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宋高宗下12道金牌强行召回岳飞,他是怕宋钦宗回归吗?

宋高宗下12道金牌强行召回岳飞,他是怕宋钦宗回归吗?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长街听风 访问量:4928 更新时间:2024/1/23 7:24:09

1140年,岳飞率军北伐得到各地义军支援,接连收复郑州、洛阳等地,面对金军取得了不错的成效。不过此后宋高宗却连下12道金牌强行召回岳飞,岳飞无奈只能会师,没想到回去后竟然遭到秦桧等人的诬陷,导致被冤杀。一代抗金名将就这样被冤死了。实际上宋高宗会下12道金牌实属罕见,而他的动机被认为是想要保住自己的地位,因为当时宋钦宗还被囚于五城,如果宋钦宗回归恐怕宋高宗的位置就要不保了。但背后恐怕还隐藏了一个关键因素。

在岳飞北伐取得节节胜利之际,而被宋高宗赵构连下诏书勒令班师,一直是很多人心中的遗恨。以致不少人都认为宋高宗之所以勒令岳飞班师,甚至最终杀害岳飞。乃是宋高宗畏惧岳飞北伐成功而迎回了徽钦二宗,致使自己皇位不保。那么,岳飞迎回徽钦二宗、真的会威胁到宋高宗的皇位吗

岳飞最后一次北伐,是在公元1140年。而宋徽宗已於公元1135年去世,其时唯有宋钦宗尚在世间。那么,倘若宋钦宗被迎回朝,真的能威胁到宋高宗的皇位稳固吗?

其一,宋朝的文官制度已经非常成熟,制约了宋钦宗再被拥立为君的可能。自宋朝建国之后,为防范残唐五代时期的“武人政治”再次上演,赵匡胤以“杯酒释兵权”的和平方式收缴了武将们的军权。自此,“以文制武”便成为了宋朝的国策。而自宋朝起,科举制已日益成熟,使得朝廷得以建立一套服务於中央皇权的文官官僚体系。

而文官政治,其本身就具有极强的稳定性。宋高宗的大位已定,即便宋钦宗被迎回,也只能被当成“太上皇”去奉养。明朝的明英宗就例证(于谦言道:天位已定,宁复有他),而后来之所以有“夺门之变”。则是因为明代宗病重而不能理政、其又无子嗣的原因。

其二,乱世为君,更需才能与胆魄,宋钦宗也欠缺为君的资质。两宋之交,国家处於风雨飘摇之中,为君者更需才能与胆魄。尽管宋高宗也爱逃跑,但也有过英勇的表现。如靖康元年,金兵围困开封,宋钦宗遣人议和,需亲王为质。众亲王皆不欲往,唯有宋高宗自请前去,而与张邦昌同往金营。其后,宋将姚平仲却夜袭金营。史载:..金人见责,(张)邦昌恐惧涕泣,帝(宋高宗)不为动,斡离不异之(怀疑宋高宗是假亲王),更请肃王。

而宋钦宗在位期间的表现,却实在找不到任何亮点之处。倘若宋钦宗被迎回,宋高宗的声望更盛,宋钦宗更是不能与之争。在宋高宗的生母韦后被金国放还时,宋钦宗就挽住韦后的车轮,央请她务必转告宋高宗,若能回去,当个太乙宫主足矣,他则绝不敢望。宋钦宗与宋高宗争位,是既无能力也无意愿更无条件,所以,根本就不足为虑。

其三,宋高宗也并非那种异常痴恋权力之人。宋高宗是我国历史上屈指可数的长寿皇帝,一共活了81岁,而宋高宗在56岁之时便禅位於养子赵昚。而据史载,宋高宗的身体状况一直非常好,用今天的话来讲,完全可以再干二十年。但宋高宗还是在自己良好的身体状况之下,松手了权力,这在我国历史上都是极为少见的,从中可以看出宋高宗并非那种对权力极度痴念之人。

宋高宗下诏令岳飞班师回朝,其实并不是怕迎回了宋钦宗,而是畏惧对武将们的失控。历史上的北伐大业,成功者极少。其根本原因就在於南方后期补给的软肋难以解决,以及南方军队骑兵的缺乏而不利於进攻,宋高宗对北伐的前景并不看好。

再则,宋朝一直是“文人政治”,“以文制武”乃是大宋的国策。而在两宋之交的板荡之际,却给了武将们抬头的机会,这对朝廷来说,乃是权宜之策,也是最忧心之事。两宋之交,宋军将领投敌、兵变、不听调遣等都已是常事,而继续北伐,则会使得朝廷对武将们更加失控。宋高宗的内心中,更惧怕岳飞以战功与名望而成为“赵匡胤”。虽说以岳飞的的品格高尚,绝不会做出来“篡逆”之事,但正如赵匡胤对石守信等将领说道:..你们虽然无异心,然而你们的部下想要富贵,一旦把黄袍加在你们的身上,你们即使不想当皇帝,到时也就身不由己了。故而,一旦宋金的关系得到缓和、南宋的安全警报解除,宋高宗便立马收了韩世忠、岳飞、张俊等人的兵权。

标签: 华夏历史

更多文章

  • 沙丘之变赵高和李斯篡改遗诏,为什么会被后史记载?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华夏历史

