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清朝修建柳条边的目的是什么?柳条边成清朝又一大败笔

清朝修建柳条边的目的是什么?柳条边成清朝又一大败笔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人生初见 访问量:3053 更新时间:2024/2/4 20:04:17

柳条边原本是清政府修建用来防御蒙古族还有保护山河环境的,但在历史中柳条边的作用完全被荒废了。因为皇帝是不断在换的,有些皇帝根本就不管柳条边的修建,所以经荒废失修,可能哪天想起来了才会再次开工。而且当时关内也涌入了大量移民,就是从柳条边那边来的。其实清政府有很多政策都令人感到可笑,这次柳条边的修建也成了一大败笔。

如果您翻看清朝的疆域地图,便会发现,在东北大地上,有两条构成个“人”字形的线段,这便是争议颇多的“柳条边”。不过这“人”字要落在实地上,那可就大了去了。

这“人”字形的撇捺交点位于辽宁省开原县北的威远堡镇。从威远堡镇北至吉林省吉林市北部的法特东亮子山,作为“人”字的一竖(为北段);从威远堡向西南至山海关,构成“人”字的一撇(为西段);由威远堡向东南至海边,构成“人”字的一捺(为东段)。东段和西段将整个辽河平原包括在内,全长近1000公里。

那这个“柳条边”到底长啥样呢?

康熙年间的人杨宾,到东北宁古塔来看望被流放的父亲时,便亲眼目睹其风采,并写在了《柳边纪略》里。据他记载说:柳条边为为宽、高均为一米,总长度为1300公里的土堤,堤上每隔五尺插柳条三株,柳条粗四寸,高六尺,埋入土内二尺,外剩四尺。各柳条之间再用绳连结,称之为“插柳结绳”,外侧挖一口宽8尺,底宽5尺,深8尺,其横断面为倒梯形的壕沟,壕沟与土堤并行。

那么清人为要修这“柳条边”?它修筑于国之腹地,很显然没有前朝长城那般抵御外敌的功能。对此,史家给出了结论。

一来,在满清统治者看来,东北是他们的“龙兴之地”,为防止其“龙脉”受损,必须加以管控封禁。二来,就是独占东北地区生产的皇室贵族所需要的人参、貂皮、鹿茸、东珠、鳇鱼、松籽、榛子等特产,以及供每年采捕供物及皇帝巡幸时围猎所用的围场。

为防止百姓私自跨越柳条边,进入东北地区,满清统治者便在沿线上每隔一段距离就开一座门,称之为“边门”,同时设立哨卡,派兵驻守,实行军事化管制。

对于当时的百姓来说,这柳条边就是红线,就是雷区,如果不经边门,穿越过去就是犯法,就要受到严惩。而且也不是说你想过就过的,你还必须持有当地官府签发的印票(即通行证),上面要写明持票人的姓名、年貌、脸色等内容,验证核准后方可进出,并且还要从指定的边门出入。

而出入边门的车马还是收税的,出是200文,进是400文,甚至就连死人出葬通过,也要纳税。比现在的出国还要难。

柳条边这么一搞,彻底堵死了挖参、猎茸、采集山货的百姓的谋生之路,更是给沿边的百姓带来了极大的不便。比如辽北的昌图地区,那时还没设县,办事、购物都习惯去开原,可在柳条边修起来之后,不能直行了,往西绕法库门需要230多里,往东绕威远堡门,也得多走几十里,百姓叫苦不迭。

不过,大清的皇帝们对此却是洋洋得意,每次到东北来祭祖或是巡视,都会驻足柳条边上,品味祖先的杰作,作诗以吟诵。比如1682年,康熙皇帝第二次东巡,路过柳条边,诗兴大发,随即就写了首《柳条边望月》:“雨过高天霁晚虹,关山迢递月明中。春风寂寂吹杨柳,摇曳寒光度远空。”后来乾隆皇帝1743年的首次东巡,路过柳条边,同样写有赞美诗句,是为《入英额门》。

柳条边的建造,从公元1638年开始,历经皇太极顺治、康熙三朝,用时整整43年,在这期间一直都是严格执行封禁政策。但在乾隆一朝,便开始有所松动了。

乾隆五十七年,直隶、山东地区大旱,大批逃荒的灾民被堵,聚集山海关,颇有闹事的苗头。乾隆皇帝赶紧下诏“又何必查验禁止”,允许灾民出关进入关东禁区,给政策放宽开了个头。以后,乾隆五十九年,嘉庆二年、五年、六年又连续发大水,这一松弛的禁令,前后延续施行了11年。

再后来,紧接而来的便是闯关东大潮,断断续续约250万人,从海上、陆上涌入关东禁地。

此时柳条边的实际作用,已经弱化得形同虚设了。从嘉庆一朝起,已日趋有名无实,之后的各朝皇帝只是为了撑住祖辈的面子,才勉强地维持着它的存在。到清末时,随着大清朝的日薄西山,它连一片柳叶、一段壕墙都没留下。

柳条边从修筑到废弃,折射出它的始作俑者们,刚从深山里走出来,虽君临天下,但骨子里却依旧还是奴隶主和部落酋长,狭隘、自私、偏执、短视,缺的是海乃百川的包容,缺的是高瞻远瞩的睿智。

