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赵匡胤在位十几年,明明有儿子为什么一直不立太子?

赵匡胤在位十几年,明明有儿子为什么一直不立太子?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一刹时的永恒 访问量:840 更新时间:2024/1/19 4:03:38

说到宋太祖赵匡胤,很多人都能想到“黄袍加身”,赵匡胤虽然也算是夺了自己老板的天下,但是对待老板一家子还有后人,那确是非常好的,根本没有想过要斩尽杀绝。而赵匡胤在位有十多年的时间,而且自己明明也是有儿子的,却为什么一直都没有立太子,结果被自己的弟弟夺了皇位呢?赵匡胤不立太子的根本原因究竟是什么,一起来看看吧。

关于宋太祖赵匡胤在位十六年为什么始终没有立事实嫡长子赵德昭为皇太子这个问题,个人认为,要分几个阶段来看。

首先是第一个阶段,建隆时期。建隆元年,在陈桥驿黄袍加身的宋太祖赵匡胤正式开元建国,建立了大宋王朝。虽然宋王朝后来成为了正统王朝,但是彼时它的性质和五代十国时期的其他王朝并没有太多不同。五代十国时期是一个有枪便是草头王的时代,扯上一面黄旗往身上一披就敢自称皇帝。

周太祖郭威这么干过,宋太祖自己也是这么干的,周恭帝郭宗训不就是这么让宋太祖赶下台的吗?而主少国疑,正是后周政权倒台的一个重要原因,称帝之后的宋太祖面临着和周世宗郭荣同样的窘境。建隆元年,宋太祖活着的两个儿子赵德昭才九岁,赵德芳尚在襁褓之中。一旦宋太祖像周世宗那般英年早逝(周世宗没活过四十岁,而彼时宋太祖已经三十三岁),他的儿子将面临周恭帝同样的局面。虽然人都不希望自己早死,但是有周世宗的先例在,宋太祖不得不考虑这个问题。

那么,该怎么办?四个字,找个备胎!那么谁最适合当这个备胎?很显然,自己的胞弟赵光义(即宋太宗,原名匡义,为避宋太祖帝讳更名光义)最合适。于是,当初周世宗的那一套行头被安在了宋太宗头上,晋王兼开封府尹,这是五代时期约定俗成的无冕储君。可见,起初宋太祖的确是将宋太宗置于了储君的地位。但是,为什么没有明立为皇太子或者叫皇太弟呢?原因很简单,宋太宗就是一个备胎,一旦自己的儿子长大成人,宋太祖还是准备换上儿子的。一旦明立,势必引发政局动荡。而这个约定俗成的所谓无冕储君,我愿意认、你就是,我不愿意认、你就不是。

第二个阶段是乾德时期。建隆的三年、加上乾德的六年,九年时间。这个时期内,宋太祖的儿子们在渐渐长大,到乾德六年时,赵德昭已经十八岁上下,用现在的标准来衡量也已经成年了。而就在这九年的时间里,因为宋太宗一直顶着储君的光环,而宋太祖的儿子们没有任何封爵,朝中势力已经纷纷开始站队,宋太宗借机大肆发展自身势力,而这也成了后来宋太祖用儿子替换胞弟宋太宗的最大障碍。

因为儿子还在成长期,而且宋太宗仍然具有其继续以储君身份存在的价值,宋太祖并没有急于易储,毕竟彼时他才四十岁刚出头、身体健康,有大把的时间可以等,而贸然易储,除了导致政局动荡,并没有太大益处。个人认为,到乾德后期时,实际上宋太祖内心很可能已经有了易储的打算了,只不过没有公开表露而已。

第三个阶段是开宝时期,这个时候宋太祖内心实际上已经有了易储的打算。如果搁明太祖朱元璋身上,或许就直接动刀子解决问题了,可是宋太祖偏偏是个不喜欢用刀子解决问题的人,这一点从他接连上演两出杯酒释兵权也能看得出。因此,宋太祖并没有选择极端方式,而是采取了温水煮青蛙的处理方式,想逐步削弱胞弟宋太宗的势力,以达到易储的目的。从现有史料来看,这段时期也是赵氏兄弟矛盾较多的一个时期,这也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宋太祖彼时的心态。不过,毕竟宋太祖才四十多岁,来日方长,他并不着急,当然可能也有宋太宗尾大不掉的原因,宋太祖为了避免政局动荡而没有操之过急。

