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若魏延不死,对战司马懿有多大胜算?

若魏延不死,对战司马懿有多大胜算?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下一个明天 访问量:4669 更新时间:2024/1/16 20:22:25

魏延在长沙投奔刘备之后屡立战功,尤其是在五虎上将亡故之后,魏延就显得格外的重要一些了,当年诸葛亮每战必将魏延作为先锋军。公元249年,诸葛亮积劳成疾,病死在了五丈原。蜀军中发生了内讧,长史杨仪与魏延火拼,结果杨仪得胜了,魏延被夷三族。若是魏延在与杨仪的对抗中胜出,接替诸葛亮,掌握蜀汉大权,蜀汉会怎样发展?蜀汉将提前灭亡,下面依据演义及《三国志》,分析如下。

首先,魏延抓住六出祁山的有利条件,不自量力和“冢虎”司马懿作战,全军覆没,蜀国必亡。诸葛亮吸取了前五次出祁山缺粮退兵的教训,第六次出祁山,发明了高科技运输粮草,即木牛流马。他还在渭南平原开垦荒地,就地取粮,蜀汉从根本上解决了粮草不足问题。解决了后顾之忧的蜀军,与司马懿率领的魏军斗智斗勇。诸葛亮用诱敌之计,将司马懿父子三人围困于上方谷,并火烧上方谷。天公不作美,要不司马懿父子三人就葬身在火海中了。

此后,诸葛亮再怎么挑衅魏军,司马懿也如乌龟一样,龟缩在营寨内,拒不出战。即使诸葛亮送给司马懿女人的衣服来取消他,也无济于事。此时,蜀军全面压制魏军,只要寻找到战机,即可歼灭魏军。关键时刻,蜀汉军队主将病逝了,面对如此有利的战机,长史杨仪选择了撤退,而魏延选择了继续出战,克复中原。

不是贬低魏延的个人能力,他虽然是一员不可多得的大将,可是他的智慧能和卧龙、冢虎相比吗?显然不在一个级别上。如果魏延何杨仪的争斗中胜出,继续率领无根之萍的蜀军和魏军作战,百分之九十的可能性会失败。演义中,魏延在听到诸葛亮的死讯后,仍一意孤行,率领大军继续同司马懿作战,还振振有词,怎么能因为丞相一人的身死,耽误了克复中原的大事呢?演义中相关描述:

延曰:“丞相虽亡,吾今现在。杨仪不过一长史,安能当此大任?他只宜扶柩入川安葬。我自率大兵攻司马懿,务要成功。岂可因丞相一人,而废国家大事耶?”

司马懿是和诸葛亮一个级别的智者,他和诸葛亮斗智捉襟见肘,与魏延相比,想要玩残其,太简单了。如果魏延在掌握大权后,不自量力地进攻魏军,死都不知道怎么死的。魏延身死事小,蜀军损失惨重事大。本来蜀军兵力不多,如果主力消耗殆尽,拿什么对抗魏军,拿什么防备东吴偷袭,拿什么镇压南中少数民族叛乱。因此,如果魏延掌握大权,和司马懿的作战中,全军覆没,大败而归,蜀国必亡。

其次,如果魏延和司马懿的争斗中全军覆没,魏延身死道消,蜀国外强中干,日落西山。魏延喜欢出奇制胜(如子午谷奇谋),可是面对比诸葛亮还谨小慎微的司马懿,他投机取巧取胜的希望渺茫。虽然魏延勇猛无敌,是一员不可多得的大将,实际上,他最大的优势是防御。他曾被先主刘备封为汉中太守,全权负责汉中的防御。

他曾在酒席上自信对主公刘备说道:“如果曹操倾全国之兵来犯汉中,我能保证汉中不失,直到益州援兵到来,如果曹操只是派遣一员偏将领十万大军来犯,就不劳烦主公您了。”魏延为啥这么自信,他制定了守卫汉中的“重门之策”。实际上,魏延也做到了,在刘备发动夷陵之战时,汉中防线岿然不动,在诸葛亮七擒孟获时,汉中防线固若金汤。《三国志》中记载:

延对曰:“若曹操举天下而来,请为大王拒之;偏将十万之众至,请为大王吞之。”先主称善,众咸壮其言。

最后,即使魏延在与司马懿的作战中活下来,他也是败军之将,威信丧失殆尽,再加上他性格孤傲,迟早会被有心之人取而代之。如曹魏曹爽发动的兴势之战大败而归,威信丧失,后被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之变取而代之;东吴大将军诸葛恪伐魏新城惨败,被孙峻取而代之。因此,魏延如果伐魏失败,也会步曹爽和诸葛恪的后尘。演义中相关描述:

孙峻下殿,脱了长服,着短衣,内披 环甲,手提利刃,上殿大呼曰:“天子有诏,诛逆贼!” 诸葛恪大惊,掷杯于地,欲拔剑迎之,头已落地。

总结:如果蜀汉大将魏延战胜长史杨仪,掌权蜀军大权,蜀汉前途渺茫,可能身死道消,蜀汉亡国。

标签: 华夏历史

更多文章

  • 夏侯惇经常打败仗,为什么还是曹魏第一大将?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华夏历史

    历史上的名将,自然是需要靠自己的战绩来证明自己的能力,白起、王翦、项羽、韩信等等,他们的战绩都非常辉煌,随便说出来一个大都是大名鼎鼎的所以他们被称为名将也是理所应当。但是在三国时期却有这样一个人,他打仗经常失败,但是却依旧稳坐第一大将的位子,这究竟是什么原因?既然打不了胜仗,为什么还能有这样高的地位

