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水浒传》中有哪些美食?好汉也抵挡不住“吃”的诱惑

《水浒传》中有哪些美食?好汉也抵挡不住“吃”的诱惑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卖萌天才 访问量:930 更新时间:2024/2/7 15:51:05

看《水浒传》中这些梁山好汉吃饭似乎也是一种享受,一口酒加上一口肉,想想就十分诱人。那在北宋时期,民间百姓都有哪些家常菜呢?说不定我们就可以从《水浒传》中得知一二。其实古代民间和皇室贵族吃饭还是有一定区别的,皇帝吃的饭一定要精致,到了民间就没那么多讲究了,怎么能吃的爽就怎么吃。下面就为大家讲几道在《水浒传》中出现过的美食佳肴,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一千个人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水浒传》亦是见仁见智:少年人读出了豪杰义气,中年人读出了权谋算计,老年读出了英雄迟暮。

而作为吃货,必然能从文字中发现美食。比如,祝家庄及其周围庄子的覆灭是从时迁等人偷吃了报时鸡引起的;西门庆和潘金莲勾搭成奸从西门庆喝了王婆茶坊三杯茶开始的。

更通俗易见的“美食”规律是,《水浒》里的好汉都是牙好胃口好。能吃能喝表明身强体健,这才是打架的资本,才有可能站在食物链顶端。

同时,因为共同向往“大碗喝酒大块吃肉”的自由生活,好汉们才能在梁山泊聚义。所以《水浒传》也是一部另类“舌尖上”的美食英雄传。

一、鲁智深与狗肉蘸蒜泥

《水浒传》中第一个出场的,能吃能喝的好汉是鲁达。因在酒席中遇到金家父女,为其出头打抱不平,结果丢了铁饭碗,被迫上五台山出家,从此法号智深。

鲁智深虽是佛门之人,但六根不净,不戒酒荤。

当了四五个月和尚后,“寻思道:‘干鸟么!俺往常好酒好肉,每日不离口,如今教洒家做了和尚,饿得干瘪了。赵员外这几日又不使人送些东西来与洒家吃,口中淡出鸟来。这早晚怎地得些酒来吃也好。’”

于是抢了酒贩子的酒,趁醉闹了番五台山;消停了几个月后,又跑到五台山镇子上打牙祭。

这时他遇到了砂锅炖狗肉,“那庄家连忙取半只熟狗肉,捣些蒜泥,将来放在智深面前。智深大喜,用手扯那狗肉,蘸着蒜泥吃,一连又吃了十来碗酒。吃得口滑,只顾要吃,那里肯住。”

鲁智深真正做到了“酒肉穿肠过”,至于佛祖?此时还并不在他的心中。

他出家是为了避祸,而不是虔诚的佛教爱好者,所以虽然鲁智深身在佛门,但仍然追求真实的自我,也正是这样他最后修成了正果。

这很像另一位喜欢吃狗肉喝大酒的高僧济公。“他人修口不修心,唯我修心不修口。”这种境界不是一般出家人能做得到的,只能以癫狂痴呆的样子显世。

二、阮家的饭局不设防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悦乎。”渔民出身的阮家兄弟为人实诚,把心怀鬼胎的吴用当作真朋友。虽然生活不富裕,但请吴用从早到晚大吃大喝,一点儿也不含糊。

先是在石碣村的水阁酒店,由阮家兄弟做东,要了一桶酒、“新宰得一头黄牛,花糕也似好肥肉”切了十斤。

吴用到底是文人,还有些扭捏,吃了几块便不吃了,只见三兄弟狼吞虎咽风卷残云。然后,阮小七还觉得不过瘾,又去自己船内取了一桶约有五七斤重的小鱼,让酒店做了吃。

吴用此番见识了阮家兄弟的饭量,心里感叹:“可找对人了!”

阮家兄弟很大方,不想让吴用花钱“那里要教授坏钱,我们弟兄自去整理”,吴用脸上挂不住,主动给酒店一两银子,“沽了一瓮酒,借个大瓮盛了,买了二十斤生熟牛肉,一对大鸡。”把这些吃喝打包后拿到阮小二家继续。

阮小七还杀了只鸡,在阮小二家后面的水亭上搞了个烛光晚宴。中国人谈事情讲究在饭局上。在饭局上最容易不戒备,如果一方有目的,往往能牵着另一方鼻子走。

吴用此间步步引诱,欲擒故纵,让三阮心甘情愿加入到抢劫犯罪团伙当中,完成了此行的目的。

三、吃货武松的谢幕

好汉们需要酒肉滋养,总不能饿着肚子去战斗。就像鲁智深虽然能耐大,可是饿着肚子时连不入流的崔道成和丘小乙都打不过,只有在吃了史进及时递上的干肉大饼后才得以满血复活,把对手干翻。