随着时间的推移,宋太祖的身体却慢慢等不起了。开宝晚期,宋太祖病了,还病得不轻。毕竟年近五旬,从画像来看,宋太祖比较肥胖,加之这个年龄正是三高及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发期,宋太祖身体变差也是正常的。到这个时候,宋太祖已然不能再等了。从宋太祖的行事风格来看,他很可能还是想再上演一出杯酒释兵权,如果动刀子解决问题,他早就应该动手了,可是并没有。

个人认为,所谓“烛影斧声”很可能就是一出草草收场、未能达到目的的杯酒释兵权。赵氏兄弟为了这个问题发生了激烈争吵,毕竟让宋太宗主动交出即将到手的皇位,很难。或许有人会觉得臣下和皇帝激烈争吵不太正常,不过别忘了,二赵曾经做了二十年布衣兄弟,私下争吵并不是没有可能。

或许正是因为激烈争吵、情绪激动,加之酒精的催化,最终导致了宋太祖病情加重或者突发心脑血管疾病暴亡。从医学方面来看,这种可能性是相当大的。本人向来不认同宋太宗弑兄说:一来弑君这种事根本没有必要自己动手,历朝历代弑君篡位者都避嫌唯恐不及,没有是谁自己亲自动手的。二来宋太祖是武将出身、膀大腰圆,宋太宗相对要文弱许多,宋太宗想杀了宋太祖、还要全身而退,很难。三来第二天宋太祖被发现亡故后,开宝宋皇后的反应不是追究宋太宗弑君,而且想迎立赵德芳制造既成事实,这不符合常理。至于不少人所谓的下毒说,就更加说不通了。

给现任皇帝下毒可不是后来给李煜下毒,彼时的宋太宗恐怕还没这个能力,更何况二人是在一起饮宴,宋太宗给他哥下毒就不怕出现意外、毒死自己?退一万步讲,即便他有这个能力、也能保证不会误伤自己,古代的毒药无非砒霜、鸩毒之类,中毒症状明显。第二天宋太祖如果被发现中毒身亡,宋太宗就是第一嫌疑人,开宝宋皇后既然有心让赵德芳即位,完全可以以此为借口,先将宋太宗弑君的事情公开,如此一来自己便占据了主动地位和道德制高点,完全没有必要先派人迎赵德芳入宫、企图制造既成事实,不是吗?因此,下毒说根本站不住脚!

不管宋太祖怎么死的,总之他死了,一切戛然而止。他的两个儿子根本不可能是羽翼丰满的宋太宗的对手,最终只能接受既成事实。如果宋太祖当夜没有暴亡,个人认为,事后或许他就没这么客气对待这位胞弟了,搞不好真会用刀子解决问题。毕竟彼时的宋太祖可是实权皇帝,宋太宗羽翼再丰满,恐怕也斗不过宋太祖。但是,历史没有如果!赵光义最终成了赵炅,成了宋太宗。

标签: 华夏历史

更多文章

  • 韩信指挥六大经典战役,暗渡陈仓只是小试牛刀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华夏历史

    韩信是初汉三杰之一,也是西汉最有能力的军事家。实际上韩信的军师才能,在古代一度被认为是兵权某家的代表人物,还被称为“兵仙”。韩信早期也是怀才不遇,在项羽手下一直得不到重用,后来转投刘邦才开启了自己的人生巅峰。而且刘邦和项羽征战时,刘邦多数时间都处于劣势,这就更加凸显出韩信的强

  • 齐闵王是一个怎样的人?他对齐国有多大贡献?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华夏历史

    齐国从西周到春秋战国时期,一直都算传统强国之一,虽然经历了姜姓吕氏和田齐两个时代,但齐国依然保持了强大的竞争力。其中齐闵王可以说是对齐国贡献最大的国君之一,公元前301年齐闵王正式继位,后来爆发齐秦争霸,齐国在函谷关大败秦国。在战国初期,齐国就击败魏国从而称霸天下,此后还曾战胜强大的楚国,在齐闵王时

