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沙丘之变赵高和李斯篡改遗诏,为什么会被后史记载?

沙丘之变赵高和李斯篡改遗诏,为什么会被后史记载?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胖次 访问量:198 更新时间:2024/2/3 22:08:50

秦始皇遗诏令长子扶苏主持葬礼,寓意让扶苏继位。但赵高李斯却在中间作梗,擅自篡改秦始皇的遗诏,还废掉扶苏的太子之位将其逼死。最后扶持胡亥秦二世继位,史称沙丘之变。赵高和李斯合谋的计划应该并没有透露给太多人知晓,毕竟知道的人越多就越危险,一旦走漏消息肯定只有死路一条。所以这个秘密他们势必会带入坟墓,在如此严密的情况下,沙丘之变的真相后史是如何记载下来的呢?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生前最后一次出巡,不料在沙丘暴病而亡,赵高和李斯合谋篡改了秦始皇诏书,废太子扶苏,改立胡亥为秦二世,这便是历史上著名的“沙丘之变”。修改遗诏是诛杀九族的大罪,这种机密之事不可能会让宫女之类的人在场。既然只有赵高、李斯、胡亥三人知道,后人又是如何知道遗诏被篡改?

对于胡亥,他是整个事件的最大受益者,历代秦王传承几乎都是嫡长子制,虽然秦始皇没有皇后,但是胡亥上面还有17个哥哥,继承资格都不比他小,特别是长子扶苏。因此,胡亥是绝对不会跟任何人说这件事;对于赵高,他既然事件的始作俑者,也是受益者,一是除掉政敌蒙氏兄弟,二是权力一跃而上,成为“指鹿为马”似的人物,所以也不可能泄露这件事。

既然不可能是胡亥,也不可能是赵高,那就只剩下李斯。李斯与赵高不同,他参与“沙丘之变”是被动。李斯没有性命之忧,只是考虑荣华富贵,可是这种事风险太大,不能一下做出决定,需要找最亲近的人一起权衡利弊,这个最亲近的人可能就是李斯的儿子。因此,李斯入狱后,李斯和他的儿子会试图用“沙丘之变”的真相来制衡赵高。

沙丘之变记载在《史记·李斯列传》,过程之详细令后世惊叹,甚至还有赵高与李斯的密室对话。然而,许多人忽视了另一点,李斯入狱后,在监狱的生活记录也非常详细,甚至有一大段是描述李斯大骂胡亥的话,“且二世之治岂不乱哉!日者夷其兄弟而自立也,杀忠臣而贵贱人,作为阿房之宫,赋敛天下……

这段记载如此详细,如同皇帝实录一样,很有可能是狱吏或者狱友把李斯生命中最后一段时光保存下来,然后这份材料被司马迁得到,最后才形成《史记·李斯列传》。为什么这份资料没落入赵高或者胡亥之手?或许是当时陈胜吴广已经起义,秦朝一片混乱,李斯死于公元前208年,而胡亥和赵高则相继死于公元前207年。

事实上,就算李斯没有下狱,胡亥被立为秦二世,在民间也有许多质疑。

1.秦国向来是嫡长子继承制,就是王后的长子继位,这也是异人要认华阳夫人当母亲的原因。虽然秦始皇没有立皇后,也没有立太子,但是表面上继承权最大的要数扶苏。

2.秦始皇有20多个儿子,胡亥登基后一一处死了自己的兄弟姐妹,这像正常继位皇帝的行为吗?

3.蒙氏兄弟深受秦始皇信赖,也是秦国重臣,蒙恬统兵30万防御北方匈奴,蒙毅为上卿,跟随秦始皇左右。胡亥即位后,居然赐死蒙氏兄弟,这种自毁长城的事情,非常违背常理。

标签: 华夏历史

更多文章

  • 李商隐在诗歌方面有着很高的成就,却过不好自己的一生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华夏历史

    李商隐是唐朝著名诗人,我们从小在课本上也学过很多由李商隐著写的诗歌,风格十分独特。李商隐大概有600多首诗歌流传了下来,而他本人成就最高的诗体是近体诗,其中七言律绝最为经典。李商隐也被认为是继杜甫后,第二位在七律上立下自己里程碑的人。不过李商隐虽然在诗歌方面有着很高的成就,但他的一生却充满着坎坷和无

  • 司马德文禅位刘裕,刘裕为何还将司马氏赶尽杀绝?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华夏历史