《水浒传》里吃喝最欢实的好汉是武松。他出场时有些落魄,就是个在柴进庄上蹭吃喝的,有些讨众人嫌。

结果在景阳岗打死老虎后,武松的人生开挂了。打虎前,武松吃了二三斤熟牛肉,喝了十八碗酒。酒的有壮胆的作用,而牛肉是结结实实的用来充体能的东西。有了酒足饭饱的前提,才有与老虎搏斗的可能,要不然早喂老虎了。

后来武松与哥哥团聚,住进哥嫂家,每日吃的是潘金莲亲自操办的鱼肉果菜家常菜,营养丰富。

可惜好景不长,他杀嫂为兄报仇后成了刺配的囚徒。不过,犯人武松的利用价值马上就被施官营父子识得,“每日好酒好食相待”,于是武松在牢里伙食不错。

然后是武松为施家父子卖命,遭到张督监陷害。施恩为武松送行,“把这两只熟鹅挂在武松行枷上”,让武松一路上大快朵颐。

两只熟鹅为武松补充了体力,让他轻松解决掉了在飞云浦想谋害他的公人,又回到孟州城,在鸳鸯楼完成了复仇。

从吃牛肉打虎到吃家常菜,这是武松最美好的一段时光;从伙食不错的牢饭到熟鹅,是武松人性转变的一劫;再到装扮成行者的武松为夺好酒和鸡肉又与孔家兄弟大打出手,这是武松作为“吃货”的最后一次亮相。

之后书中再没见到他吃喝,只记得在重阳宴上,他反对招安时摔的酒杯。

四、想喝辣鱼汤解酒的宋江

宋江是流氓里的“另类”。他不是那么粗俗,还有些小情趣和小品位。比如,喝完酒后他“得些辣鱼汤醒酒最好”,不像清风山那伙山大王要拿人的心肝做醒酒汤。

在江州著名的琵琶亭酒馆吃饭时,宋江又寻思起:“便是不才酒后,只爱口鲜鱼汤吃。”喝鱼汤对于宋江这种小身子骨的人来说,能喝个肚饱;但对于黑大汉李逵来说,连牙缝都不够塞。

所以李逵急得把自己碗里连同别人碗里的鱼肉、鱼骨头都用手捞完吃尽了。宋江确实能体贴人意,看出了李逵没吃饱,又专为他点了二斤羊肉,这才是硬菜!

酒馆里提供的鱼汤非新鲜鱼,惹得李逵找鱼霸张顺去茬架。结果是宋江不但如愿吃到鲜鱼汤,还收了好汉张顺,李逵也成了宋江的跟班小弟。

宋江有了张顺,从此在江州地界吃鲜鱼不掏钱。张顺拿了好几条来孝敬宋江,“把一尾鱼做辣汤,用酒蒸,一尾叫酒保切了”。“次日,张顺因见宋江爱鱼吃,又将得好金色大鲤鱼两尾送来。”

非常有喜感的是,“宋江因见鱼鲜,贪爱爽口,多吃了些,至夜四更,肚里绞肠刮肚价疼;天明时,一连泻了二十来遭,昏晕倒了,睡在房中。”哈哈,这就是吃白食的下场!

标签: 华夏历史

更多文章

  • 荆轲刺秦王会失败,只因荆轲不想杀秦王?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华夏历史

    荆轲刺杀秦王时,创造出的条件已经属于千载难逢了,但荆轲最后还是失手,让秦王完成了反杀。史书记载,荆轲是因为剑太长,卡在剑鞘之内,所以荆轲第一时间没能顺利拔出剑,让秦王获得了逃跑的机会。不过像刺杀秦王这种重要的事情,荆轲肯定会在事先演练上百遍,怎么可能在关键时刻因为剑长度的问题刺杀失败呢?所以会不会是

  • 张仪为什么得不到秦王的信任,秦武王为什么赶走张仪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华夏历史

    张仪,帮助秦国进行“连横”策略,最终瓦解了六国的“合纵”,使得秦国的胜算大了许多。张仪可以说劳苦功高,他既然有才,又如此为秦国奔波,必然还是能够得到秦王的信任的,秦惠文王对张仪也的确如此。然而,他的儿子秦武王却并非如此,秦武王在位时间不长,但是在此期间

