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长平之战后赵国为何还是很强大?依然能痛揍燕国

长平之战后赵国为何还是很强大?依然能痛揍燕国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人生初见 访问量:1952 更新时间:2024/2/3 21:59:11

长平之战赵国牺牲约有45万兵力,但战国并没有快速衰亡,反而依然强大,这究竟是为什么呢?到了战国晚期,能和秦国单独正面交战的诸侯国也就剩赵国了。赵国推行胡服骑射后,军队实力大增,也是抗秦的绝对主力军。赵国战败以后,此后依然能痛揍邻居燕国。而且要是赵国没留点资本,早就被秦国趁势给灭国了。当时赵国的处境究竟是怎样的?下面就一起来看看吧。

公元前260年,神州大地上爆发一场影响各国百年运势的大型战争,直接参战国虽只有秦赵,却牵动各路诸侯的神经,两者之间的巅峰对决,数以百万计的人参与其中。赵军四十五万几近全军覆没,史实记载被白起坑杀的士卒达四十万。赵国被秦国修理的不成样子,国都邯郸两度危在旦夕,差点亡国,可在五年不到的时间里,燕国趁赵国元气大伤,赵卒尽是未成年的幼儿,发动大军侵犯赵国,没曾想赵国反手就将燕国制服了,燕都被围,燕国只能割地求饶,一点脾气都没有。这是为什么?

长平之战是赵国第八代君主,嬴姓赵氏名丹的赵孝成王在位期间爆发的。秦赵两家的王族皆是嬴姓,几百年前是恩爱的一家,几百年后却演变成你死我活的生死仇人,历史如此变幻,令人嘘唏不已。秦赵之战,秦国动员的兵力约六十万,没有空甲士,也差不多是秦国不影响根基能拿出的最大兵力。

长平之战结束后,秦军伤亡过半,杀红了眼的双方,哪会管对方投降是否(秦兵眼中的赵人不是人,而是摆在眼前触手可及的荣华富贵),都是迫切想置对方于死地,这正是会出现坑杀情况的缘由,若赵军胜利,很有可能也会这样做。秦国赢得并不轻松。

邯郸之战,白起本想一鼓作气打下赵都邯郸,被秦昭襄王和相国范雎阻止;没过多久,秦国王相发现被耍了,不顾白起的良言相劝,再起兵戈,赵国顽强抵抗四个月,十八万士气高涨的魏楚联军赶至,秦军大败。双方对峙,联军趁如此良机收复了河东六百里土地,秦一退再退。

此事毕了,联军并未过多停留就归国了。我们用现实不参杂个人情感的看待这件事,如果赵国衰弱无比,无一战之力,魏楚会出兵吗?魏楚会选择与赵并肩作战,而不是与秦国共同瓜分赵土吗?魏楚出兵,帮完赵国后,有机会的话不会趁机捞点好处,瓜分赵国土地吗?这种种假设,都在历史上发生过,两宋和蒙古、金国不正是最好的例子吗?

赵国极盛时期疆域有河北、山西、陕西、内蒙四省全境,兼有河南、山东两省的部分地区。赵国东北与东胡接界,北与楼烦、林胡接界,这都是性情彪悍时常南侵的游牧民族;其他方向同样有强国交接,如此四战之地,培养出赵人血勇、忠君爱国和不畏死的性子。赵国危亡之际,赵人纷纷走出家门,为家国奉献一份力量,慷慨赴死。青壮死完,老弱病残幼再上,从各地赶来参军勤王,共赴国难。赵国就是这样度过难关的。

邯郸之战结束后的第六年时间,赵国元气恢复些许,日子过得紧巴巴,不复过往强盛,但不至于被欺凌。另外,赵国多骑兵,对步兵居多的诸侯国有着天然的大优势。经此次大危机,赵孝成王明白了还是老将厉害,便在晚年重用廉颇,守卫赵国安宁。公元前251年,燕王喜派出丞相栗腹远赴邯郸祝寿,释放好意,表现两国交好共进退。

多日后,祝寿回来的栗腹大喜过望,向燕王恭贺,燕王不解,问何喜之有?栗腹就把自己在赵国的所见所闻一五一十地说出来,意思就一个:赵国现在虚弱无比,我们趁机出动大军征伐,能占大便宜。燕王一听,有点道理,当即下诏令,派遣两支大军袭赵。从结果来看,燕相在赵国见到的可能都是假的,被安排好的,目的就是引诱燕国攻赵。明显是钓鱼执法,赵国想吸燕国的血,恢复自身的元气。

赵军大胜,燕军大败,燕军统帅栗腹被杀,赵军乘胜追击,包围了燕都,燕国被打的实在没办法,只能重利厚礼向赵求和,燕都之围这才解决。赵国在此次军事行动中,赚了多少,史书没有记载,反正绝对没亏就是。

后话:老将廉颇在先王赵孝成王去世,新君赵悼襄王即位后不得重用,一腔热血无处可撒,因而抑郁不平,出逃楚国为将,后老死于楚地。

标签: 华夏历史

更多文章

  • 四行仓库实际只有414人,为何谢晋元送出800人的名单?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华夏历史

