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清末四大奇案之杨乃武案为何牵连诸多官员?

清末四大奇案之杨乃武案为何牵连诸多官员?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与世无争 访问量:3217 更新时间:2024/1/21 19:57:55

在清朝末年期间有着四大奇案,其中乃武与小白菜案件历时长达数年,再加上当时朝廷与湘军之间的关系,这件原本发生在民间的冤案最终却导致一百多官员遭到连带责任,其中数十位被惩处,另外还有100多为官员被革职,堪称轰动朝野的案件。那么今天小编就带着大家一起来了解下这个案件。

小白菜丈夫患病死亡,杨乃武被牵涉其中

杨乃武,浙江杭人,身为乡试举人的他为人耿直,曾在县衙照壁上书写“大清双法,浙江两抚台”一联,讽刺余杭知县刘锡彤贪赃枉法(另说他曾联合士子上书告发刘锡彤),从而与官府结怨,这也是其之后陷入冤案的一个诱因。

小白菜原名毕秀姑,关于其身世目前传说比较多,我们暂且不去深究。因其长相秀丽,又喜欢穿白衣绿裤,故而人称“小白菜”。毕秀姑十七岁时嫁给了葛品连为妻(另说为葛品连童养媳),婚后葛氏一家租住在杨乃武家。

杨、葛二家毗邻相居,由于毕秀姑年轻俏丽,而杨乃武又丧偶鳏居(另说其有妻子),久而久之便有了闲话传出(另说两人互生情愫),虽说这种八卦传闻并无证据,但流传速度却极快,很快街坊中便有了“羊(杨)吃白菜”的流言蜚语。

同年秋,毕秀姑的丈夫葛品连患痧症身亡,对于葛品连的突然死亡,街坊邻居很快便传出了各种猜测,鉴于之前的流言蜚语,很快便有了“通奸杀夫”的声音传出。毕秀姑的婆婆信以为真,便一直诉状将杨乃武告到了县令刘锡彤处。刘锡彤为了报复杨乃武,逐制造了此冤案。(另说县令刘锡彤的儿子刘子迷奸了毕秀姑,又将其丈夫毒死,刘锡彤是为了保住自己的儿子和自己的官位)。

不论案由到底是什么,鉴于刘锡彤和杨乃武此前的不和,徇私报复之下,已经基本为此案定下了基调,一件冤案就此发生。

杨乃武、小白菜被屈打成招,官官相护之下翻案无望

仵作在对葛品连验尸时,因为操作失误(或故意),用未消毒的银针刺入尸骨,导致银针变黑而误判为葛品连中毒身亡。于是,杨乃武便顺理成章的成为了头号嫌疑犯,不过由于杨乃武有功名在身,在其不承认的情况下,刘锡彤也无法下手,只好先将心思用在了小白菜身上。

小白菜被带回县衙之后,并不承认自己谋杀亲夫的罪名,对于一个民女,刘锡彤可就没有什么顾忌了,立即便对其用刑,根据史料记载,刘锡彤当时用的大刑极为残忍,例如用烧红的铁丝刺其双乳,滚烫的锡熔浇其脊背。一番刑讯逼供之下,小白菜被迫招供,说自己与杨乃武早有奸情,为了长相厮守,杨乃武于十月初五买到砒霜交给自己,自己于是趁机毒死了丈夫。

按照当时的法律,要定罪必须要拿到当事人的口供,在搞定小白菜之后,刘锡彤便开始回头对付杨乃武。由于杨乃武矢口否认,并声称案发时自己并不在余杭,刘锡彤便想再度上演一出屈打成招,迫使其认罪。于是,刘锡彤便以小白菜的口供为证据,杭州府行,要求革去杨乃武的功名,然后迅速对其用刑。虽然杨乃武始终不承认自己的罪状,但刘锡彤还是想办法拿到了他的口供。

