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荆轲刺秦王会失败,只因荆轲不想杀秦王?

荆轲刺秦王会失败,只因荆轲不想杀秦王?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人生初见 访问量:4092 更新时间:2024/1/27 5:48:05

荆轲刺杀秦王时,创造出的条件已经属于千载难逢了,但荆轲最后还是失手,让秦王完成了反杀。史书记载,荆轲是因为剑太长,卡在剑鞘之内,所以荆轲第一时间没能顺利拔出剑,让秦王获得了逃跑的机会。不过像刺杀秦王这种重要的事情,荆轲肯定会在事先演练上百遍,怎么可能在关键时刻因为剑长度的问题刺杀失败呢?所以会不会是另有原因,荆轲根本就不想杀死秦王。

燕丹善养士,志在报强嬴。

招集百夫良,岁暮得荆卿。

... ...

惜哉剑术疏,奇功遂不成。

其人虽已没,千载有余情。

——陶渊明·《咏荆轲》

在战国初期,随着生产水平的逐渐提高,秦国所采用的“井田制”已经不能满足当时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于是,这一制度最后就逐渐被瓦解了。

在当时那个时期,由于秦国的各种改革都要晚于其他国家,所以,国家的经济实力也很落后。因此,秦孝公在即位之后,他下定决心要全面进行改革,并发布昭令面向天下广纳贤士。于是,商鞅就在这样一个契机之下登上了政治舞台,施展自己的宏图抱负。

期间,他提出了多种有利于国家发展的措施,并且,成效很好,因此,深得秦孝公的信任。在他一系列的变法中,秦国之前各种陈旧的制度被彻底废除,经济实力更是得到了有效的发展,军队战斗力也不断加强,甚至,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国家。

也正是因为秦国在军法上面的严苛,所以,秦国的军队可以说是为战争而存在的。

在改革之前,秦国长期处于楚国的压制之下,但是,后来由于楚国内部的不和谐,最终,导致贵族之间的争斗接二连三地发生,所以,让秦国占了一个大便宜。秦王不仅得到一大片的土地,而且,还顺利地实施计谋并使得楚国与齐国的关系破裂。

后来,秦国在与魏国的战争中取得了胜利,这一结果:让长期处于压迫之下的秦国军队仿佛得到了释放,所以,更加贪恋胜利的滋味,而这时候的秦国内部,也因为各种制度使自己的政权得到了更好的稳固,因此,有足够的实力与其他国家抗衡。

就这样,秦国开了它的宏伟征途。

过了几年之后,秦国的大军逼近了燕国,这使得燕国上下一片慌乱,太子丹也不例外。为了保卫自己国家的安全,他急忙找到荆轲商量对策。在经过一番利弊权衡之后,他建议:派人去见秦王,逼迫他退兵,如果,他不愿意的话就直接将其刺死。

这次的刺杀行动除了一大片肥沃土地的地图外,还需要一件很重要的东西,那就是:秦国的叛将樊于期的头颅。而樊于期这时候恰好在燕国避难,于是,荆轲前去劝说。由于,之前樊于期被秦王害得家破人亡,对秦王有着很深的仇恨,所以,在听到这个计划之后,他心情激昂二话没说就慷慨赴死,献出了自己的头颅。

就这样,他的头颅被装在了一个密闭的小盒子里,一把有着剧毒的匕首也被藏在了地图之中。一切都准备就绪,就只差荆轲的一位助手了。

这一天,是荆轲出发前往秦国的日子,在官道上,一群人为他饯行,在喝了壮行酒之后,荆轲的那位助手还没有赶到。太子丹有些着急,他身为国家的继承人,在这样一个决定国家生死存亡的时刻,他怎么能不慌张,于是,一遍遍地催促着荆轲。

