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历史上的唐穆宗李恒真的是只顾享乐不理朝政吗?

历史上的唐穆宗李恒真的是只顾享乐不理朝政吗?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黑姑娘 访问量:3003 更新时间:2023/12/21 14:41:36

我们今天一起来看看历史上唐朝的皇帝,其实,唐朝经历繁荣期后迎来了安史之乱,安史之乱是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后来,唐宪宗在位期间,又是制造了一个小小的盛世,为此,唐宪宗也被称作是小玄宗。不过,唐宪宗的下一任儿子也就没那么认真了,唐穆宗是唐宪宗的儿子,在位期间,据说只贪图享乐不理朝政,那么,唐穆宗真的是这样的吗?具体的一起来看看吧!

唐穆宗李恒位居储君期间的惶恐不安,随着成功登基也就烟消云散了。他对扶植自己登基的一干人等给予了不同的赏赐,特别是把生母郭贵妃册立为皇太后,以报答她多年来的辛苦经营。与此相对照,他对父皇的亲信和宠臣则分别处以杀罚贬斥。正是所谓一朝天子一朝臣。

唐穆宗李恒长庆元年(821)——四年(824)唐穆宗李恒是宪宗第三子,贞元十一年(795)七月六日出生于京师长安大明宫之别殿。最初名李宥,先封为郡王,宪宗元和元年(806)八月,进封遂王。李恒是册封为皇太子以后改的名字,这一点与他的父皇宪宗相同。

唐穆宗以前的唐朝诸帝多能将皇位传给儿子,高宗(武则天)还有二子(即中宗和睿宗)即位做了皇帝,穆宗的父亲宪宗另外也还有一个儿子(第十三子)做了皇帝,即宣宗。唐穆宗以后的唐懿宗,有第五子即位为唐僖宗,第七子即位为唐昭宗。此前,唐睿宗的儿子当中,一位受命登基(玄宗),一位追认为帝(让皇帝李宪),三位获赠太子,已被旧史盛赞为“天与之报,福流无穷”。但唐穆宗一共有五子,其中竟然有三个做了皇帝,即唐敬宗、唐文宗、唐武宗,这在唐朝历史上绝无仅有。由于每个儿子即位后都把各自的生母追尊为皇太后,所以穆宗先后有三个皇后和他配享太庙,这在唐朝历史上也属罕见。穆宗于长庆四年(824)正月死时,刚刚30岁,相对于他之前的唐朝皇帝来说,可谓最短寿的一位。这些情况透露出,在穆宗君临天下时,唐朝的皇位继承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皇帝的人身安全也已变得毫无保障。所有这些似乎再次提示我们,穆宗时期的宫廷局势已经难以用常规来审视了。

穆宗出生前,其父宪宗已经有了长子李宁和次子李恽。排行老三的穆宗,却有一个势力强大的母亲,那就是宪宗为广陵王时于贞元九年(793)娶的妃子郭氏——对唐室有再造功绩的尚父郭子仪的孙女。长子李宁的母亲是宫人纪氏,次子李恽的母亲竟没有留下姓名,在这一情况下,究竟是选择哪一位皇子,宪宗一直没有拿定主意。事情一直拖到他登基四年以后,到元和四年(809)三月,宪宗心中渐渐地向长子倾斜了。此时的李宁已经17岁,平素喜欢读书,举止颇符合礼法,深受宪宗的喜爱。于是在大臣李绛建议早立储君以杜绝奸人窥伺觊觎之心时,他宣布了立长子为嗣君的决定。这次册立很费了一些波折,本来应该在春天举行的册立仪式,由于连续遭遇大雨,使时间一改再改,一直拖到了孟冬十月。这期间有多少来自穆宗母亲郭氏的阻力,我们已经不得而知了。

接下来的事情使所有人都感到无奈。元和六年(811)十二月,刚刚做了两年太子的李宁竟然在19岁的时候一病而死。宪宗悲痛欲绝,出乎意料地为他废朝13日,并特别制订了一套丧礼,加谥为“惠昭”。李宁的死,使宪宗不得不为选立继承人再次陷入抉择。此时,宫廷内外几乎都建议选立郭氏所生的皇三子李宥,最受皇帝恩宠的宦官吐突承璀则建议应当按照次序立次子李恽。宪宗也有意立次子,但是李恽因为母氏地位卑贱难以在朝廷上得到支持,而郭氏一系在朝野上下的势力实在是太强大了。立三子宥的呼声占据了上风,宪宗也徒无奈何,只好请翰林学士崔群代次子恽起草了表示谦让的奏表,于元和七年(812)七月下诏立李宥为太子,改名为李恒。十月,举行了册立大典。

