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姜维是被谁害死的?即便是死也不肯投降

姜维是被谁害死的?即便是死也不肯投降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人生初见 访问量:745 更新时间:2024/1/26 13:12:41

姜维虽然后来为蜀国出过很大的力,在诸葛亮死后继续北伐,可是他却并不是蜀国人,而是魏国人,原本也是魏国的将领,只不过被诸葛亮看中,定为自己的接班人,这才花费大力气将他从魏国带了回来。姜维也不负诸葛亮的厚望,连连挫败魏国,只不过最终还是打不过路人皆知的司马昭,颗牙即便是死,也坚决不肯投降。姜维到底是被谁害死了?

为了收服姜维,诸葛亮付出了重大代价。如果按照《三国演义》上所讲述的,其实诸葛亮完全可以长驱直入攻进魏国。这正是千载难逢的机会啊,司马懿被免职了,魏军也失了元气,可是诸葛亮放弃了这一大好时机。诸葛亮想什么呢?用他的话讲:“我放走了一只鸭子,却得到了一只凤凰(指姜维)。”

有人读《三国演义》到此处,心里总有些疑问,为了一个人才,而放弃了整个攻魏的计划,值得吗?这里边有诸葛亮的难言之隐。是关于接班人的问题。刘备去世后,诸葛亮成了蜀国企业的总经理。董事长刘禅,只是一个摆设。诸葛亮在西蜀治理多少年,他有一个致命的失误:即没有注意培养后备干部。简单地说,他没有给自己找到一个合适的接班人。

从诸葛亮出山之后,他身边的人才很多,他却一个也没有看中。诸葛亮是一个认真的人,他不可能将就。诸葛亮要认真选择,这个人必须在思想上,策略上跟他保持一致,而且在性格脾气上,还必须达到诸葛亮的满意。众里寻觅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就在魏国处。这人就是姜维啊。

实事求是地说,诸葛亮也培养过接班人,马谡算不算?应该算是一个。可是这位马哥们儿理论上有一套,实践经验差得太多,丢了街亭,也丢了脑袋。除了马谡,诸葛亮似乎没有再对谁有过培养之心。有了姜维,诸葛亮就很放心地死了,姜维的确不负诸葛亮多年的栽培,诸葛亮身后,他又对魏国发动了几次大动作的进攻。

北伐中原是个脑子活,更是个力气活,蜀国的军事力量和经济力量如何?姜维未必不知道。为什么就这样一不怕苦二不怕死地硬干呢?就因为诸葛亮对他有知遇之恩——如果不是诸葛亮,姜维现在是什么?顶多还是魏国里的一个普通将领,工资也不会太高,出息也不会太大。如果诸葛亮看不上姜维,也不重用姜维,姜维也不可能当上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蜀国的大将军。这是常委一级的领导干部啊,这里边的情份多大啊。

姜维跟司马师、司马昭兄弟打了多少年,后来还遇到了两个劲敌:邓艾钟会。这二人出道儿虽然比姜维晚些,可名气却与姜维在伯仲之间。这两个人不负司马昭的期望,攻破了蜀国。邓艾受降了刘禅,钟会困住了姜维。刘禅给姜维下命令:姜维啊,我都投降了,你还撑着个什么劲儿啊?快投降吧,咱们打不过人家。邓艾大概想得很轻松,刘禅都下命令了,你姜维敢不听么?敢不降么?

姜维降不降呢?降,对不起当年诸葛亮一片刻意栽培之心。不降,就有了违抗命令的难度。但这不是问题。姜维肯定不降啊。我投降?笑话!我来蜀国是冲着诸葛亮先生的知遇之恩来的。说实话,我还真不大承认你刘禅呢,我是诸葛亮先生的人。我就这样贪生怕死地投降了,后人怎么议论我呢?不降!古人似乎比今天的人要脸,那时好像还没有好死不如赖活着这句俗语流行。

姜维偷偷地给刘禅写了密信,思是说,主子啊,您再忍忍,我这里再想想办法。姜维能想什么办法呢?他先是口干舌燥地说服了钟会。按说,姜维不应该说动钟会。钟会是个聪明人啊,书读得多,脑子像转轴。可是聪明人往往昏了头,比傻子还笨。钟会真让姜维说动了:老姜啊,你的话我想了一夜,你说得有理啊。司马昭这个人靠不住。皇帝轮流坐,今年到我家。

可是姜维和钟会都忘记了他们的对手是司马昭,这个人可不是个“雏儿”,钟会出兵的时候,司马昭就料到了这一步,钟会的变化,是在他意料之中的事儿,他稍稍动了动心思,就让邓艾和钟会自相残杀起来。姜维也死于乱军之中。胆大妄为的姜维啊,真是尽心尽力了,由此说,诸葛亮算是找对了接班人。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唐朝时期的玄武门之变有哪些不为人知的真相?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解密

