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历史上寇准的结局

历史上寇准的结局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策马西风 访问量:4505 更新时间:2024/3/20 8:21:31

相信很多观众都对《大宋宫词》中,寇准这个角色感到印象深刻,能看出寇准和包拯属于同类人,他们都不畏权贵,敢于谏言,哪怕是面对皇帝也毫不畏惧,实话实说。历史上,寇准曾力主真宗亲征,此后促成澶渊之盟,此举有功,而对于澶渊之盟相关争议,我们暂且不谈。寇准和包拯虽然性格相像,但他们此后遭受的待遇截然不同,寇准要惨得多,最后遭贬,客死他乡。

1、寇准是忠臣吗

后世对于寇准的评价有争议,但整体还是以正面居多,认为他是一位忠臣。

《大宋宫词》中,大臣寇准直言不讳、敢于谏言、锋芒毕露,不但在朝中得罪了很多人,连皇帝宋真宗也不待见他,屡次有升迁的机会也不考虑寇准。寇准的家世清白、且富有书香世家气息。在宋太祖还没打下江山前,他的祖宗就曾高中过状元,不幸的是赶上了兵荒马乱的年代,也没发挥啥才干,不过寇准很争气,年纪轻轻就光耀门楣,没丢老祖宗的脸。

或许是出于年少成名,寇准多少有些心高气傲,在与别人意见相左时总是据理力争、分毫不让,就算面对的是天子,也同样如此。但没让人想到的是,寇准第一次得到宋太宗点赞,恰恰是因为他的据理力争。

有一次,寇准和赵光义因为一件事两人意见不一,在大殿内讨论良久,两人还是不能达成一致。赵光义心里不舒服,想着自己是皇帝,是大宋的天,寇准居然如此固执不肯听自己的,于是就生气了,也不想和他继续争论,就愤然佛袖而去。

但寇准实在是胆大包天,他居然拉住赵光义的衣袖说到:陛下别走,今天这事不掰扯清楚,我们两谁都不能离开!赵光义拿他没办法,只得留下来继续和他争论,最终还是寇准胜利,让赵光义同意了自己的意见。关于这段历史,《宋史-寇准传》是这么描述的:

”准尝奏事殿中,语不合,帝怒起,准辄引帝衣,令帝复坐,事决乃退”!

宋朝皇帝重文轻武,尤其是对言官格外宽仁。经过这件事,虽然赵光义当时心里很不爽,但是事后思考过后,觉得寇准这样的人,才是大宋的忠臣。就大大的给寇准点了一个赞,说寇准就是自己的一面镜子!

“朕得寇准,犹文皇之得魏征也”!

2、寇准生平

公元1003年9月,辽国萧太后亲率20万大军,压境宋朝边境,准备南下攻打。赵恒继位以后,没有经历过战事,听到这个消息实际上是有些担忧的,并且朝中有很多大臣都主张议和,这正中了赵恒的意。

不过寇准这股清流可不这么想,他主战不主和。于是在朝堂上力谏,让赵恒御驾亲征,迎战大辽!并且当着文武百官的面,表示要将主和的人斩首示众,这实际上就是在告诉赵恒,你要是不去,你就是懦夫畏战,和那些主和的人一样贪生怕死!

之后宰相也站出来,主张皇帝御驾亲征,宰相一出很多大臣也纷纷附议。就这样赵恒近乎被逼迫似的走上了御驾亲征的道路!

要说这场御驾亲征的效果,还真挺好。后世也评说赵恒这次御驾亲征,挽救了大宋灭亡的命运,是扭转局面的关键,其实也是在夸寇准,因为没有寇准的力挽狂澜,就不会有那样的好结果,不过赵恒可不这么想!

战场回来后,之前主和的那些大臣们又开始搞事情,在赵恒的面前说寇准拿皇帝当自己的筹码,全然不顾及陛下安危,并且让皇帝御驾亲征只为了成全自己的美名。还说定下的”澶渊之盟“是耻辱条约。

除了将寇准在本次战役中的功劳说成过错与外,主和的大臣还说寇准居功自傲,功高盖主,有取而代之的嫌疑。

赵恒一听说自己被寇准当成成名的垫脚石,气不打一处来,再加上听说寇准有想取而代之的想法,就不免得开始对寇准怀疑起来,君臣之间生了嫌隙。没过多久,赵恒就罢免了寇准的宰相职位,直接贬到小地方上去了。

3、寇准的结局

寇准被罢相以后,赵恒就病了,并且病的还挺严重。于是丁谓和王钦趁机把持朝政,粉饰太平,将赵恒耍的团团转。不过老丞相死后,朝中无人有资格担任,丁谓自知自己还不够格,于是向赵恒建议,把寇准接回朝中,担任宰相!

