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唐朝诗人为什么都爱边塞诗?边塞诗表达了哪些情感?

唐朝诗人为什么都爱边塞诗?边塞诗表达了哪些情感?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异世邪君 访问量:2134 更新时间:2024/1/25 1:05:53

边塞诗在唐朝发展到了顶峰,整个唐朝时期边塞诗的数量就有将近2000首,其中大家比较熟悉的有《从军行》、《关山月》、《燕歌行》等。为什么唐朝诗人都这么爱边塞诗呢?实际上边塞诗是唐诗中思想性最深刻,艺术性最强的一部分题材,并不是所有诗人都到边塞生活过,但他们可以通过自己的想象力还有对塞外美好风光的向往写进诗中,突出想要报效国家,以及建功立业的情感。下面就为大家讲讲唐朝的边塞诗,一起来看看吧。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大唐天宝十三年,岑参随军出塞,进入安西庭节度使封常清的幕府。武判官离开边塞回京,岑参写诗相赠,留下这首脍炙人口的千古名作。

唐诗是唐朝繁荣文化的象征,我们从小分析唐诗的类型时,往往会有一种叫做边塞诗的题材被提及。然而这些边塞诗的作者并不是带兵打仗的武将,而是只能舞文弄墨的文人游客。那唐朝时手无缚鸡之力的文人为何前赴后继的跑到危险而又荒凉的边塞受苦呢?这就要从盛唐流行的尚武文化讲起。

我们经常讲唐朝开放的风气与其血统中少数民族的因子是分不开的,北方游牧民族向来好武,唐朝自然也继承了这一传统,而唐朝在武功方面也有着赫赫功绩。习武从军是整个社会的风尚,因此这些文人墨客自然也受到影响,前赴后继来到前线边疆,在将军或者元帅的幕府中用自己的方式来杀敌报国。正因为如此,唐朝才涌现出了那么多气势豪迈的边塞史诗。

再以岑参为例,他在许多诗句当中表白自己从军塞外的意图和决心。“功名需及早,岁月莫虚掷”,“功名只向马上取,真实英雄一丈夫”,“万里奉王事,一身无所求。也知塞垣苦,岂为妻子谋。”类似的诗句枚不胜举,岑参有着非常浓厚的功名心,而建功立业不是纸上谈兵,舞文弄墨。而是直接投身疆场,挥斥方遒。从而建功立业,扬名西北。

与岑参一样,唐朝诗人高适也是有名的边塞诗人。他热衷于功名进取,时时渴望上阵杀敌。他的《塞下曲》中:万里不惜死,一朝得成功。画图麒麟阁,入朝明光宫。大笑向文士,一经何足穷。古人昧此道,往往成老翁。

高适这里似乎是一种赌徒的心态,以死来博得功名,从而扬名立万,画图麒麟阁。如若蹉跎岁月,当一个穷酸文人,只能是虚度岁月,成一老翁。或许我们觉得高适这里的思想有些极端,功名心太盛。其实如果观察高适生活的时代,就不会这么想了。高适主要生活在唐玄宗后期,那时李林甫、杨国忠相继弄权,把持朝政,政局腐败。使得许多有才之人入仕无门,或者得不到施展的舞台。如果苦苦守在朝歌之中,听着靡靡之音,那么只能消磨志气,如同行尸走肉。因此他试图脱离这样的生活,在荒野的战场上,大刀阔马,杀敌报国。

唐朝重军工,完全可以通过边疆立功来取得仕途上的进取,所以高适对于边塞的憧憬也是有着很合理的原因的。唐朝开国以来,边帅皆有名厚忠臣,往往出入将相。开元年间的宰相姚崇、宋璟、裴耀卿等人都有过边帅的经历。姚崇曾经是灵武道大总管,宋璟出任过幽州都督、岭南五府经略使等等。文臣以武功为自己的试图曾光添彩,武将当然博得王侯的功名更是不在少数。高仙芝、哥舒翰、封常清等等,解释边关大奖,封王进爵名震朝野,这些人的经历为当时士人出塞树立了榜样。

