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赵士桢发明了哪些火器?为明朝贡献一生晚年却抑郁而终

赵士桢发明了哪些火器?为明朝贡献一生晚年却抑郁而终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黑姑娘 访问量:1716 更新时间:2024/1/15 18:08:44

赵士桢是明朝中期著名军事家、火器发明家,他曾研制出迅雷铳、掣电铳还有火箭溜等火器。迅雷铳经过他的改良,从原来的五连发,一下子升级为十八连发,在当时已经算十分先进的火器了。赵士桢的发明在抗倭战争中发挥了巨大作用,就连西方学者都给赵士桢的贡献给予了高度评价。不过赵士桢虽然贡献颇大,但一路上也得罪了不少人,导致一生未能得知,最后抑郁而终。

明朝的火器,出镜率最高的就是三眼火铳。它在关宁铁骑手中,屡挫后金,表现不俗。早期的三眼火铳的铳管只有32厘米,万历年间,有位大神改良了三眼火铳,铳管加长到41.6厘米,这意味着三眼火铳拥有更高的初速和射程,不仅如此,当时出现的火绳枪也与这位大神有密切的关系。

这位火器大神,他是谁?此人就是--赵士桢。

他到底有多厉害?他对明朝火器的改良又起到了什么作用呢?

一、赵士桢对哪些武器进行了改进?

万历二十五年(公元1597年),明神宗收到一封名为《用兵八害》的奏书,建议制造鲁密国进贡的番鸟铳。奏书是由从七品中书舍人赵士桢提出的。他是浙江乐清人,明朝火器专家,在火器研发方面成绩显著。英国学者约瑟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中,对其给予高度评价。

次年,赵士桢鲁密国使者朵思麻请教番鸟铳的构造和制作方法,经改进后,制成了“鲁密铳”。此枪长1.44米,重约7斤。火药用量14.88克,弹重11.16克,射程150米,设有照门、准星等瞄准装置,更重要的是鲁密铳是火绳枪,相比三眼火铳之类的火门枪,射速快,精度高。

鲁密铳的铳管外有个活动的机械臂,一头固定在铳身,一头牵引火绳。铳匣内有个1寸有的弹性钢片,增加弹性。扣动扳机,机械臂转动,火绳落入药室。射击完毕,机械臂自动复位。鲁密铳还配有钢刀,能与敌人展开近距离肉搏,这与现代步枪的结构大致类似了。

同时期的日本,也有名为“铁炮”的火绳枪。制枪技术源自葡萄牙,枪长1.85米,重约10斤,发射7.44克重的铅弹,射程100米。从数据上看,赵士桢研发的鲁密铳除了枪长不足,其他性能全面压制日本铁炮,因此,《武备志》评价:“鸟铣,唯鲁密铳最远最毒”。

在推进鲁密铳的当年,赵士桢又研发了迅雷铳。这是一种多管火绳枪,由五根铳管均匀分布成圆形,铳管装有直径51.2厘米的护盾,銎部前配发火装备,后装木柄,木柄尾部装有金属枪头。每根铳管长64厘米,总重十余斤,准星照门俱全,依靠火绳或燧石发火。

发射时,配属的小斧倒插地上,用来架枪。铳管和机匣对齐,按动扳机,依次发射。发射结束,若敌人迫近,可以去掉护盾,倒提铳身,用枪头刺杀对方。由于射程远、精度高,是压制骑兵突击的神兵利器。赵士桢随后改进了迅雷铳,能够连续发射18弹。著名的捷克造轻机枪,弹匣容量也不过20发。

迅雷铳尽管设计超前,不过实用性不高。迅雷铳操作复杂,无法在短时间内投入战斗,铳管装填时间长,无法形成有效的战斗力,迅雷铳本身的配件过多,在实际作战中,士兵往往遭遇选择困难症,正因如此,献资料中未见迅雷铳投入实战的记载。

二、燧发枪在性能上为什么优于火绳枪和火门枪?