寇准重返朝廷后,赵恒依然卧病不起,朝中大事都由皇后刘娥做主,寇准害怕出现第二个“武则天”,于是向赵恒上书,建议让太子监国,并且要选择品行好、有才能的人去辅佐太子,要远离丁谓和王钦这样的小人。

丁谓知道后,自然不能让寇准的谋划得到实施,那样的话就会大权旁落,甚至还会有性命之忧。于是丁谓又去赵恒面前,诬告寇准,说他勾结太子和权臣,准备逼赵恒让位。赵恒一听,也不管真假,直接下令将寇准流放,贬到一个偏远的地方。

后来太子赵祯继位以后,寇准的妻子乞求他,允许寇准回乡,赵祯允了。不过由于寇准年事已高,经不起长途颠簸,还没到京城就病逝了。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古代吞金而死的原理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解密

    在我国历史上,我们经常会发现一些历史人物在遭遇了失败之后,大多数都会选择一了百了,而选择的自杀方式也是多种多样。而就在这些自杀方式中有一种自杀方式极其特别,让人摸不着头脑,这个方式就是“吞金自杀”。不少人疑惑,难道吞食了金子就会死亡吗?这是什么一个原理,难道是因为金子有毒吗?

  • 宰相和丞相有什么区别,两个官职一样大吗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解密

    相信很多小伙伴在看一些古装剧的时候都很清楚,在不管是在哪个朝代,都会有当朝宰相,或者说是丞相。但是最关键的是,这个宰相和丞相中间只相差了一个字,那么它们之间到底有什么区别呢?两个官职是一样大的吗?下面就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1、宰相和丞相有什么区别宰相和丞相虽然只有一字之差,听起来也很是相近,但是其实

  • 武侠小说里的门派现实中有吗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解密

    武侠类型的小说在通俗小说中可以说是经久不衰,给很多读者创造出了一个武侠梦,我们不仅羡慕各个门派的武学秘籍,还敬佩他们见义勇为,为国为民的精神。很多国人都有一个武侠情节,但似乎很少会思考这些正派到底是一个怎样的存在。武侠小说里的某些门派现实中有,只是意义完全不同,小说里的内容更多是虚无存在,充满了理想

  • 粘罕和金兀术的关系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解密

    最近很多人对这个粘罕和金兀术的关系比较感兴趣,其实也就那么一回事了,那么也有人要问了,这个粘罕和金兀术的关系到底是怎么样的,他们之间又有什么样的故事呢?这些个问题也比较有意思的,下面我们不妨一起来分析看看,感兴趣的不要错过了!1、粘罕和金兀术的关系粘罕和金兀术的关系,拿今天的说法来说,应该算兄弟,但

  • 宗人府为什么那么可怕,皇亲贵族为何都不愿意去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解密

    说到这个宗人府,那可真的是让人闻风丧胆啊,这一点在很多清朝的电视剧或者电影里面都可以看出来,只要进了宗人府,那就是痛苦。有一种求生不得求死不能的感觉。那么说到底,这个宗人府到底是为什么这么可怕呢?皇亲贵族都不愿意去!下面就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1、宗人府机构介绍“宗人府”,官署

  • 朱熹的主要思想主张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解密

    说到朱熹也还是有不少人都知道这个人的,非常的厉害,那么很多人也都说了,这个朱熹是有思想主张的,那么这个朱熹的思想主张是什么呢?朱熹的这个思想主张对后世的影响又是什么呢?这些问题也都非常有意思的,下面我们不妨就着这个问题一起来分析揭秘看看,感兴趣的可以看看!朱熹的主要思想主张是什么1、平凡人生活好,也

  • 为何说五代十国之后再无汉唐盛世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解密

    在我国历史上,有着两个非常强大的王朝,这两个王朝分别是延绵了400多年的汉朝时期,以及国祚约300年的唐朝。在汉朝之后,经理了三国两晋南北朝的动乱之后,中国就迎来了隋唐盛世。而在唐朝之后又因经理了五代十国和金辽西夏等多民族对峙之后直到直到崛起于草原的蒙元一统天下,而元朝之后则是保守僵化的明朝和清朝。

  • 朱熹为什么是败类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解密

    最近很多人也都在说这个朱熹的事情,这个人也还是非常有意思的,话说很多人对这个朱熹还是非常有疑问的,有的人说这个朱熹是败类,但是又有的人说这个人是圣人,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说法呢?这个朱熹为什么是败类呢?又为何会出现说朱熹是败类这样的言语呢?这些问题也都非常有意思的,下面我们一起来分析看看!1、朱熹

  • 历史上的潘玉姝是个怎样的人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解密

    《大宋宫词》并不算一部正史剧,其中很多情节都经过了改编,所以观众在看剧时,不要以为历史上就是这样发生的。既然是影视剧,就必然会制造戏剧冲突,刘娥入宫后,将她的对手设定为潘玉姝。像潘玉姝这样的人物大家应该见多了,不过她的确也是比较惨,嫁给赵恒后,两人竟然从没有圆过房。后来潘玉姝为了生出皇子也是使出各种

  • 明朝倭寇那么多为何清朝没有了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解密

    说到倭寇,大家肯定都是非常憎恨的,毕竟倭寇确实是横行霸道,无恶不作。尤其是在明朝的时候倭寇更是明目张胆的作恶多端。可是即使是这样,到了清朝的时候,为什么就没有倭寇了呢?清朝是有什么样的举动或者措施吗?下面就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1、明朝为何那么多倭寇明朝建立后实施的海禁政策,很快就迫使很多中国人入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