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传国玉玺和氏璧是什么关系?

传国玉玺和氏璧是什么关系?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女王范儿 访问量:1005 更新时间:2024/2/1 1:42:11

说到传国玉玺其实还是很有意思和非常神秘的一个东西了,和氏璧也是有很多的故事可言的,但是传国玉玺和和氏璧又好像有很多的故事可言了,那么有的网友说了这两个到底有什么关系呢?传国玉玺的起源是什么,现在又在什么地方呢?下面就着这个问题一起来揭秘分析看看吧!

对历代皇帝来说,政权的合法性是至为重要的一个问题,而玉玺则代表着至高皇权。而传国玉玺则被认为是正统的标志和象征。

“传国玉玺”,又称“传国玺”、“传国宝”,为秦以后历代帝王相传的印玺,其始作俑者就是秦始皇。它方圆四寸,上纽交五龙,正面刻有李斯所书“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个篆字,以此来作为“皇权神授、正统合法”之信物。以后的历代帝王都视这枚玉玺为政权的象征,奉若奇珍,国之重器。得到它则象征其“受命于天”,而失去它则被认为是“气数已尽”。如果一个皇帝登大位而没有这块玉玺,则被讥为“白版皇帝”,显得底气不足而为世人所轻蔑。由此那些想做皇帝的野心家们对它是你争我夺,致使该传国玉玺屡易其主,辗转于中国各地凡2000余年,忽隐忽现,然终于销声匿迹,至今杳无踪影。

“传国玉玺”就材于“和氏之璧”。和氏璧的来历最早见载中国东周末年著作《韩非子和氏第十三》:楚国人和氏在楚地的山中发现一块外裹岩石的美玉,将这块玉献给当时的君主楚厉王,而楚国王室御用的玉匠声称和氏贡献的只是一块石头,欺骗了君王。于是楚厉王下令将和氏左脚砍去。厉王死后楚武王即位,和氏再次将该玉献给他,武王命令玉工鉴定这块玉石,鉴定的结果是和氏所贡献的仍是一块石头,结果和氏右脚被砍掉。最后和氏带着玉石回到楚山,在那里他恸哭了三日三夜,新即位的楚国国君楚文王派人询问事情的缘由,和氏说“我并非因被砍去双脚而伤心,而是宝玉被认定为顽石、忠臣却被认为是骗子,这才是我所伤心啊”楚文王派工匠除去裹在玉石上的岩石,才看到了这块玉,于是楚文王将该玉璧命名为“和氏璧”。

楚威王时,相国昭阳灭越有功,楚王以此和氏璧赐之。旋昭阳在水渊畔大宴宾客赏璧,是时有人大呼:“渊中有大鱼!”众人于是纷纷离去看大鱼,回席后却发出和氏璧竟不翼而飞。当时疑为门人张仪所窃,于是就将张仪拘禁起来,严加拷问,却一无所获。张仪受此凌辱,怀恨在心,便在一气之下,离楚入魏、再入秦。最终他于秦惠文王后元十年(前315)被秦王拜为秦相,游说诸国联秦背齐,复以使节身份入楚,瓦解齐楚联盟。这即是所谓的“连横”,后来秦国拘怀王,克郢都,尽取楚汉中之地,张仪终于得报此仇。

后来这块玉玺被赵国太监缨贤提到了,又被赵惠文王据为己有。秦昭王听到后,“遗书赵王,愿以十五城请易璧”,当时秦强赵弱,赵王恐献璧而不得其城,左右为难。蔺相如自请奉璧至秦,献璧后,见秦王并无交换的诚意,于是当廷力争,宁死而不辱使命,并以掷璧相要挟,终致秦王妥协,得以“完璧归赵”。

但和氏璧最终还是落入到秦国手里。秦王政十九年,(公元前228),秦破赵,终于得到和氏璧。七年后,秦灭六国,嬴政称始皇帝,命令臣相李斯篆书“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字,令咸阳玉工王孙寿将和氏之璧精研细磨,雕琢为玺。到这里起,传国玉玺乃成。

