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宋朝皇室血脉如何回到赵匡胤一系的

宋朝皇室血脉如何回到赵匡胤一系的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晴天 访问量:461 更新时间:2023/12/19 1:53:10

赵匡胤死后,他的儿子没能继位,而是由弟弟赵光义继承皇位。历史上,对于赵光义这位继承人的合理性其实存在不少争议,只是我们想获取真相,已经不太可能了。所以宋朝皇室血脉就这样从赵匡胤转移到了赵光义一系。不过历经百年,发生了一件非常神奇的事情,赵匡胤后代有人重新坐上了皇位,这样的转变也是颇具戏剧性,恐怕赵光义本人也没预料到此事。

赵光义继位

赵匡胤一条棍棒打天下,励精图治,总算是结束了唐末以来的藩镇割据和五代十国草头王频出的乱象,结束了相互杀伐无休无止的局面,让黑暗了半个世纪的中国看到了光明和希望。

而著名的金匮之盟说的是,赵匡胤的老娘看到五代十国那种乱象,权臣总是欺负孤儿寡母,包括赵匡胤也是这样得的天下,于是就让赵匡胤死后,把位置传给自己的弟弟赵光义,赵光义死后再传给赵廷美

这个东西因为后来的确是赵光义得了天下,史书上是各种修饰,而且还有著名的斧声烛影事件。

总之不管怎么样吧,赵光义最终当了皇帝,皇帝的继承一开始就分叉了,赵匡胤的孩子并没有继承皇位,但故事从这里才刚刚开始,精彩还在后面。

赵匡胤有两个孩子,赵德昭,赵德芳,记住这两个人,后面还会出现,但是赵光义当权的时候,他们的日子并不好过。

为了稳固自己的地位,赵光义先是弄死了赵廷美,又是经典的谋反,赵德昭能力很出众,但有一次上朝之后回来就自杀了,不管你信不信,书上是这么说的,没几年年纪轻轻的赵德芳也死了,这些肯定都跟赵光义脱不了干系。

北宋皇室血脉

看见弟弟和侄子们都死了,赵光义终于满足了,开始着重培养自己的孩子了,但不巧的是,可能是亏心的事做多了,他这几个孩子接连出事。

最看重的儿子发疯了,接着又看中一个又死了,总是是一团乱麻,最终被后来的宋真宗赵恒捡个漏当了皇帝。

宋真宗到宋仁宗,倒是父死子继,但中间也是曲折很多,因为真宗也就这么一个儿子,你说惨不惨,真宗已经很惨了,没想到宋仁宗更惨,当了几十年皇帝,居然到死也没有儿子,宋朝皇帝这个产出实在令人堪忧。

没孩子那只能过继呀,按理说要挑血缘最近的,但仁宗也没兄弟,最终选的是宋真宗赵恒的一个兄弟,他的孙子继承了皇位,就是后来的宋英宗

从宋英宗到神宗,再到宋哲宗这三代都是父死子继,但还没多久呢,宋哲宗又没儿子了,你说这事真的是曲折。

宋哲宗没儿子,就又选了宋神宗的儿子赵佶当皇帝,这对于赵佶来说是天大的好事,但对于宋朝可是灾难,因为他从来都没准备好当皇帝,也没有被当做皇帝来培养,除了当皇帝什么都会,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宋徽宗。

宋徽宗这个人,如果是个皇子,那绝对是中国历史上最有才华的皇子,但偏偏做了皇帝,文艺青年不懂国事,眼看着国家民不聊生,金兵就要打过来了,赶紧把皇位传给了宋钦宗,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徽钦二帝。

最后这对父子,全都被金兵掳走了,在寒冷的东北了此残生,据说多才多艺的赵佶还写过诗,但再好的诗,也无法挽回国破家亡的命运。

血脉回到赵匡胤一系

徽钦二宗被俘之后,皇位又一次分叉,徽宗的儿子做了南宋的开国皇帝,也就是宋高宗赵构,历史沧桑巨变,宋朝已经不是当年赵匡胤的那个宋朝了,但此时太祖的两个儿子终于有露脸的机会了。

历史上很多人嘲笑赵构,他能力确实不怎么样,但比起哥哥和父亲,还有就是在那样的环境下,能够站稳脚跟,赵构已经很不错了。

但可惜的是,多年的戎马生涯,再加上过度惊吓,还有就是老赵家一贯的容易绝后,宋高宗赵构又一次出现了无后的情况,而更令人惊奇的是,最终被选为太子的居然是宋太祖的子孙,具体来说是赵德芳的子孙,这就是历史上的宋孝宗。

宋孝宗,光宗,宁宗祖孙三代总算是平稳过度,父死子继,但可怜的宋宁宗又没有儿子,不知道这宋朝君臣是不是故意的,这一次选的还是太祖的后代,而且还是赵德昭的后代,这样一来,太祖的两个儿子,赵德昭赵德芳后代最终都做了皇帝。

到了宋理宗赵昀这里,他是宋太祖赵匡胤十世孙,赵德昭九世孙,基本上南宋也没剩下多少年了,他在位四十一年,做了很多事,也错了很多事。

这大宋朝都快结束了,你好好弄个父死子继吧,结果还是出问题了,在位四十一年最后还是没儿子,跟宋仁宗真的有一拼,宋朝这个儒家伦理最为强大的时代,皇帝动不动没儿子,这实在是让大臣很是为难,最后选了他的侄子继位,这就是后来的宋度宗赵禥。

