贫寒,但自幼好学,最后考中进士入翰林院任庶吉士。此后凭借自己的努力孙嘉淦的仕途获得了不错的成就,他在乾隆上位初期曾上疏《三习一弊书》,被认为是清朝“奏议第一”。在民间也流传了很多和孙嘉淦有关

  • 秦王赐死白起是怕他功高盖主吗?其实背后另有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华夏历史

    白起是战国四大名将之首,秦昭襄王时期白起率军打赢了关键的长平之战,为此后秦一统六国铲除了最大的障碍。不过白起的下场却令人唏嘘,他既不是死在战场,也没能善终,最后竟然是被秦王赐死,白起立下无数战功为何秦昭襄王还要赐死白起吗?有人觉得秦王担心白起功高盖主,所以只能痛下杀手,不过这背后真正的原因恐怕没这么

  • 鄱阳湖大战朱元璋是如何获胜的?鄱阳湖大战背景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华夏历史

    鄱阳湖大战是朱元璋和陈友谅为了争夺鄱阳湖而进行的一场战役,这场战役也被称为是中世纪全世界规模最大的一次水战。最后朱元璋以少胜多击败陈友谅,明军顺势拿下湖南、湖北,此前势均力敌的局面也被打破,朱元璋占据了绝对的上风。不过当时朱元璋只有20万兵力,他是如何击败陈友谅65万大军的呢?历史上只要发生以少胜多

  • 潘凤为什么叫无双上将?潘凤真实实力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华夏历史

    潘凤是《三国演义》中的人物,他善于使用大斧,是冀州牧韩馥的部下。不过在此后各路诸侯讨伐董卓的战役中,潘凤出场仅仅一回合就被华雄斩于马下,所以给人一种很弱的感觉。不过潘凤却有着“无双上将”的称号,这到底是为什么呢?实际上这是因为当年有网友找到了老三国中的一句台词,“

  • 张良和范增谁的谋略更厉害?范增或是张良一生最大对手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华夏历史

    张良我们应该都很熟悉,他是刘邦能够击败项羽建立西汉的功臣之一。很多人都喜欢把张良和项羽身边的谋士范增作比较,他们两位究竟谁的谋略更厉害呢?范增被项羽称为“亚父”,他曾帮助项羽建立西楚政权,还多次献计让项羽尽早消灭刘邦,但最后都因各种原因失败了。实际上项羽是有机会战胜刘邦的,如

  • 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是好是坏?其实曹操也是骑虎难下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华夏历史

    其实让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的人正是荀彧,还有部分汉臣也支持曹操,不过他们的初心只是想借用曹操来稳定朝局,以免汉室被人取代。所以荀彧才会支持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但不愿让他称王称帝,最后两人彻底决裂。实际上曹操当年已是骑虎难下,他知道自己除非跳脱出众臣的束缚,不然表面是在挟天子,实际上自己也只是一颗棋子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