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狄仁杰和武则天之间发生过什么?狄仁杰为何先被弃用又得重用

狄仁杰和武则天之间发生过什么?狄仁杰为何先被弃用又得重用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活在梦里 访问量:1827 更新时间:2024/1/13 3:33:12

狄仁杰为官以不畏权贵著称,也是拥簇李唐的重要人物。武则天时期,狄仁杰被诬陷谋反,夺职下狱,最后贬成一个小小的县令。但狄仁杰并没有太过沮丧,营州之乱后狄仁杰的罪名被洗白,又重新得到重用,再度拜相。狄仁杰依然没有改变自己为官的方式,照样犯颜直谏,甚至多次催促武则天复立太子李显。很多人也好奇狄仁杰和武则天之间究竟是怎样的关系,他们发生过哪些故事呢?

狄仁杰出生于唐太宗贞观四年(630),这一年,唐太宗的儿子李治两岁,李治就是后来的唐高宗,他的皇后就是鼎鼎大名的武则天。狄仁杰出生的这一年,武则天已经5岁了。5岁的武则天和狄仁杰当然没有什么关系,要说有关系的话也只有一个——他们都是山西人。武则天祖籍山西文水。狄仁杰是并州人,也就是今天山西太原人。

狄仁杰所处的唐前期,正是一个新旧交替的时代。前面的魏晋南北朝,贵族势力很强大,在这些贵族的眼睛里,家族比国家更重要,他们当官靠的是家族的势力,只要家族势力在,即便改朝换代也不耽误他们的荣华富贵。忠意味着国家利益,孝意味着家族利益,孰轻孰重,那可不一定。而且那时的王朝建国往往依赖这些大贵族,延续统治也需要他们的帮助,所以在忠这方面不敢提出太严格的要求。

隋唐时代,情况有变化了,尤其是武则天时期,变化更大,武则天是在普通官僚支持下,打倒贵族集团登上皇后位的。当时反对她当皇后的主要是关陇贵族集团,支持武则天的多半是一些出身非贵族或者没落贵族家庭的普通中低级官员,结果这些人胜利了。自此以后,东汉后期以来持续数百年的贵族政治宣告瓦解,普通家庭出身的官员占据了主流。这些人没有显赫的出身,没有大家族可以依靠。

狄仁杰此时当官,可谓恰逢其时。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狄家属于普通地主,非贵族,狄仁杰先祖据说是孔子七十二弟子中的狄黑,是否可信尚不清楚。狄家世代居于甘肃,在地方上还算有影响力,但是到了十六国时期,家族衰落了,狄仁杰先祖把家族迁到了太原,所以狄家说自己是太原人。

狄仁杰在高宗显庆年间(656—661)赶考,那么狄仁杰中举应该是在26—31岁之间。他考上的是明经科。唐代科举,最主要的两个科目就是进士科和明经科。明经科主要考儒家经典,狄仁杰能高中,说明他经学功底相当不错。不过坦白地说,明经科不是唐朝科举中最厉害的科目,最厉害的是进士科,唐人有云:“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意思就是说进士科难考,50岁考上了算是年轻的;相比而言,明经科由于只考经学,有个好脑子善背诵就能考上,因此30岁考上算是老的。不过话说回来,很多时候一个人能干不能干不是看书读得多少,对于狄仁杰这样的技术性官吏而言,书生气反倒会束缚其手脚,狄仁杰一生做事手段多样,有时甚至不惜虚与委蛇。

当时唐高宗高血压日趋严重,病重时连眼睛都暂时失明了。唐朝皇室的高血压是个家族病,很多皇帝都有这个病,除了高宗外还有高祖、太宗、顺宗、穆宗、文宗、宣宗等。高宗病了,武则天开始帮助处理一些政务,这人绝顶聪明能干,处理得很得当,高宗对她很放心,由此开始将一些决策交给她去做。