刘锡彤想方设法的拿到了杨乃武的口供

为了将案子做实,刘锡彤还迫使药店店主钱坦承认曾卖药给杨乃武。在刘锡彤的一通操作之下,冤案就此做实,小白菜以“谋杀亲夫”之罪被判凌迟处死,杨乃武以“夺妇谋夫”之罪被判斩立决,并报呈杭州府核定。杭州知府审核后呈报浙江按察使署,浙江巡抚草草核定后,便将案件上报了刑部。

杨乃武被判死之后,其胞姐杨淑英和当地士绅多次上诉,历时两年之久,但均因刘锡彤的上下疏通和当地上下官员的官官相护而失败。

杨家进京告状得以翻案,一百多名官员被牵连

眼看在当地已经翻案无望,在浙江士绅的支持下,杨乃武的姐姐杨淑英来到狱中让杨乃武写了冤状,冒死赴京,滚钉板状告浙江上下官员。再加上当时《申报》的报道此案顿时轰动朝野,朝廷于是下旨令刑部重审此案。

于是,杨乃武、小白菜、证人,包括装殓葛品连的棺材全部被押解到北京。而在这次审讯过程中,两个关键点的出现,促使了案件的逆转:

其一:杨乃武是否购买砒霜。虽说此时艾仁堂药店的店主钱坦已经死亡,但杨家却提供了当时杨乃武去余姚他岳母家办事,根本不在余杭县的证据。于是,杨乃武购买毒药之说被推翻。

其二:葛品连是否为中毒身亡。在对葛品连进行重新开棺验尸后,发现葛品连并非中毒身亡,而是死于疾病。

既然杨乃武没有购买毒药,而葛品连也并非死于中毒,这件冤案自然也就不存在了,杨乃武和小白菜于是被无罪释放,不过杨乃武却已是一身伤残,连举人功名也无法恢复,只得回家继承父业,以种桑养蚕为生,最终于1914年9月因疮疽不治身死。小白菜出狱后则到准提庵出家为尼,法名慧定,诵经念佛、种菜养猪为生,最终于1930年去世。

此案审结之后,接下来的重头戏便是对各级官员的处置,而这里面其实又涉及到了朝廷为打击湘军势力的问题,杨乃武案不过是个借口而已。因平定太平天国之功,很多湘军军官都在江南任职,而这些人很多都曾是大字不识的大老粗,这也是造成冤案的一大原因,再加上曾经的袍泽之情,又很容易抱成一团。

于是,杨乃武案等于给了朝廷一个打击湘军势力的机会,慈禧太后为此连下懿旨,余杭县令刘锡彤被发配黑龙江,仵作沈祥以及其他相关人等30多位官员被革职、充军或查办,浙江巡抚杨昌浚、浙江学政胡瑞澜、杭州知府陈鲁一干官员150余位,全部被革除官职,永不录用。

标签: 华夏历史

更多文章

  • 秦朝的土地私有制度是怎么样的?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华夏历史

    在前221年,秦始皇灭掉六国大一统后,秦朝的领土面积是前所未有的,那么当时秦朝的统治者是如何给百姓分配土地的呢?根据史料的记载,秦朝的土地改革分为两个阶段,一个是商鞅之后,按亩纳税,秦国的经济体制就全面转入“耕战”。第二个旧市秦始皇使“黔首自实田”,在

  • 唐朝和吐蕃谁更强大?唐太宗为何要跟吐蕃和亲?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华夏历史

    其实古时候,历朝历代都有和亲的事情发生,唐朝的实力肯定在吐蕃之上,但为了两国更多利益还是会选择和亲。就像汉朝同样要比周边的国家更强大,但也会采取和亲来稳固邻国之间的关系。唐太宗时期,文成公主就远嫁吐蕃,成为吐蕃赞普松赞干布的王后,也正是通过这次和亲唐蕃从此结好,两国在百年间都保持了不错的关系。虽然有

