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宋仁宗赵祯无子,他是如何挑选自己继承人的?

宋仁宗赵祯无子,他是如何挑选自己继承人的?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一刹时的永恒 访问量:3957 更新时间:2024/1/29 6:03:58

宋仁宗赵祯是北宋第四位皇帝,也是宋朝评价最高的皇帝之一。宋仁宗在位42年,期间领导了宋夏战争,开展“庆历新政”等,对于宋仁宗来说最大的遗憾可能就是他没有儿子能继承皇位。宋仁宗原本有三个儿子但全部早逝,所以如何选择继承人伤透了宋仁宗的脑经。好在宋仁宗是宋朝在位最久的皇帝,他还有时间去思考这个问题,那宋仁宗最后究竟是如何决定太子人选的呢?

宋仁宗年间,在京城开封居住着一个高僧,此人举止神秘,没有人知道他是从什么地方来到京城的,只知道他的法号叫做“法华大士”。法华大士名气极大,不但百姓对他极为尊敬,就来皇宫大内也知道他的大名。这个高僧之所以被称为“法华大士”,是因为他每天都会诵读佛门经典《妙法莲华经》,无论风霜雪都不会间断,所有才有了这个称号。

本来法华大士只是一个佛门高僧,是不会被记载在历史典籍之中的,但是一件事的发生,让法华大士得以留名青史。话说宋仁宗至和三年(公元1056年),著名的仁君宋仁宗得了一场大病,差点驾崩。还好经过御医的抢救,宋仁宗得以转危为安,但是宋仁宗的这次濒临死亡,却让满朝的文武大臣为之忧心忡忡。

为何这么说呢,因为在封建社会,皇帝是执掌天下大权的九五之尊,也是整个王朝的象征,皇帝一身关系到天下的安危。更为严重的是,宋仁宗当时还没有太子,宋仁宗本来是有亲生儿子的,但是都夭折而死。不过宋仁宗觉得自己身体还行,打算努把力,等日后再和妃子生个儿子,好继承大宋江山。

可惜天不从人愿,宋仁宗此后再也没有能生出儿子,宋仁宗不甘心,就这样一直拖着,绝口不提立太子的事。之前宋仁宗身体无恙,大臣们也不着急,而且谁也不想因此事得罪宋仁宗。自从宋仁宗闹了这次大病之后,大臣们才开始着急。为啥,因为他们唯恐宋仁宗驾崩了,却没有合法的太子来继承皇位,这样岂不天下大乱?毕竟,国不可一日无君,在古代,太子是国之储君,有了太子,皇家才算是有了根本,天下百姓才会安心。

眼下皇帝宋仁宗重病初愈,谁也不敢保证他不发病,而太子还空缺着,这怎么能行。当务之急是上奏章,劝说宋仁宗赶紧册立太子,以安定天下臣民之心,可是群臣都是老油条,没有一个敢先开口。最终一个叫做范镇的官员,冒着极大风险,首先给宋仁宗上了一道奏章:请立太子。范镇是当时的一个谏官,他向来直言敢谏,这次更是成了一个吃螃蟹的人。

范镇在奏章中说:“太子是天下之本,希望陛下您在宗室之中,选择一个贤良之人,让他暂时居太子之位,如果日后陛下有了亲生骨肉,就让他退回本藩。”可是宋仁宗看了奏章之后却不以为意,范镇连着上了十九本奏章,依然不奏效。当时名臣司马光官居并州通判,司马光见范镇上奏无效,于是也跟着上了三封奏章。

司马光的这三道奏章触动了宋仁宗,因为司马光是当时著名的文人和大臣,他的奏章代表着很多朝臣的意见,宋仁宗不得不同意立太子的事情。不过宋仁宗虽然同意立太子,却拿不准立谁为太子,毕竟当时的宗室后代太多。宋仁宗下了一道密旨,让人命令法华大士第二天入宫面圣。第二天一早,法华大士直接来到宫门之前,想要闯进宫。

守门卫士自然不肯放行,于是大声喝止。有人把法华大士闯宫门的事告诉了宋仁宗,宋仁宗呵呵大笑说:“是朕请他来的!”法华大士这才得以进入大内。宋仁宗对法华大士说:“朕叫你来,是因为太子未立,大臣不停地劝朕立太子。朕如今年事已高,后宫却始终没能生育皇嗣,想让你告诉朕宗室诸王后人之中,谁可以继承朕的皇位?”