其实宪宗心里对这位太子并不满意,吐突承璀揣度皇帝的心意,也一直没有放弃为李恽的经营。宪宗这次立储事件,为穆宗日后的登基埋下了祸根,也为自己留下了祸患。尘土历史网,专业的历史网站尘土历史网,专业的历史网站元和八年(813)十月,在刚刚册立新太子整一年的时候,拥立太子的朝廷官员又上表请求宪宗立郭氏为皇后。自玄宗以后,后宫活着被立为皇后的只有肃宗的张皇后,那是因为她在平叛的特殊时期有特殊的功劳,宪宗将郭氏册立为贵妃已经是后宫最尊贵的角色,宪宗以种种借口拒绝了此番动议。此事以后,郭贵妃在朝野内外,广结党羽,包括宦官中的厉害角色神策军中尉梁守谦以及王守澄等人,他们暗中和吐突承璀等较量。

元和十四年底,宪宗因为服用方士柳泌的丹药身体恶化,吐突承璀也就加紧了改立李恽的谋划。太子李恒十分紧张,曾经问计于他的舅舅郭钊,时为司农卿的郭钊嘱咐他,一定要尽“孝谨”之心,不要考虑其他的事。这说明他们已经做好了充分准备,就等着宪宗死了。元和十五年(820)正月二十七日,宪宗暴死,梁守谦、王守澄等人立即拥立太子即位,这就是唐穆宗。吐突承璀和皇次子李恽被这突如其来的政变杀了个措手不及,一起被送上了黄泉路。

唐穆宗位居储君期间的惶恐不安,随着成功登基也就烟消云散了。他对扶植自己登基的一干人等给予了不同的赏赐,特别是把生母郭贵妃册立为皇太后,以报答她多年来的辛苦经营。与此相对照,他对父皇的亲信和宠臣则分别处以杀罚贬斥。正是所谓一朝天子一朝臣。唐穆宗即位后,没有忘记把犯有自己名讳的地名等统统改掉。像恒岳(恒山)改为镇岳,恒州改为镇州,定州的恒阳县改为曲阳县。就这样,唐朝的又一代新君登基了。

唐穆宗李恒唐穆宗即位时已26岁。对于壮年登基的皇帝来说,如果想在政治上有一番作为,这正是一个使人钦慕的年龄,太宗就是29岁登基,玄宗则是28岁。如果想饱食终日、游乐享受,那也是无人可以比拟的时候。穆宗没有仿效太宗、玄宗的励精图治,而是纵情享乐,毫无节制。

尚在朝廷上为宪宗治丧期间,穆宗就毫不掩饰自己对游乐的喜好。当元和十五年(820)五月宪宗葬于景陵以后,他越发显得没有节制。很快,他就带着亲信随从狩猎取乐去了。到六月,皇太后郭氏移居南内兴庆宫,穆宗就率领六宫侍从在兴庆宫大摆宴筵。酒宴结束后,他又回幸神策右军,对亲信中尉和将领大加颁赐。鎏金刻人马狩猎杯从这天起,穆宗每三日来神策左右军一次,同时驾临宸晖门、九仙门等处,目的是为了观赏角抵、杂戏等表演。七月六日是穆宗的生日,他异想天开地制订了一套庆祝仪式,只是因为一些大臣提出自古以来还没有这样的做法,才算作罢。他在宫里大兴土木,修建了永安殿、宝庆殿等。宫苑内修假山倒塌,一次就有七位工人被压死。当永安殿新修成的时候,他在那里观百戏,极欢尽兴。在永安殿,穆宗还与中宫贵主设“密宴”以取乐,连他的嫔妃都参加。除此之外,他还用重金整修装饰京城内的安国、慈恩、千福、开业、章敬等寺院,甚至还特意邀请了吐蕃使者前往观看。