  • 薄太后为什么要和儿子刘恒葬在一起?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华夏历史

    薄姬薄太后,在历史上也是非常有名的了,她是汉朝时期文景之治的开创者汉文帝刘恒的生母,原本她和刘恒都是非常不起眼的,就连吕雉都没有为难过他们,可见薄太后当年对吕雉来说真的是没有任何威胁的,而后来刘恒成了皇帝,薄姬也成了薄太后。不过,薄太后死后,却和自己的儿子刘恒一起葬在霸陵,这也是历史上少有的事情,为

  • 诸葛亮有什么缺点?他并非一个完美的人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华夏历史

    《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几乎是被打造成了各方面都趋于完美的这么一个人物。不过演义中很多故事都是杜撰出来的,诸葛亮也不是什么神,他就是一般的人,是人就会有缺点。其实从演义中也能看出诸葛亮的一些缺陷,只不过没有被放大很多,当然诸葛亮获得的成就也是他人难以比拟的。下面就为大家解析下诸葛亮身上的不足,或者说

  • 灭亡北宋的金国人如今是什么民族?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华夏历史

    靖康二年4月,金国军队攻破了北宋都城京都俘虏了宋徽宗、宋钦宗父子以及大量的赵氏皇族、后宫与贵卿、朝臣3000多人押解北上,东京城中公私继续位为之一空。这段历史相信很多朋友已经在很多影视作品中看到了,尤其是南宋大将岳飞在《满江红》中所提到的:“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

  • 杨贵妃给安禄山洗澡,唐玄宗知道后为什么不在乎?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华夏历史

    杨贵妃和安禄山之间的关系,一直都是很多人津津乐道的话题,安禄山很能讨唐玄宗和杨贵妃的欢心,这个满身肥肉的大胖子,跳舞的时候倒是很轻快,只不过在权势地位面前,很少有人能抵挡得住的。而杨贵妃曾经在自己的宫里给安禄山洗澡,而唐玄宗在知道这件事情之后不仅没有发火,甚至还赏赐了安禄山,这到底怎么回事?杨贵妃给

  • 后来加入刘关张的诸葛亮,是如何融入这个铁三角的?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华夏历史

    诸葛亮在出山以前只是一介布衣,而且没有任何实战经验。而刘备已经有了一定的地位,但他依然愿意放下身段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刘备能做到如此,但张飞和关羽就不一定了,他们二人早期并没有那么相信诸葛亮,好在诸葛亮凭借自己的实力让关张二人信服。很多人不理解,后来加入的诸葛亮是怎样融入刘关张这个铁三角的,其实这

  • 武则天退位之后,为什么当时逼宫的大臣们都后悔了?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华夏历史

    武则天最终会选择退位,其实多少还是被大臣们给逼的,但也不排除有她自己的选择,皇后也当过,太后也当过,甚至最后皇帝也当过,对于武则天来说,可能已经没有什么遗憾的事情了,只不过,在武则天退位之后,唐朝重新回到李家的手中,当初那些大臣们却感到后悔了,这又是怎么回事?后来继位的皇帝做了什么,让他们有这样的想

  • 霍去病和李敢有什么恩怨?霍去病为什么要射杀李敢?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华夏历史

    霍去病是汉朝著名将领,十七岁便跟随卫青大破匈奴。霍去病从小就展露出了惊人的军事能力,他精通骑射,对于用兵之道也有着自己的理解。霍去病两次参与河西之战,都得到了胜利,此后拜大司马和卫青共同掌管军权。不过霍去病毕竟年轻气盛,他曾因为卫青被伤,所以射杀李广的儿子李敢。可能还有不少朋友不太清楚霍去病和李敢究

  • 乾隆皇帝有17个儿子,为什么选择第15子嘉庆当接班人?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华夏历史

    清朝皇室虽然没有发生过大的动乱,但每到立皇位继承人时,各皇子之间的竞争还是十分激烈的。康熙时期就曾发生九子夺嫡,兄弟之间为了得到继承之位,不惜反目成仇,这对于皇帝来说是最不愿看到的情景。所以雍正帝为了防止此后再次发生类似的惨剧,就决定不再公开设立太子,而是秘密进行,直到皇帝驾崩后才能公开。那乾隆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