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明朝万贵妃为何前后变化那么大?

明朝万贵妃为何前后变化那么大?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活在梦里 访问量:2412 更新时间:2024/1/27 3:55:49

明朝时期明宪宗朱见深的宠妃万贵妃,可以说是一个很可怜但是又很幸运的人了。史书上记载的万贵妃,在后期就是一个魔鬼,后宫但凡有妃子怀孕,都不可能逃掉她的魔掌,然而尽管如此,朱见深却一直宠爱万贵妃,他知道万贵妃的所作所为,却依然宠爱她,背后究竟有什么原因?万贵妃以前也是一个善良的人,为何后来却变成了这样恶毒的样子?

明朝的名士于慎行是一个很有意思的人。于慎行生于嘉靖二十四年(1545年),17岁中举人,23岁中进士,选为庶吉士。散馆后,授翰林编修。万历元年(1573年)升为修撰,充当万历皇帝的日讲官。于慎行年纪轻轻,28岁便成为皇帝老师,可谓世间罕见。

因为和皇帝接触时间长,后来又任礼部右侍郎、左侍郎,转吏部掌詹事府,礼部尚书等职。于慎行因此对朝中诸多掌故了然于胸。万历十九年(1591年),发生了山东乡试泄题事件,于慎行引咎辞职,家居16年,直至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才以原官加太子少保兼东阁大学士入阁办事,不久病逝。

在家闲居16年时,于慎行根据自己在朝中亲历及见闻,写了一部有关明朝万历以前的典章人物、财政赋税的书,名叫《谷山笔麈》。这部书虽然属于私人笔记,但对后世研究明代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等很有参考价值。甚至,清人编撰《明史》也间或从中取材。

《谷山笔麈》卷二之纪述一讲述了一个骇人听闻的故事,大意是这样的:明孝宗出生前,万贵妃宠冠后廷,宫中嫔妃谁有了身孕,必想尽千方百计要其堕胎。明孝宗的生母纪氏原是宫人入侍,竟有了身孕。万贵妃让太医用药堕胎,太医用药后,没能成功堕胎,就秘密让人把生下来的婴儿藏匿在西宫抚养,却向万贵妃谎报:“已堕。”

万贵妃所做的这一切明宪宗并不知情。一日,明宪宗在内殿嗟呀自叹,一内使跪问其故。明宪宗说:“汝不见百官奏耶?”小内使应答:“万岁已有皇子,第不知耳。”明宪宗愕然,问:“安在?”小内使惶恐,说:“奴不能言,奴言即死。”一旁的太监怀恩顿首说:“内使所言属实。皇子潜养于西宫,今已三岁,匿不敢闻。”

明宪宗回头向百官细说了这一情况。于是,廷臣吉服入贺,派遣使者前往迎皇子。使者到了,宣诏。纪氏抱皇子哭泣说:“儿去,吾不得活。儿见黄袍有须者,即而父也。”

皇子换上了一件小绯袍,乘坐一顶小轿子,被拥至奉天门下。明宪宗将皇子抱起置膝,皇子辄抱宪宗的颈脖,呼叫:“爹爹。”宪宗皇帝老泪纵横,悲泣不成声。该日,颁诏天下,立太子。

宪宗皇帝的生母周太后住在仁寿宫,生恐皇子被万贵妃伤害,交代宪宗皇帝:“以儿付我。”皇子于是到了仁寿宫居住。也从这一天起,有孕的妃嫔相继平安生下了皇子。

一日,宪宗皇帝上朝了。贵妃召太子食。周太后叮嘱太子说:“儿去毋食也。”太子至中宫,拒贵妃赐食,说:“已饱。”拒肉汤,说:“肉汤疑有毒。”万贵妃恚怒万分,说:“这个小孩儿不过几岁就这样,长大了岂不是吃了我!”忿不能语,以致成疾。

讲完了这个故事,于慎行又补了一刀,说:明孝宗刚刚生下来时,头顶上有数寸许未长头发,乃是药力所致。又说:太子被迎入仁寿宫后,万贵妃便派遣使者毒害死了太子的生母纪氏。(太子迎入东朝,贵妃使赐孝穆死。或曰孝穆自缢。)

于慎行所说这个故事是有很复杂的背景的:明正统十四年(1449年)7月发生了举世震惊的“土土木堡之变”,明英宗朱祁镇被漠西蒙古瓦剌部掳去。国不可一日无君,关键时刻,大英雄于谦挺身而出,独撑危局,拥立英宗的弟弟、郕王朱祁钰为帝,取得了北京保卫战的胜利,延续了大明王朝的国运。

不过,英宗在亲征瓦剌前,已立不足两岁的儿子、即后来的明宪宗为太子。朱祁钰登上了帝位,明宪宗的处境就危险了。所幸,在朱祁钰登位之初,英宗的母亲、宣宗皇后孙氏担心皇太孙会有不测,专门选拔了身边的心腹侍女万贞儿前去侍奉照顾太子,做太子的保姆。