    1937年,日本侵华战争爆发。10月份日军就已经兵临上海城下,中国军队“800壮士”在上海的四行仓库英勇抵抗日军几十万大军整整4天,以一场拉锯战吸引了国际社会的注意。因为这是自卢沟桥事变以来,中日发生的第一次重大战役中的一场特殊防御战。但是鲜为人知的是,对外公布的是800人防

  • 赵匡胤对北宋有哪些贡献?他或许是宋朝最厉害的皇帝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华夏历史

    赵匡胤是宋朝开国皇帝,或许多数人都认为赵匡胤最大的成就便是结束了五代十国的混乱局面,基本建立起了一个统一的王朝。实际上赵匡胤对于北宋的贡献远远不止这些,宋朝能就此步入正轨,并且在文化、经历等多个领域有着辉煌的成就,其实都和赵匡胤离不开关系。赵匡胤不同于很多其他的开国皇帝,他曾两次“杯酒释

  • 典韦作为三国第三武将,究竟是不是名副其实?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华夏历史

    典韦是东汉末年著名将领,也是曹操最信任的部将之一。民间一直有一种说法,叫一吕二赵三典韦,典韦作为排名第三的武将究竟是不是名副其实?典韦原本是张邈手下,后来转投曹操,此后在讨伐吕布之战上表现英勇,因此还升了官职。最后典韦是因为保护曹操,而被叛军杀死,一代猛将就这样陨落了。不过也有人觉得以典韦的实力来看

  • 李莲英是如何做到能够让光绪和慈禧都重用的太监?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华夏历史

    随着影视业的发展,清宫剧已经是成为一个经常搬上电视荧幕的系列了。在清朝时期的著名人物也都被演绎出了不一样的性格,但是只有太监这个类型的角色总是没有什么好的形象。尤其是清末时期的臣官大太监李莲英,权诈贪婪,很多人对他都没有什么好印象,甚至很多人都认为清朝的灭亡李莲英也要担责任。即使有人觉得他只是历史的

  • 刘邦起义前是干什么的?刘邦早期生活经历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华夏历史

    刘邦虽然是汉朝开国皇帝,但他的形象一直给人一种不太正经的感觉。刘邦出生于农家,但条件也没那么清贫,性格上不拘小节喜欢和他人打成一片。早期的刘邦并不是一个很勤奋的人,他几乎不干什么活,也没有收入。直到当上沛县泗水亭的亭长才算获得了一份真经差事。虽然刘邦看起来胸无大志,实际上他还是有一定野心的,加上刘邦

  • 曹髦是一位怎样的皇帝?本有机会夺回大权却错失良机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华夏历史

    实际上多数人了解的曹魏,恐怕都是集中在曹操、曹丕和曹睿三代身上,对曹芳、曹髦、曹奂的了解甚少,因为他们在位时基本上属于傀儡皇帝,一直被司马家所控制。不过曹髦本有机会除掉司马昭,只可惜计划没能成功,导致曹髦英年早逝,死后还贬为庶人。曹髦在位六年时间,那他究竟是一个怎样的皇帝呢?实际上曹髦才华横溢,不仅

  • 商鞅变法有哪些弊端?虽强国却摒弃了道德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华夏历史

    商鞅变法是秦国能够强盛的基础,也正是凭借商鞅的这套改革理念,加上秦国奋六世之余烈的成果,秦始皇才能顺利一统六国。不过商鞅变法也并不是完美的,虽然它能强国,但却摒弃了正统的道德体系,这也是为何其他各国不愿效仿商鞅变法的原因。可能在大国眼里他们根本就不耻用这样一种变法,但秦国并没有这样的精神抱负,所以可

  • 北庭都护府在现今哪里?武则天为何要设立北庭都护府?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华夏历史

    北庭都护府是唐朝在庭州设立的一个军政机构。在此之前,李世民为了加强对西突厥的管理,选择在高昌设立安西都护府,其管辖区域是从天山以南直到葱岭以西。武则天称帝后,为了进一步巩固对西北边疆的统治,所以设了北庭都护府,也帮助当地在农业、牧业和商业等领域得到了有效发展,从而成为西北的中心地区。当时庭州是如今的

  • 鳌拜拥有40万大军,为何宁死却不推翻康熙?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华夏历史

    说到鳌拜其实大家都知道这个人很坏,而且坏得可怕,主要是他不仅仅坏而且还有权利,话说鳌拜的权利大到拥有40W大军这样的情况发生,这个就显得十分的给力了,但是最后鳌拜也还是死了,那么有的人要问了,40W大军在手还是有搏一搏的机会的啊,如果当时鳌拜搏一搏去推翻康熙行不行呢?如果不行又是为什么呢?下面我们就

  • 清朝湘军名将刘长佑提出的灭亡日本的计划为什么没被采纳?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华夏历史

    说到清朝时期的事情其实很多的,这其中有一件事情让小编非常的感兴趣的,话说那就是有一位叫刘长佑的名将,他是属于湘军的,当时他就提出了一项灭亡日本的计划,而且看起来如果实施的话也比较可行,但是最后这个计划没有被清政府采纳,那么这背后到底是什么原因呢?下面就着这些问题我们继续分析揭秘看看吧!刘长佑确实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