《资治通鉴》说武则天这时候“权与人主侔矣”,意思是权力和皇帝一样大。那么狄仁杰的举动,武则天自然是看在眼里。若干年后在任命狄仁杰为宰相的诏书里,武则天是这么说的:“雅达政方,早膺朝寄”,意思是狄仁杰很能干,早就担当朝廷重任了,可见她很早就开始注意狄仁杰了。

狄仁杰这时候出来当官,他的命运自然也就与武则天分不开了。可以说,狄仁杰这一生,是武则天最好的助手,又是她唯一的对手,正是狄仁杰,最终把武则天的大周又带回了大唐。

这种君臣关系在中国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更有趣的是,武则天晚年,谋划李唐复国的人不止狄仁杰一个,但是后代人评价这段历史,都将首功归于他。这首先当然是因为发动政变的人多数是他推荐当大官的,其次就是因为他光明磊落,包括李唐复国这件事。

狄仁杰一生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一切行为都以大局为重。有一次武则天曾经在他面前回忆往事,说:“以前曾有人诬告过你,你想知道他的名字吗?”狄仁杰的回答是:“他告我,我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无碍大局。您告诉我他的姓名,则不利于同僚相处。请求您还是别说了。”武则天听了后大为感叹。

狄仁杰一生遇事除了会拿捏事情的“度”以外,更明白做人应该坚持底线不放松。武则天时期大行酷吏政治,狄仁杰也没能幸免,被投入监牢,酷吏威逼他,让他承认谋反,说这样可以免死。狄仁杰被迫违心承认了,只有保住命才能有机会翻盘。可是酷吏们见他服软了,又让他当“污点证人”,诬告另一个大臣,这下子触动了狄仁杰的为人底线:自污可以,你让我诬告他人,办不到!于是狄仁杰选择了自杀,以头撞柱,血流满面。人倒没死,但酷吏们都吓住了,再也不敢难为他。

虽然武则天一生欣赏、尊重狄仁杰,狄仁杰也全心全意辅佐她,但是狄仁杰说到底是一个正统的儒家,他的心其实还在大唐那一面。武则天知道这一点,但是她也无可奈何。正统的儒家讲究忠孝,狄仁杰在这方面自然是无可挑剔的,与此同时,儒家是无法接受女性当权的。

武周篡唐,没有用战争方式,武则天采取的是渐进的方式。温水煮青蛙,臣子们和她的关系是长久发展出来的,很多人对武周既无法完全接受,又无法完全背离,去做出激烈的反抗殉国之举。

可以说,狄仁杰一生对唐朝很忠,这是对国家的忠,对武则天也忠,这是对她个人的忠。这是狄仁杰一生的主线。他在帮武则天治理国家的时候,认为自己是尽忠,是为了武则天好。他临终布下棋子,甚至对政变预先有所安排的时候,仍然认为自己是尽忠,而且也是为了保全武则天的名节。

标签: 华夏历史

更多文章

  • 商鞅如果不死,秦国会加快统一吗?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华夏历史

    秦孝公死后没多久,商鞅也死了,因为商鞅触动到了秦国原本权贵们的利益,当秦孝公还在世的时候,他是权力支持变法的,所以也一直都有他给商鞅撑腰,但是当他死后,嬴驷继位,嬴驷对商鞅可就没那么好了,商鞅最终死的也是很惨的。那么,如果当时嬴驷并没有杀掉商鞅,而是选择继续用他,那么秦国统一的进程,会不会被提前了呢

  • 李世民为什么自称老子后代?李世民和老子真的有关系吗?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华夏历史

    老子,春秋时期的人物,李世民,唐朝皇帝,这两个人中间相隔的年代其实已经是非常久远的了,但是李世民却坚持认为自己是老子的后人。老子作为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在思想上自然是无人匹敌,不过在子孙后代上面,还真的是不好说,老子本名李耳,这样说来倒也不是没有可能,但是却也没有确切的证据,为什么李世民就要这样认为

  • 蜀汉农业弱于吴魏,为何诸葛亮还要强行北伐导致缺粮?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华夏历史