在那一段黑暗的岁月里,万贞儿始终守护在太子身边,呵护有加,关怀备至。后来,英宗在瓦剌平安回来了,并于朱祁钰病重期间,发动了“夺门之变”,顺利复位。天顺八年(1464年),英宗驾崩,宪宗继位,随即册封照顾自己多年、年长了自己十七岁的万贞儿为妃子,是为万贵妃。

可以想象,宪宗肯定是专宠万贵妃的了。但要说万贵妃不能容忍宫中的妃嫔生养,宫中凡是与皇帝发生关系而怀孕的女人,她一定要千方百计用药进行堕胎,这事儿的真伪,就值得推敲了。

于慎行在讲述完这个故事后,意味深长地说:“万历甲戌,一老中官为予道说如此。”(“这是在万历二年,一个宫中的老太监跟我这么说的。”)从明宪宗成化年间到万历年间,时间上隔了一百多年,一个宫中的老太监说的故事,真实性有多少呢?只能说是姑妄说之、姑且听之,爱信不信,您看着办。

写《万历野获编》的沈德符对这事是不信的。他在《万历野获编》卷三明确说:于慎行公说孝宗生母事是万历初年一宫中老太监所说,他难道不知道老太监传言讹误,比齐东野人的荒唐言论更加荒唐可笑吗?我在宫中每听到这些太监津津有味地说本朝掌故,实在没有一句实语,让人可笑。

写《国榷》的谈迁对这事应该也是持怀疑态度的。他在《国榷》录此事时,也照录了于慎行那一句:“万历甲戌,一老中官为予道说如此”。

不过,也有人对这事深信不疑。比如写《胜朝彤史拾遗记》的毛奇龄。毛奇龄在《胜朝彤史拾遗记》中就绘声绘色地铺陈、敷染了这个故事。他还言之凿凿地说那个向宪宗透露秘密的小内使就是宪、孝两朝的宦官张敏。并且说,孝宗的生母纪氏被万贵妃毒死后,张敏也被迫自杀了(“敏惧,亦吞金死”)。

对于某一个故事,有人选择相信、有人选择不相信,原本也没啥。问题是,清政府修《明史》时,毛奇龄参与了《明史》的编纂工作。而在修撰《明史.后妃传》时,毛奇龄就专门负责写天顺、成化、弘治、正德四朝的后妃传。

好个毛奇龄,竟然就把他先前写在《胜朝彤史拾遗记》里面关于这四朝的后妃的纪闻原封不动地移入了《明史》之中,这样,万贵妃的罪行就坐实了。

话说回来,万贵妃堕胎杀人的恶行虽说是最先出自于慎行的《谷山笔麈》,事不一定是确,但又有没有可能是真呢?向来以读书细心的乾隆就对《明史.万贵妃传》表示不满,专门提出了两点疑问:

一、《明史.万贵妃传》中说宪宗专宠万贵妃,致使万贵妃飞扬跋扈,“后宫有妊,皆遭潜害”,可是,继万贵妃替宪宗生下的长子不幸夭折后,贤妃柏氏不就在成化五年(1469年)光明正大地生下了明宪宗的次子朱祐极了吗?而且,成化七年(1471年)十一月,朱祐极还光明正大地受封为了皇太子!只不过,成化八年(1472年)正月,朱佑极因病去世罢了。而最让人觉得不可思议的是,孝宗朱佑樘是成化六年出生,而太子朱佑极是成化八年逝世。《明史.万贵妃传》却写纪妃让门监张敏溺死孝宗,张敏惊呼:“上未有子,奈何弃之。”(皇上还没有儿子,为什么放弃抚养?!)这“上未有子”一语,从何说起?!

二、如果说万贵妃“专房溺惑”,那么其他妃嫔就很少有机会接触宪宗了,可是,孝宗受封太子之后,竟然出现了十子之国之事,其中最小的,是宪宗的第十四子。这明显不合情理。

可叹那乾隆帝日理万机,一望而知“后宫有妊尽遭药堕”之事不可信,偏偏今天的许多从事研究明清史的学者竟然把《明史.万贵妃传》这一段当成确凿无疑的史实来解读,实在令人遗憾万分。

其实,《明史.万贵妃传》中除了乾隆所提出的两点疑问外,还有很多地方与其他史料记载如《明实录》、甚至《明史》的其他篇目是相抵牾的。

比如说:一、“其年六月,妃暴薨。或曰贵妃致之死,或曰自缢也。谥恭恪庄僖淑妃。敏惧,亦吞金死。”这段话是从《谷山笔麈》那一句“太子迎入东朝,贵妃使赐孝穆死。或曰孝穆自缢。”演化而来,说孝宗父子相认后,孝宗的生母便被万贵妃害死了,但又加了一句“敏惧,亦吞金死”,即是说张敏恐惧,吞金自尽了。