高适后来走的就是这条路子。这一转型非常成功。天宝八年中举之后,成为一个小小的丘尉,高适心高气傲,不甘为人下。三年后毅然辞官,入河西节度使哥舒翰的幕府,成为其掌书记。自此之后官运亨通,做到淮南节度使、蜀州、彭州的刺史,最后被封为渤海县侯。

还有那位写下《登幽州台歌》的陈子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陈子昂以“诗骨”闻名,他的性格激励坚昂,十分反对南朝的靡靡学风。他同样也有着强烈的立功边塞的志向。在《送魏大从军》中满怀豪情:

匈奴犹未灭,魏绛复从戎。怅别三河道,言追六郡雄。

雁山横代北,狐塞接云中。勿使燕然上,惟留汉将功。

他激励出征者不畏强敌,立功沙场,从而扬名塞外。使得燕然山上不仅仅只有汉朝大将的功绩,大唐将士同样也要立下赫赫功名,放马阴山。他在送别友人时,也在抒发自己向往边关,一展身手,从而博得功名,光耀门楣。

除了这些我们称为边塞诗人的文人之外。一些不在此类的其他盛唐诗人,同样投身到武将幕府之中,建言献策,为国家做出贡献。比如青莲居士李白入过永王李璘的幕府,“诗圣”杜甫也曾从军剑南节度使严武的幕府。甚至连一心向佛的“诗佛”王维王摩诘也有过边塞生活的体验。“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描写西北边疆壮丽的千古名句就是他曾经以监察御史的身份在凉州劳军,经过阳关之时有感而发。

在唐朝,文人从军风气总体来说有两个层面的原因。一是唐朝尚武的社会风气。而是与在朝廷或者内地任职相比,有武将幕府的经历更容易得到提拔和升迁,尤其是获得战功的人。唐朝时科举诞生不久,每年录取的名额只有一二百人,更高级的进士更少。在加上门荫入仕,流外人员等等,仕途竞争的对手太多了。

事实上,即使通过了科举制的的考核,想要在官宦路途上发达且风顺,入幕从军的路也是非常有含金量的资本。一般中举之后,从九品的小官一步步做起,更何况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考上进士本来已经年龄偏大,要是这样按部就班熬资历,估计七八十也不过能当个四五品(这还是顺利的情况下)但是如果任职于幕府,就会获得许多以军功叙用的机会。比如初唐时期有“文章四友”之一的苏味道,弱冠之年就进士及第,但是迁到咸阳尉的职务上时,仕途似乎就像是停滞了一般,得不到升迁。后来他跟随大将裴行俭西征突厥,任裴行俭的行军管记。裴行俭大胜回朝,唐高宗亲自接见他,苏味道也因军功得到赏赐,从此之后一路高歌猛进,并在丞相的位置上数年。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

书生不想再当书生,而是投笔从戎,谋求军工,博得一个万户侯。这是多么豪迈的气魄和理想。只有在唐朝这样开放的风气之下,才孕育出这样独特的文化。

标签: 华夏历史

更多文章

  • 如果李渊执意不禅位,李世民会不会弑父?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华夏历史

    李世民为了太子之位不惜大义灭亲,发动了宣武门之变,除掉了自己的大哥李建成。此后李渊立即选择禅位给李世民,很多人会觉得李渊这样做是担心自己的安全。不过假如李渊执意不让位的话,李世民真的会弑父吗?应该是不会的。因为李世民的目的只是为了成为太子,他要是敢逼迫皇帝那就是和整个国家为敌了,虽然李世民手上将领居

  • 雍正皇帝有多勤政?在位13年功劳不输康乾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华夏历史

    康乾盛世中,往往雍正皇帝被提及的最少,恐怕这也和康熙、雍正、乾隆三位皇帝在位时间有关。康熙皇帝和雍正皇帝在位时间都超过了60年,是清朝掌权时间最长的两位皇帝,而雍正在位仅有13年,相比之下自然会被忽视一些。不过雍正皇帝虽然掌权时间短,但在各方面的功劳一点都不小,甚至完全不输康乾。雍正皇帝不只是勤政,