    蜀汉虽然在刘备拿下汉中后实力一度达到鼎盛,但和吴魏相比还是处于劣势。而且此后关羽败走麦城,导致荆州失守,刘备伐吴失败蜀军元气大伤,这一系列的事件都让蜀国承受了严重的打击。其实蜀国农业要弱于吴国和魏国,这也是为什么诸葛亮北伐总是会受限于军粮,如果魏军将目标直指蜀军后勤,恐怕会给诸葛亮带来很大的麻烦。诸

  • 齐国是如何走向衰败的?东方霸主却多次引起众怒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华夏历史

    齐国总共823年历史,在春秋和战国时期都是最强大的诸侯国之一。齐国一共经历过姜姓吕氏和田齐两个时代,虽然经历过一些内战但并没有给齐国造成太大的困扰,不像晋国还被分成了三个诸侯国。齐国在战国中期称王,一度称霸东方,和楚国、秦国列为三强。但齐国国策总是会引起周边各国的众怒,这究竟是为何呢?实际上齐国的衰

  • 武则天杀了儿子,为什么宠爱女儿?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华夏历史

    虽然说“虎毒不食子”,但是历史上仍旧有不少杀了自己孩子的父母,武则天就是其中之一,但是武则天杀的是她的儿子,她对自己的儿子可以说是心狠手辣,废的废,杀的杀,可能是天底下最不心疼自己儿子的母亲了。但是面对太平公主却是完全不一样的,她参与的宫廷政事可不少。为什么武则天对儿子和女儿

  • 张良和陈平谁更厉害?张良陈平谋略对比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华夏历史

    张良是初汉三杰之一,他不仅帮刘邦在鸿门宴上脱身,更是协助刘邦打赢楚汉战争,汉朝的建立张良功不可没。而陈平也算是西汉开国功臣之一,陈平为刘邦出过不少重要的计谋,但史上对于张良还有陈平的评价却是大相径庭,这究竟是为什么呢?实际上,刘邦死后陈平在朝中显得更加重要了,而张良在开国以后只能明哲保身,下面就为大

  • 唐朝和亲的公主有哪些?唐朝和亲战略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华夏历史

    和亲是一种十分常见的政治联姻,中原王朝为了和周边少数民族国家达成友好关系,就会用和亲的方式来体现友好。哪怕是像汉朝、唐朝这样强盛的朝代,也需要靠和亲来维持与周边政权的关系。而唐朝的和亲策略跟其他朝代还有些不同,相信大家也比较好奇唐朝的和亲公主都有谁。下面就为大家做个简单的介绍,看看唐朝时期的和亲是如

  • 朱升作为开国谋臣是如何明哲保身的?他曾向朱元璋求得免死券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华夏历史

    朱升是明朝开国谋臣,曾向朱元璋献上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三计,这才让朱元璋有了立国之本。不过朱元璋称帝以后疑心太重,因此杀了不少功臣,但朱升却活了下来,为何朱升就能保住自己的性命呢?实际上朱升在和朱元璋的接触中,就已经提前洞察出了朱元璋的刻薄,所以判断他迟早会拿功臣开刀。所以朱升并没有接受朱元璋赐给

  • 刘备想得天下,益州和荆州哪个更重要一些?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华夏历史

    刘备想要匡扶汉室,展览人才,便三请诸葛亮出山。此后诸葛亮为刘备制定了隆中对,大概计划是要占据荆州和益州,然后两路出兵,这样便能对曹操形成夹击之势。原本刘备已经达成隆中对的要求,不过关羽却意外战死导致荆州失守,最后刘备亲征却惨败吴军。好不容易达到鼎盛的蜀汉,又走向了衰落。如果刘备想要完成一统,究竟是益

  • 曹操杀了陈宫,为什么还要养着他一家老小?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华夏历史

    曹操是个什么样的人?可能每个人心里都有一个答案,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他并不是一个睚眦必报的人,否则就不会把张绣留在自己身边。但是,面对杀掉自己儿子的人,曹操尚且能如此优待,只因为他有才,但是面对陈宫,曹操为何要杀了他?杀了就杀了,为什么还要善待陈宫一家老小?曹操不怕日后他们来报复自己吗?曹操为什么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