然而,《明史》和《明实录》都明确记载,在孝宗被立为太子以后的三年,张敏曾想诬告浙江巡抚杨继宗,但是宪宗没有鸟他。这条记载释放出两条信息:1、张敏没有自杀;2、应该没发生张敏冒死抚养孝宗的事,否则宪宗不大会对他这么冷淡。

另外,据林焜熿的《金门志》所记,张敏去世的时间是成化二十一年,而孝宗被立为太子是成化十一年,二者相隔了十年。

还有,《明史•商辂传》有这样一段记载:当初,皇帝与皇子相认后把他留在宫中,而皇子的生母纪妃仍然居住西宫。内阁首辅大臣商辂担心有其他变故,就偕同百官上奏疏说:“皇子幼年聪慧,是国家未来的希望。虽说托负万贵妃厚加爱护,而万贵妃也把他当作亲生的一样抚养。但外界都在议论说皇子的生母因病别居,久不得见。应该搬迁住所,让他们母子朝夕相接。当然了,皇子仍然由万贵妃来抚育,这是宗社之幸啊。”于是,纪妃迁入永寿宫。过了一个多月,纪妃病重。商辂又上疏申请说:“如有不测,礼遇一切要从厚。”并请求命司礼太监陪同皇子前往探病。皇帝全部听从了他的要求。

商辂请求要孝宗母子就近居住的奏疏,就收录在《明宪宗实录》中,其中称赞万贵妃抚养孝宗、及请求万妃入住永寿宫的原话是这样说的:“重以贵妃殿下躬亲抚育,保护之勤,恩爱之厚,踰于巳出。凡内外群臣以及都城士庶之门闻之,莫不交口称赞,以为贵妃之贤,近代无比,此诚宗社无疆之福也。但外间皆谓,皇子之母因病另居,久不得见,揆之人情事体诚为未顺。伏望皇上勅令就近居住,皇子仍烦贵妃抚育,俾朝夕之间便于接见,庶得以遂母子之至情,惬众人之公论,不胜幸甚。”

从这两段记载来看,万贵妃并未想要毒死孝宗,因为,孝宗就是由她抚育的!这里的道理很简单:孝宗的生母身份卑微,要立孝宗为太子,交给万贵妃抚养比较名正言顺。等立为太子后再交给周太后抚养。

孝宗本来就由万贵妃抚养,那么万贵妃真要下毒,哪有下不成之理?

而从商辂奏章看,孝宗的生母也不是万贵妃毒死的,因为,孝宗父子相认时,纪氏早已沉疴多时,内阁首辅上奏请求母子相见,说明纪氏已经病入膏肓,再不见就可能见不着了。而纪氏搬进宫内居住了两个月之后才去世。

弘治九年(1496)举进士第,在孝宗朝授刑部主事的武陵人陈洪谟著有《继世纪闻》一书,里面提到宪宗朝的旧事,说万贵妃对孝宗母子都是很好。我们应该相信陈洪谟这一说法。

据《国榷》记,纪妃临死前一天,万贵妃还亲自去看望过她,“次日,少间,不召医,致大故。”看望过后,第二天才辞世,没有万贵妃毒死纪妃的迹象。

另外,《明宪宗实录》有这样一条记载:“上还宫,忽报云妃薨逝矣。上震悼,辍视朝七日,谥曰恭肃商慎荣靖,葬天寿山西南,凡丧礼皆从厚。弘治初,言者籍籍不已,欲追废妃号籍其家毁其坟,赖今上仁圣卒置不究云。”该记载是说万贵妃病逝后,宪宗给她上谥号,并予厚葬。由于万贵妃任用万安一伙人乱政,到了孝宗朝,大臣要秋后算账,提议废除万贵妃的谥号并毁坏她的坟墓,孝宗制止了。

试想想看,明孝宗乃是一世英主,如若万贵妃真的把他害得九死一生、并毒杀了他的生身之母,则在自己当上了皇帝后,不报复发泄一下,说得过去吗?