赵禥你可能没听过,南宋到了他这里,基本就马上完了,后来他的儿子宋恭帝赵显继位,就当了两年皇帝,蒙古军队攻破临安,被俘后被强迫去西藏做了僧人。

到这儿基本上宋朝彻底完了,还有个宋端宗是在福州继位的,基本上也就是个大臣拥立的临时政府,兵败被杀年仅10岁,最后一个皇帝就是著名的陆秀夫背着跳海的赵昺了。

天道好轮回,苍天饶过谁,宋朝的功过早就化为尘土,赵光义当年丧尽天良苦心孤诣得来的皇位,没想到后代动不动就没儿子,最终太祖儿子两支都做了皇帝。

标签: 华夏历史

更多文章

  • 吊死崇祯皇帝的槐树为何被铁链拴了200年直至枯死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华夏历史

    在历史的长河当中,封建统治时期的历史更迭只不过是寥寥几笔就能够概括的事实。不过对于那些经历过了王朝迭代的人来说,既有迎来新朝的喜,同时也有着泯灭旧朝的悲。亲眼看着自己的江山就这么拱手让人,对于自出生以来就养尊处优的皇帝来说是极其难以接受的。1、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大明王朝在历史上留下了极为浓重的

  • 唐朝的三大之治是哪三个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华夏历史

    最近很多人在问这个唐朝的三大之治是哪三个,还有这个唐朝的三次盛世的名称具体叫什么,这些个问题也还是非常的有意思的,也是值得大家来探讨的,所以到底是哪三个呢?又具体叫什么呢?下面我们一起来简单的分析揭秘看看了,想学习的网友一定别错过了,速度来学学看。唐朝的三大之治分别是:贞观之治、贞观遗风、开元盛世。

  • 成吉思汗西征了哪些国家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华夏历史

    说到我国历史上的蒙元,蒙古帝国,相信大家对这段历史多少都有一些了解了。蒙古帝国在历史上的西征创造了世界上有史以来最为庞大的帝国,西征最远达到了欧洲的多瑙河沿岸以及中东地区。那么大家有没有想过成吉思汗带领蒙古帝国西征的过程中征服了哪些国家?接下来小编就来跟大家介绍一下吧。蒙古帝国有三次西征,但成吉思汗

  • 明朝当时的人口真的有达到4亿人吗?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华夏历史

    最近很多人也都在说这个明朝的事情,很多人也都发现了,那就是这个明朝当时还是非常的厉害的,话说当时的人口前后竟然达到了4亿,4亿是什么概念啊,所以很多人对这个4亿非常的疑惑,所以真的是有达到这个4亿吗?下面我们一起来简单的分析揭秘看看。明朝应该没有4亿人,但人口突破2亿大关是毫无疑义的。关于明朝人口问

  • 清朝时提议徐州建省为何最后没下文了?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华夏历史

    最近有看到一则非常有意思的问题,那就是这个清朝时期话说要把这个徐州提议建省了,但是现在大家也都看到了,并没有成功了,那么当时为什么会有这个提法呢?还有最后又为什么没有下文了呢?对于这个问题下面我们一起来简单的分析揭秘看看吧,感兴趣的一定别错过了。清末,太平天国运动后,清朝的地方势力崛起,中央集权被极

  • 唐朝三大盛世顺序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华夏历史

    最近很多人也都在说这个唐朝盛世的问题,很的人估计也都发现了,唐朝话说是有三大盛世的,那么这个唐朝三大盛世的顺序是什么呢?还有这个唐朝三大盛世的简单介绍又是什么呢?下面我们可以一起来简单的分析揭秘看看吧。唐朝三大盛世顺序先是贞观之治、后有贞观遗风、最后是开元盛世。1、贞观之治贞观之治是唐朝初年唐太宗李

  • 明朝将领刘荣有哪些成就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华夏历史

    刘荣是明朝初年名将,他曾参加靖难之役,协助朱棣继位。等朱棣称帝后,刘荣开始逐渐发力,他在望海埚之战中大破倭寇,保卫沿海,立下很大的功劳,后被封爵广宁伯。刘荣是一位被低估的武将,他的名声也不是很大,感觉刘荣的事迹应该被更多人熟知。那各位小伙伴,要是有兴趣了解刘荣的话,就千万别错过下文了,相信能给你带来

  • 道光皇帝是怎么继位的?嘉庆皇帝的遗诏不是找不到了么?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华夏历史

    最近很多人也都在说这个道光皇帝的事情,很多人也都说了,这个道光皇帝话说当时继位的时候是成谜的,因为当时嘉庆皇帝死得非常的突然,这个遗诏都是找不到的,所以很多人要问了,这道光皇帝当时到底是怎么继位的呢?下面我们一起来简单的分析揭秘看看吧。我们必须先明确一点:嘉庆帝去世时,只是底下人暂时找不到他自己带在

  • 五胡乱华后汉族血统还纯正吗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华夏历史

    在晋朝之后,历史就来到了五胡乱华时期,这是我们汉人历史上的一段噩梦的开始。三国时期让中原的人口急剧下降。曹操为了能够恢复耕地,开始重新针对孙权和刘备集团发起战争,并且允许少数民族进入到中原地区,用以恢复生产。之后西晋被匈奴所灭,中原也被胡人所霸占,而汉族女人也成为了两脚羊,成为了这些胡人的食物。北方

  • 洪秀全临死前有多疯狂?被曾国藩挫骨扬灰就能看出端倪了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华夏历史

    其实小编对洪秀全的事情非常的少提及的,因为这个人争议非常大,所以说不好就要被人骂了,最近很多人也都在问了,话说这个洪秀全在临死之前非常的疯狂,那么很多人要问了,疯狂到什么地步呢?其实大家可以看看曾国藩是怎么对待洪秀全的就知道了,更多详细的情况,下面我们继续来看看。1864年初,天京(今江苏南京市)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