据民间传说,秦王政二十八年(公元前219),秦始皇乘龙舟过洞庭湖,风浪骤起,龙舟将倾,秦始皇慌忙将传国玉玺抛人湖中,祈求神灵镇浪,玉玺由此失落。八年以后,华阴平舒道有人从水里捡起这块玉璧,又将此传国玺奉上。从这时开始,传国玉玺就成为政权的象征。

秦子婴元年(公元前207)冬,汉高祖高邦率军攻入咸阳。秦王子婴跪捧玉玺,将它献给了刘邦,秦朝灭亡,传国玉玺到了汉朝手里。

西汉末年,外戚王莽篡权,当时的皇帝孺子婴年幼,玉玺被藏于长乐宫太皇太后王政君处。王莽派弟弟王舜来索,王政君大怒,并掷玺于地,破其一角。王莽拿到玉玺后,叹息不已,令工匠以黄金补之,这即是“金镶玉”的来历。

几年后,王莽兵败被杀,新朝灭亡。禁卫军校尉公宾得传到国玺,他来到了宛城,献于更始帝刘玄。更始帝刘玄三年(公元25),赤眉军杀刘玄,立刘盆子为帝。后刘盆子兵败宜阳,将传国玺拱手奉于汉光武帝刘秀。刘秀自此以正统自居,号令天下,重建大汉王朝。

至东汉末年,宦官专权。灵帝熹平六年,袁绍入宫诛杀宦官,段珪将汉少帝带出宫,玉玺也随之失踪。

汉献帝时,董卓作乱。孙坚率军攻入洛阳。某日辰时,兵士见城南甄宫中一井中有五彩云气,于是派人入井,发现井里有一个死了的宫女,颈上系一小匣,而匣里所藏的正是传国玉玺。孙坚如获至宝,将它秘藏于妻子吴氏处。后袁术拘吴氏,将玉玺夺走了。有了玉玺,袁术便做起了皇帝梦,他竟然真的称帝了,但没几天,他就败亡了。

袁术死后,荆州刺史徐璆将它带到了许昌。此时的曹操正忙于挟献帝而令诸侯,见到玉玺十分的开心。至此,传国玺得重归汉室。

汉献帝延康元年(公元220),献帝被迫“禅让”,曹丕建魏,改元黄初,是为魏文帝。魏文帝得到玉玺后,使人在玉玺的肩部刻隶字“大魏受汉传国玺”,以此来说明自己并非“篡汉”也,而是汉献帝心甘情愿将皇帝禅让的,这不过是欲盖弥彰罢了。

魏元帝曹奂咸熙二年(公元265),司马炎也将曹丕的行为复制了一把,逼迫曹奂禅让,称晋武帝,改元泰始,传国玉玺又归晋朝所有。

晋永嘉五年(公元311),前赵皇帝刘聪俘晋怀帝司马炽,玉玺又归前赵。

十九年以后,后赵的皇帝石勒灭前赵,玉玺又归其所有。这石勒也许是心虚,也许是为了别出心裁,又在玉玺的右侧加刻“天命石氏”。

又二十年,冉闵称帝,建立大魏,玉玺又到了他手里。后来,冉闵危急之中,乞求东晋军救援,晋朝提出以传国玉玺交换。晋人得到玉玺后,令三百精骑连夜送至首都建康(今南京)。这样一来,传国玉玺又重新回到了晋朝司马氏手中。

