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为什么宋朝皇帝后宫很少发生宫斗?当时是如何管理嫔妃的?

为什么宋朝皇帝后宫很少发生宫斗?当时是如何管理嫔妃的?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人生初见 访问量:4409 更新时间:2024/2/7 15:45:36

说起古代宫斗,可能大家第一个就会想到清朝,毕竟这几年以清朝为背景的宫斗剧实在太多了。不过这些剧大部分的剧情都不是真的,清朝皇帝每天可没那么多时间花在后宫上。其实历史各个朝代,基本上都会推出很多监管制度,来限制后宫嫔妃们的权利,主要也是因为在唐朝出现了武则天这么一位女皇帝。那到了宋朝,皇帝的后宫就很少出现宫斗了,当时宋朝都是如何管理这些嫔妃们的呢?

“一入豪门深似海”。皇室婚姻总是让人不由自主地想到电影《垂帘听政》和电视剧《甄嬛传》,影视剧演绎的宫斗令人如履薄冰、心惊胆战。但宫斗在宋朝并无太大的发挥空间。

后妃是封建时代比较显贵的一个妇女阶层。在家天下皇位继承过程中,她们在皇室家族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尤其是皇后、皇太后、太皇太后以及得宠的妃子,在一定程度上对当时的政治活动都会产生重大影响。其中既有为维护皇室安危而为人称颂的贤妃,也有为一己私欲而祸国殃民的野心家。

历史上后妃参与政治的方式可以分为干政和摄政两种:干政有干预政治,危害皇室之嫌;而摄政却是一种合理参与政治,维护特殊时期朝政的合法手段,有重要的历史地位。

宋朝皇室吸取汉唐的历史教训,注重“治内”。对后妃的要求是“德、阀”并重,也就是说,后妃的贤德和门第一样重要。皇室严防后妃干政,严格限制宫内与宫外的关系。朝廷大臣可以干涉宫人的挑选和后妃的废立,建立起一套比较严密的管理监督制度。

宋朝后妃即使在特殊情况下摄政,也有一个特点,就是重用大臣,而不是外戚。制度上规定,后妃摄政在特定时期是合法的。但是后妃必须谨记恪守:只能重用大臣,而不是自己的娘家人,否则将被从摄政的位置上拉下来。

宋仁宗即位的最初十一年,太后刘氏垂帘听政,意欲弄权但最终失败,就是这种严密的管理监督制度发挥的作用。

宋朝一共有九位后妃十次临朝听政,比如宋仁宗的曹皇后、英宗的高皇后、神宗的向皇后、哲宗的孟皇后等都有过垂帘听政的经历,但都没危及到宋王朝的统治。

宋朝皇室缔结婚姻,都会用盛大奢华的婚典来昭告天下。

史料记载了宋理宗的独生女儿、周汉国公主婚礼的流程和场面。从公主的封号可以看出,这位公主的地位非同寻常:封了周、汉两国。宋朝的公主,只有特别受皇帝宠爱的,才会有此待遇。因此,婚礼的一切细节都马虎不得。

首先要择定一个适宜结婚的吉日。皇帝派出使者宣召准驸马晋见,并赏赐玉带、靴子、尘笏、马鞍,还有红罗一百匹、银器一百对、衣料一百身、聘礼银子一万两。赏赐过后,皇帝还要设宴款待,宴席是比较高档的九盏规格。席间,皇家乐队在一旁奏乐助兴。宴会结束,准驸马向岳父皇帝谢恩完毕,乘坐披挂着绘有涂金荔枝花图案的鞍辔,和金丝猴皮毛制成的坐褥的骏马,手执丝线编织成的鞭子,头上打着三檐伞。五十人组成的皇家乐队在前边奏乐开道。驸马在众人的簇拥下回到自己的家。与此同时,公主的陪嫁物品,也由太常寺行文有关部门,进行采买置办。

