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为什么古代人打仗是先单挑后混战?有哪些习俗?

为什么古代人打仗是先单挑后混战?有哪些习俗?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高跟鞋的旋律 访问量:2778 更新时间:2024/1/17 13:11:55

我们今天一起来看看一则有趣的消息,那就是古人打仗为什么总是先单挑后混战?因为看过三国演义或者水浒传的朋友都知道,一般两对打仗都是分为两方阵营,首先都是由代表出来迎战,当打不过了的时候,便会派出队伍前来迎战,其实,最开始的单挑就是一个熟悉对方军事实力的过程,我们今天就具体的来看看古代打仗为什么都要实行这样的策略吧!

关于古人怎么打仗的问题,恐怕很多人的第一印象都是来自于电影电视剧或者演义小说(以《三国演义》、《水浒传》为首)。两军对垒,然后双方的首席指挥官出来单挑,不管带了多少士兵,他们都不参加战斗,主要任务就是打输了抢尸体,打赢了趁势追杀。历史书上记载的最早的单挑是楚汉相争时的项羽刘邦

楚汉久相持未决,丁壮苦军旅,老弱罢转漕。项王谓汉王曰:“天下匈匈数岁者,徒以吾两人耳,愿与汉王挑战决雌雄,毋徒苦天下之民父子为也。”汉王笑谢曰:“吾宁斗智,不能斗力。”项王令壮士出挑战。汉有善骑射者楼烦,楚挑战三合,楼烦辄射杀之。项王大怒,乃自被甲持戟挑战。楼烦欲射之,项王瞋目叱之,楼烦目不敢视,手不敢发,遂走还入壁,不敢复出。汉王使人间问之,乃项王也。汉王大惊。於是项王乃即汉王相与临广武间而语。汉王数之,项王怒,欲一战。汉王不听,项王伏弩射中汉王。汉王伤,走入成皋。

按史书的记载,项羽倒是很想单挑刘邦,刘邦自然时不敢迎战的,事实上,如果靠单挑就能解决问题,楚汉战争大概就会是另一种结果了。

历史上单挑成功的记载也有:

《三国志·吴书·刘繇太史慈士燮传第四》里就有一例,讲太史慈和孙策单挑的:“(刘繇)但使慈侦视轻重。时独与一骑卒遇策。策从骑十三,皆韩当、宋谦、黄盖辈也。慈便前斗,正与策对。策刺慈马,而揽得慈项上手戟,慈亦得策兜鍪。会两家兵骑并各来赴,於是解散。”

可以看出,这里的太史慈和孙策都没带多少兵,所以只能单挑,一旦各自的大部队一来,反倒是不玩。

事实上,古代战争的方式也是在随年代不同而不同,可大致分为三各类型:

1.蛮荒时期主要是指商及以前,这个时期的人们比较蒙昧,打仗有很强的部落色彩,大概就是一个部落打一个部落那种状态,具体的战争行为就是互殴,也没什么规则要讲,打仗的主要原因是要抢地、抢吃的、抢人口

2.礼乐时期西周和春秋时期打仗很有意思,大家都知道周是一个很重视礼乐文化的朝代,所以在打仗这件事儿上基本都很有绅士范儿,比方说春秋时候A诸侯国要打B诸侯国,这时候A诸侯国会先写一封檄文之类的公开信,说B国在XXX方面违背了周天子的旨意,所以自己要以周天子的名义消灭你云云,然后会告诉B诸侯国某年某月某日在某某某地方打仗,大家不见不散。

B诸侯国也很听话,到那一天两军相见,大家先排兵布阵准备好,然后敲鼓,两方开打,点到为止,分出胜负以后各回各家各找各妈(当然不是一方把另一方消灭完,只要一方鸣金撤退另一方一般也不会追击的),如果再好点可能还会搞搞俘虏交换仪式之类的,如果在战场上有哪一方搞小动作搞出一些偷袭啊之类的事儿,会被其他诸侯国耻笑的。

3.战争时期有人说春秋时期的打仗很大程度是两个诸侯国国王之间的娱乐活动(汗),就跟后来的下象棋的感觉差不多,但是在进入战国之后,打仗就变成真正的战争了。这个时期兵法萌发,各种策士大行其道,战争也变得诡谲多变,各种计策(还记得孙膑的“三十六计”不?)运用趋于娴熟,同时在战国时期,各种坑杀俘虏的行为是很严重的,动不动就坑几千几万人,大大消灭战争对手的有生力量。

至于春秋之后嘛,古代战争的基本形式也就定型了,基本的形式就是:

战前相关准备工作,收集粮草,制造武器,招兵买马,训练军队

出征之前写写檄文,落得个“出师有名”的好名声

将领领命出征(有时候是皇帝御驾亲征)投入战场

谋臣策士出谋划策,制定计策和兵法

在战场上排兵布阵(排兵布阵不是把人往那一堆就完事了,要有相应的阵型,区分主攻、副攻、佯攻、后卫的作用,一般来说就叫前军、中军、后军,具体又分为不同的阵型)然后就开打了

不得不说,三国演义里面将领之间的那种“1V1战争”是刻意刻画人物形象的需要,在三国时期的战争过程中,一般是不会出现两方的士兵都在傻愣着,主将出去PK的情况,一般都是大混战吧。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宋江被朝廷赐死,他手握兵权的三个兄弟为什么不直接反了?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解密

