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康熙为什么讨厌当朝重臣姚启圣?

康熙为什么讨厌当朝重臣姚启圣?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莫笑少年梦 访问量:180 更新时间:2023/12/12 17:53:19

圣是康熙一朝重臣,康熙帝对其颇为倚重。而姚启圣在对于平定三藩和收复台湾这些事情上,也提供了很多的建议。照这样看来,康熙帝对姚启圣应该是更加看重的,毕竟姚启圣为清朝出力不少。为什么会说康熙帝讨厌姚启圣呢?

说康熙帝不喜欢姚启圣,在于康熙帝与姚启圣之间的那段千古一骂。康熙帝对姚启圣大骂“朕在心里已经杀了你一千次了!”并且还说他知道姚启圣即使跪在康熙帝面前,心里也还是看不起他的。

到底是什么原因使得姚启圣与康熙帝之间的关系出现如此大的裂缝呢?从根本上来说,应该是姚启圣个人活的太过清醒。

姚启圣很早之前就已经投入清军的阵营,但是他的投靠并不是因为名利和权势,而是顺势而为。

从清军入关开始,天下大势就已经站在满清这一边了,姚启圣很清楚的明白时局。但也正是他如此清楚,所以他尽管已经归顺了清朝,但是却没有打心底里臣服。他的归顺朝廷,代表的是一种知识者的清醒。而就他本人而言,实际是是看不起满清存在的一些陋习的,甚至很多时候还有着对满族皇权的轻蔑。

姚启圣这种“从道不从君”的清介之气,很受后世之人的推崇,但是对于当时坐在统治者位置上的康熙来说,却并不是一件很顺心的事情。毕竟麾下的臣子,尽管为他所用,但是内心却并没有真正的臣服,对于封建专权统治者而言,是绝对不能忍受的事情。更何况是康熙帝这样,智慧而有作为的千古一帝了。加之姚启圣常年巧舌如簧,冷嘲热讽,擅议朝政,已经触及到康熙帝的利益。

还有一个原因,是姚启圣老是在康熙帝面前提起满清陋习。姚启圣立足于满汉化,多次上言奏请康熙帝纠正满族存在的一些陋习。康熙帝自己就是满族人,虽然也知道满族文化中的确有许多是汉族人接受不了的。但是一个人一次又一次的在你面前提起,作为那个民族的族民,谁又会高兴呢?

还有人说,康熙之所以不喜欢姚启圣,还在于一个人,那个人就是与姚启圣一道收复台湾的施琅。姚启圣在推荐施琅作为领导军队攻打台湾后,也加入到对台湾的收复工作中。虽然他不像施琅那样全权用兵,但是却也提出了不少对收复台湾非常有用的计策。可惜的是后来收复台湾之后施琅将功劳全占,以致于康熙帝忽略了姚启圣,开始重用施琅。而施琅呢?则在康熙帝面前挑拨离间,最终使得康熙帝对姚启圣厌弃。

不过这种说法,小编不是很认同,需要更为具体的史料加以证明。

陶元藻言:“迨台湾之乱,冲锋陷阵,虽施琅功,然运筹帷幄,决胜千里,应时以输军饷,重犒以收士心,俾琅用兵多寡,出师缓急,靡不如意者,皆少保(即姚启圣)之力也。刘国轩败,澎湖凯旋,琅于海道奏捷,七日而抵京师,少保遣飞骑由内地驰报,迟琅二日,琅已先封靖海侯矣!”

陶元藻的评价与小编个人想法大致相同。在收复台湾这件事情中,施琅虽然出了大力气,统兵攻打,与敌军作战。但是真正的功臣,还在于在背后出谋划策,决胜千里之外的姚启圣。后世之人,在说起康熙一朝收复台湾之时,想起的只有施琅,而忽略了姚启圣,其实是非常不公正的一件事情。

毫不客气的说,如果不是姚启圣上奏建议,一边攻打台湾,一边收复台湾旧部,从而分散他们的力量,那么台湾可能不会那么顺利的就被施琅拿下。所以说,姚启圣是收复台湾中一个决定性的人物,其功劳还在施琅之上。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狄仁杰是如何说动武则天还政李唐的?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解密

    一代女皇武则天以阴谋手段夺得了天下,十多年之后,武则天遇到的棘手问题便是由谁来当继承人。那么狄仁杰是如何说动武则天还政李唐的呢?面对这个棘手的问题,早先,武则天并不想议论这个问题,历史上的教训够多了,弟弟逼兄长让位,儿子杀父皇自立,为了政权、利益,骨肉相残,全无一点人情味可讲,武则天对此心有余悸。可