法华大士听完之后,沉吟不语,直接跏趺而坐,然后要了笔墨,在纸上写了四个字“十三十三”。写完之后,法华大士就离开了。几年之后,宋仁宗驾崩,宋英宗赵曙继位。宋英宗是宋仁宗的堂兄濮安懿王赵允让的第十三个儿子,众人这才明白法华大士在纸上写“十三十三”的寓意,赞叹他不愧是一代高僧。

标签: 华夏历史

更多文章

  • 三国时期的女中豪杰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华夏历史

    说起姜叙母杨氏,这就属于三国演义当中那种“三不知”类型的:“有姓无名”,其实真实的身份就是个老妇人,是东汉末年抚夷将军姜叙的母亲,同时也是是冀城参军杨阜的姑姑。她出场的是后已经是82岁的高龄老妇人了。杨氏虽是有姓无名的老妇,却是一个为人深沉,深明大义,

  • 文成公主和亲,为什么一开始唐太宗并不同意?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华夏历史

    文成公主入藏和亲,是历史上的一件大事,和亲向来是关乎两个甚至更多国家的命运的事情,虽然能够在一段时间内取得一些和平,让国家拥有发展的机会,但是说起来还是有些过不去的,一个朝代要靠和亲来维持和平,而不是军事力量,多多少少都让人有些难堪。而文成公主和亲的事情,一开始李世民是坚决不答应的,可为什么后来又同

  • 唐代科考落第还能当官吗?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华夏历史

    我们都知道,在隋唐时期,选官的制度有了一次很重要的改革,这就是科举制度的创立实行。比起以前的世卿世禄制、察举制等等,科举制度的最大优势就是能够把选官的范围扩大,参与选拔的人员明显质量提高,可以为国家输送更加有素质的治国人才,对于一般老百姓而言,科举制能够让他们有机会当官,跻身于名门贵族的行列,所以,

  • 杨修选择曹植就是个错误,他的结局早已注定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华夏历史

    曹操在司马懿和杨修之间,最后选择除掉杨修,实际上关于曹操杀杨修的动机有很多种说法,但最靠谱的一种应该还是因为储子之争。司马懿选择帮曹丕,杨修站曹植,历史上总喜欢把曹植打造成曹操的接班人,曹丕像是插足进来的第三者。实际上正好相反,曹植才是想取代曹丕的人,曹操不希望发生嗣子之间的争斗毕竟汉室还没有完全拿

  • 李亨之后的皇帝是谁?揭秘李亨在位几年和皇后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华夏历史

    说到李亨其实大家也知道的,这个人还是挺厉害的,话说他的命运也十分的坎坷,真的是要命了哦,身为太子没有太子的待遇,身为皇帝还不能在长安等级,真的超级悲惨,唉,但是我们今天不说李亨的苦,我们来说说李亨的关键几个问题,比如李亨之后的皇帝是谁?还有李亨在位多少年呢?还有李亨的皇后又是谁呢?下面就着这些问题我

  • 徐达背部生疽已经活不成了,为什么朱元璋还要让他吃烧鹅赐死他?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华夏历史

    朱元璋对曾经协助自己建立明朝江山的功臣们,很多都下了狠手,杀贪官还能理解,但是杀功臣的时候,朱元璋也是毫不客气的。比如徐达,相传徐达当时已经生了背疽,眼看着就已经没几天能活了,大半个身子都入土了,但是朱元璋还是赐给他一直烧鹅,吃了烧鹅之后的徐达就一命呜呼了,可以说是朱元璋赐死了徐达。朱元璋明知徐达活

  • 都说宋朝人最有钱,那宋朝消费水平怎么样?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华夏历史

    宋朝可以说是历史上最有钱的一个朝代,不单单是在处理和外国的问题上,西夏和金国一直对大宋虎视眈眈,但是宋朝解决问题的办法,最主要的还是靠钱,用钱能摆平的事,就不会用上军队了。也有人计算过宋朝官员们的工资,换算成人民币简直高的吓人,所以觉得在宋朝生活一定是非常富足的。但是,高收入所代表的,就一定是高存款

  • 刘邦是文盲吗?但他却写下一首流传千年的古诗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华夏历史

    刘邦的确文化程度不高,但到底属不属于文盲也不好判断,不过刘邦却能成为西汉开国皇帝,创立了一个伟大的朝代。其实刘邦还曾创作过一首诗,虽然这首诗只有三句,但很直观的表达出了刘邦踌躇满志的想法,给人一种大气磅礴的感觉。所以就算刘邦没读过什么书,但只要经历的够多自然也能准确的表达自己当下的心情和想法。下面就

  • 若赵构同意岳飞北伐抗金的话,能够成功吗?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华夏历史

    只要我们一说起岳飞,很多人都会说他几乎是一位战神,是南宋时期无人可及的大将,甚至很多人还会认为,若是岳飞没有冤死,或许宋朝的命运就有所改变了。事实上从朝廷的角度来看,岳飞当年确实处于领头的地位,也正是因为有了岳飞,完颜宗弼才会被屡次牵制,给宋朝喘息的时间。但是我们不能仅仅从演义中去了解岳飞,我们今天

  • 汉文帝刘恒是如何确立太子的?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华夏历史

    在很多古装剧里面都有一个情节,臣子们经常劝皇帝早点立下太子,确定好将来皇位的继承人,看起来是在为国家的未来考虑,有了太子,万一皇帝哪一天驾崩,也不至于皇位没有着落,但其实立下太子之后,就会出现有臣子成为太子一方的情况,其实臣子们这样做,也是为了自己以后谋取利益罢了。刘恒是汉高祖刘邦的第四子,母亲薄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