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卫国有什么自保的办法?一个小国为何能存活900年

卫国有什么自保的办法?一个小国为何能存活900年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黑姑娘 访问量:709 更新时间:2024/1/16 9:45:42

卫国是由周武王分封的姬姓诸侯国之一,卫国在春秋战国时期并非一个强国,但他却是整个周朝存活最久的诸侯国,共有907年的历史。很多人不理解,卫国西接晋国,东靠齐国,长时间都在列强的包围下生存,为什么卫国的寿命反而是最长的呢?卫国究竟是有什么独特的自保技巧?虽然卫国是一个小国,但从卫国走出的将才可以说是数不胜数,下面就为大家介绍下卫国的情况,一起来看看吧。

春秋战国,礼崩乐坏,诸侯四处征伐,兵戎相见,周天子的权威早就不复存在。

在这样一个混乱的时代,国君稍不留神就会有灭国的危险,例如高傲自大的齐闵王把别人不放在眼里,结果在和燕赵韩魏秦联军的作战中,将士不战即败,无可奈何之中,齐闵王弃城而逃,最后落了个人头落地。

在杀伐连天、刀光剑影的历史环境中,大国靠实力,小国靠智慧,就成为生存的不二法门。

首都位于朝歌的卫国就是这样一个小国家。它地域狭小,人口偏少,战斗力不足。但它是存在时间最长的周代诸侯国,也是众多姬姓诸侯国中最后灭亡的一个。

卫国的第一代国君是周文王嫡九子康叔封。在治理封地的时候,卫康叔按照周公的教诲,采用“以商政”的基本思路,换句话说就是用商人治政那一套。船小好调头,在这个理念的指导下,在冀豫鲁三省交界处的卫国先后在楚丘、帝丘、野王等几个地方建立过自己的都城。

时间到了春秋时期,卫国已经成为周朝的重要力量。在周平王东迁时,卫武公出兵相助,让周平王顺利地平定了犬戎之乱。逐步强盛的卫国成为诸侯首领之一。

东周初年,卫国却内乱频繁,国力日渐衰弱。危机往往来自内部,卫懿公荒淫无度,朝政一片混乱。卫懿公九年(前660),觊觎已久的狄人进攻卫国。卫国风雨飘摇,危若累卵。虽然在齐桓公的援助下,卫国被迫迁都楚丘,让奄奄一息的政权得意延续,但是它已经没有了从前的光芒,犹如一只丧家之犬,苟活在赵、魏、齐、楚这些大国的夹缝之中,过上了看别人脸色的生活。

战国时期,铁器的普遍使用和牛耕的推广,社会生产力大大提高,土地和劳动力成为各个国家的稀缺资源。比如,为了开疆拓土,范睢向秦襄王建议实施“攻人之策”。同样,别的国家都在竭力想办法拓展自己的版图。

公元前254(卫怀君二十九年),卫国被魏国兼并,成为魏国的附庸国。按照司马迁在《史记•卫康叔世家》中的记载,公元前252年(卫怀君三十一年),也就是卫国被魏国兼并的第二个年头,卫怀君带着一枚谦谦之心前往魏国首都朝见魏王。让卫怀君没有想到的是,魏王囚禁了他,没几天就让他身首分家。

为了彻底摧毁卫国残存的那点尊严,魏王重新立嗣,将卫怀君的弟弟卫元君立为卫国国君,因为卫元君是魏王的“乘龙快婿”。经过重新立嗣,魏王彻底控制了卫国。

做了附庸国其实已经没有主权、治权,被封君又无异于受到了胯下之辱。卫国已经名存实亡。

但是因为有“驸马”的特殊身份,在魏国的羽翼下,卫元君和名义上的卫国还残存了十年时光。

在战国秦的铁蹄声中,各个国家的命运都变得前途未卜。公元前241年(秦始皇六年),秦国攻下魏国,把原来属于卫国的濮阳一带归入东郡管辖,并立姬姓的卫王后代——卫君角为卫国国君。卫国又成为了秦的附庸。

公允前209年(秦二世胡亥元年),秦二世把卫君角废为庶人,卫国从此覆灭消失,成为最后一个被秦灭亡的国家。

我们考量卫国发展存亡的历程,细思个小小的卫国为何能坚持那么久?

对别人没有威胁,自己就没有危险。卫国在自己的弹丸之地上生存,它既没有扩张的可能,也没有扩张的野心。它战战兢兢地过着自己的日子,从来不招惹魏国或者秦国。在夹缝中,卫国凭借着仅有的阳光雨露兀自生长,它给自己赢得了适当的空间。

适当的治政措施,让卫国成为人才成长的沃土。经过长时间的韬光养晦,卫国出现了一大批智慧超群的人物,像商鞅吴起吕不韦聂政荆轲、李俚等名臣、名相、名将都是喝着卫国的水长大的。就连孔子周游列国的14年,就有6年时间待在卫国。

对商鞅、吴起、吕不韦、聂政、荆轲、李俚等人而言,他们不缺能力,缺的是施展能力的机遇。当战国烽烟弥漫开来的时候,这些人纷纷离开卫国,走上了自我发展的道路。他们不会站在别人的翅膀下,把利剑刺向母国。也没有那个国君想灭掉卫国。