    419年,刘裕派人除掉晋安帝,随后立司马德文为新帝。晋恭帝司马德文是东晋最后一位皇帝,他的地位就和东汉末年汉献帝差不多,没有任何实权都是被他人挟持。不过晋恭帝最后的结局并没有汉献帝那么好,汉献帝禅位以后起码还能落个善终,而晋恭帝禅位以后则是被刘裕派人用棉被给闷死。司马德文已经决定禅位,刘裕为何还要将

  • 除了司马师和司马昭,司马伦也很厉害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华夏历史

    要说起司马懿的儿子,很多人一个想到的应该就是司马昭了,毕竟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早已经流传了千百年,而第二个想到的可能就是司马师了,司马师同样也是一个厉害人物,只不过死的早。不过除了他们俩之外,司马懿一共有九个儿子,其中最小的一个司马伦,在历史上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人物,他做过些什么呢?司马懿有九个儿子

  • 如果项羽过了乌江,翻盘的几率有多大?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华夏历史

    很多人一直都有些遗憾,认为当年项羽因为没有过乌江,白白丧失了东山再起的机会,觉得似乎只要项羽过了乌江,回到江东,就一定可以重新夺回自己的一切,但是他却选择了自刎乌江,实在是很可惜,否则历史就可能要改写了。不过,就算是项羽真的过了乌江,他就真的能够翻盘吗?那个时候的项羽,恐怕就不是我们想象中的霸王项羽

  • 朱元璋有没有想过远征日本?最后为什么没有行动?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华夏历史

    实际上朱元璋在登基初期有派使者到日本,当时还没有征伐之意,只是要求日本向明朝进贡,而且让他们解决倭寇问题。不过日本非但没有朝贡,还把明朝派来的使者给杀了,朱元璋得知后大怒准备起兵征伐日本。不过在刘伯温的劝说下最后并没有出兵,朱元璋在《皇明祖训》中把日本定位“不征之国”。当时一

  • 刘备死后,孙夫人真的投江了吗?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华夏历史

    说到刘备和孙夫人,很多人可能受《三国演义》的影响,认为他们之间的确是有真感情的,而刘备死后孙夫人投江,自然就是殉情之举。不过,这毕竟是小说的情节,真实历史是这样吗?孙夫人毕竟比刘备小了几十岁,而且孙夫人未出阁的时候,自然也是见识过很多优秀的男儿,父亲和两个哥哥也是当时有名的人物,她的眼界又怎么会狭隘

  • 姜维后期对蜀汉有多大贡献?姜维北伐不仅是为达成诸葛亮遗愿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华夏历史

    诸葛亮病逝以后,姜维负责扛起了北伐大旗,虽然姜维北伐兵力不如诸葛亮时期,但还是起到了一定的效果。很多人不理解姜维为什么会如此坚持北伐战争,其实姜维这样做不仅是为了诸葛亮,也是为自己寻求一个出路。姜维是诸葛亮找来的,诸葛亮不在以后他从此便少了一个靠山,而蜀国也被分割成了几个阵营。姜维已经预料会发展成这

  • 如果袁崇焕没有杀毛文龙,明朝会灭亡吗?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华夏历史

    虽然说历史就是已经发生的事情,去设想另一种情况,对于现实来说并没有任何实际意义,但是对于关注这一段历史的人来说,顶多也就是大家一起讨论一下而已。明朝的灭亡很多人都感到遗憾,而造成这件事情的原因有很多,其中袁崇焕杀了毛文龙,致使崇祯杀了袁崇焕,最终影响到了明朝的延续,那么,如果袁崇焕没有杀毛文龙,明朝

  • 宁武关之战周遇吉大败李自成,差点改写明朝末年历史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华夏历史

    周遇吉是明末将领,他一生最大的成就便是在宁武关之战击败李自成大军。周遇吉是锦州人,入伍后在与后金的作战中十分勇猛,后来得到提拔。不过明末的将领多为官宦子弟,都是早期靠各种背景才换取的职位,所以根本不具备基本的战斗力。周遇吉对这样的情况也十分苦恼,但他也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守护住了宁武关这道防线。下面就为

  • 李世民为什么一定要杀单雄信?只因单雄信不愿投唐吗?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华夏历史

    单雄信是隋末名将,在《隋唐演义》中单雄信勇武过人,以仗义著称,曾多次帮助秦琼,还让他免受牢狱之灾。单雄信对于求贤若渴的李世民来说,绝对是一位难得的人才,但单雄信却始终不愿意投唐。原因或许是因为李渊误杀了单雄信的哥哥,不过最后单雄信本有机会可以活下来,多为重臣都为单雄信求情,但李世明还是选择处死单雄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