  • 姜子牙活了多少岁?揭秘姜子牙的真实年龄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华夏历史

    说到姜子牙其实大家都知道的,他被誉为是老来拜相,也就是大家所说的,年纪很大的时候才出来做丞相的,那么这个姜子牙到底有多大呢?话说很多人都说有接近139岁啊,大家要知道其实在商朝时期,生产力低下,能活过20来岁就非常不错了,姜子牙却活了139岁,那么这到底是怎么做到的呢?下面不妨依据这个问题一起来分析

  • 历史上唐朝疆域达到什么程度?世界上排第几?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华夏历史

    众所周知,我国的唐朝是做强大的时期,非常繁华强盛。不仅仅只是国力强大,百姓安居乐业,而且张骞还出使西域,开辟了丝绸之路,为国外和唐朝的文化、经济、政治交流提供了捷径。相信小伙伴们都已经非常了解唐朝的疆域地图了,我们能看到唐朝的疆域都已经到了现今中东阿富汗和伊朗地区了,但是事实真的如此吗?公元656年

  • 街亭之战马稷究竟有没有用错战略?我们都错怪马稷了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华夏历史

    诸葛亮一出祁山,就因马稷街亭失守,导致出师不利。历史上,将街亭之战的失败,归结于马稷刚愎自用,擅自违抗诸葛亮的命令,在山上据守等于自断水源,马稷也是犯下了一个十分低级的错误。不过马稷虽然自负了一点,但他并不傻,不可能在如此重要的战事中完全凭借自己的性子行事。其实在南山据守也是经过马稷一番深思熟虑才得

  • 刘邦死后戚夫人也被害死,为何刘邦没替戚夫人想条后路?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华夏历史

    戚夫人是刘邦最宠爱的一位妃子,还差点为了戚夫人更换太子人选,要不是吕后找张良商量对策,找来“商山四皓”估计刘盈太子位就不保了。等刘邦去世后,吕后立刻对戚夫人发难,不仅将她关入大牢还做成了人彘,最后折磨致死,下场十分凄惨。刘邦既然宠爱戚夫人,为什么他生前没帮戚夫人安排一条后路呢

  • 秦灭六国楚最无罪什么意思?这句话是谁说的?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华夏历史

    “秦灭六国,楚最无罪”是项羽谋士范增说的。根据史记上的记载,范增曾对项梁说:“陈胜败固当。夫秦灭六国,楚最无罪。自怀王入秦不反,楚人怜之至今,故楚南公曰‘楚虽三户,亡秦必楚’也。”那这句话究竟什么意思呢?其实这句话等于是把楚国当时的处境重新定义了一遍。

  • 兰陵王戴面具为何还是四大美男之一?戴面具竟是为了士兵好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华夏历史

    兰陵王高长恭是古代四大美男之一,而且知名度应该也是最高的。不过兰陵王平时打仗喜欢戴面具,为何一位美男子还要戴面具呢?其实背后的说法还挺多的,其中一个说法是说兰陵王戴面具就是为了不让己方士兵因为他的颜值分心...总感觉这样的说法略显夸张。不过兰陵王在当时的确是北齐皇室少有的俊才,下面就为大家简答介绍下

  • 如何评价介子推被烧死,也不出山辅佐晋文公的事情?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华夏历史

    我们有很多传统节日的由来,是和一些历史人物有关的,比如端午的屈原,清明节的介子推等。其实纪念介子推的最开始并不是清明节,而是寒食节,但是后来寒食节与清明节合二为一,清明收取的寒食节的习俗,就只剩下清明节了。而之所以纪念介子推,是因为他虽然割下自己的肉给晋文公吃,但是却不愿出山辅佐晋文公,宁肯被烧死。

  • 周礼中的五礼是指的哪五礼?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华夏历史

    我国从古至今,一直被誉为礼仪之邦,可见礼仪在中国的地位是多么重要的。早在我国古代西周时期,咱们中国的礼仪文化就已经非常的发达了,其礼仪制度《周礼》被后人们封为“古制”,影响着中国世世代代几千年。在《周礼》当中,对于礼法做出了详细的解释,并且制定了礼仪的基本结构,主要划分为了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