所以说,明朝人黑万贵妃,实在黑得太过份了。为什么要这么黑?乾隆的猜测是:“众人深嫉万安之假附乱政,遂装饰为无稽之言以归万妃。”

标签: 华夏历史

更多文章

  • 马援是东汉开国功臣,为何却没能入选云台二十八将?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华夏历史

    马援是东汉开国功臣之一,他曾两次率军平定交趾,大破隗嚣,为刘秀一统天下做出了卓越贡献。刘秀建立东汉后,马援年纪也不小了,但他依然主动请缨出战,此后西破陇羌,北击乌桓,威震天下。按理说,马援一生立下赫赫战功,应该会入选云台二十八将才对,但这28人里竟然没有马援,这到底是为什么呢?而且马援的名声要比很多

  • 满清八旗是谁掌控的?旗主又是如何更迭的?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华夏历史

    我们知道,清朝时期,满清统治者分为八旗,而关于皇帝选妃、子弟成婚等事情,基本上也都是在八旗内部挑选合适的人,用来保持所谓的血统纯正。但是看多了八旗,却还是有些问题弄不明白,八旗到底是什么,各自的掌控者又是谁呢?如果说八旗相当于八个大家族的话,那八旗的旗主又是如何代代更迭的呢?满洲八旗的旗主都由爱新觉

  • 崇祯为什么不愿逃往南方?这三个原因让崇祯跑不了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华夏历史

    崇祯皇帝即位后,虽然很想挽回明朝日益衰落的局势,但最终还是无力回天。眼看起义军要攻入京城,崇祯也来到了崩溃的边缘,他命令自己的妃嫔以及皇后自缢,而他自己则选择在景山上结束一生。其实崇祯皇帝本有机会逃往南方,这样起码还能保留一个火种,但崇祯为什么没这样做呢?其实有三点原因让崇祯想逃也逃不了,如果你了解

  • 岳飞遇害后,他的两任妻子和五子二女结局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华夏历史

    岳飞之死,单从情感上来讲,的确是非常可惜的了,如果他能够继续指挥打仗,说不定是真的可以收复失地,将两位皇帝接回来,但是从宋高宗的角度,他就不能继续活着了,因为他会对他的皇位带来威胁。而岳飞身死之后,他的两任妻子,还有他五个儿子两个女儿的最终结局又是什么呢?想必他们的结局也不会很好吧。简单来说,有的好

  • 曹操为什么不敢废长立幼?其实曹操立嗣根本没有选择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华夏历史

    都说曹操更加偏爱曹植,因为曹植在文学方面的造诣实在太高了。曹操本想把嗣子之位传给曹植,却遭到了百官们的反对,因为废长立幼在他们看来风险太大。其实曹操立嗣根本就没选择,曹丕是嫡长子自然有优先继承权。在演义中,曹丕和曹植为了争夺嗣子也是各种斗智斗勇,最后曹植犯下致命错误,从此失去了继承的资格。实际上当时

  • 西晋美男潘安结局如何?潘安为何不得善终?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华夏历史

    潘安是西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但他还有个更响亮的称号“古代第一美男”。相信大家都很好奇潘安到底长什么样子,不过这只有等我们发明时光机后穿越到西晋才能一睹潘安的容貌了。不过这次我们不是要讨论潘安到底有多帅,而是聊聊潘安一生的经历,他是当时的文坛三大家之一,和陆机并称&ldquo

  • 清朝到底经历了多少年?四种说法哪一个是正确的?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华夏历史

    所谓的历史就是指过去所发生的人或事,说白了就是以往的事实,不会再因为世界的改变而发生改变了。我们都知道,清朝建立于明朝之后,结束语民国时期,它就是一个客观存在的事物。然而学术界却为此提出了一个很有趣的问题,就是清朝到底存在了多少年?历史上有四种说法:1、267年费正清的《美国与中国》中说:&ldqu

  • 隋朝快速衰败的原因是什么?都是隋炀帝一人的错吗?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华夏历史

    隋朝虽然只有短短38年时间,但隋文帝却推出了一系列影响后世千年的政策,例如三省六部制、科举制等。很多人都把隋朝的快速衰败怪到隋炀帝头上,因为他是历史上著名的“暴君”,所以隋国在他的带领下必定走不长远。虽然杨坚结束了南北分裂的局面,但一统的时间还不够长,局面并没有完全稳定。如果

  • 高湛妻子为何会从皇后沦为妓女?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华夏历史

    皇后和妓女,这完全就是两个毫不相干的人群,历史上的皇后们,一般都是出身高贵,出身不高的人本身就很少,毕竟古人要讲究门当户对,要让皇后为皇帝带来利益。但是历史上却有一个禽兽王朝北齐,高湛就是最有名的荒诞皇帝,而他的皇后更是让人大跌眼镜,竟然从皇后的身份沦落成了妓女,究竟这位皇后经历了什么呢?说到北齐的

  • 王戎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王戎结局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华夏历史

    王戎是竹林七贤之一,但他可不是一般的名士,还是一位立过战功的将军。王戎活动于三国至西晋时期,他早年承袭父爵,后来一路高升,成为豫州刺史、建威将军。王戎还参与过灭吴之战,期间立下功劳。但王戎此后却慢慢退居二线,不在理会天下之事,而是沉迷玩乐,这到底是为什么呢?实际上王戎早已提前嗅到天下将会大乱,西晋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