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古代帛布什么时候出现的,又是如何制作的?

古代帛布什么时候出现的,又是如何制作的?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做你的英雄 访问量:3728 更新时间:2024/2/12 17:33:37

古代曾用于纺织的植物茎皮纤维品种多样,其中以大麻、苎麻、葛的历史最悠久,最为普遍。《小尔雅·广服》“麻、苎、葛曰布。布,通名也。”周代以来的葛麻织物都称为布。

一、古代帛布的制作

在棉花大规模种植之前,民众日常衣料主要是葛麻类植物类纤维制作的布。葛多生长在丘陵地带,葛为原料的织品在早期使用比较普遍,春秋战国时期达到鼎盛。由于生长慢,产量低,加工费时,穿着生硬,且不能长久保存,在纺织性能和经济价值方面均不如大麻和苎麻,所以慢慢被淘汰,在汉代时候就已经边缘化了。大麻在我国的绝大部分地区都有分布,其纤维质虽坚韧,但粗硬、弹性差,不易上色,只能用来纺粗布。“因为大麻的种植、加工比葛藤简便得多,产量也大,商周及其后的很长时间,大麻纤维是需求量最多的纺织纤维。”

苎麻主要分布在南方各地和黄河流域中下游地区,纤维坚韧平滑,拉力、耐热、散热和上染牢度都比较出色。苎麻织品已非常精致,有的甚至可比拟丝绸。“商周至秦汉期间,苎麻的种植使用虽不如大麻广泛……但是当时最主要的植物纺织原料之一。”葛麻作为纺织原料,首先要制取纤维。古代分离、提取葛麻植物茎皮纤维的方法有直接剥取、沤渍、煮练、灰冶。这几种方法不是并列共存,大致是发展演进关系。长时间段内主要依靠沤麻煮葛来实现植物茎皮纤维的制取。

沤麻煮葛之后,一般粘连成片,所以要用手指或尖锐物劈分,然后绩麻纺纱。将麻纤维接续成纱,在先秦时期有首尾捻合相续和用纺坠。首尾捻合相续操作简便,但是辛苦、效率低。较早的葛麻织物对牢度要求不高,所以用手工劈分绩织的“扁纱”。人类要求技术进步,使得工具纺纱取代了直接手绩。经考古资料证实,商、西周纺纱工具主要采用纺专。

防坠结构极为简单,由一轮杆和一纺轮组成,材料易得,制作方便,操作容易。《诗经·斯干》“乃生女子,载寝之地。载衣之裼,载弄之瓦。”瓦即防坠,女子出生后让她玩弄,以便将来生活,可知当时使用防坠很普遍。要求更高,则使用强度大、美观的“圆纱”,会要求使用纺车。成型的手摇纺车(没有曲柄装置)可能出现在战国时期,两汉时期普遍使用。织可分为梭织和针织,先秦秦汉时期布帛的织造单指梭织。“梭织是通过经纬交叉成平纹、斜纹、锻纹三大类及其变化类织物。”

相对于丝绸织物,麻纺布形式较为单一,一般为梭织平纹。中国古代织机按照有无踏板,经历原始腰机、双轴织机、综蹑织机三个阶段。先秦秦汉时期可用于麻织的平纹织机按照时间顺序可分为原始织机、双轴织机、主流斜织机(单踪双蹑)。帛,古代丝织物的总称。《说文解字·帛部》“帛,缯也。”《急就篇》“绨络缣练素帛蝉。”颜师古注“帛,总言诸缯也。”长沙马堆三号汉墓出土丝织品甚多,除内棺内裹扎尸体的衣衿外,还有竹笥内出土丝帛。竹笥外均有表明笥内物品的墨书木牌,有锦缯笥、绮缯笥、素缯笥、绣缯笥、帛缯笥、绀缯笥等。由此可见缯也是丝织品的总称。战国之前多以帛称,秦汉以后多以缯称。先秦秦汉时期丝织品种类繁多,《急就篇》为史游所作汉学童学字之书,记载的是当时常见的丝织品。纨,素之轻细者,《说文解字》“纨,素也。”段注“白致缯也。”具体指细泽有光泽的素白丝织物。

丝,颜师古注“抽引精茧出绪者曰丝,渍茧擘之,精者为绵,粗者未絮。今则谓新者未绵,故者未絮。”蚕丝细为绵,粗为絮。缣,《说文解字》“缣,并丝缯也。”段玉裁注“谓骈丝为之,双丝缯也。”《急就篇》颜师古注“缣之言兼也,并丝而织,甚致密也……缣已练者,呼为素白。”素,《急就篇》颜师古注“素谓绢之精白者。”练,《急就篇》颜师古注“练者,煮缣而熟之也。”未经练的生丝织品称素。精练的熟丝织品称练。按照从丝织物的组织结构来划分,简单组织的丝织品织法简单、结构紧密,为一组经线和纬线构成,素色无花纹,主要有缣、纱、绢、纨、缟、绨。复杂组织丝织品结构复杂,更注重纹饰,体现了当时丝织技术水平,有罗、绮、锦、组。饲养蚕、种桑、缫丝、织丝出现很早。