  • 替罪羊的来源典故,替罪羊比喻什么人?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解密

    替罪羊一词是舶来品,对应英文有scapegoat、whipping boy。世界各地都习惯于用替罪羊一词,比喻代人受过的人。羊是古代祭祀中必不可少的最主要的祭品。羊除了用作献祭上帝的牺牲,还承担了一项任务,就是给人类“替罪”。来源1:用羊替罪来自古犹太教古犹太人把每年的七月十

  • 曹雪芹被抄家的历史真实情况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解密

    众所周知《红楼梦》的作者是曹雪芹,曹家是江宁织造署的管理者,雍正在登基5年后将曹家降旨查办,那么曹雪芹被抄家的历史真实情况是什么?只是因为贪污这个问题而已吗?曹雪芹的祖父曹寅是康熙的伴读,母亲还是康熙的保姆,而曹寅的祖上是有军功的,全家也受到了恩泽,所以才有这个殊荣,康熙和曹寅的关系相当好,甚至可以

  • 乾隆逼死孝贤皇后究竟是不是真的?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解密

    据清东陵墓葬的实际情况统计,乾隆皇帝共有41位妃嫔,仅次于康熙帝。这些后妃中,与乾隆帝感情最深的当属元妃孝贤皇后富察氏。但是在很多野史中,却说孝贤皇后是被乾隆帝给逼死的,这让人着实摸不着头脑。富察氏生于康熙五十一年二月二十二日,雍正五年七月,弘历做皇子时赐为嫡福晋,时年16岁。次年生皇长女,早殇,八

  • 杨玉环死在马嵬坡了吗?真正死因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解密

    杨贵妃,本名杨玉环(719年6月22日-756年7月15日),号太真,唐朝时期后妃、宫廷音乐家、舞蹈家、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追封齐国公杨玄琰之女,宰相杨国忠堂妹。那么杨玉环死在马嵬坡了吗?真正死因是什么?杨贵妃到底死没死在马嵬坡,其实在史学界是有争议的。因为正史上并没有明确说明,而且一些野史则是记

  • 安史之乱爆发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解密

    安史之乱,指的是唐代玄宗末年至代宗初年(755年12月16日至763年2月17日),唐朝将领安禄山与史思明背叛唐朝后发动了一次争夺统治权的内战,是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我国古代的王朝,不管是世兵制还是征兵制,到了中后期的时候,因为经济体制转变以及边防压力的增大,最后都会转变成为募兵制,这是一个很有意

  • 常遇春为什么被处死?常遇春死因真相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解密

    元朝末年,群雄纷起,各路起义军揭竿而起,最终以朱元璋一统江山,建立明朝为诸侯割据画上一个句点。而这其中有一位不得不提的将领那就是常遇春,这位为朱元璋征战沙场,立功无数的急先锋。常遇春出在在贫苦人家,小时候就心怀大志向,不愿一辈子只是农民,又加天生臂力超强,孔武有力,就拿帮人做工的的钱充当学费,交给武

  • 古代银票为什么没人造假?都有哪些原因不怕造假?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解密

    其实在古代,造假铜钱都比造假银票要来得实在。我们只看得到造假铜钱的,几乎见不到造假银票的,古代没有复印机,一张张地画是不现实的,就算只造一张银票,那样背后的成本也是十分高的,所以古人宁愿造假铜钱。奈何假铜钱所需的原材料也是官府垄断的,而且上面的字也需要花费高昂的成本去制版,在冶炼技术不发达的古代,这

  • 古滇国的都城在哪里?为什么突然消失?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解密

    两千多年前,在我国美丽的滇池沿岸曾有过一个古老的王国,这就是有着灿烂文化的古滇国。上个世纪末,考古工作者在江川李家山、晋宁石寨山及昆明羊甫头等地区进行考古发掘,出土数千件精美青铜器和滇王印,让世人更加关注曾经极度辉煌的古滇国。人们不禁要问:古滇国的王城或都城究竟在哪里呢?有着高度灿烂文化的古滇国又为

  • 古代四大美男的死亡真相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解密

    因为每个人心目中的美男标准都是不一样的,所以在古代最为著名的还是那几个吧,他们指的就是潘安、宋玉、兰陵王、卫玠了。那么既然大家都知道他们是美男,那么他们最后又是怎么死的呢?中国历史上有着“沉鱼落雁,闭月羞花”之称的四大美女,她们是西施、王昭君、貂婵、杨玉环,可谓家喻户晓、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