可是,荆轲有着自己的打算,想必,他所要等的人必定是一个有着很大本事的人,所以,他耐心地等待着。但是,太子丹并不这样认为,他开始怀疑荆轲的忠诚,便忍不住对他说:“如果再不选择动身,那么,就让曾经杀过十三个人的秦舞阳先行前往。”

这一番话对于一位侠士来说是一个耻辱,即使是平时沉着冷静的荆轲,也抑制不住自己内心的愤懑,在呵斥了太子丹之后,便匆匆上路了。

“风萧萧兮易水寒,

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有了解历史的朋友肯定知道,最终,这一次行动失败了。史料记载,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骂曰:“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左右既前,斩荆轲,秦王目眩良久......”这一结果令多少人叹息。

那么,是什么导致了这次行动的失败呢?在翻看了历史典籍之后,我终于明白了其中的原因。

第一个原因就是仓促上路。

荆轲在没有等到自己的得力助手就踏上了政途,身边只有一个有勇无谋的秦舞阳。而秦舞阳是谁,他只是一个市井屠夫,即使曾经杀了那么多人又能怎么样,毕竟,他从来没有见过大世面,所以,在秦国的朝堂之上畏畏缩缩,没有丝毫胆量,这怎么能不被人看出破绽,因此,给了秦王喘息的机会。

第二个原因就是此次太子丹制定的刺杀方案,本身就存在很大的问题。

他的初衷是想效仿先人的做法给秦王一些震慑,还让他主动下令撤回围攻燕国的军队,而不是直接将他刺杀,所以,当荆轲在“挟持”还是“直接刺杀”这二者当中犹豫不决的时候,便已经错过了改变燕国命运的最好良机。“大事之所以没能成功,是因为我想活捉你,迫使你订立归还诸侯们土地的契约回报太子。”

如此愚蠢,最后,留下来的只有无尽的悔恨。

所以,最后的结果是,荆轲身首异地,为国捐躯,秦王虽然受到了惊吓,但是,还是保住了自己的性命。在经过这件事情之后,燕国更是加快了灭亡的速度,真的是让人感到很可惜啊!荆轲墓,一说在在朝歌城南,荆轲被害后,尸骨被草草掩埋于咸阳附近,后来淇人为其义行壮举所感动,将其尸骨秘密迁回朝歌埋葬。

据淇县南关老人回忆:过去南关南堂庙里有一块石碑,上有“携其骸骨移葬故乡”等文字,可惜现已不存了... ...

标签: 华夏历史

更多文章

  • 张仪为什么得不到秦王的信任,秦武王为什么赶走张仪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华夏历史

    张仪,帮助秦国进行“连横”策略,最终瓦解了六国的“合纵”,使得秦国的胜算大了许多。张仪可以说劳苦功高,他既然有才,又如此为秦国奔波,必然还是能够得到秦王的信任的,秦惠文王对张仪也的确如此。然而,他的儿子秦武王却并非如此,秦武王在位时间不长,但是在此期间

  • 荆轲刺秦之前等待的人是谁,如果用他换秦舞阳荆轲能成功吗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华夏历史

    荆轲刺秦之前,曾经一直都在等一个人,太子丹催了好几次,荆轲才终于动身。但是,史书中并没有明确说明,荆轲在等的这个人到底是谁,我们自然也无从得知,也正因为如此,所以才会众说纷纭。而且正因为没等到,才给了很多人想象的空间,比如说,如果荆轲要等的人来了,和他一起去刺秦,而不是和秦舞阳一道,那么荆轲刺秦这件

  • 贾诩为什么叫毒士?导致东汉覆灭正是贾诩的杰作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华夏历史

    贾诩是东汉末年著名的谋士,也是曹魏五大谋臣之一。实际上贾诩对于汉末的影响力要远远大于其他四位谋臣,贾诩之所以被称为毒士,就是因为他一手造成了东汉的灭亡,导致天下大乱。贾诩原本是董卓的部下,董卓死后贾诩设计让李榷等人进入长安,导致王允被杀,东汉政权名存实亡。此后贾诩虽然帮曹操立下无数战功,但站在天下百

