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隋朝末年的晋阳兵变结果是怎样的?晋阳兵变是由谁发起的?

隋朝末年的晋阳兵变结果是怎样的?晋阳兵变是由谁发起的?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下一个明天 访问量:3416 更新时间:2024/3/8 10:42:55

中国历史上的隋朝末年社会局势动荡不安,老百姓们也是苦不堪言,当时隋炀帝便派大臣李渊前去太原地区平反,没想到李渊有着远大抱负,慢慢的积累自己的力量,最后推翻了隋朝的统治建立了唐朝,说到这里我们就要说到当时著名的晋阳兵变了,晋阳兵变也是李渊能够取得胜利成功推翻隋朝统治非常重要的一个因素了,我们今天就一起来看看隋朝末年的晋阳兵变具体是怎样的吧!

晋阳兵变是怎么回事

隋朝末年,农民起义遍及全国各地,615年(大业十一年)隋炀帝杨广以李渊为山西河东慰抚大使,不久又拜太原留守,以北备突厥,并镇压今山西省境内的农民起义。当时,隋政权已呈土崩瓦解之势,统治阶级一再发生大分裂,地主武装和义军星罗棋布于各地。

李渊素有大志,移官太原后,看到隋朝即将败亡,萌动了取而代之的念头。他左右的裴寂、刘文静及次子李世民亦纷纷建议起兵以举大事。

到616年(大业十二年),农民起义在全国已居优势,隋朝再也无法集中兵力有效地打击各个武装集团,李渊觉得时机成熟,乃于617年(大业十三年)在晋阳正式宣布起事。

李渊在次子李世民、僚属裴寂、刘文静等人的帮助下,诛杀了隋炀帝监视他的王威、高君雅。派刘文静出使突厥得到了始毕可汗的支持,派李建成、李世民夺取西河郡。

六月,正式起兵。李渊自为大将军,以长子李建成、次子李世民为左右大都督,以四子李元吉留守太原,兵发长安。在霍邑大破宋老生,从龙门渡黄河,开永丰仓赈济百姓。

关中有其女李三娘等人起兵响应。十一月,攻克长安,以代王杨侑为皇帝,尊隋炀帝为太上皇,李渊自为大丞相、唐王。

次年三月,隋炀帝在江都被宇文化及所杀,五月,李渊废黜杨侑,称帝,改国号唐,隋朝灭亡,唐朝建立。

晋阳兵变的背景是什么

604年(隋文帝仁寿四年),杨广弑父杀兄登基执在江都被杀的隋炀帝政后,又穷兵黩武征伐高丽,并大兴土木,修宫殿,凿运河,修驰道,把社会经济推向绝境。史称“黄河之北,则千里无烟;江淮之间,则掬为茂草”。广大人民“百姓困穷,财力俱竭,安居则不胜冻馁,死期交急,剽掠则犹得延生,于是始相聚为群盗”,最终演变为全国各地风起云涌的农民起义。

在山西,615年~617年(大业十一年至大业十三年)之间,农民起义达到高潮,先后有六七支起义队伍转战各地。

在山西南部,有毋端儿起义军,众至数千人,曾进攻龙门县(今山西河津市);有敬盘陀领导的绛郡(治今山西新绛县)起义军,众至数万人。在山西中部,有甄翟儿领导的“历山飞”起义军,多次进攻太原。在此形势下,615年(大业十一年),隋炀帝任命李渊为山西、河东慰抚大使,命其剿灭活跃在今山西地区的起义军。

李渊,自称陇西狄道(今甘肃临洮县)人。祖父李虎,西魏时官至太尉。父李昞,北周时历官御史大夫、安州总管、柱国大将军,隋时封为唐国公。

李渊7岁袭封唐国公。入隋以后,因其姨母是隋文帝的独孤皇后,深受重用,曾任淮、陇、岐三州刺史,荥阳(今郑州市)、楼烦(今山西静乐县)二郡太守。后被召为殿内少监,迁卫尉少卿。隋炀帝即位后,因社会上流传着“李氏当为天子”的谶谣,对李姓高官多所猜忌,但李渊通过“纵酒沉湎,纳贿以混其迹”,表示自己胸无大志,免遭厄运。