    《水浒传》作为中国四大名著之一,深为人们所知,主要讲的是北宋年间“水泊梁山”108好汉的故事。他们的首领兼大哥“呼保义”宋江最后选择了朝廷的招安,在打完方腊后元气大伤,还被朝廷过河拆桥,最终被赐死,以一杯毒酒结束了他的一生。话说当时梁山军手上还是有兵权

  • 姜维为了复兴蜀国,兵行险招,却不料埋下了五胡乱华的祸根!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解密

    姜维是蜀国后期有名的天才将领,后来在蜀国官至大将军。诸葛亮死后,他继承了诸葛亮的遗志,继续北伐曹魏,中兴汉室。在后来的一场战役中,邓艾兵临成都,蜀后主刘禅竟然选择了开城投降。然而姜维并没有放弃,为了复兴蜀国,他走了一步险棋,可谁知竟埋下了五胡乱华的祸根。下面就和小编一起去看看当时究竟发生了什么!司马

  • 曹爽为什么会投降司马懿,而没有选择抵抗?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解密

    高平陵之变,是司马懿正式夺取曹魏政权兵权的一次事件,如果说在这之前,司马懿还受到了其他官员的排挤,那么在此之后,就真的没有人敢去招惹他,司马家族也慢慢将曹家挤掉,自己成为新王朝的皇帝。但是在这次的事变中,与司马懿同为托孤大臣的曹爽,并没有选择拼死抵抗,反而是投降了司马懿,结果不光是自己,还有很多亲信

  • 郡国并行制是怎样的?西汉时期的郡国并行制有怎样的弊端?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解密

    我们今天一起来看看历史上的西汉时期,说到西汉小编相信很多人还是知道的,西汉是中国古代比较著名的一个时期,说到西汉就要提到当时的郡国并行制,其实,郡国并行制的目的就是为了加强中央集团专制,通过土地的瓜分再瓜分来达到削减地主的作用,最终加强中央集权,那么,我们今天一起来看看郡国并行制是怎样的?郡国并行制

  • 兵马俑手中为什么没有武器?真的是被项羽拿走了吗?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解密

    秦皇陵兵马俑,可以说是一项震惊世界的奇迹,在两千多年前,竟然就已经能够烧制这么大规模、每一个都独一无二的兵佣,确实是相当震撼的,也难怪很多网友都说秦始皇嬴政才是最厉害的手办爱好者。但是,不管是从照片还是现场看,我们都会发现,这些兵佣虽然做着一个握兵器的姿势,可手中却并没有兵器,这又是怎么回事呢?有传

  • 诸葛亮说魏延有反骨,他真的是不忠不义之人吗?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解密

    魏延是蜀汉后期的高级将领,在他投奔刘备之前,原本是长沙太守韩玄的手下,刘备攻打长沙时,魏延投降准备效忠于刘备,当时诸葛亮就对刘备说他脑后有反骨,以后一定会造反,准备杀掉魏延,最后刘备还是动了爱才之心,阻止了诸葛亮,将魏延收入麾下。魏延虽有反骨,那么历史他真的是一个不忠不义之人吗?三国中,著名的反骨当

  • 明朝的君主制是怎样的?明朝是怎样加强中央军集权的?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解密

    我们今天一起来看看历史上的明朝,说到明朝小编相信很多人都是知道的,明朝是当时古代非常著名的一个朝代,因为古代的明朝加强了中央集权专制,使得皇帝的地位是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当然了明朝的开国皇帝是朱元璋,朱元璋是一位地地道道的农民,经历了农民的苦难,上位后也是实行了很多的改革,我们今天就一起来看古代明朝是

  • 古代人怎么防范雨季积水?古建筑的排水系统是什么样的?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解密

    别说古代了,现在我们如果碰上梅雨季节很多地方都会淹水,阻碍交通。古时候还没下水道这些系统,如果他们碰上一连下了好几天的大暴雨要怎么处理积水呢?千万不要小看古人的智慧,古代很多建筑在修建的时候就设计了排水的系统,不过对于大水还是需要下水道,不然积水根本没地方可流。一起来看看古人们都有哪些办法把。中国古

  • 孙权为何不重用与诸葛亮齐名的庞统?难道仅仅是因为长的丑吗?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解密

    《三国演义》中,水镜先生曾对刘备说过这样一句话“卧龙凤雏,二人得一可安天下”,其中“卧龙”指的就是诸葛亮,“凤雏”指的便是庞统,诸葛亮的大名我们都知道,作为和他齐名的庞统,其才能也不在孔明之下,最后这两位三国的顶级谋士都被刘备收

  • 元气学说是怎样的?王夫之的元气学说产生了哪些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解密

    说到王夫之小编相信很多人都是知道的,王夫之是中国古代史上明末清初思想家。大家都知道,明朝的后面便是清朝,清朝是中国非常落后的一个朝代,明朝也是中国最后一个由汉族人统治的朝代,据说当时的明朝晚期,社会局势动荡,老百姓的生活也是苦不堪言的,王夫之在这样的情况下出现,可以说还是比较厉害的,我们今天就一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