  • 荆轲刺秦之前等待的人是谁,如果用他换秦舞阳荆轲能成功吗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华夏历史

    荆轲刺秦之前,曾经一直都在等一个人,太子丹催了好几次,荆轲才终于动身。但是,史书中并没有明确说明,荆轲在等的这个人到底是谁,我们自然也无从得知,也正因为如此,所以才会众说纷纭。而且正因为没等到,才给了很多人想象的空间,比如说,如果荆轲要等的人来了,和他一起去刺秦,而不是和秦舞阳一道,那么荆轲刺秦这件

  • 贾诩为什么叫毒士?导致东汉覆灭正是贾诩的杰作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华夏历史

    贾诩是东汉末年著名的谋士,也是曹魏五大谋臣之一。实际上贾诩对于汉末的影响力要远远大于其他四位谋臣,贾诩之所以被称为毒士,就是因为他一手造成了东汉的灭亡,导致天下大乱。贾诩原本是董卓的部下,董卓死后贾诩设计让李榷等人进入长安,导致王允被杀,东汉政权名存实亡。此后贾诩虽然帮曹操立下无数战功,但站在天下百

  • 王允杀了董卓,为什么东汉还是灭亡了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华夏历史

    王允设计刺杀董卓,而董卓死后所有受到过董卓压迫的人们都欢呼庆祝,可见董卓当时该是多恶劣,不得人心。虽然历史上王允杀董卓与《三国演义》中的情况很不一样,但是结果都是一样的。然而,既然董卓已经死了,为什么最终东汉还是走向了灭亡?为何没能挽救回大汉王朝?造成东汉灭亡的原因是什么,董卓在其中,又是一个什么样

  • 曹操罚吴时为何不走长沙陆路,而是走的赤壁水路?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华夏历史

    说到曹操其实大家也知道他还是非常的厉害的,虽然有的时候比较喜欢人妻,但是对于打仗这件事情他还是十分在行的,自己搞不定的就问谋士,手下谋士多,轻轻松松简简单单的应对各种问题,所有曹操一直处于三国鼎立的高级位置,但是有一件事情小编觉得十分的不理解,话说这个曹操再讨伐吴国的时候,没有选择走他们擅长的陆路,

  • 李克用的沙陀骑兵那么厉害,怎么对上朱温的宣武军却不行了?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华夏历史

    说到李克用其实这个人还是挺厉害的一个人,话说他是沙陀族人,所以在他的手下有一支十分给力的骑兵,那就是沙陀骑兵了,沙陀骑兵大家看到这支骑兵队伍,只有两个字,那就是给力,厉害,再看看朱温的宣武军这个其实也就一般般了,但是我们在纵观历史,会发现那就是李克用的沙陀骑兵竟然被朱温的宣武军打得妈都不认识,那么这

  • 除了萧何追过韩信,还有谁追过韩信?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华夏历史

    萧何月下追韩信。秦末农民起义,韩信原本投靠的是项羽,毕竟项羽的名声在当时是最大的。但项羽并不重用韩信,这让韩信感到很受伤,几次献计都不被重视,韩信也就转头奔向刘邦的怀抱了。结果刘邦对他也是爱理不理,好在韩信结识了萧何这位知己,最后也是靠萧何的挽留才让韩信能够留在汉营。不过像韩信这样的人才,项羽为什么

  • 刘邦和萧何真实关系揭秘,萧何无奈选择自毁名声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华夏历史

    萧何是刘邦的老乡,也是初汉三杰之一。萧何帮助刘邦击败项羽,此后还制定了新的律法制度,为刘邦开国起到了重要作用。但在刘邦心中,他对于萧何的信任是介于张良和韩信之间的。刘邦一个毫无背景的人,能够招揽一众愿为他出身入死的兄弟,就是因为他能对樊哙、曹参等人做到推心置腹,毫无保留。但面对萧何,刘邦始终会留有一

  • 武则天为何用无头石像守陵,揭秘无头石像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华夏历史

    乾陵,是我国古代的一个帝后合葬墓,埋着的正是唐高宗李治和他的皇后武则天。武则天虽然也是皇帝,但她最终还是决定以皇后的身份安葬,而并非是皇帝。而在乾陵中,有数十尊石像作为“守陵人”,既然是人形石像,自然应该是有头有身子才是,偏偏这些石像只有身子没有头,这是为何?他们是原本就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