李渊到河东后,先后击败了甄翟儿、毋端儿、敬盘陀等人领导的起义军,得到隋炀帝赏识。616年(大业十二年)初,李渊被任命为太原道安抚大使,并拥有黜陟选补郡文武官、征发河东兵马的特权。七月,隋炀帝南下江都(今江苏扬州市)前,任命李渊为太原留守,另派王威、高君雅为副留守,让他们监视李渊。

此时,全国的政治格局已发生大的变化,农民起义军已基本摧毁了隋王朝的统治力量,隋朝的官僚地主也纷纷打起反隋的旗帜割据一方。太原乃“天下精兵处”,隋自建国以来,对晋阳城军需物资的储备一直十分重视,经多年的积蓄,城中已是“府库盈积”,“太原粮饷可支十年”。所以,李渊被任命为太原留守后,“私窃甚喜”,他对次子李世民说:“唐固吾国,太原即其地焉。今我来斯,是为天与,与而不取,祸将斯及。”

在镇压农民起义的过程中,李渊招降纳叛,不断扩充自己的实力。李渊父子还广结豪杰之士,网罗各种人才。史称李渊“素怀济世之略,有经纶天下之心。接待人伦,不限贵贱,一面相遇,十数年不忘”。

李世民在晋阳“密招豪友,一技可称,一艺可取,与之抗礼,未尝云倦”,“倾财赈施,卑身下士”。

晋阳令刘文静、晋阳宫监裴寂皆为李世民的密友,也是李渊父子晋阳起兵的主要谋士。李渊长子李建成也在河东暗中交结英俊,发展势力。

正当李渊及其子李世民、李建成“与晋发动晋阳起兵的李渊阳令刘文静谋举大事”

时,617年(大业十三年)二月,李渊治下驻马邑(今山西朔州市)的鹰扬府校尉刘武周发动兵变,杀死马邑太守王仁恭,据马邑而自称天子,国号定杨。三月,刘武周攻破楼烦郡,进占汾阳宫,并与突厥勾结,图谋南下争夺天下。炀帝闻讯后大怒,要提李渊到江都治罪。在此危急情势下,李渊对李世民说:“事急矣,可举事。

”其周围的心腹裴寂、许世绪、武士眜等也纷纷劝李渊起兵,李渊终于下定了反隋的决心。于是,李渊借口防备刘武周和突厥南下,派李世民、刘文静、长孙顺德、刘弘基等人到各地募兵,旬日之内募集到数千人。随后,李渊派人往河东召回其子李建成和李元吉。

太原副留守王威和高君雅看到李渊招兵买马,怀疑李渊“有异志”,便密谋骗李渊父子到晋祠祈雨,除掉李氏,向隋炀帝邀功请赏。不料,这一密谋被晋阳乡长刘世龙获悉,告知了李渊。五月十五日,李渊、李世民先发制人,指使开阳府司马刘政会告发王威、高君雅二人暗中勾结突厥,引突厥入寇中原,借此将二人囚禁。

五月十七日,恰巧数万突厥军队进攻晋阳,李渊立刻名正言顺地命人将两人推出斩首。同时,李渊又设下空城计,“开诸城门”,吓退了突厥的军队。接着,李渊开始作起兵反隋的准备工作。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中国历史上都有哪些有趣的冷知识?这些知识点课本上都没有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解密

    中国有着5000年的历史,也算是世界上有着最古老的文明古国之一。当然5000里肯定发生过无数有趣的事情,我们也不可能一一得知,但是时间线上的重点事件我们应该都是知道的。对于很多人来说课本上的历史知识都是乏味的,而且看起来没有任何兴趣可言,今天就为大家讲讲历史上的一些冷知识,这在课本中可没有,赶快一起

  • 明太祖朱元璋定下一条规矩,谁知竟吃穷大明王朝!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解密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历史上有名的平民皇帝,在位期间对国家各方面都进行过改革,开创了洪武之治。由于朱元璋早年惨痛的经历,他的父母和兄弟姐妹都死于饥饿,因此他当上皇帝后定下一条规矩,凡是他的子孙,每月固定分发钱粮,不可出去工作。他的本意是好的,自己当上了皇帝想让后代不用像之前那样挨饿,可是谁知道这条规定