《禹贡》谈东部几州土产,丝织品是重点内容,《诗经》雅、颂里诸多篇章提到蚕桑,荀子在《蚕赋》中总结了蚕的特点、习性和化育过程。可见春秋战国时期养蚕种桑种,丝织有了很大发展,技术上有了长足进步。织造缯帛之前需要缫丝,将蚕茧中的蚕丝牵引出来,形成可用于织造的长丝。首先选茧、剥茧,然后煮茧、索绪将蚕丝抽引出来,最后经络丝、并丝、加捻。煮茧是缫丝的关键,非常注重水温和时间,所以需要经验和技巧。缫丝工序复杂,需要经验,耗费大量精力和时间。“汉唐普及了带横动导丝机构和脱绞机构的手摇缫车……大大提高了缫丝效率。”

二、技术的进步

简单组织丝织物,即平纹组织、平纹变化组织的丝织物对织机要求不高,复杂丝织物则相对复杂,要求多综多蹑纹织机、束综提花机等复杂机型。古代用于纺织的植物茎皮纤维大麻、苎麻、葛种植范围大,产量高,是民众日常衣料的主要原料。相对于葛麻作物,桑树对自然条件要求更多,从整体分布来看无法超过葛麻作物。葛、麻的纺前处理分别采用煮、沤渍法,操作简单方便。缫丝则工序复杂,需要经验,耗费大量精力和时间。

工具纺纱先后经历纺专纺纱法、小纺车纺纱法,纺专出现时间早,构造简单,操作方便,由植物茎皮纤维的直接手绩有直接关系。相对于丝绸织物,麻纺布形式较为单一,一般为梭织平纹,使用的机型较为简单。在比较植物茎皮纤维的织造和丝织之后可以发现,无论是技术还是获取原料的便利程度,葛麻纤维的织造较为简单。在纺织技术没有得到较大提高之前,帛的大规模生产是较为困难的。两汉时期的纺织技术相比前代有了全面的进步,随着纺前纤维加工技术的进步、手摇纺车的充分运用,综蹑织机的发展,民众有能力大规模织造麻织物和简单组织丝织物。

汉代沿袭战国时期的幅宽标准。汉代对于布帛的幅宽的统一要求是二尺二寸。马王堆一号汉墓、三号汉墓出土的大多数丝织品幅宽在50厘米左右。幅宽需要考虑织造的效率、成本、缝制衣服的要求,并不是说越宽越好。二尺二寸成为一个较长时期内织物的标准幅宽,“是经长期实践检验的,是既方便织造又合于剪裁利用的布幅。”布帛广二尺二寸为幅,长四丈为匹。对布帛单匹长度也有所规定,只是交易时由于实际需要,并不都整匹交易,而是时常有所裁剪。周代由于商品交换和官营手工业的发展,用麻布的精粗,即标准幅宽内纱线的多寡来衡量葛麻织物的质量。《仪礼·丧服》郑玄注“布八十缕为升。”升亦称稯、緵、總。《晏子春秋·内篇杂下》“夫十總之布,一豆之食,足于中免矣。”《汉书·王莽传》“自公卿之下,一月之禄十緵布二匹。”《史记·孝景本纪》“令徒隶衣七緵布。”

《礼记·杂记上》“朝服十五升,去其半而缌”。布的规格以经密为标准,七至九緵为粗布,十緵布为常制,十一至十二緵为细布。十緵布即二尺二寸织物内有八百根经线,密度为16根/厘米。不同品种的丝织品的疏密程度并不相同。复杂丝织品需要复杂的织机和专业的技术,并不是普通民众所能拥有的技术和能力所能完成。这些精美的织物一般是由官方丝织业和有名的织造纺织造,供给上层人物享受,因此密度变化很丰富,没有标准的规格。

结语

马王堆1号西汉墓出土的素疏密程度很不一样。较粗的经密55-75根/厘米,较密的经密164根/厘米。出土的素纱禅衣之纱,经密和纬密均为62根/厘米。甘肃武威磨嘴子48号汉墓出土素色孔纱经密31根/厘米,纬密29根/厘米。因此复杂的丝织品不作为货币使用交易,一般常作货币使用的是较为简单的织物。政府为保证织物的质量,对织物的生产有着严格监管。战国时期官营手工业中为保证产品质量,普遍采用“物勒工名”制度。长沙左家塘406号楚墓出土褐地矩纹锦的黄绢边上墨书“女五氏”。马山一号楚墓出土的衣物幅边上有多处印文和文字。独立私营的手工业也需“在器物制成后要署上自己的姓名才能将它出售出。”《礼记·王制》“布帛精粗不中数,幅广狭不中量,不粥于市。”官府对市场上经常流通使用的织物有着质量上的严格规定。

标签: 华夏历史

更多文章

  • 朱元璋的家乡是明朝的陪都吗?地位有什么变化?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华夏历史