有了一定的成就,赵士桢并未停止研发的脚步。他吸收了鲁密铳和佛郎机的优点,改进发射机匣,推出了掣电铳。与鲁密铳相比,掣电铳枪长1.92米,重5斤,枪身结构与鲁密铳类似。不同的是,掣电铳吸收了佛郎机子铳装填弹药的优点,采用了后装弹药的方式。每把掣电铳配备子铳六个,以火绳作为发火装置,通过快速更换子铳,达到快速射击的目的。

火门枪发射时,枪手需要一手持枪,另一手持烧红的铁条,受到天气因素影响大,制约了火门枪的使用。火绳枪的火绳浸透了硝酸钾或其他盐类溶液,晾干后能缓慢燃烧,燃速大约每小时80毫米-120毫米,熟练的射手每分钟能射击2至3枪,不过火绳枪射击前要事先准备火绳,无法迅速投入战斗,黑夜中引燃的火绳暴露了射手的位置,在雨天同样无法使用火绳枪。燧发枪避免了上述问题,具有射速更快、使用方便的特点。赵士桢研发的火器,符合火枪发展的规律。

三、明朝的火器普遍存在的软肋是什么?

赵士桢编制的《神器谱》记载:“鲁密为最大,西洋次之,小西洋又次之,倭铳实属下品。”“又有谓先年南方鸟铳,其机与倭铳一般,毕竟不如倭铳之火易发。”他将鲁密铳、鸟铳、西洋铳、日本铁炮进行了比较,结果发现鲁密性能最优,西洋铳排第二,日本铁炮排三,鸟铳垫底。

然而,明军中大量装备的恰恰是鸟铳。在万历四十六年(1618)起至天元年(1621年)三年发往辽东的军械清单中,鸟铳占总数的五分之一,其他均为性能更差的火门枪。赵士桢在《神器谱》中,吐槽鸟铳:“发时机头磕在池中,火绳将门堵住,药又不精,士卒未经服习,忙迫之顷,所以不发。”制作工艺差、火药性能不佳、士兵缺乏训练是鸟铳差评的主要原因。

赵士桢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军用正版鸟铳性能不如民间盗版鸟铳,后者出口到东南亚,受到当地人的欢迎。赵士桢感叹:“我中国不肯精工耳,非不能精工也。”这番话道出了明朝军械厂缺乏监管,粗制滥做的事实,也是官僚制度腐败坠落的证明。

不仅是工艺上的短板,明军的火药也存在着先天不足。火药性能与配方和加工有关。嘉靖二十七年(公元1548年),明朝与葡萄牙在双屿海战中获胜,李槐从战俘口中获得了火药的最佳配方。按配方制成的火药,“因得其传而造作比西番尤精绝云”。

同时期的西方国家,采用机械加工火药,研末的粉末更细腻,纯度更高,随后,将粉状火药通过压制、烘干、抛光等流程,得到颗粒状火药。实验表明,后者比前者性能提升三倍。这是明朝手工制作火药远不能及的。

四、赵士桢的研发成果却得不到重视

明军士兵射术不佳,可以通过加强训练的方式补救。明朝对士兵训练分为团队协作和个人射术两种。“临阵点放得齐,后边装替得快,装不误打,打不误装,更番熟习,如雨不绝,斯为得法。”通过装填、射击训练,提高明军整体的射击水平,同时,“三眼等铳练习之法,切不可朝天上放打,须要横打笆子,使手脚惯熟其法,用一木板浮在河里,上插长窄一笆,弹子中着则笆动,此一法也。”增加士兵个人日打靶训练,提升自身的射击技术。

赵士桢发现明朝的软肋,在清朝依旧没有得到补救。满清入关后,对于火器保持着矛盾的心理,一方面意识到火器威力强大,改良了红衣大炮,射程和破坏力均有很大提升,另一方面慑于汉族人口众多,加强火器管制,稳定满清统治,与此同时,实行闭关锁国,失去了东西方交流的机会,导致火器性能落后于西方国家,赵士桢的研发成果因此没能开花结果,大展身手。

文:计白当黑

标签: 华夏历史

更多文章

  • 军机大臣是多大的官?曾国藩劳苦功高为何没能担任呢?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华夏历史

    清军入关之后,延续了明朝的政治构架,没有设置“宰相”的职务,将原本宰相的职务改成了由军机大臣以及殿阁大学士来承担了宰相的部分职能。所以也说军机大臣与殿阁大学士是“宰辅之臣”。其中,殿阁大学士有“宰相”之名,军机大臣有&ldquo

  • 杨玉环本是李瑁王妃,李隆基是怎样抢占儿媳的?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华夏历史