  • 王允杀了董卓,为什么东汉还是灭亡了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华夏历史

    王允设计刺杀董卓,而董卓死后所有受到过董卓压迫的人们都欢呼庆祝,可见董卓当时该是多恶劣,不得人心。虽然历史上王允杀董卓与《三国演义》中的情况很不一样,但是结果都是一样的。然而,既然董卓已经死了,为什么最终东汉还是走向了灭亡?为何没能挽救回大汉王朝?造成东汉灭亡的原因是什么,董卓在其中,又是一个什么样

  • 曹操罚吴时为何不走长沙陆路,而是走的赤壁水路?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华夏历史

    说到曹操其实大家也知道他还是非常的厉害的,虽然有的时候比较喜欢人妻,但是对于打仗这件事情他还是十分在行的,自己搞不定的就问谋士,手下谋士多,轻轻松松简简单单的应对各种问题,所有曹操一直处于三国鼎立的高级位置,但是有一件事情小编觉得十分的不理解,话说这个曹操再讨伐吴国的时候,没有选择走他们擅长的陆路,

  • 李克用的沙陀骑兵那么厉害,怎么对上朱温的宣武军却不行了?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华夏历史

    说到李克用其实这个人还是挺厉害的一个人,话说他是沙陀族人,所以在他的手下有一支十分给力的骑兵,那就是沙陀骑兵了,沙陀骑兵大家看到这支骑兵队伍,只有两个字,那就是给力,厉害,再看看朱温的宣武军这个其实也就一般般了,但是我们在纵观历史,会发现那就是李克用的沙陀骑兵竟然被朱温的宣武军打得妈都不认识,那么这

  • 除了萧何追过韩信,还有谁追过韩信?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华夏历史

    萧何月下追韩信。秦末农民起义,韩信原本投靠的是项羽,毕竟项羽的名声在当时是最大的。但项羽并不重用韩信,这让韩信感到很受伤,几次献计都不被重视,韩信也就转头奔向刘邦的怀抱了。结果刘邦对他也是爱理不理,好在韩信结识了萧何这位知己,最后也是靠萧何的挽留才让韩信能够留在汉营。不过像韩信这样的人才,项羽为什么

  • 刘邦和萧何真实关系揭秘,萧何无奈选择自毁名声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华夏历史

    萧何是刘邦的老乡,也是初汉三杰之一。萧何帮助刘邦击败项羽,此后还制定了新的律法制度,为刘邦开国起到了重要作用。但在刘邦心中,他对于萧何的信任是介于张良和韩信之间的。刘邦一个毫无背景的人,能够招揽一众愿为他出身入死的兄弟,就是因为他能对樊哙、曹参等人做到推心置腹,毫无保留。但面对萧何,刘邦始终会留有一

  • 武则天为何用无头石像守陵,揭秘无头石像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华夏历史

    乾陵,是我国古代的一个帝后合葬墓,埋着的正是唐高宗李治和他的皇后武则天。武则天虽然也是皇帝,但她最终还是决定以皇后的身份安葬,而并非是皇帝。而在乾陵中,有数十尊石像作为“守陵人”,既然是人形石像,自然应该是有头有身子才是,偏偏这些石像只有身子没有头,这是为何?他们是原本就没有

  • 崇祯上吊之前,真的厚葬了魏忠贤吗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华夏历史

    明朝崇祯继位之后,首先就把之前颇为受宠的宦官魏忠贤给杀了,在他看来,魏忠贤祸国殃民,排挤东林党,对挽救国家是没有任何好处的,而在没了魏忠贤之后,明朝还是不可抑制地走向了灭亡。崇祯最后选择了吊死,据说他在临死之前,曾经厚葬了魏忠贤,说明他意识到自己杀了他其实是一件错误的事,那事实究竟如何,崇祯真的厚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