到了八月,唐穆宗又到宫中鱼藻池,征发神策军二千人将宪宗时期早已淤积的水面加以疏浚,九月初二池水开通后,他就在鱼藻宫大举宴会,观看宫人乘船竞渡。由于时间临近九九重阳,穆宗又想大宴群臣。担任拾遗的李珏等人上疏劝谏,认为:“陛下刚刚登临大宝,年号尚且未改,宪宗皇帝园陵尚新,如果就这样在内廷大举宴会,恐怕不合适。”穆宗根本不听。在重阳节那天,还特意把他的舅舅郭钊兄弟、朝廷贵戚、公主驸马等都召集到宣和殿饮酒高会。

十一月的一天,唐穆宗突然下诏:“朕来日暂往华清宫,至落日时分当即归还。”此时,正值西北少数民族引兵犯境,神策军中尉梁守谦将神策军4000人及八镇兵赴援,形势很是紧张,御史大夫李绛、常侍崔元略等跪倒在延英殿门外切谏。穆宗竟然对大臣们说:“朕已决定,不要再上疏烦我了。”谏官再三劝谏也是无效。第二天一早,穆宗从大明宫的复道出城前往华清宫方向而去,随行的还有神策军左右中尉的仪仗以及六军诸使、诸王、驸马千余人,一直到天色很晚才还宫。

对于唐穆宗的“宴乐过多,畋游无度”,谏议大夫郑覃等人一起劝谏:“现在边境吃紧,形势多变,如果前线有紧急军情奏报,不知道陛下在什么位置,又如何是好?另外,陛下经常与倡优戏子在一起狎昵,对他们毫无节制地大肆赏赐,这些都是百姓身上的血汗,没有功劳怎么可以乱加赏赐呢!”穆宗看到这样的表章感觉很新鲜,就问宰相这都是些什么人。宰相回答说是谏官。唐穆宗就对郑覃等加以慰劳,还说“当依卿言”。穆宗的这一态度使宰相们高兴了一阵子,但实际上他对自己说过的话根本不当回事,转过身,唐穆宗依旧是我行我素。

唐穆宗甚至觉得,经常宴饮欢会,是件值得高兴的事。一天,他在宫中麟德殿与大臣举行歌舞酒宴,就很兴奋地对给事中丁公著说:“听说百官公卿在外面也经常欢宴,说明天下太平、五谷丰登,我感觉很安慰。”丁公著却持不同的看法,他对穆宗说:“凡事过了限度就不是好事了。前代的名士,遇良辰美景,或置酒欢宴,或清谈赋诗,都是雅事。国家自天宝以后,风俗奢靡,酒宴以喧哗沉湎为乐。身居高位、手握大权者与衙门的杂役一起吆三喝四,无丝毫愧耻之心。上下相效,渐以成俗,这造成了很多的弊端。”穆宗对他的这番说辞也觉得有道理,表示虚心接受,但就是坚决不改。

穆宗这种近乎疯狂的游乐,到了长庆二年十一月才算有了收敛。原因是他有一次在禁中与宦官内臣等打马球时发生了意外。游玩中有一位内官突然坠马,如同遭到外物打击一样。由于事发紧急,穆宗十分恐慌,遂停下来到大殿休息。就在这一当口,穆宗突然双脚不能履地,一阵头晕目眩,结果是中风,卧病在床。此事一发生,宫外就接连有很多天不知道穆宗的消息。而在此前一周,穆宗还率人以迎郭太后为名前往华清宫,巡狩于骊山之下,他即日就骑马驰还京城,而他前往迎接的郭太后则是第二日方还。

唐穆宗中风以后,身体一直没有康复。长庆三年(823)正月初一,唐穆宗因为身体有病没有接受群臣的朝贺。病中的穆宗曾经想过长生不老,和他的父皇一样迷恋上了金石之药。处士张皋曾经上疏,对穆宗服食金丹事提出过劝阻。不过,穆宗还没有等到丹药毒发就在长庆四年(824)正月二十二日驾崩于他的寝殿,时年30岁。正是贪生之心“太甚”,反而加速了他的死亡。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吐蕃为什么非要打唐朝,而不南下打印度呢?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解密

    说到吐蕃这个地方其实也还是有非常多的话说的,因为实在是有点让人摸不透啊,因为这个地方的人也还是很厉害的,最厉害的时候还是和唐朝对打着死去活来的,但是在唐朝鼎盛时期吐蕃为什么会选择和唐朝死磕,而不是选择往南下去打印度?下面就着这个问题我们一起来揭秘看看吧!我大胆的推测一下,看到这个问题的时候很多人肯定