在婚礼举行前一个月,皇帝下令执政的宰相穿着便服,去后殿西廊,察看公主的陪嫁物品,有装饰着珍珠、九只五彩锦鸡、四只凤凰的凤冠一顶,绣着雉鸡的华美衣服一件,珍珠玉佩一副,金革带一条,有玉龙冠、绶玉环、北珠冠花梳子环、七宝冠花梳子环、珍珠大衣、半袖上衣、珍珠翠领四时衣服、累珠嵌宝金器、涂金器、贴金器、出行时乘坐的贴金轿子等物品,还有锦绣绡金帐幔、摆设、席子坐褥、地毯、屏风等物件。

婚礼当天,参加迎亲送亲的队伍,至少有四五千人,花团锦簇,车水马龙。驸马着便服,佩玉带,骑马到和宁门。在那里驸马换上官服,到东华门,用象征忠贞的大雁、币帛等作为聘礼,亲自到公主的住处迎娶新娘。这时,公主是头戴九翚四凤冠,身穿绣长尾山鸡、浅红色袖子的嫁衣,坐上没有屏障的轿子,在驸马的引导下,向着驸马府出发。

新娘轿子的前方是有天文官,按照公主身份所应配备的陪嫁物品与仆人,蜡烛灯笼二十副,相应使臣,头插钗子的童子八人,方形扇子四把,圆形扇子四把,引障花十盆,提灯二十个,行障,坐障。皇后亲自送行,乘坐九龙轿子,皇太子骑马。公主后边,是掌管皇族事务的宗正寺长官荣王赵与芮,他也是宋理宗的弟弟、公主的叔叔,荣王夫人以及其他达官贵人的夫人也跟在其后。

迎送新娘的队伍到了驸马府,举行皇帝赏赐的九盏宴会。宴会结束,皇后、太子先回宫。公主回到自己的位置,行新婚夫妇同食之礼。礼毕,公主行侍奉公婆盥洗进膳之礼。拜见公公婆婆的时候,公主要递上名片一张,衣服一套,手帕一盒,梳妆用的小匣子,香皂袋,银器三百对,衣料五百身,其他亲戚都有不等的礼物。

婚后第三天,公主、驸马一同进宫谢恩。皇帝这边,又是赏赐礼物,又是在内廷安排宴会。外廷和大臣们按照官职的大小高低,依次上表祝贺。执政的宰相、亲王、侍从和内职管军副都指挥使以上的官员人等,都能得到数量不等的金银钱钞的奖赏。当然,驸马家的亲戚,也按照亲疏的不同,都能得到赏赐的礼物。

拜谢龙恩、山呼万岁的场面,点缀着朝廷内外一派灯红酒绿、喜气洋洋的景象。

标签: 华夏历史

更多文章

  • 春秋战国时期,燕国有哪些著名将领?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华夏历史

    燕国是战国七雄之一,一共存活了822年,最后被秦国所灭。战国七雄当中,我们总是能看到秦国、楚国、赵国和魏国的著名战役和将领,那燕国又有哪些厉害的武将呢?燕国既然能成为七雄之一,肯定是有一定实力的,下面就为大家介绍四位燕国最出名、曾立下赫赫战功的将领。其实燕国差点就要改变历史,因为派荆轲去刺杀秦王的人

  • 宋仁宗死后,为什么辽国皇帝也痛哭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华夏历史

    历史上在很多朝代,周边都还有一些其他的国家,他们之间经常存在各种矛盾,所以战争也总是难免的,比如宋朝时期就有西夏,有辽国,还有后来的蒙古。一般来说,如果一个别国的皇帝死了,自己国家的人应该不会有什么感触才是,顶多也就是发发感慨,但是在历史上,宋仁宗死后,辽国竟然上至皇帝下至百姓,都十分难过,皇帝痛哭

  • 战国时期鲁国为何突然被楚国所灭?鲁国是如何走向衰落的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华夏历史

