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夏商周算不算大一统王朝?为何直到秦朝才算统一?

夏商周算不算大一统王朝?为何直到秦朝才算统一?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卖萌天才 访问量:4147 更新时间:2024/2/3 21:59:28

秦朝被认为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王朝,但秦朝前面还有夏商周,为什么这些朝代就不算一统的王朝呢?虽然夏商周也被称做是一个朝代,但这些朝代并没有形成统一的中央集权制度。就拿周朝来说,周武王推行的是分封制,等于是把原本集中的权利下放给了其他诸侯国,让大家一起管理,所以周室才会逐渐走衰。直到秦朝才真正统一了汉地九州,并且制定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历史公认的中国王朝起源:夏朝国祚500年,商朝国祚550年,周朝国祚791年,每个读者的华夏历史观都是从这三个朝代开始的,几乎已成为文化公理。可是为什么学士界却将秦朝作为第一个统一中国的王朝呢?

统一,有两种含义,“大统一”和“大一统”,前者是指地域统一,后者则是指国家政治、经济制度以及思想文化上的高度集中。

《公羊传》载:“王者受命,制正月以统天下,令万物无不一一皆奉旨以为始,故言大一统也。”所谓六合同风,九州共贯,大一统国家是各方各面都作为一个整体出现的,大统一国家则是最浅层次的统一,只表面在地图上。

夏商周属于大统一国家。分封奴隶制度的确立,就标示着王必须忍痛割舍掉相当大一部分的权力,转让给各地的封王,封王有权建立国家,有接受国家指挥中心调遣的义务,同时也受天子保护。

封国不同于郡县,它们是一个个独立而完整的国家,独立的外交和军政大权,独立而不受天子约束的王权系统,只不过在礼制上,封国之王必须比天子低一个等级,天子直管的也就只有王城而已。用一个简单的比喻来解释,夏商周就相当于联合国,天子是联合国秘书长,而封王则是各联属国的国王。

话说回来,天子当然不希望权力被架空,当然希望成为大一统国家的主宰,但就三千年前的时代局限性而言,这种希望简直可以称为妄想。首先,王城的权力中枢尚不成熟,由天子一人来管理偌大的联盟不现实,交通的不便也给政令的推行带来困难。

其次,当时的军队构成基本属于士族家军,都是各家族自己招兵买马构建起来的军事力量,不像汉唐一样直属国家核心。那么人家帮你打下了天下,承担了损失,你非但不给封赏,反而要将王权和军权收归己有,说不过去。相反,天子只能以更大的肉去填补权力的饥饿,那就是分赏更多的土地给封国。

秦朝的大一统,其根本意义就在于废除了分封制,实现君主集权。秦始皇彻底清除六国后,设置了郡县,将土地和军队纳入到了自己的手里,一人号令天下,从此不再担惊受怕,只要你私有军队,那就是造反。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注意是“臣”而不是王,中间差了不止一个等级。

李斯说过:“灭诸侯,成帝业,为天下一统。”灭了诸侯,才能称为一统,为啥?因为全天下只有秦始皇一人说了算,这才叫王权,以前诸侯国商量着来办事,叫什么大一统?夏商周的天子也就只有分封各王的权力,而封国内的权力结构就不属于他力所能及的范畴了,但秦始皇不一样,全国上上下下各级官员均由他来任命,简单粗暴,也很有效。

周朝晚期,春秋战国诸侯纷乱,都是各玩各的,周天子直接被忽略。因为原本周天子只是个名义管理员,大家约定俗成遵守他的规则和玩法,但一旦大家不想这么玩了,周天子便像一层窗户纸一样被捅破,没人会在乎。

这和三国曹操不同,正因为汉帝已经成为人们心目中的精神领袖,所以曹操挟天子令诸侯的权谋才能得逞,否则手里捏着一个洋娃娃有什么用?也正因为如此,远方表亲刘备才有了匡扶汉室的正当起兵理由,得到天下人的一致好评。

而这种贯穿中国两千多年的一统思想,就是从秦朝开始的。

标签: 华夏历史

更多文章

  • 若同治帝没有早死的话,慈禧会顺利交权吗?清朝会复兴吗?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华夏历史

    说起同治皇帝,相信大家都很熟悉了,原名叫做爱新觉罗·载淳,他是慈禧太后唯一的儿子。1862年咸丰皇帝驾崩了,同治帝便继承了皇位,而当时的同治帝仅仅只有6岁。同治皇帝即位是清朝时期最为顺利成章的皇帝了,因为咸丰皇帝就两个儿子,同治便是长子。次子则是出生没多久就夭折了,所以同治便是合法继承人。同治即位时

  • 汉惠帝病逝吕后为何只干哭不落泪?吕后难道不伤心吗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华夏历史