    秦始皇遗诏令长子扶苏主持葬礼,寓意让扶苏继位。但赵高和李斯却在中间作梗,擅自篡改秦始皇的遗诏,还废掉扶苏的太子之位将其逼死。最后扶持胡亥秦二世继位,史称沙丘之变。赵高和李斯合谋的计划应该并没有透露给太多人知晓,毕竟知道的人越多就越危险,一旦走漏消息肯定只有死路一条。所以这个秘密他们势必会带入坟墓,在

  • 李商隐在诗歌方面有着很高的成就,却过不好自己的一生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华夏历史

    李商隐是唐朝著名诗人,我们从小在课本上也学过很多由李商隐著写的诗歌,风格十分独特。李商隐大概有600多首诗歌流传了下来,而他本人成就最高的诗体是近体诗,其中七言律绝最为经典。李商隐也被认为是继杜甫后,第二位在七律上立下自己里程碑的人。不过李商隐虽然在诗歌方面有着很高的成就,但他的一生却充满着坎坷和无

  • 司马德文禅位刘裕,刘裕为何还将司马氏赶尽杀绝?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华夏历史

    419年,刘裕派人除掉晋安帝,随后立司马德文为新帝。晋恭帝司马德文是东晋最后一位皇帝,他的地位就和东汉末年汉献帝差不多,没有任何实权都是被他人挟持。不过晋恭帝最后的结局并没有汉献帝那么好,汉献帝禅位以后起码还能落个善终,而晋恭帝禅位以后则是被刘裕派人用棉被给闷死。司马德文已经决定禅位,刘裕为何还要将

  • 除了司马师和司马昭,司马伦也很厉害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华夏历史

    要说起司马懿的儿子,很多人一个想到的应该就是司马昭了,毕竟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早已经流传了千百年,而第二个想到的可能就是司马师了,司马师同样也是一个厉害人物,只不过死的早。不过除了他们俩之外,司马懿一共有九个儿子,其中最小的一个司马伦,在历史上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人物,他做过些什么呢?司马懿有九个儿子

  • 如果项羽过了乌江,翻盘的几率有多大?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华夏历史

    很多人一直都有些遗憾,认为当年项羽因为没有过乌江,白白丧失了东山再起的机会,觉得似乎只要项羽过了乌江,回到江东,就一定可以重新夺回自己的一切,但是他却选择了自刎乌江,实在是很可惜,否则历史就可能要改写了。不过,就算是项羽真的过了乌江,他就真的能够翻盘吗?那个时候的项羽,恐怕就不是我们想象中的霸王项羽

  • 朱元璋有没有想过远征日本?最后为什么没有行动?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华夏历史

    实际上朱元璋在登基初期有派使者到日本,当时还没有征伐之意,只是要求日本向明朝进贡,而且让他们解决倭寇问题。不过日本非但没有朝贡,还把明朝派来的使者给杀了,朱元璋得知后大怒准备起兵征伐日本。不过在刘伯温的劝说下最后并没有出兵,朱元璋在《皇明祖训》中把日本定位“不征之国”。当时一

  • 刘备死后,孙夫人真的投江了吗?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华夏历史

    说到刘备和孙夫人,很多人可能受《三国演义》的影响,认为他们之间的确是有真感情的,而刘备死后孙夫人投江,自然就是殉情之举。不过,这毕竟是小说的情节,真实历史是这样吗?孙夫人毕竟比刘备小了几十岁,而且孙夫人未出阁的时候,自然也是见识过很多优秀的男儿,父亲和两个哥哥也是当时有名的人物,她的眼界又怎么会狭隘

  • 姜维后期对蜀汉有多大贡献?姜维北伐不仅是为达成诸葛亮遗愿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华夏历史

    诸葛亮病逝以后,姜维负责扛起了北伐大旗,虽然姜维北伐兵力不如诸葛亮时期,但还是起到了一定的效果。很多人不理解姜维为什么会如此坚持北伐战争,其实姜维这样做不仅是为了诸葛亮,也是为自己寻求一个出路。姜维是诸葛亮找来的,诸葛亮不在以后他从此便少了一个靠山,而蜀国也被分割成了几个阵营。姜维已经预料会发展成这

  • 如果袁崇焕没有杀毛文龙,明朝会灭亡吗?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华夏历史

    虽然说历史就是已经发生的事情,去设想另一种情况,对于现实来说并没有任何实际意义,但是对于关注这一段历史的人来说,顶多也就是大家一起讨论一下而已。明朝的灭亡很多人都感到遗憾,而造成这件事情的原因有很多,其中袁崇焕杀了毛文龙,致使崇祯杀了袁崇焕,最终影响到了明朝的延续,那么,如果袁崇焕没有杀毛文龙,明朝

  • 宁武关之战周遇吉大败李自成,差点改写明朝末年历史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华夏历史

    周遇吉是明末将领,他一生最大的成就便是在宁武关之战击败李自成大军。周遇吉是锦州人,入伍后在与后金的作战中十分勇猛,后来得到提拔。不过明末的将领多为官宦子弟,都是早期靠各种背景才换取的职位,所以根本不具备基本的战斗力。周遇吉对这样的情况也十分苦恼,但他也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守护住了宁武关这道防线。下面就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