    鲁国建于公元前1043年,亡于前249年,总共历时794年。鲁国在鲁恒公到鲁僖公时期最为强盛,还一度和春秋霸主齐国争夺东方的控制权。其实鲁国的面积并不大,和齐国、楚国、晋国这些大国相比,鲁国简直就是个小型国家。但或许正是因为鲁国四周都有强敌,反而激发了他的求生欲,鲁僖公时期对阵强大的楚国和晋国丝毫不

  • 东林党真的误国吗,怎么评价东林党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华夏历史

    东林党和阉党,这在明朝末年一直都是敌对的两个势力,天启皇帝时期,魏忠贤代表的阉党一直压着东林党,而崇祯继位之后直接铲除了魏忠贤,阉党自然也没有放过。可是原本他以为的局面并没有出现,魏忠贤这个不“忠贤”的人死了之后,曾经被打压的东林党得以喘息,可是明朝依旧不可阻止地走向了灭亡。

  • 司马家打下的天下,为什么叫晋?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华夏历史

    说到晋朝其实大家都知道的,那就是这个朝代是司马懿家族打下来的,但是小编就想问了,为什么司马家打下的朝代要叫晋呢?而不是叫什么司马呢?或者其他的魏啊什么的?其实这个还是挺有说法的,下面就着这些问题一起来跟随小编揭秘分析看看吧!首先要明白,晋朝是通过“禅让”取得帝位的,而不是通过

  • 玄武门之变生死存亡,为什么不见秦琼身影?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华夏历史

    其实大家也应该知道的,那就是玄武门之变这件事情其实还真的是挺可怕的,其实就是生死存亡的阶段了,其实大家也都知道的,很多著名历史人物都轮番上场了,尉迟恭啊什么的,但是唯独却不见秦琼了,那么有的人要问了,这到底是为什么,秦琼到底是干嘛去了,下面就着这个问题我们一起来分析揭秘看看具体是怎么回事吧!秦琼也参

  • 孙殿英怎么死的?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华夏历史

    说到孙殿英想必大家都知道的,他虽然是一位军阀吧,但是最后大家懂的,为了筹集军费,竟然把慈禧的墓给炸了个底朝天,慈禧毕竟也是一位太后啊,那么最后这个孙殿英的下场是什么样的呢?下面跟随小编继续来分析揭秘看看具体是怎么回事吧!当年的东陵盗宝案是民国一桩丑闻,1928年十二军长孙殿英盗掘清东陵后为逃避惩罚,

  • 汉初三杰为什么只有张良善终,韩信和萧何怎么死的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华夏历史

    “汉初三杰”作为历史上非常有名的开国功臣,跟随刘邦一起创立了汉朝,不仅在当时,对后世来说也是功不可没。但是面对功臣,尤其是开国功臣,皇帝的心思就各异了,毕竟是跟随自己一起创立王朝的人,有很大的功劳,所以封赏是必须的,但同时也会担心他们权力过大威胁到自己,所以削权甚至是杀掉也都

  • 刘备不在诸葛亮实力原形毕露,面对“菜鸟”司马懿都难以获胜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华夏历史

    刘备建立蜀汉后,立诸葛亮为丞相,可见当时诸葛亮在刘备心中的地位已经达到了最顶峰。不过换个角度来看,当时刘备也没后备人选了,只有诸葛亮的资历是最深的。如果庞统和法正还在的话,这个丞相之位肯定就不是由诸葛亮来做了。可能有人会说,要不是诸葛亮,刘备最后根本就不可能建立自己的政权,还当上皇帝,那真相真是如此

  • 汉武帝封禅的时候为什么带霍去病的儿子,不带自己的儿子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华夏历史

    封禅,一向都是古代封建社会皇帝所做的非常大也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情,这也就是为什么刘备两个儿子一个叫刘封一个叫刘禅,就会被很多人解读为刘备也有称帝的心思。虽然事实未必如此,但是毕竟这个巧合实在让人难免想多。而像是封禅这样的大事,如果皇帝要带人,想来应该也是自己看中的儿子之类的重要人物,可是汉武帝封禅的时