但是,史书是一部充满血腥味道的战争史。时间汤汤而过,秦的利剑伸向了魏国,作为附庸国的卫国命运跌宕起来。

卫国成为战国时代最后一个覆灭的国家。

标签: 华夏历史

更多文章

  • 唐朝女性化妆特点介绍,桃花妆是怎么来的?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华夏历史

    唐朝是一个非常开放的朝代,特别是对女性来说。因为武则天成为历史上的首位皇帝后,算是给广大女性带来了不少福音,对于女性之前的各种限制也解除了很多。最近热播的《长安十二时辰》中,各位观众应该都已经见识了唐朝女性的风采。也有很多小伙伴对当时女性的妆容感到好奇,因为感觉脸实在太白了,而且额头上还会点一个像桃

  • 诸葛亮死后为什么不回成都下葬,而是选择葬在定军山?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华夏历史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蜀汉丞相诸葛亮受先主托孤之重,北伐却未成功。临终前,诸葛亮留下一条遗嘱:我死后,就埋在定军山吧。成都有个武侯祠,最早是蜀汉昭烈帝刘备的昭烈庙。后来,“武侯祠堂常邻近,一体君臣祭祀同。”昭烈庙成了武侯祠。而诸葛亮遗体埋

  • 李必历史原型是谁?历史上真实的李必是什么人?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华夏历史

    看过《长安十二时辰》原著的朋友应该都已经发现,剧版中有很多角色的名字都做了改动。小说中是用的真实历史人物的姓名,剧版则变成化名。易烊千玺饰演的李必,实际上就是唐朝中期著名谋臣李泌。李泌年少出名,据说七岁便能写文,此后得到唐玄宗赏识,入朝为官。剧中李必开场的一段对白,完全将自己内心的抱负展露无遗,那历

  • 雍正成为皇帝后,“四爷党”成员的结局都是怎样的?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华夏历史

    说起雍正与四爷党,还真是有很多故事可以讲的。四爷党可以说是雍正争夺皇位的道路上最大的威胁,说到这里那么就有人问了,既然是最大的威胁,雍正后来称帝之后这四爷党后来的结局是怎样的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针对真个问题来分析揭秘看看吧。谓“四爷党”其本身是否存在本就是存在争议的。中国古代

  • 密折制度是谁始创的?密折制度优点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华夏历史

    密折制度起源于清朝康熙晚年,在雍正时期逐步完备。很多人还不太理解密折制度到底是什么意思,说通俗一点就是一个皇帝鼓励大臣打小报告的措施。当时皇帝允许四品以上的官员直接向皇帝递交密折,这样做使得朝廷内部形成了一种压迫感,官员之间相互监督,而皇上也能享受其中特有的神秘感。雍正皇帝就很喜欢官员呈上密折,仿佛

  • 吕蒙白衣渡江为何不走一人?白衣是什么意思?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华夏历史

    吕蒙白衣渡江,兵不血刃夺取荆州,这场战役也被认为是史上最经典的奇袭战之一。吕蒙先是对外宣称抱病,让陆逊接替自己的职务,当时陆逊并不出名,关羽对其也是放下戒心。吕蒙深知关羽骄横,所以才会出此计谋,来了一招出其不意。不过为什么江陵之战会被称为白衣渡江呢?这个白衣究竟是什么意思?当时吕蒙和士兵都潜伏在船舱

  • 慈禧真的把丽妃做成人彘了吗?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华夏历史

    说到人彘,第一个想到的一定是西汉时期的戚夫人吧,戚夫人的确下场很惨,但毕竟也是她先惹到了吕雉,吕雉在外奔波流离那么多年,一旦有人威胁到她,自然是不会轻易放过。而除了戚夫人之外,还有一个很多人印象当中也被称作成了人彘的人,那就是清朝时期咸丰皇帝的妃子,被慈禧做成了人彘。不过,戚夫人是有历史记载的,丽妃

  • 崇祯临死之前,为什么要把女儿都杀掉?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华夏历史

    崇祯身为皇帝,虽然一心想要挽救明朝,但是一人之力难以阻挡一个王朝的覆灭,明朝最终还是灭亡了,成了最后一个汉人统治的封建王朝。不过在崇祯临死之前,他作为父亲,竟然亲手把自己的女儿们都杀死了,这究竟是为什么?崇祯的女儿们什么也没做,可为什么还要杀了他们,崇祯这样做,其实是为了能够保护她们。生在皇家的那些

  • 如果李渊不让位,李世民会怎么做?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华夏历史

    李世民玄武门之变以后,李建成李元吉身死,太子易位,李世民基本上已经成了最大的赢家,接下来的他只需要等到李渊死了,就可以名正言顺的继承皇位了。不过李渊最终还是选择了退位,李世民登基。不过,如果李渊面对李世民依旧不选择退位,自己一直当皇帝,那么李世民又会作什么吗?李世民会如何对待自己的父亲?很多人都知道

  • 三国时期武将自报家门有什么讲究?关羽是如何介绍自己的?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华夏历史

    古代因为传播媒介有限,导致各个不同阵营的人基本上都只知其名,但不知长什么样。所以武将在开战之前,都要自报家门让对方知道自己是谁,然后再开打。不然会显得有些不太尊重对手。例如三国时期,张飞和赵云都有十分响亮的名号来介绍自己,相比之下关羽的名号则低调了很多,这究竟是为什么呢?要比名气,关羽应该是蜀汉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