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尼姑写下一首情诗,不久就成了皇后

尼姑写下一首情诗,不久就成了皇后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晴天 访问量:640 更新时间:2023/12/10 7:50:14

古代社会非常讲究和看中文学才华,正如《左传》中写的,“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立言,就是著书立说,通过立言,便可以打破时间的限制,获得不朽的生命,由此也可看出文学的重要性。

我国历史上唯一的一位女皇武则天,既是一个写诗最多的后妃,也是一个会写诗的皇帝,她不仅自己很有文采,也非常赏识才子。

武则天14岁时,唐太宗听说她容貌美丽,将她召入宫中,封为物五品才人,赐号“武媚”。才人,是皇帝后宫中针对女性的一种等级制度的职称,是对嫔妃的一种称号。武则天在唐太宗时期做了12年的才人,地位一直没有得到提高,在太宗病重期间,和太子李治建立了感情。

唐太宗李世民驾崩后,25岁的武则天与其他没有子女的嫔妃一起,进入长安感业寺出家为尼,却不甘就此泯灭此生,一直与新继任的唐高宗李治暗通款曲。

武则天在感业寺期间写下了《如意娘》,《全唐诗》:“《如意娘》,商调曲,唐则天皇后所作也。”这首诗是写给唐高宗李治的,诗歌写的情深意切,李治看后自然是非常感动,对在感业寺的武则天更加念念不忘。

唐太宗李世民周年忌日时,李治到感业寺进香,与武则天重逢,不久后便将武则天接回了皇宫。

看朱成碧思纷纷,憔悴支离为忆君。不信比来长下泪,开箱验取石榴裙。

武则天不仅是一个天生的政治家,也具有非常高的文学造诣,《如意娘》是一首流传很广的情诗。

“看朱成碧思纷纷”,看朱成碧,朱,红色,碧,绿色,只因为思绪太纷乱,将红色都看成了绿色,一个非常恰到好处的比喻,一个非常形象化的词语“纷纷”,将自己思绪混乱、魂不守舍的情态写的跃然眼前。

此句出自南朝诗人王僧孺《夜愁示诸宾》“谁知心眼乱,看朱忽成碧”,"朱"与"碧",两种颜色反差极大,都会看错,可见女子的心神乱到了什么程度,思念使人心乱,心乱使人眼花,痴情到了颜色都分辨不出来的地步。

“憔悴支离为忆君”,支离,指分散、离奇不正或残弱不堪的样子。女主人公为何会如此憔悴无神、迷离恍惚呢?全都是因为太思念自己的心上人。这句诗,可以说正是“为伊消得人憔悴”的翻版。

“不信比来长下泪,开箱验取石榴裙”,比来,指近来,如果你不相信我近来因思念你而常常流泪的话,那就打开箱子,看看我石榴裙上留下的泪痕。

石榴裙,唐代年轻女子中非常流行的一种服饰款式,色如石榴之红,不染其它颜色,往往使穿着它的女子俏丽动人。唐万楚《五日观妓》:“眉黛夺将萱草色,红裙妒杀石榴花。” 石榴裙既是自己思念的明证,也会勾起对方对自己美好青春容貌的遐想。

前两句哀怨、凄切,后两句决绝、执着,如此深情的一首情诗,短短的四句,将女主人公的相思愁苦写的一波三折,感人至深,送到李治的面前,他自然是神魂为之颠倒,禁不住想起在感业寺出家为尼的旧情人武媚娘。

武则天此诗是她诗歌中的名篇,后世还有许多人模仿这种写法,比如柳永的《蝶恋花》“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孟郊的《怨诗》“试妾与君泪,两处滴池水。看取芙蓉花,今年为谁死!”

李白《长相思》中有"昔日横波目,今成流泪泉。不信妾肠断,归来看取明镜前"的名句,传说李白的夫人看过诗后,对他说:"君不闻武后诗乎?'不信比来常下泪,开箱验取石榴裙'。"李白听了后"爽然若失",本以为是很独特的创意,没想到已经被武则天写过了。

标签: 武则天唐朝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长平之战40万赵军,疯狂自杀冲锋,为何还是冲不破秦军包围圈?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春秋战国,历史解密

    有朋友问:长平之战中,赵军多次拼命冲锋,可为何还是冲不破白起的包围圈?我们知道在赵括为将以后,曾经发动过进攻,但是,秦军主动后撤,吸引赵括前进离开自己坚固的营盘。结果赵括顿兵与秦军防御工事面前,秦军已经在战场修建起了坚固的墙壁式防御工事。而此时,秦军利用机动力优势以5000骑兵占据了赵军的粮库,以2

  • 曹操培养了那么多忠臣良将,司马懿夺权时没人反抗吗?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曹操,三国,曹操,历史解密