    家乡是每个人最后的庇护所,也是心之所归的地方,所以每个人对于家乡都会有不同程度的热爱,所以就更不用说从放牛娃长大的皇帝朱元璋了。朱元璋当上皇帝后,对待家乡凤阳还是挺好的。毕竟,这是他的家乡,是一个龙兴之地。皇帝也是人,所以不论是老百姓还是皇帝,都会有想家,回家,衣锦还乡的想法。朱元璋祖祖辈辈都是凤阳

  • 嬴驷晚年为什么会疯?被最亲近的人欺骗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华夏历史

    说起嬴驷,这是我国历史上战国时期非常著名的秦王,根据史料的记载,嬴驷最终是病死的。不过在很多影视剧作品当中,嬴驷的晚年是很痛苦的,因为嬴驷晚年疯了,在这一点上,正史似乎并没有具体说明。我国影视作品这么去拍也是可以理解的,那么到底会有什么事情可能导致嬴驷在晚年的时候疯掉呢?嬴驷是因为自己的母亲与白起联

  • 平原君是哪国人?其地位非常显赫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华夏历史

    说起战国时期的平原君赵胜,可能有些不了解历史的朋友们不是很熟悉,他是著名的“战国四子”之一,是赵武灵王之子,惠文王之弟,而且还是战国四公子中魏国信陵君的姐夫。如此尊贵的身份和地位可以说是当时赵国的贵族了。此外,平原君不只是身份尊贵,而且还充满着智慧,非常贤明。他不仅对他门下的

  • 晚年的秦昭襄王真的是老迈昏庸吗?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华夏历史

    说到战国时期的秦昭襄,在他在位的56年期间,一直都是以秦国统一天下为目的的。这些年里,秦国每年不是在征战,就是在为征战准备着。也正是这连年对外征战,也使得秦国一跃成为了当时的头号大国。将之前能与自己平起平坐,甚至还有超越秦国的赵、齐、楚等国都打成了二流强国,让这些国家彻底丧失了竞争力。但了解这段历史

  • 为什么说商鞅的愚民政策害了中华几千年?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华夏历史

    说起我国历史上战国时期秦国的改革家商鞅,那绝对能算得上是我国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人物之一。商鞅的愚民政策与孔子的仁说可算得上是一硬一软,一表一里,形成了我国千年来的统治之术和帝王学说。而商鞅的愚民政策则是这其中最为硬核的存在。不过有人说,商鞅的愚民政策害了中华数千年,那么为何会这么说呢?接下来我们就一

  • 宣太后芈月三个儿子的结局是怎样的?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华夏历史

    在我国战国历史中,宣太后芈月绝对算得上是个充满传奇色彩的女子。因为从她这一代开始往下4代,秦国的实力可谓是一飞冲天,开创我国封建时代,建立了首个大一统王朝秦朝皇帝嬴政也正是她的玄孙。在芈月的一生当中有着三个儿子,分别是秦昭襄王嬴稷[jì],高陵君嬴悝[lǐ]和泾阳君嬴芾[f&uacut

  • 信陵君为什么要窃符救赵?因为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的救魏国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华夏历史

    长平之战结束之后,秦国在休整数月后的下一步就是攻灭赵国,想直接拿掉赵国的都城邯郸。258年亲王命王纥取代王陵,继续对赵国都城邯郸发起猛攻。于是赵国的平原君在这危难之际迅速向周边各路诸侯开始求援。于是当时的魏国的信陵君魏无忌便想着带兵前去救援赵国。而当时的魏安僖王也很清楚唇亡齿寒的道理,若是赵国没了,

  • 信陵君窃符救赵的启示,给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华夏历史

    信陵君窃符救赵给我们的启示其实用一句话就能概括:要向信陵君那样做人,有着仁而下士的谦虚作风和救人于危难的义勇精神。在文章当中描述的一连串生动的情节,描写者信陵君与他那些门客之间的故事和事迹,足以表现出了信陵君的“下士”和“不敢以其富贵骄士”的崇尚品格。

  • 芈月和庸芮发生过关系吗?历史上并没具体说明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华夏历史

    在《芈月传》这部剧当中,庸芮也是被芈月的美丽和人格魅力做折服的男人之一,而且也因此成为了芈月身边作为重要的人物。尤其是在芈月争权夺利的期间,可是帮了芈月不少的忙,是芈月当时最为信任之人。剧中除去两人之间的交情外,其实彼此之间也很是暧昧的。其实庸芮很喜欢芈月,只不过表现得不那么明显罢了。但事实上,剧中

  • 春申君与芈月的关系是怎样的?其实俩人都没见过面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华夏历史

    《芈月传》相信很多朋友们都有看过了,很多朋友对剧中春申君黄歇这位历史人物充满了好奇。春申君为楚国江夏人,原籍贯在黄国,也就是如今的河南潢川一代。在战国时期,春申君是楚国的大臣,也是非常著名的政治家。《芈月传》中说的是春申君是芈月还是楚国公主时候的青梅竹马的恋人,也就是初恋了。那么在历史上,春申君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