    说到宣武门之变小编相信很多人都是知道的,宣武门之变是中国历史上唐朝时期的一次流血政变,宣武门之变最主要的人物就是李世民了,宣武门之变也被称作是一场宫廷政变,当时李渊成立了唐朝,但是,李渊却把长子立为了储君,这让特别能够打仗的李世民是愤怒不已,于是,便发起了历史上有名的宫廷政变,杀死了自己的哥哥,逼的

  • 吕布在曹营独斗典韦等六将能全身而退,如果换成是赵云也能全身而退吗?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解密

    说到吕布很多网友都知道这个人也还是很有意思的,感觉经常性的一个人能单挑别人好几个人,这其中就是三英战吕布也有其一个人独自到曹营斗了敌方六员大将,这其中的代表人物就是古之恶来典韦等人,有的人要问了,那如果这一次换成是赵云的话,那么赵云也能全身而退吗?下面就着这个问题我们一起来揭秘分析看看吧!吕布的战绩

  • 盘点中国历史上最会打仗的四位皇帝:每一位都身经百战!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解密

    纵观中华五千年历史,随着历史车轮的前进,王朝不断的更迭,各朝各代出现过许多与众不同的皇帝,有的擅长治国,有的善于舞文弄墨,但是其中不乏能征善战,能亲自领兵杀敌的皇帝。小编经过一番艰难的抉择,选出四位中国历史上最会打仗的皇帝,他们每一个都身经百战,战功赫赫。下面就和小编一起来见识一下吧。在中国古代汗青

  • 为什么姜维能够继承诸葛亮衣钵?姜维明明是魏国人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解密

    我们知道,如果是一个肩负重任的人,要选择自己的接班人,很大程度上不太会选择一个原本是自己敌方阵营人,就算他投降了过来,可是难保以后不会背叛。然而诸葛亮却就是选择了一个这样的人,姜维。他原本是魏国之将,后来投降蜀国,很多人可能都不能够完全相信这样一个人,可诸葛亮却将他作为自己的继承人在培养。那么为什么

  • 明朝的国姓是“朱”,那百姓要杀猪怎么办?朱元璋想到一个办法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解密

    在古代等级制度是非常森严的,皇帝的威严至高无上,因此很多方面都有忌讳,大家都知道明朝的开国皇帝是朱元璋,所以明朝的国姓就是“朱”,在很多事情上都要避讳这个姓氏,比如老百姓杀猪,因为语音相近,所以是不能说的,可是人们日常生活又经常遇到,那怎么办呢?为此,朱元璋灵机一动,想了一个

  • 为什么古代人打仗是先单挑后混战?有哪些习俗?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解密

    我们今天一起来看看一则有趣的消息,那就是古人打仗为什么总是先单挑后混战?因为看过三国演义或者水浒传的朋友都知道,一般两对打仗都是分为两方阵营,首先都是由代表出来迎战,当打不过了的时候,便会派出队伍前来迎战,其实,最开始的单挑就是一个熟悉对方军事实力的过程,我们今天就具体的来看看古代打仗为什么都要实行

  • 宋江被朝廷赐死,他手握兵权的三个兄弟为什么不直接反了?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解密

    《水浒传》作为中国四大名著之一,深为人们所知,主要讲的是北宋年间“水泊梁山”108好汉的故事。他们的首领兼大哥“呼保义”宋江最后选择了朝廷的招安,在打完方腊后元气大伤,还被朝廷过河拆桥,最终被赐死,以一杯毒酒结束了他的一生。话说当时梁山军手上还是有兵权

  • 姜维为了复兴蜀国,兵行险招,却不料埋下了五胡乱华的祸根!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解密

    姜维是蜀国后期有名的天才将领,后来在蜀国官至大将军。诸葛亮死后,他继承了诸葛亮的遗志,继续北伐曹魏,中兴汉室。在后来的一场战役中,邓艾兵临成都,蜀后主刘禅竟然选择了开城投降。然而姜维并没有放弃,为了复兴蜀国,他走了一步险棋,可谁知竟埋下了五胡乱华的祸根。下面就和小编一起去看看当时究竟发生了什么!司马

  • 曹爽为什么会投降司马懿,而没有选择抵抗?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解密

    高平陵之变,是司马懿正式夺取曹魏政权兵权的一次事件,如果说在这之前,司马懿还受到了其他官员的排挤,那么在此之后,就真的没有人敢去招惹他,司马家族也慢慢将曹家挤掉,自己成为新王朝的皇帝。但是在这次的事变中,与司马懿同为托孤大臣的曹爽,并没有选择拼死抵抗,反而是投降了司马懿,结果不光是自己,还有很多亲信

  • 郡国并行制是怎样的?西汉时期的郡国并行制有怎样的弊端?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解密

    我们今天一起来看看历史上的西汉时期,说到西汉小编相信很多人还是知道的,西汉是中国古代比较著名的一个时期,说到西汉就要提到当时的郡国并行制,其实,郡国并行制的目的就是为了加强中央集团专制,通过土地的瓜分再瓜分来达到削减地主的作用,最终加强中央集权,那么,我们今天一起来看看郡国并行制是怎样的?郡国并行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