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安史之乱爆发后,唐肃宗连“安”这个字都不想看见

安史之乱爆发后,唐肃宗连“安”这个字都不想看见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下一个明天 访问量:2809 更新时间:2024/1/16 14:02:59

安史之乱是唐朝此前从未发生过的重大危机,一旦处理不好可能会有亡国的危险。唐玄宗被逼禅位后,唐肃宗李亨继位,此后唐肃宗负责平叛,终于是拿回了长安和洛阳两京。实际上当时唐肃宗也背负着巨大的压力,父亲留下的烂摊子却要自己来处理,导致唐肃宗一度连“安”这个字都不想看见。安史之乱也被认为是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给大唐造成了非常严重的打击。

(1)眼不见心不烦,唐朝皇帝拒绝“安”字

至德二年十一月初一(757年12月6日),唐肃宗下告天下书,大骂安禄山叛乱,庆祝收复两京。同时,命令所有宫省门带“安”字者改之。之后,安西改为镇西。至德三年正月二十七日(758年3月11日),唐肃宗又命:安化门为达礼门、安山门为先天门,及坊名有“安”者悉改之。像什么安兴坊、安邑坊、安善坊等都在改名之列。

已很明显,唐肃宗恨死了安禄山,但想剐了他的心情目前做不到,只好拿“安”字解气了!皇帝的一个小举动,却具有风向标作用。天下恨安禄山的人非常多,那么,“爱屋及乌”的反作用也出来了。

安禄山姓安,那么这下天下姓安的人就成为人们痛恨的对象。甚至包括与安禄山同族的昭武九姓,乃至更广泛的人。在此情况下,天下安姓最显贵的家族该怎么办?他们虽与安禄山同族同姓,但确实忠心事唐一族。

(2)世门豪族掌控政经大权时期,粟特族的安姓谁是第一大豪族

从东汉建国开始到唐朝中后期,“世门豪族”一直是重要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势力。例如唐朝的“五姓七族”:陇西李氏(长安,做皇帝)、赵郡李氏(邯郸,左宰相)。其他还有清河崔氏、博陵崔氏、范阳卢氏、荥阳郑氏和太原王氏。

除了这些全国性的世门豪族外,每个地区都有各个地区的世门豪族。凉州,地处西域,是粟特族,也就是昭武九姓的大本营之一。

从西汉开始,粟特族就开始在西域经商,到了北魏时期,粟特族安氏就在凉州定居。到了隋唐时期,经过二三百年的繁衍,利用经商得来的财富,经过运作已经成为凉州的地方大族豪强!

(3)与大唐同寿的武威安氏是如何崛起的:灭李轨、参与玄武门之变立大功

大唐建立后,武威安氏的安兴贵、安修仁率领族人帮助李渊灭掉了河西大凉王李轨。

事后,李渊封安兴贵为右武侯大将军、上诸国、凉国公,在凉州率领唐军迎战突厥势力;安修仁被封为左武候大将军、申国公。

太宗朝、高宗朝武威安氏的安元寿,乃是安兴贵之子,他16岁时参加了玄武门政变,由此,成为太宗朝、高宗朝的宠臣,最终陪葬昭陵。

到安史之乱爆发时,作为与安禄山同族同姓的人,武威安氏感觉到了周边的异样目光。在此之下,武威安氏将何去何从?安重璋在此情况下站起了身。

(4)李抱玉和李抱真

安兴贵的曾孙安重璋,因为世代商人家族且养马之地(安元寿就曾担任马政主管官员之一——夏州群牧使一职),又久居长安三百年已被“儒化”。因此,安氏家族既在军中以“善养名马”著称,又在官员之中享有“才名”。

安史之乱爆发后,玄宗、太子等出逃,唐肃宗在灵武称帝后,安重璋等武威安氏族人率部遵命听调。因为深感安姓被人差别对待,安重璋请求改姓。结果,至德二年(757年)五月被赐姓李,改名为李抱玉。

李抱玉在777年,病逝。代宗为其辍朝三日,追赠太保,谥号昭武。

安修仁的曾孙安抱真也即李抱真于794年病逝,追谥太保。其功绩、地位比李抱玉还要高。

两人都高居三公,权掌节度,都是当时著名的藩镇大员。他们的后代一直延续到唐朝灭亡。

标签: 华夏历史

更多文章

  • 韩馥是如何丢掉冀州的?韩馥是一个怎样的人?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华夏历史

    韩馥在演义中并不是一位存在感很高的角色,后人看待韩馥也总感觉他不够聪明、果决,实际上很多人都误解了韩馥。韩馥本是东汉的御史中丞,后来被董卓派去当冀州牧,此后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时,韩馥也是其中之一。冀州在当时属于一个比较富裕的州,民殷人盛,兵粮优足,只不过同盟决裂后,袁绍为了建立自己新的根据地就把目标

