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真实的吕布不是三姓家奴,也不是第一猛将?

真实的吕布不是三姓家奴,也不是第一猛将?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红楼梦魇 访问量:559 更新时间:2024/2/5 5:37:55

长久以来,受到《三国演义》的影响,很多人就会给吕布打上两个标签,一个是三姓家奴,另一个是三国第一猛将。这两个标签虽然让吕布的形象变得明显,但是却是完全不一样的,三姓家奴说明他不忠诚,第一猛将说明他武艺超强。但其实在历史上,真实的吕布和这两个词都是完全没有关系的。

喜欢看三国演义的朋友们一定都知道在三国时期出现了非常多的英雄人物,比如我们大家所非常熟悉的关羽赵云等人,这些人因为武力十分高强和傲人的战绩,获得了十分高的威望。在民间也流传着一句关于三国时期将领的武力值排名的俗语,这句俗语就是“一吕二赵三典韦、四关五马六张飞”。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看出来,在人们心目中吕布是三国时期武力值最高的将领。

虽然吕布在三国演义中被描绘成是一个勇猛无敌武力高强的将领,而且还被冠以了人中吕布的称号,但是,吕布还被张飞称作是三姓家奴。三姓家奴是张飞讽刺吕布,反复无常,不忠不义,以身侍贼,贬损吕布的话。所以我们大家通常认为吕布是一个武力高强,但是是一个不忠不义的人。但这毕竟只是三国演义中所描绘的吕布形象,我们大家都知道,三国演义只是罗贯中根据三国志而写成的一本小说,并不能真实的反映在历史上真正的人物形象。

而根据后汉书和三国志的记载,吕布并不是我们大家通常所认为的那个形象,那么,吕布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接下来,就让我来为你解答。在正史的记载中,吕布因为擅长骑射,而且力气非常的大,所以被称为飞将。他刚开始是在董卓手底下办事的,所以听从董卓的命令去挖了很多汉朝大臣的坟墓,把里面的金银财宝进献给了董卓。后来因为董卓的凶狠残暴引起了公愤。

所以各方势力联合起来讨伐董卓,而吕布因为对董卓的矛盾越来越深,所以杀了董卓。后来走投无路的吕布却投靠袁绍,袁绍也接纳了吕布。在攻打张燕的时候,因为吕布非常勇猛,而且立下了非常大的功劳,所以他跟袁绍请求增加军队,但是袁绍并没有同意他的请求。这也激化了吕布跟袁绍之间的矛盾,导致了吕布对袁绍非常不满,最终离开了袁绍。

接着吕布又投靠了曹操,再后来吕布又背叛了曹操和袁术结盟。由此可见,吕布的确是一个摇摆不定的人,但是却还没有到三姓家奴那样严重。而他的作战能力也并非是十分的高强,乃至达到无敌的水平,也有过败仗的记录。

在三国演义中,有第一猛将之称的吕布虽然有一身好本事,但是名声却不十分好,只因污点太多,因此张飞骂其是个“三姓家奴”。

何谓“三姓家奴”,这与吕布的身世有关。要说吕布也是个可怜人,生父早亡,为了生计便认了荆州刺史丁原为义父,做了人家的螟蛉义子。丁原对吕布十分不错,将其视为己出。但吕布这人心术不正,贪恋权贵,见利忘义。在董卓赠与的赤兔马和千两黄金之下,竟手刃义父丁原,取其首级,献给董卓,而后又认董卓为义父。

后来司徒王允使美人计,用个美艳无双的小貂蝉使得董卓与吕布这对父子有了隔阂,最终吕布未得美女娇娃而怒杀董卓。吕布本身姓吕,又因为后来认了两个干爹,而后就被张飞骂为“三姓家奴”,可吕布一直只姓吕,因此这骂法有点牵强,显然很不合理。要知道张飞那位心中最为尊敬的带头大哥刘玄德可比吕布投靠的主人要多得多,比如公孙瓒陶谦、吕布、曹操、袁绍、刘表等等,刘备好在没认干爹,要不然这些爹有他受的。

或许是因为认过干爹的缘故,吕布就成了张飞眼中的三姓家奴,如果刘备也认过干爹的话,兴许张飞也就不会这么骂吕布了。

不过三国之中,还真有个三姓家奴,只不过这人不姓吕,而是姓关。有人一定惊讶,啊,你莫非指的是关羽关二爷。当然不是,关羽没这造化,这位姓关的叫做关索

为何说关索是三姓家奴呢?你且看他的一生,最初关妻胡氏生下关索后,在其七岁之时于中元节灯会上走失,被索姓员外捡获收养,而后改官姓为索。

九岁之时又交给花岳带往深山修道学武。九年之后回到索家,索父告知已找到亲生母亲胡氏,他离开索家后便对外自称花关索,用三家姓当姓名,成为货真价实的三姓家奴。

标签: 华夏历史

更多文章

  • 曹昂的死对曹操有多大影响?曹昂不死能成为嗣子吗?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华夏历史