南朝时,传国玺历经宋、齐、梁、陈四代更迭。隋朝一统华夏,结束了几百年的分裂书面,传国玉玺又到了隋朝手里。

大业十四年(公元618)3月,隋炀帝杨广被杀于江都(今扬州),隋亡。萧皇后携传国玺遁入了北突厥。

这样一来,唐朝建立的时候,就没有能得到传国玉玺。太宗李世民因无传国玉玺,于是方“受命宝”、“定命宝”等玉“玺”,这不是是聊以自慰罢了。

贞观四年(公元630),李靖率军讨伐突厥,同年,萧后与元德太子背突厥而返归中原,传国玉玺终于到了李唐手里,太宗龙颜大悦。

唐末,天下大乱,群雄四起。唐天佑四年(公元907),朱全忠废唐哀帝,夺走了传国玉玺,建立了后梁,是为后梁太祖。

十六年后,李存勗灭后梁,建后唐,传国玉玺又到后唐手里。

又十三年后,石敬塘引契丹军至洛阳,后唐末帝李从珂怀抱传国玉玺登玄武楼自焚而亡,传国玉玺就此失踪。

到了后周太祖郭威的时候,由于没找着传国玉玺,无奈之下,只好镌“皇帝神宝”等印玺两方,一直传至北宋。

一百多年以后,到了北宋哲宗之时,有农夫名段义者于耕田时发现传国玺,送至朝廷。经十三位大学士依据前朝记载多方考证,认定它就是始皇帝所制的传国玉玺。而朝野有识之士大多数却怀疑它是伪造的。但皇帝说它是真的,那它也就只能是真的了。

至北宋末年,宋徽宗爱好风雅,又刻了印玺十方,时人有画蛇添足之讥,有人说宋徽宗早就知道传国玉玺并非真品,故意这样做的。

宋钦宗靖康元年(公元1126),金兵破汴梁,徽、钦二帝被掠,“传国玉玺”又被大金国掠走,此后便销声匿迹了。

元至元三十一年(公元1294),世祖忽必烈驾崩,就在此时,“传国玉玺”忽现现于大都,被人叫卖于市。权相伯颜命人购得。据传说,伯颜曾将蒙元收缴各国之历代印玺统统磨平,分发给王公大臣刻制私人印章。有人说,传国玉玺恐怕也在其中而遭不测。但这样的说法可能性并不大,伯颜再脑残,得到传国玉玺也不敢私藏,更不敢将其毁灭了。

元至正二十八年(公元1368),朱元璋在建康称帝,号大明,改元洪武。紧接着,明王朝不停地北伐,元廷弃中原而走漠北,继续驰骋于万里北疆。明朝初年,太祖遣徐达入漠北,穷追猛打远遁之残元势力,其主要目的便是索取传国玉玺,然最终还是无功而返。一个很大的可能,那就是元朝也根本没有这东西。

明清两代,时不时地冒出“传国玉玺”现身之说法,然而都是附会、仿造的赝品。比如在明孝宗弘治年间,有人进献所谓“传国玉玺”,孝宗认定其为赝品而未采用。至清初时,紫禁城藏御玺三十九枚,其中一方即被称作“传国玉玺”。而乾隆时,高宗皇帝颇好考据,钦定其为赝品,但权且以假当真,聊以充数,也不会有人对此有什么纠结。

民国成立,清廷退位,但依优待条件,他们仍可以盘踞在紫禁城内,民国政府待之以外国元首之礼。直至民国十三年(公元1924)11月,末代皇帝溥仪被冯玉祥驱逐出宫,那块假的“传国玉玺”也不见踪影。当时冯部将领鹿钟麟等人曾向溥仪追索那块玉玺,仍是一无所获。

由是,历经两千余年风风雨雨、扑朔迷离,“传国玉玺”数隐数现,最终湮没于历史的漫漫长河之中。皇帝这种怪物也淡出了中国历史,更无所谓“白版”不“白版”矣,即便有人真的拿到这枚玉玺,恐怕也不可能再号令天下了。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手握实权的曹操为什么没有称帝?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解密

    三国曹操,大魏一代雄主,昔日“挟天子以令诸侯”何等威武霸气,汉室名存实亡,权力都把持在曹操手上,可是曹操却一生都没有称帝,还是他的儿子曹丕称帝后,才追封为武皇帝。如何说一开始天下太混乱,军阀割据,不称帝是明智的做法,可是后来大魏统一北方,三足鼎立,为何曹操却迟迟不肯称帝呢?难

  • 历史上隋朝官员服饰是怎么样的?隋朝官员服饰是怎么区分等级的?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解密

    我们今天一起来看看隋朝历史,其实,隋朝在中国古代贡献还是很多的,隋文帝结束了中国多年的混战历史,使中国成为了一个整体,当然了,虽然隋朝最后被毁灭被隋朝所取代,但是,隋朝很多的精华是被流传到了唐朝,使得唐朝更加的繁荣和先进,唐朝也是称作是大唐盛世。隋朝也是一个等级制度森严的朝代,我们今天就一起来看看历