    曹氏家族是十分悲哀的,好不容易打下江山建立起的基业,这果实却被司马家族给窃取了。此事让人感到很是惋惜,不禁在心间对司马氏族多了几分恨意。奈何,事情就是如此,已经成为了定局。纵然是一生雄才大略的曹操,也不可能掀开棺材板来,痛骂司马懿是个不忠之人。此前,曹氏阵营中曾培育了许多十分忠心的将领,这些老将也有

  • 南平政权是怎么在乱世中存活下来的?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南平,五代十国,历史解密

    五代十国的乱世中,群雄四起,涌现了许多英明君主和割据政权。这些割据政权有许多十分强大,比如中原的后梁、后唐以及南方的南唐、荆楚等。这些政权疆域辽阔,国家综合实力比较强,同时国家内战事较多。而同时中国大地上,还存在许多小政权,这些政权往往仅辖几州之地,人口和面积都十分有限。但他们也能在五代十国这个乱世

  • 古埃及神话斯芬克斯简介 形象的起源是什么样的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埃及,斯芬克斯,历史解密

    斯芬克斯最初源于古埃及神话,也常见于西亚神话和古希腊神话中,但斯芬克斯在各文明的神话中形象和含义都有不同。古埃及第四王朝的法老哈夫拉按斯芬克斯的形象建造了一座石像,后世称为狮身人面像。形象起源斯芬克斯最初源于古埃及神话,被描述为长有翅膀的怪物,通常为雄性。当时的传说中有三种斯芬克斯——人面狮身的An

  • 韩世忠,是如何平定南宋第一起政变的?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宋朝,历史解密

    韩世忠,生于哲宗元祐四年(公元1089年),字良臣,延安(今陕西省绥德县)人,南宋名将,与岳飞、张俊、刘光世合称为“中兴四将”。韩世忠出身贫寒,十八岁时应募从军。因英勇善战,胸怀韬略,在抗击西夏和金国的战争中,为宋朝立下汗马功劳。在平定各地的叛乱中,也作出了重大的贡献。他为官正派,不肯依附奸相秦桧,

  • 诸葛亮巧用空城计,真的吓退了15万魏军吗?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诸葛亮,三国,历史解密

    提到空城计,我们首先想到的是《三十六计》,然而将这一计发扬光大的却是罗贯中,他在《三国演义》中为诸葛亮安排了这个桥段,诸葛亮巧用空城计,吓退司马懿15万大军,以此成就了卧龙先生一世美名。但司马懿真的是被诸葛亮吓退的吗?实则是他有意要放诸葛亮一马!那年,诸葛亮从马谡的建议中获得启发,对孟获七擒七纵,收

  • 揭秘:长平之战真得坑杀了四十多万赵卒吗?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春秋战国,历史解密

    一,关于考古证据在长平之战的古战场(现山西高平西北)已经发现多个尸骨坑,但多是已经死亡或受重伤后被掩土下,并非活埋,而“阬”的本意是活埋,所以,至少可以说,实际发掘和载还是有差别的。更不能证实四十万人被阬这样的记载。不过,对于载中的“阬”字的含义,也不能理解的过于执着于活埋,其意更接近大量杀害降卒。

  • 元朝官制有着什么特点?地方政权都是怎么样的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元朝官制,元朝,历史解密

    行中书省(职同中央中书省)行中书省,凡十一,秩从一品,掌国庶务,统郡县,镇边鄙,与都省为表里。国初,有征伐之役,分任军民之事,皆称行省,未有定制。中统、至元间,始分立行中书省,因事设官,官不必备,皆以省官出领其事。其丞相,皆以宰执行某处省事系衔。其后嫌于外重,改为某处行中书省。凡钱粮、兵甲、屯种、漕

  • 鸣梁海战与露梁海战相比 两者之间会是同一场战争吗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朝鲜,明朝,历史解密

    鸣梁海战是发生在朝鲜和日本之间战争,这一场战争发生在1597年,在这一场战争中,中国和韩国都有参战,最终的胜利方是朝鲜国。鸣梁海战不管是在朝鲜中国还是在韩国都有非常重要的影响。而露梁海战发生在1598年,露梁海战中朝鲜再一次成功击退日军。因为时间和名字都非常想进,人们经常认为鸣梁海战与露梁海战是同一

  • 斯大林格勒战役德军为什么没有突围成功?因为希特勒的一道命令而突围失败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德国,二战,历史解密

    1942年6月份--1943年2月份爆发的斯大林格勒战役被认为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此战之后,德军最精锐的第6集团军全军覆没,连累高加索第4装甲集团军也损失殆尽。德军元帅保卢斯进入斯大林格勒前拥有30多万兵力,惨烈的战争过后,在投降时德国士兵仅剩下9.2万人。这场失败对整个德国的打击也是巨大,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