    曹昂是曹操长子,曹昂从小由丁夫人养大,不过他的生母并不是丁夫人而是刘夫人。曹昂20岁是被举孝廉,此后跟随曹操南征北战,曹操也十分器重曹昂。不过此后张绣复叛,差点要了曹操的命,最后曹昂还有典韦为救曹操而死。如果曹昂没死他的确有机会成为曹操的嗣子,因为丁夫人就是因为丧子才会和曹操决裂,不然皇后之位应该是

  • 南北朝时期为什么是北方统一南方?南北方政权有何区别?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华夏历史

    西晋中期爆发了八王之乱,从而逐渐跨入十六国,全国也就此陷入到了一段长时间的分裂期。420年至589年,进入到南北朝时期,虽然分裂的态势并没有结束,但这段时间也是少有的民族大融合时期。最后由隋文帝杨坚重新完成统一,建立了隋朝。不过为什么最后是由北方统一南方,而不是南方统一北方呢?当时南方政权和北方政权

  • 萧何极力追求韩信,为何最后却联合吕后将韩信诱杀?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华夏历史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韩信能为刘邦效力,成为初汉三杰是拜萧何所赐。但韩信最后被杀,也是萧何出谋划策,才得以诱杀成功。感觉韩信的一生都是被萧何所掌控,为什么萧何早年力荐韩信,最后又要亲手将他除掉呢?实际上,这和萧何当时的处境变化有很大的关系,韩信的死只是时间问题,刘邦眼里一容

  • 唐朝时期人与人之间是如何互相称呼的?可千万不要被古装剧所误导了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华夏历史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我经常对不熟的人或是陌生人难以界定该如何去称呼,若是使用“先生”或是“小姐”的话,有时候会非常的过分,但是直呼名字的话又会很不礼貌。我国的唐朝时我国封建社会文学史上的巅峰,那个时候的人们互相称呼是非常严谨的,与现代的称呼相差的非常远

  • 诸葛亮的军事能力如何?为什么能入选武庙十哲?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华夏历史

    很多人可能会觉得,诸葛亮在历史上,与其他人相比,他的军事能力其实并不怎么样,他的长处并不是带兵打仗,而是处理政务,所以他带领的战役其实没有什么参考性。至少诸葛亮的军事才能根本比不过曹操。但是为什么,在后世人进行评选武庙十哲的时候,却把诸葛亮选在了里面?诸葛亮如果军事能力不好的话,为什么能进武庙十哲?

  • 赵匡义取代了赵匡胤成为了皇帝之后,是如何对待24岁的皇嫂的?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华夏历史

    宋朝的开国皇帝赵匡胤的死是我国历史上的一宗悬案,到底是被自己的弟弟赵匡义所杀,还是因病去世的呢?这个问题至今都是疑点重重。不过可以确定的是,这对曾经亲密无间,并肩作战的兄弟确实是因为权力而产生了矛盾,赵匡义完全是有杀害赵匡胤的动机的。赵匡胤原本是周世宗柴荣的部下,柴荣在临死前,为了制衡侍卫亲军马步都

  • 被称为民国时期“命最硬”的高官宋子文最后是怎么死的?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华夏历史

    民国时期,军阀混战,城头变换大王旗,你方唱罢我登场,甚至掌权者为了排除异己,树立自己的权威,大量收受黑金、雇佣黑道、暗杀行刺。特别是蒋介石,凡是有他动不了的人,那么就干脆想办法让他从世界上消失,会采取各种下三滥的手段。为了这一目的甚至还培植了令后人闻之变色的军统、中统之类的组织。而且还与青帮、斧头帮

  • 为何清朝宫女们最怕看护主子睡觉?因为实在是太折磨人了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华夏历史

    我国拥有着上下5000年的历史,尤其是在各个王朝更替的时候,换了一个又一个。说到历朝历代的皇帝,我们都知道他们是那个时代身份最高贵最尊贵的,所以说在这种情况之下就需要有许多的宫女或是下人来伺候。事实上最早期的宫女只是一些战争俘虏或者说奴隶,只是后来随着时代的发展皇宫里对宫女的要求也是更高了。尤其是在

  • 为何清朝人一定要将头发剃掉只留个辫子呢?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华夏历史

    清朝是由女真族在中华大地上所建立起来的一个王朝,同时也是我国历史上左后的封建王朝。与现在一样,那个时候中华大地也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但是最多的还是汉族。不过民族之间都有着不同的民族文化以及民族传统,所以说满汉之间肯定也是有差异的。于是这就导致了清朝成立之后,很多汉族人就被迫改变了发型以及服饰,这种改

  • 赵匡胤为什么定都开封,而不是长安或者洛阳?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华夏历史

    长安和洛阳同为十三朝古都,但在唐朝以后长安和洛阳都遭到了弃用。宋朝开国皇帝赵匡胤选择在开封定都,并没有选在长安或者洛阳,这究竟是为什么呢?实际上,当时的长安和洛阳都已经丧失了成为都城的条件,而开封则得到了比较好的发展,无论是军事还是经济方面都有优势。下面就为大家分析下宋太祖赵匡胤为什么要选择开封为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