  • 罗马禁卫军是怎么从巅峰走向衰落的?罗马禁卫军发展历史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解密

    我们应该都知道,在古代一个国家的禁卫军往往是最强的战斗力,能当禁卫军的人选也都是百里挑一,因为是要直接保护皇帝的。在古罗马时期也一样,当时罗马皇帝就组织起来一支罗马禁卫军,算是一支私人军队了。不过罗马禁卫军在历史上的名声却不怎么好,可能好坏参半,最终300年后这只禁卫军还被解散。在这中间的时间了罗马

  • 隋朝为什么非要打高句丽?最后什么时候高句丽才被消灭?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解密

    在唐朝隋朝的历史上小编看到他们总是在攻打同一个地方,那就是高句丽,关于高句丽其实他就是当时的小的地方,当时高句丽所处的地方却对于隋朝还有唐朝的发展起着至关重用的作用,丝绸之路西北都要经过高句丽,而且,在当时,隋朝为了扩大自己的疆土,不得不向西,于是便有了攻打高句丽的历史原因,不过,知道唐朝高句丽依然

  • 唐代李世民母亲是谁?太穆皇后为什么被称为隋唐第一奇女子?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解密

    我们总是在说隋唐隋唐,其实指的是历史上的隋朝和唐朝,隋朝之后便是唐朝,当时隋朝末年社会动荡不安,老百姓的生活也是苦不堪言,最后隋朝的名将李渊推翻了隋朝的统治建立了唐朝,唐朝也是中国古代史上很发达的朝代,当时的唐朝雍容华贵,老百姓们很富裕,唐朝的第二位皇帝李世民特别能够打仗,李世民的母亲叫做太穆皇后,

  • 秦国的变法有多彻底?影响深远一直到秦始皇统一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解密

    要说“变法”,你第一个想到的是什么?近一些的当然有列强环伺下救国图强的戊戌变法,再远一点还有北宋的王安石变法,而一个更远更著名的,莫过于使秦国由弱变强的商鞅变法。毫不客气地说,如果没有商鞅的变法,秦国最终是不太可能统一的。但是,变法不是小事,那可是将人们原本信奉的规矩都给改掉

  • 历史上刘封不去救关羽的真实原因是什么?如果去了荆州能保住吗?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解密

    《三国演义》身为中国的四大名著之一,在文学上有着极大的影响力,然而毕竟是文学作品,罗贯中为了追求戏剧性的情节,难免和真正的历史有冲突,因此我们看待问题还是要从正史上寻找答案。三国中,关羽大意失荆州可谓是蜀国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今天我们要谈论的便是历史上刘封没有去救关羽的真实原因。且听小编娓娓道来。刘封

  • 刘备为何要杀刘封?仅仅是因为他没去救关羽吗?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解密

    刘封是刘备的义子,也算是一员猛将,早期随赵云他们一起为刘备入川立下了许多功劳,刘备对刘封也颇为信任,在对他的栽培上也花了不少心思,然而刘备却最终不得不含泪杀了这个义子。大家也许会说这是因为当时关羽围困樊城时刘封没有去救援,其他不仅仅是这么简单,那么这背后还有什么更深层次的原因呢,下面就让小遍一一道来

  • 隋朝时期隋炀帝杨广死后他的子女结果是怎样的?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解密

    说到中国历史上的隋朝小编相信很多人都是知道的,隋朝在当时的历史上还是很厉害的,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隋朝很多的历史习惯都延续到了后面的唐朝,以至于唐朝可以得到很多的先进的东西,这就要说到李渊了,李渊当时的隋朝著名的大臣,后来推翻了隋朝统治成为唐朝的开国皇帝,那么,隋朝时期隋炀帝杨广死后他的子女结果是怎

  • 沙丘政变最大的受益者是谁?受害者又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解密

    说到“沙丘政变”,很多人都知道这是秦朝历史的转折点,秦始皇东巡死在沙丘,赵高李斯篡改遗诏,将胡亥立为皇帝。这么看来,这一场政变的受益者,显然是赵高李斯胡亥几人,而受害者也就是扶苏以及蒙家兄弟。但是,如果结合后来的事情细想,真正的受益者和受害者却不是他们几个人,那么,又会是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