柳条边,与“跑马圈地”、“剃发令”、“闭关锁国”一样,都是满清统治者们撰写的历史大书中的一大败笔。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兵仙韩信战功赫赫,为何却落得被刘邦夷三族的下场?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解密

    历史上天纵之才的传奇名将不少,但称为“兵仙”的就只有韩信一个,作为“初汉三杰”之一的他,在楚汉战争中击败了不可一世的项羽,为刘邦可谓是立下了不世之功,可是他的下场却很凄凉,最终被刘邦夷了三族。从兵仙到刀下亡魂的韩信究竟发生了什么,导致他最后落得如此下场

  • 历史上交趾为什么会独立?交趾是怎么独立的?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解密

    话说中国古代的宋朝是一个非常厉害的朝代,当时的宋朝经济发达,老百姓的生活也是很富裕,宋朝分为南北两朝,北宋的经济比南宋更加发达,其实,当时有一块领土一直是中国的,他叫做交趾,可是为什么到后来这块领土就被分裂出去了呢?其实,原因也是非常简单的,那就是交趾后来变得越来越强大了。交趾就是现在越南这块地方,

  • 古代应天书院介绍应天书院是什么时候修建的?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解密

    我们都知道中国的古代历史是非常悠久的,古代的人们没有图书馆没有学校,一般学习的地方就是书院,比如孔子书院,当然了,小编看到最近有不少的人在议论应天书院,说到应天书院那是中国古代史上最早的一座书院了,建立的历史非常悠久,应天书院其实起源于北宋,是中国历史最悠久地位最重的一座书院,地址在中国的商丘,我们

  • 赵匡胤兵变称帝后,为何善待前朝柴家后人?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解密

    一般来说,改朝换代都少不了血腥暴力的手段,新任统治者对待前朝的遗孤一般都会赶尽杀绝,斩草除根以防他们后代威胁到自己王朝的统治。但是凡事都有例外,今天我们要说的这位大宋开国皇帝赵匡胤,在陈桥兵变后登基为帝,不仅没有为难前朝周世宗柴荣的后人,反而选择了善待他们,这是什么原因呢?下面就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 司马懿是怎么带领士族击败曹氏宗亲的?高平陵之变有多少士族参加?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三国时期,曹魏被我们公认是最强的一方,但也迟迟不能完成统一大业,除了吴蜀联手后实力大增以外,曹魏官员之间的内斗也是非常棘手的。因为曹操广招天下人才,所以身边也是分为士族和曹家的宗亲,原本都是曹氏宗亲独大,但是这批士族来了以后也是削减了他们的势力。最后以司马懿为首的士族彻底击败了宗亲,高平陵之变上曹魏

  • 唐朝时期李世民是如何让四方臣服的?李世民有哪些本事?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解密

    说到唐朝小编相信很多人都知道,唐朝是中国古代史上非常著名的一个朝代,最开始的唐朝雍容华贵,社会太平,其实这些都离不开当时的皇帝英明决策,最主要的还是李世民了,当时的李世民通过玄武门之变夺取了政权,杀死了自己的哥哥,逼迫自己的父亲让出皇位给自己,其实,小编觉得李世民这位皇帝还是有两下子的,我们今天就一

  • 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女皇帝并不是武则天,只能排到第三位了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解密

    说到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位女皇帝其实大家都知道是武则天吧,武则天称帝这个事情我们也不得不想到慈禧太后她不称帝的事情,但是我们还是得说回来,那就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女皇帝这件事情,其实中国历史上武则天并不是第一位女皇帝了,而是另有其人了,那么到底是什么情况呢?下面就跟随小编一起来揭秘看看吧!武则天这个人想必

  • 秦始皇疑心那么重,为什么没有怀疑赵高?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解密

    自古以来,作为帝王,一般都会有疑心,对待身边的人,尤其是很有可能造成威胁的人,总会怀着一份提防的心思,没有能力便罢了,这种人就算有心也掀不起浪,可是对于有能力的人,不管有没有心,总是不放心的,如果这个人的才能值得用,那可能就更糟糕了。秦朝时期,秦始皇能够一统天下,识人的本事应该是不低的,但是为什么他

  • 灭亡西晋的前赵为什么这么短命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解密

    说到前赵可能很多人不太知道这个朝代,小编也不知道这个朝代,但是这个朝代其实就是灭亡了西晋的朝代,而且还把司马懿的尸体从坟墓里面扒出来鞭尸的朝代,这样看来这个朝代好像还比较的狠心的啊,这样的朝代治理国家的话那也应该是有条不紊的,但是最后前赵也还是非常的短命,那么这到底是什么原因?下面就着这个问题一起来

  • 古代募兵制与征兵制是一样的吗?两者有怎样的区别?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解密

    我们现在都说当兵无比光荣,能够为国家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也是值得自豪和骄傲的一件事情,当然了,现在的参军是本着自愿的原则,择优录取进入部队参加军旅生活。其实,在中国古代便有了参军的相关活动,在中国古代有募兵法和征兵法,那么,这两种是一个意思吗?其实,募兵法是一种更加专业的队伍,由国家提供相应的保障,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