  • 历史上三分损益法是谁发明的有什么用处?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华夏历史

    乍一听三分损益法这个名字,可能很多人会首先联想到经济,这会不会是哪一位金融大师提出来的有关经济投资方面的言论?但实际上,真正提出三分损益法和三分损益法运用的方面却让人意想不到,那就是音律,是诞生于我国古代春秋战国时期的一种运用于音律方面的办法。那么究竟三分损益法说的是什么,又是谁发明的呢?根据《吕氏

  • 婉容身为皇后,为什么会喜欢上身边的侍卫?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华夏历史

    历史上关于婉容的传言也有很多,她身为清朝,也是封建王朝历史上的最后一个皇后,必然会有很多人对她关注,不过就算是当时的社会再混乱,婉容也是皇后,可她为什么会喜欢上自己身边的侍卫呢?溥仪是否知道这件事情,他对此又是如何进行处理的?婉容和侍卫之间有没有什么不寻常的关系?溥仪三岁时,被隆裕和载沣强行抱上了象

  • 王允设计除掉董卓却功亏一篑,牛辅一死长安再次沦陷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华夏历史

    牛辅在《三国演义》中的存在感并不是很高,他是董卓的女婿,曾出任中郎将一职。董卓死后牛辅逃至陕地,吕布曾派李肃讨伐牛辅,却被牛辅击败。王允设计除掉董卓后,以为汉室就能恢复正常,没想到董卓旧部再次杀回长安,导致长安彻底沦陷,实际上这也跟牛辅的死有关。可能不少朋友都还不太了解这段背景,下面就为大家做个简单

  • 李世民如何挑选皇位继承人的?玄武门之变差点在他身上重演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华夏历史

    李世民是依靠发动政变,大义灭亲才成为皇位继承人。虽然李世民是一位很伟大的皇帝,但他的这个行为还是给后代造成了不小的影响。李世民在选择继承人时,“玄武门之变”就差点在他身上重演。李世民一共有14个儿子,他的长子李承乾就曾打算秘密逼宫,只是最后消息泄露所以失败了。不过不止李承乾,

  • 清朝军机处为何只有五个军机大臣?如果有六个就会出事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华夏历史

    清朝时期的军机处,可能很多人都是听说过的吧,在很多电视剧上面都出现过,而且听名字也觉得这个机构很是高大上,担任军机处大臣的也都是很厉害的人物。但是可能少有人知的是,军机处的大臣一直都保持着五个人的数量,多一个都没有,这是为何?为什么军机处但凡多一个人,就一定会出事呢?军机处设于1729年。当时,雍正

  • 朱标溺水侍卫下去救,为何最后却被朱元璋杀掉?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华夏历史

    按理说,侍卫下水救朱标是应该的,在古代朱标身为太子,又是他们的主子,那侍卫下去救人也是理所当然,但是这救人的侍卫们最终却是不同的结局,有的救人就能得到赏赐,被朱元璋连升三级,但是有一些却被朱元璋下令杀了,这究竟是为何?这些被杀的侍卫为什么会有如此悲剧的结局,他们不是也救人了吗?朱标在历史上以宅心仁厚

  • 乾隆皇帝退位太上皇后依然掌控实权,为什么他还要主动禅让?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华夏历史

    乾隆是中国古代实际掌权最久的皇帝,在位一共60年,禅位后又掌权了3年,加起来一共是63年4个月的时间。不过乾隆退位太上皇后依然牢牢把控朝中实权,那他为什么还要提前禅位呢?其中的原因说法很多,有说乾隆此举是为了嘉庆能够顺利继位,也有说乾隆是为了除掉和珅,其实乾隆皇帝这样做是存在某些风险的。下面就为大家

  • 西周到春秋周王权威为何一去不在?和郑庄公的这一箭有关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华夏历史

    周朝虽然有800多年的历史,但自从西周过度到春秋以后,周室对于各个诸侯国基本上已经丧失掌控权了。周室权威每况愈下其实和“春秋三小霸之首”郑庄公还有一定的关系,郑国和周王曾有过一次军事交战,混战中周王的肩头被射中,也正是这场战役让周天子的百年神话几乎破灭。等楚国国君率先称王后,

  • 齐桓公怎么死的?身为春秋五霸之一为什么会饿死?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华夏历史

    很多人可能都不会相信,一代霸主齐桓公,最后竟然是被饿死的。毕竟他身为诸侯,齐国的一把手,早年在外逃往都没有饿死,回到齐国成为齐桓公之后,更是有忠臣良将辅佐,让他成为春秋五霸之一,而且齐国又没有饥荒,就算有他也不会挨饿,那为何最终饿死了?齐桓公到底经历了什么,为何结局会这么悲惨?这个春秋五霸之一的齐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