  • 司马懿识人有多厉害?提拔两个大将,一个破蜀,一个灭吴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都说司马懿的隐忍和谋略很厉害,这点大家都知道,毕竟三国最后的赢家正是司马懿,但是你可知道司马懿不仅自己打仗厉害,识人用人方面也有不俗的造诣。今天我们就来说说司马懿提拔的两员大将,这两人可是为后来统一天下立下了汗马功劳,一个兵临成都,迫使蜀后主刘禅投降,另一个打下了东吴很多城池,为灭吴做出了极大的贡献

  • 金国最强的时候有百万军队为什么还是没有统一天下?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解密

    说到金国其实这个国家还真的是很强悍的一个国家了,小编小的时候玩游戏就发现金国的敌人异常的强大了,那么在现实中其实金国的军队最多的时候也有达到百万级别的,但是但是这个国家最后也未能统一天下了,那么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下面就着这个问题一起来揭秘看看吧!1115年,女真首领完颜阿骨打建国,很快爆发出惊人的

  • 诸葛亮临终安排是否有什么阴谋?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解密

    三国时期,诸葛亮是一个很出彩的人物角色,只不过也没有《三国演义》里面说的那么神乎其神,很多事情甚至都不是他做的,但是罗贯中都给堆在他身上了。然而,人固有一死,诸葛亮也不可能避免。那么,诸葛亮临死的时候,对蜀国做出了哪些安排?为什么魏延又不听从诸葛亮的安排呢,难道他真的是“有反骨&rdqu

  • 刘备为什么让关羽留守荆州?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解密

    三国时期,荆州的重要性是非常大的,三个国家每一个都想要得到,但是又都不是那么轻易就能得到的。当刘备终于得到荆州的时候,他派遣了关羽留守,我们也知道,后来关羽没能守住,荆州丢了,关羽的性命也丢了。那么,为什么刘备会派遣关羽去镇守荆州,而不是选择其他人?难道其他人就都没有能力能守住吗?三国都想统一全国,

  • 同是篡位的赵匡胤为什么没有人责怪?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解密

    说到赵匡胤其实很多网友应该知道这个人的,这个人也还是很出名的呀,他的最大的历史功绩就是结束五代十国的格局建立了宋朝,有的人说他也是一位篡位的皇帝了,但是他却一直没有被人骂,那么这到底是什么一些原因呢?下面就着这个问题一起来揭秘看看吧!历史上篡位的人有很多,基本上篡位者都会被史学家给批得体无完肤,但是

  • 武则天为什么要囚禁唐高宗两个女儿?武则天是怎么巩固自己权利的?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解密

    武则天上位后也是实行了自己的一些专政,不过令人奇怪的是武则天把唐高宗的两个女儿关了将近20年,这就有点让人搞不懂了。武则天到底是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其实武则天称帝后心里也明白反对自己的声明肯定不会少,所以就需要多多提拔自己的亲信,如果是对自己不利的人肯定是一并铲除。一起来看看武则天为了巩固自己权利都做

  • 为什么明代宗朱祁镇没有埋葬在明十三陵?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解密

    说到明代宗朱祁镇其实给人感觉就是这个人有点慈悲之心啊,也被誉为是什么“好人皇帝”了,作为明朝的第七位皇帝也还是有超多的话说和故事可言的,但是有一件事情小编想说了,那就是为什么被誉为是好人皇帝的朱祁镇为什么没有埋葬在明十三陵呢?下面就着这个问题一起揭秘看看!明十三陵位于北京市昌

  • 魏明帝曹叡的皇后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解密

    我们都知道,三国时期,曹丕称帝后没几年就死了,临死前册立曹叡为太子。曹叡继位后,治理国家也是很有才能,然而后世对于他的评价却与很多都是负面的,这主要就是因为他虽然有才能,可是又在有些方面让人觉得很失望,自己也没活几年。但是,关于魏明帝的皇后,我们似乎很少有听说过,那么,曹叡的皇后是谁,又是怎么死的呢

  • 东吴夺取荆州之后,为何还要杀关羽?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解密

    说起三国著名武将关羽,可谓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武圣”关二爷其勇武和忠义一直是我们津津乐道的话题。关羽一生征战,“温酒斩华雄”、“过五关斩六将”、“诛颜良文丑”、“水淹七军”,五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