  • 历史上晋阳兵变什么时候发生的?晋阳兵变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解密

    历史上的隋朝还是一个非常厉害的朝代,不过,隋朝最后也是死在了唐朝的手中,其实,在隋朝的中期社会就已经出现了动荡,当时的隋朝社会混乱,皇帝们的心思已经完全不在治理国家上了,到了隋朝末年,社会动荡,少数民族纷纷的制造混乱,历史上的晋阳兵变也就发生了,当时晋阳兵变的发生与李渊有着很大的关系,李渊是后来唐朝

  • 萧何是怎么死的?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解密

    萧何是汉王朝的开国功臣之一,虽然大多数时候人们会把他和张良、韩信并列汉初三杰,但是在刘邦的眼里,萧何才是所有功臣里面排名第一位的。但即便是这样一个劳苦功高的功臣,也曾经遭到过刘邦的怀疑,还曾有过牢狱之灾。那么,在这种情况下,萧何为什么还能够获得善终?萧何最终又是怎么死的呢?萧何,其一生最大的功绩便是

  • 古代处决犯人为何要选在午时三刻?午时三刻又是什么时间呢?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解密

    相信大家对“午时三刻”这个名词都非常熟悉,因为许多影视作品中犯人被处斩时,判官都会喊一声:“午时三刻已到,行刑!”然后刽子手往大刀上吐口酒,只听到“咔擦”一生,犯人们人头落地。看到这里我们不禁会有疑问,为什么古代处决犯人要选在午

  • 李斯为什么不帮扶苏?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解密

    大秦帝国二世而亡,这其中,赵高算是“功不可没”,篡改了秦始皇的遗诏,然而这件事情并不是只有赵高一个人就能办成的,还有身为丞相的李斯,如果赵高想要改遗诏,必然不会逃过李斯那一关。可是,从结局来看,李斯却是和赵高站在了统一战线,这到底是为什么?李斯聪明过人,难道看不出来扶苏远比胡

  • 张择端创作完清明上河图后为什么消失了?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解密

    说到张择端大家都不陌生,张择端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位名人,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张择端创作了清明上河图。说到清明上河图那简直真实的反应了中国古代宋朝的全部精神面貌,很宏伟壮观,宋朝确实是历史上很厉害的一个朝代,不过这里说的是北宋时期,北宋时期出现的宋词也是大大的丰富了人们的生活,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就是展现

  • 原来程咬金使的武器并不是三板斧,那到底是什么兵器呢?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解密

    都说乱世出英雄,隋末这段时期,出现了不少英雄好汉,小编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混世魔王”陈咬金,在《隋唐演义》中,他的三板斧让人印象深刻,一般这三斧子下去,要么别人倒地,能接下他这三招的人,他一般就打不过了。其实历史上真实的情况并不是这样,因为程咬金使的武器根本就不是三板斧,那么程

  • 浅谈中国古代青楼文化其实并不下流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解密

    说到青楼小编相信大家都知道,青楼在中国古代才有,其实,他也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文化,青楼的在宋朝是发展到了很高的地位,当时的青楼女子大多都是卖艺不卖身,能够成为青楼的女子大多都是怀揣着才艺的,多才多艺的人。北宋时期的青楼一般是人们休闲的好去处,当时的宋朝一排和谐,整体社会都欣欣向荣,所以才有了这样的文化

  • 清朝修建柳条边的目的是什么?柳条边成清朝又一大败笔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解密

    柳条边原本是清政府修建用来防御蒙古族还有保护山河环境的,但在历史中柳条边的作用完全被荒废了。因为皇帝是不断在换的,有些皇帝根本就不管柳条边的修建,所以经常荒废失修,可能哪天想起来了才会再次开工。而且当时关内也涌入了大量移民,就是从柳条边那边来的。其实清政府有很多政策都令人感到可笑,这次柳条边的修建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