    汉惠帝刘盈是吕后的唯一儿子,刘盈病逝吕后不可能不伤心,至于为什么说吕后只干哭不落泪,这应该是后人为了抹黑吕后才故意加上的,毕竟又有几个人真能看到这一幕呢。不过汉惠帝的死,直接促成了吕后的专权之路。刘盈没有年纪较大的儿子,如果此时有人想篡位那便是刘氏最虚弱的时候,所以吕后才会想办法独揽大权,这样她才能

  • 荀彧在三国究竟是个怎样的人?并非只是一介谋士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华夏历史

    很多人都喜欢把荀彧列为曹操身边最重要的谋士,其实以荀彧的职责来看,他并不是一位简单的谋士,而是曹操想要一统北方,把持朝廷的重要人物。荀彧担任尚书令十数年,在朝中有着很高的威望,此后他选择辅佐曹操也只是以为曹公是他心目中的“明君”。其实荀彧一直很纠结,他并不想背叛汉室,但曹操又

  • 长平之战后赵国为何还是很强大?依然能痛揍燕国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华夏历史

    长平之战赵国牺牲约有45万兵力,但战国并没有快速衰亡,反而依然强大,这究竟是为什么呢?到了战国晚期,能和秦国单独正面交战的诸侯国也就剩赵国了。赵国推行胡服骑射后,军队实力大增,也是抗秦的绝对主力军。赵国战败以后,此后依然能痛揍邻居燕国。而且要是赵国没留点资本,早就被秦国趁势给灭国了。当时赵国的处境究

  • 四行仓库实际只有414人,为何谢晋元送出800人的名单?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华夏历史

    1937年,日本侵华战争爆发。10月份日军就已经兵临上海城下,中国军队“800壮士”在上海的四行仓库英勇抵抗日军几十万大军整整4天,以一场拉锯战吸引了国际社会的注意。因为这是自卢沟桥事变以来,中日发生的第一次重大战役中的一场特殊防御战。但是鲜为人知的是,对外公布的是800人防

  • 赵匡胤对北宋有哪些贡献?他或许是宋朝最厉害的皇帝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华夏历史

    赵匡胤是宋朝开国皇帝,或许多数人都认为赵匡胤最大的成就便是结束了五代十国的混乱局面,基本建立起了一个统一的王朝。实际上赵匡胤对于北宋的贡献远远不止这些,宋朝能就此步入正轨,并且在文化、经历等多个领域有着辉煌的成就,其实都和赵匡胤离不开关系。赵匡胤不同于很多其他的开国皇帝,他曾两次“杯酒释

  • 典韦作为三国第三武将,究竟是不是名副其实?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华夏历史

    典韦是东汉末年著名将领,也是曹操最信任的部将之一。民间一直有一种说法,叫一吕二赵三典韦,典韦作为排名第三的武将究竟是不是名副其实?典韦原本是张邈手下,后来转投曹操,此后在讨伐吕布之战上表现英勇,因此还升了官职。最后典韦是因为保护曹操,而被叛军杀死,一代猛将就这样陨落了。不过也有人觉得以典韦的实力来看

  • 李莲英是如何做到能够让光绪和慈禧都重用的太监?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华夏历史

    随着影视业的发展,清宫剧已经是成为一个经常搬上电视荧幕的系列了。在清朝时期的著名人物也都被演绎出了不一样的性格,但是只有太监这个类型的角色总是没有什么好的形象。尤其是清末时期的臣官大太监李莲英,权诈贪婪,很多人对他都没有什么好印象,甚至很多人都认为清朝的灭亡李莲英也要担责任。即使有人觉得他只是历史的

  • 刘邦起义前是干什么的?刘邦早期生活经历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华夏历史

    刘邦虽然是汉朝开国皇帝,但他的形象一直给人一种不太正经的感觉。刘邦出生于农家,但条件也没那么清贫,性格上不拘小节喜欢和他人打成一片。早期的刘邦并不是一个很勤奋的人,他几乎不干什么活,也没有收入。直到当上沛县泗水亭的亭长才算获得了一份真经差事。虽然刘邦看起来胸无大志,实际上他还是有一定野心的,加上刘邦

  • 曹髦是一位怎样的皇帝?本有机会夺回大权却错失良机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华夏历史

    实际上多数人了解的曹魏,恐怕都是集中在曹操、曹丕和曹睿三代身上,对曹芳、曹髦、曹奂的了解甚少,因为他们在位时基本上属于傀儡皇帝,一直被司马家所控制。不过曹髦本有机会除掉司马昭,只可惜计划没能成功,导致曹髦英年早逝,死后还贬为庶人。曹髦在位六年时间,那他究竟是一个怎样的皇帝呢?实际上曹髦才华横溢,不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