  • 清朝赔了多少白银?历史上清政府究竟赔给列强多少钱?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华夏历史

    读到清朝的历史,尤其是清朝末期,简直就是一部血泪的“赔钱”史,清政府因为战斗力的原因,一直被列强欺压,而打败了之后,列强又要求签订不平等条约,这一签就签了很多的条约,而基本上每一个条约都要清政府赔偿列强很多的白银,一次给不完还要连本带息偿还。那么,清政府签订了这些条约,究竟赔

  • 为什么说曹魏爱人妻,东吴控萝莉,蜀汉全是基?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华夏历史

    经常会有人用一些很有特点的词语或者句子来概括历史上的某一段时期,而三国时期,是公认的,改编题材最多的一个时期,各种小说、游戏、影视层出不穷。而通过这些作品,有人总结出了一些结论,有一条就是叫做“曹魏爱人妻,东吴控萝莉,蜀汉全是基”。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1.曹魏爱人妻首先来说说

  • 慈禧喜欢扮演观音?慈禧为什么有这种爱好?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华夏历史

    其实要说慈禧喜欢扮演观音,乍一听的确是一个难以理解的爱好,但是就和雍正皇帝特别喜欢让宫廷画师给自己画像一样,还不仅仅是那种端庄的帝王画像,他非常喜欢在画里扮演各种不同的人物,还身处不同的朝代,而慈禧扮演观音,其实就和今天的“cosplay”很相似,这样说,就更加容易理解了。那

  • 关羽致命弱点导致荆州失守,刘备同样难辞其咎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华夏历史

    关羽大意失荆州,被当做是蜀汉由盛转衰的重要转折点。赤壁之战吴蜀联盟击败曹操大军,此后刘备率先占领荆州五郡,成为最大赢家。不过南郡是刘备此前向孙权借来的,等到归还之时刘备却把长沙和桂阳两郡还给了孙权。虽然看似刘备还多还了一个郡,但在当时,长沙和桂阳加起来也没有一个南郡重要,所以此后孙权也是记恨于心。2

  • 蔡京是怎么死的?蔡京为什么会被饿死?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华夏历史

    读过《水浒传》的话,那么一定对蔡京这个名字不感到陌生,他在书中是一个奸相的形象,任何与他沾边的事情,没有一件是好的。而民间又有俗语,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像蔡京这样作恶多端的人,最终会不会遭到报应呢?事实上,蔡京还真的没有得到善终,他最后竟然是被饿死的。蔡京究竟为何会饿死呢?北宋末期奸臣蔡京,曾经拥有天

  • 弘时怎么死的?弘时被削宗籍是怎么回事?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华夏历史

    弘时是雍正皇帝的第三个儿子,乾隆帝的哥哥。不过弘时最后的下场却是被削除宗籍,导致犹豫而死,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弘时的两个哥哥全部早夭,按理来说太子之位应该就会落在弘时身上,但雍正皇帝把弘时过继给了雍正的弟弟允禩,弘时竟然如此不得宠。实际上弘时年少十分调皮,但能让皇帝做到废长立幼这个地步肯定也还有其他

  • 刘禅是真的傻吗?为什么能统治蜀汉几十年?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华夏历史

    刘禅,一直被看做是历史上最出名的“傻子”,还有人猜测会不会是因为刘备以前把他摔过一次摔傻了。最能说明刘禅傻的一件事,莫过于“乐不思蜀”了,但是却也有人认为,刘禅所有的傻,其实都是装出来的,毕竟在司马昭手底下,如果不傻一点的话,怎么可能能活命?刘禅其实都

  • 如果没有李治,武则天能成为皇帝吗?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华夏历史

    武则天之所以能够成为皇帝,成为历史上唯一一个女帝,靠的不可能只是她自己一个人的能力,还有其他的助力,比如李治。如果不是李治对武则天的爱慕,武则天进入感业寺之后还能把她接回宫里,对她宠爱,封为皇后,给她大权,那武则天可能也不会走到最后一步。那么,如果武则天的人生当中没有了李治,那她还能不能成为皇帝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