    大家都知道杨玉环是李隆基的贵妃,不过杨玉环的第一任丈夫并不是李隆基,而是李隆基的儿子李瑁。杨玉环作为古代四大美女之一,自然也得到了李隆基的青睐,不过和自己的儿子抢老婆,这也有点太说不过去了,毕竟李隆基顶着一个皇帝的身份。那李隆基究竟是用什么办法,把儿媳变成自己老婆的呢?实际上,这里面李隆基可是下了一

  • 汉武帝在位54年打仗44年,他的经费从何而来?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华夏历史

    汉武帝之所以被后人成为“汉武帝”,其中的这个“武”字就代表了他一生当中做的最多的一件事情,而且也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可以说,汉武帝的一生都在打仗,当然并不是他亲自上战场,而是组织、计划各种战争,尤其是对匈奴的打击,他在位54年,竟然有44年的时间都在打仗

  • 秦国的外交手段是怎样的?非常成熟的联姻政治战略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华夏历史

    整个春秋战国时期,战乱纷争,背后往往有着多重原因。为了能够取得胜利,各地的诸侯君主都是不择手段,即便是自己的女儿或是父母也会被当成政治交易的筹码。就比如说政治联姻,这种方式在诸多诸侯国之间所采用,尤其是秦国,用的的是格外的炉火纯青。关于这些联姻过程中的细节,也可发现历史中的蛛丝马迹,可看出当时之秦国

  • 同样都是汉臣,张廷玉配享太庙,曾国藩功劳更大为什么没有?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华夏历史

    古代臣子如果能够到配享太庙的地步,可以说是非常厉害了,而清朝时期,大部分大臣都是满清人,原本汉人臣子就不多,然而在这些汉人臣子当中,还是有唯一一位汉臣张廷玉,能够做到配享太庙。不过在后人看来,曾国藩的功劳其实比张廷玉更大,为什么曾国藩就不能配享太庙,而只有张廷玉可以呢?中国古代的太庙,是皇家的专门祭

  • 朱棣打进南京就当皇帝,那么剩下的几十个藩王都在做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华夏历史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一共拥有着26个儿子,在朱元璋逝世以后,朱棣不满自己侄儿子建文帝朱允炆削藩,于是就高举“靖难”大旗,将朱允炆打败,自己当了皇帝。说到这里不仅有很多人就有疑问了,朱元璋总共26个儿子,朱棣不过就只是其中一个藩王,为何朱棣打败朱允炆攻占南京之后就登机当皇帝了,难

  • 明朝时期的锦衣卫到底有多恐怖?简直就像开挂似的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华夏历史

    说起锦衣卫,相信大家对这个词语非常的熟悉了,我们经常会在一些古装影视作品中听到这个词。锦衣卫是明朝时期一个非常神秘的部门,在电影中,比如说《龙门飞甲》、《绣春刀》等等都有提到过锦衣卫的故事。在剧中我们看到锦衣卫的武功非常高强,让人生畏,让人谈之色变。那么在我国明朝历史上,锦衣卫这个神秘部门到底有多厉

  • 清朝时期皇帝为何会出现25颗玉玺呢?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华夏历史

    说起玉玺,相信大家都很熟悉了,那是古代皇帝的专属用品。其实说白了,玉玺其实就是皇帝的专属印章,只不过将皇帝使用的印章称之为玉玺。而当时老百姓所使用的印章被称之为作印。玉玺既然是皇帝的专属用品,国家也就一个皇帝,也就说皇帝的玉玺通常情况下就只有一个,但是带了清朝的时候却出现了25个玉玺,那么这是为何呢

  • 宋朝士兵为何宁愿饿死都不吃小米?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华夏历史

    关于这个问题的记载很显然是比较极端的,但是也不是没有根据的。先来说说两个疑问吧,第一个就是在绍兴末年期间,为何宋军就只剩下了南方人?北方南迁的人都去了哪里?第二就是,明明有小米可以吃,为何南方士兵宁愿把自己饿死了也不愿去吃小米呢?那么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吧。我们知道,南宋刚开始时的主要将领,如岳飞

  • 蒙恬自杀之前说了什么,为什么曹操读一次哭一次?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华夏历史

    蒙恬是秦国的一员大将,从战国末期一直到秦国建立之后,蒙恬为秦国可以说是出生入死,对秦国也是绝对的忠诚,正因如此秦始皇才会放心的把边疆交给蒙恬,他也的确没有辜负秦始皇的希望。不过蒙恬最终却死在了小人赵高的手上,一代英雄就此落幕,实在是可惜,不过蒙恬在临死之前说了什么话,为什么会让曹操每读一次都会哭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