  • 楚共王五个儿子四个称王,为什么唯独公子皙不能称王?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华夏历史

    楚共王是春秋末期楚国国君,在位一共30年时间,楚共王一生中的大事记之一便是诸子争位。楚共王一共有五个儿子,其中四个称王,分别是楚康王、楚灵王、楚初王和楚平王,唯独四儿子公子皙没能称王,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储位之争的事件在历史上已经屡见不鲜了,为了皇位兄弟可以反目,甚至大义灭亲。那楚共王的这几个儿子

  • 历史上真正的吕布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华夏历史

    我们所了解的吕布大多数都是来自于罗贯中的小说《三国演义》,在书中描写的吕布勇猛无敌,被冠以“人中吕布”的称号,但是又被张飞称之为“三姓家奴”。所以在我们很多人的主管印象当中,吕布就是一个勇猛且容易善变的武将。然而历史上真正的吕布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呢?下

  • 崇祯死后葬在哪里?是谁把他葬入皇陵的?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华夏历史

    崇祯也是一个挺悲情的皇帝了,明朝的烂摊子到了他的手上的时候,其实已经是没救了,偌大一个国家,他根本解救不了,到最后只能选择把自己吊在树上,算是给这个朝代陪葬了。而崇祯皇帝死后,明朝也就不存在了,清朝取而代之,那又是谁将崇祯埋葬了呢?崇祯死后被葬在明十三陵,哪座陵墓是他的?崇祯皇帝在位期间,欲挽大明王

  • 燕王哙为什么要给国相禅位?此举差点导致燕国亡国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华夏历史

    燕王哙是战国时期燕国第三十八任国君,燕王哙在位期间曾发生了一件颇具戏剧化的事情,而这件事差点导致燕国亡国。那就是燕王哙主动给国相子之禅位,君王给大臣让位?这应该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事情了,那燕王哙究竟为什么要给子之禅位呢?实际上这跟燕王哙的为人有关,他亲信鹿毛寿的劝说,认为此举既不会失去天下还能获

  • 魏忠贤到底算不算奸臣?魏忠贤的恶行更多是因皇帝不作为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华夏历史

    明熹宗时期,他极其重用客氏还有宦官魏忠贤,而明熹宗又是一位出名的木匠皇帝,对于木匠活极其痴迷,导致根本无心处理朝政。此后魏忠贤一步步扩张自己的势力,排除异己,专断国政,成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人物。魏忠贤的确是一位祸国殃民的奸臣,但他的恶行多半还是因为皇帝不作为。实际上魏忠贤权利再大,只要皇帝一句话他

  • 清政府饱受欺凌,为什么还被国际社会认为是列强?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华夏历史

    清朝末年的时候,清政府一直都是受到西方列强的欺凌的,我们知道那段时期签订了太多的不平等条约,作为战败国,却要向战胜过进行无数的赔偿、割地,实在是让人不能接受,也正是因此才有了落后就要挨打的觉悟。但是有一点或许让人想不明白,清政府明明就是一个“弱势群体”,为什么在国际社会中还被

  • 蜀汉五虎将的封号各有什么含义?谁才是五虎之首?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华夏历史

    无论大家看没看过三国,肯定都听说过蜀汉五虎将的存在,他们分别是关羽、张飞、赵云、马超和黄忠。要说知名度和对后世的影响力,肯定还是关羽最高,关羽不仅是被称为“武圣”,从北宋以后几乎各个朝代都会对关羽进行追封,民间百姓也以各种方式祭拜关羽。不过很少有人知道这五虎将的封号究竟是什么

  • 明成祖朱棣军事能力如何?和朱元璋比谁更强?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华夏历史

    明成祖朱棣算是明朝各方面能力都比较出众的皇帝之一,朱棣是朱元璋第四子,建立明朝后封为燕王,在北方军队中有着不小的影响力。朱标去世后,朱元璋并没有把太子之位传给次子,而是直接给了皇孙朱允炆。结果朱允炆一上位就要削藩,朱棣感到威胁也想放手一搏便发动了靖难之役,最后朱棣成为了明朝第三位皇帝。看来朱棣在军事

  • 诸葛亮为人要比司马懿更为谨慎,根本不敢犯下一丝错误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华夏历史

    刘备去世后,诸葛亮成了蜀国的主心骨,不过这对于诸葛亮来说却是一件压力倍增的事情。诸葛亮也想为刘备报仇,但眼下的重点必须保证蜀国能够安稳发展,所以他才会同孙权恢复盟友关系。都说司马懿为人谨慎,懂得隐忍,实际上后期的诸葛亮还要更加谨慎,因为他不能犯任何错,一旦出现失误很有可能造成蜀国提前衰亡。所以在北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